17松鼠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松鼠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6 22:56: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松鼠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2.与《太阳》《中国大百科全书》进行对比,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3.拓展阅读《鲤鱼》,体会说明文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松鼠的特点,提炼梳理松鼠的相关信息,并分条记录。
2.与《太阳》《中国大百科全书》进行对比,体会说明性文章不同的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孩子们,刚刚学习完了《太阳》一课,你获知了哪些信息?(预设:1.太阳远、大、热的特点。2.太阳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3.使用打比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作者通过平实的语言把太阳讲述的通俗易懂。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篇不同风格的说明文---《松鼠》。师生板书课题,齐读:17松鼠
2.作者简介:
《松鼠》是法国作家布封的作品,他非常喜欢自然科学,据说他写《松鼠》这篇说明文之前,就搜集了大量有关松鼠的信息,然后又用自己喜爱的语言和表达方法写了这篇文章。接下来让我们看看课文中隐藏着松鼠的哪些信息?请打开课本68页。
二、小组合作梳理结构
(一)出示自读要求:PPT默读课文,请你把从课文中获得的有关松鼠的信息分条写下来。
1、边读边提炼关键词,写在自主学习单上。
2、小组内交流、展示。
(二)反馈交流
1、生张贴信息条
师:谁想把你的信息条贴到黑板上?谁来补充?
2、生整理信息条
师:同学们找的很正确,但是有很多是重复的,而且也有些乱。你能结合课文将它们整理整理吗 你为什么这么整理?(老师相机张贴:外形、习性、活动范围和活动时间、行为特点、搭窝、繁殖、漂亮、乖巧、驯良)
3、总结整理方法
师:想一想我们刚才整理信息的过程,你总结出哪些整理信息的方法?(去掉重复、归整同类)
4、师:现在把我们获知的这些松鼠信息分条整理在表格中。
5、师:所以啊,在文章的第一句话,布封就高度地概括了松鼠的特点:PPT“松鼠是一种漂亮的小动物,乖巧,驯良,很讨人喜欢。”(齐读)
三、品读感悟
(一)感受生动、细致描写
1、感受松鼠漂亮
师:课文中哪些地方写出了松鼠的漂亮?(预设: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
师:你觉得哪里写的最漂亮?(尾巴)
师:为什么这里写的最漂亮?(尾巴是松鼠最有特点的地方、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歇凉”让人觉得松鼠像个调皮的孩子)
师:这让我想起了那首《比尾巴》的小儿歌“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师:想象着松鼠尾巴的样子,美美地读一读。PPT“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
师:作者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打比方的方法、抓特点,把松鼠的尾巴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
2、其他细致描写
(1)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进行了生动细致描写?你能找出来分析分析吗?你可以选用这样的句式汇报。PPT:写松鼠的___________也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述,我是从_______________(词语或句子)中感受到的,表现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介绍对象介绍方面主要特点具体表现松鼠外形特征漂亮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生活习性乖巧、驯良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动作特点、搭窝、繁殖
(2)学生交流汇报
(二)感受不同的表达
1、师:对松鼠的介绍,《中国大百科全书》中是这样写的:PPT1、松鼠体形细长,体长17-26厘米,尾长15-21厘米,体重300-400克。2、松鼠在树上筑巢或利用树洞栖居,巢以树的干枝条及杂物构成,直径越50厘米。
3、松鼠每年春、秋换毛。年产仔2-3次,一般在4-6月产仔较多。师:请你在文中找到相对应的三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PPT出示相对应的句子)
4、师:《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句子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语言平实,简洁明了;而布封的《松鼠》一文主要运用了比喻、拟人手法,语言活泼。看来,说明性文章的语言风格也可以是多样的。
四、拓展阅读实现整合
下面,打开主题丛书《鲤鱼》一文,PPT:
1、在表达上和《松鼠》《太阳》哪个更相同?从哪里看出来的?
2、从哪些方面写的鲤鱼?
五、巩固延伸学以致用
继续观察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准确生动、有条理地写一写它的某一方面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