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复习课件-2023-2024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精品课堂(统编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7 09:02: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88张PPT)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第六单元 复习课件
复习目录
重点词语
02
文学常识
03
字音字形
01
复习目录
课文主旨
04
重点难点
05
名著导读
06
01 字音字形
字音字形
嗔怪( ) 虞候( ) 怨怅( )
恁地( ) 吹嘘( ) 兀的( )
喏喏( ) 逞办( ) 尴尬( )
忒( ) 舀酒( ) 剜口割舌( )
聒噪( ) 啰唣( ) 面面厮觑( )
chēn

chàng
nèn

wù dì
nuò
chěng
tuī
wān
zào

gān gà
guō
yǎo
字音字形
星宿( ) 斋公( ) 醉醺醺( )
啐( ) 报贴( ) 攥( )
绾( ) 侥幸( ) 作揖( )
带挈( ) 拙病( ) 商酌( )
腆着( ) 桑梓( ) 锭子( )
xiù
zhāi
xūn
cuì
tiě
zuàn
wǎn
jiǎo
qiè
zhuó

dìnɡ

tiǎn
zhuō
字音字形
叱( ) 拜谒( ) 应诺( )
昼寝( ) 侥幸( ) 愧赧( )
侍立( ) 纶巾( ) 半晌( )
末胄( ) 涿郡( ) 鹤氅( )
倾颓( ) 存恤( ) 殆尽( )
chì

nuò
qǐn
jiǎo
nǎn
shì
guān
zhòu
chǎng

dài
shǎng
tuí
zhuō
字音字形
撮起( ) 岔气( ) 潇湘馆( )
铁锨( ) 戗金( ) 秋爽斋( )
筵席( ) 砒霜( ) 漱盂( )
麈尾( ) 发怔( ) 三镶银箸( )
丫鬟( ) 嬷嬷( ) 蓼溆( )
cuō
chà
xiāo
xiān
qiànɡ
zhāi
yán

zhǔ
zhù

liǎo xù
shù yú
huán
zhènɡ
02 重点词语
词语理解
逞办:
尴尬:
晓事:
显示(自己的)机智。
处境困难,不好处理。
明白事理。
勾当:
事情。
窥望:
暗中观察。
省得:
懂得,知道。
聒噪:
早期白话小说中江湖人物打招呼的常用语,相当于“打扰了”“麻烦了”。
词语理解
分说:
絮絮聒聒:
忍气吞声:
分辩,辩白。
形容言语琐碎啰嗦。
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耐,不说什么话。
死心塌地:
形容主意已定,决不改变。
喃喃呐呐:
连续不断地小声说话的声音。
面面相觑:
互相望着发愣。
热不可当:
热得无法抵挡。
词语理解
簇拥:
高邻:
拙病:
(许多人)紧紧围着。
对邻居的尊称。
难治的病。
作揖:
拱手行礼。
倒运:
事情不顺利,倒霉。
轩敞:
高大、宽敞。
桑梓:
家乡。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
词语理解
现世宝:
烂忠厚:
世先生:
丢脸的家伙。现世,出丑、丢脸。
忠实厚道得没有出息。
对有世交的平辈的敬称。世,表示世交,指两家世代有交往。
狗血喷头:
形容骂得很凶。
唯唯连声:
连连答应。唯唯,答应的声音。
摸门不着:
意思是被骂晕了,不知该怎么办。
不省人事:
指人昏迷,失去知觉。
词语理解
犹然:
迟迟:
冠玉:
仍然。
太阳缓慢落山的样子。
原指装饰帽子的美玉,这里形容男子貌美。
鹤氅:
用鸟羽制成的外套。
愧赧:
因羞惭而脸红。
存恤:
爱惜,体恤。
避席:
古人席地而坐,起身离席,表示敬意。
词语理解
屏人促席:
汉室倾颓:
用武之地:
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诸葛亮)。屏,使回避。促,靠近。
汉朝(的统治)衰败。
用兵之地。指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
顿开茅塞:
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忽然理解、领会。
箪食壶浆:
用箪盛饭,用壶盛浆。浆,以粮食加水适度发酵而成的饮料。
如雷贯耳:
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形容人的名声大。贯:贯穿,进入。
屏人促席:
叫他人回避,将座席靠近。
词语理解
怪道:
一径:
篾片:
难怪,怪不得。
径直。
旧时称在豪富人家帮闲凑趣的人。
敁敠:
估计,盘算。现在一般写作“掂掇”。
调停:
安排处理。
麈尾:
古人闲谈时拿着驱虫、掸尘的用具。
撮弄:
戏弄。
词语理解
促狭:
清客:
蓼溆:
爱捉弄人。
旧时称在豪富人家帮闲凑趣的人。
水边有着许多花草的地方,文中指大观园中的一个景点。
捏丝戗金:
把捏成各种图案花纹的金丝嵌在器物上。戗金,在器物图案上嵌金。
肏攮:
方言,文中是弄一个来吃的意思。
不伏手:
不称手,不好用。
促狭鬼儿:
爱捉弄人的人。促狭,爱捉弄人。
03 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
1.概念: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分类:长篇、中篇、短篇(按篇幅长短)
3.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
5.故事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序幕、尾声)。
小说基本常识
文学常识
白话小说,相对于“文言小说”而言,是唐宋以来用通俗语言(白话)所写的小说之统称,它的前身是民间故事和所谓“街谈巷语”。白话小说面向普通大众,语言通俗易懂,内容大多反映市井小人物的荣衰沉浮和悲欢离合,表现出与传统士大夫诗文迥然不同的世俗精神风貌。
白话小说
文学常识
《水浒传》堪称中国白话文学的一座里程碑。其作者以极高的文化修养驾驭流利纯熟的白话刻画人物形象,描绘各种场景,极其生动。特别是人物间的对话,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水浒传》让白话文体在小说创作方面的地位得到完全确立,对整个中国文学史的影响极为深远。
白话小说
文学常识
章回体小说特点
章回体小说为中国长篇小说的一种传统形式。源于宋代,确立于元末明初,以长篇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为成熟标志。其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章”。这是小说经长期演变的分回形式。用工整的偶句作回目,概括这一回的基本内容。《水浒传》便是典型的章回体小说。清代至近代,中国的中长篇小说普遍采用。
文学常识
古典讽刺小说
古典讽刺小说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寄寓性讽刺,主要从神魔小说中孕育出来;一种是写实性讽刺,主要从世情小说中孕育出来。狭义的讽刺只指后一种写实性讽刺小说。它用夸张手法和嘲讽的态度,揭露、抨击社会的黑暗和时弊,但对社会本质的认识,有很大局限性。代表作品有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
文学常识
儒林外史
《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共55回。《儒林外史》大约成书于1750年,即吴敬梓50岁左右时,它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雍正、乾隆年间,清朝统治者在逐步镇压武装起义的同时,又大兴文字狱,以设博学宏词科为诱饵,用考八股、开科举笼络士人,提倡以理学为统治思想,这些
文学常识
都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吴敬梓看透了这种黑暗的政治制
度和腐朽的社会风气,他反对八股文,反对科举制度,憎恶士人们热衷功名利禄的风尚。他把这些不满反映在他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里。他以讽刺的手法,对这些丑恶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有力的批判,显示出他的民主主义思想色彩。全书用白话写成,语言准确、生动、幽默,细节描写传神,人物栩栩如生,取得了极大的艺术成就。
文学常识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该书以东汉末年到西晋建立期间的社会历史为背景,着重叙述魏、蜀、吴三国的兴衰过程,反映了东汉末年及三国时期政治腐败、生灵涂炭、农民起义、诸侯割据的社会现实。小说展现了许多波澜壮阔的战争场面,揭示了许多战争规律,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小说还通过错综复杂的斗争,塑造
文学常识
了一批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具有超凡智慧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贞品格的诸葛亮、忠义刚勇的关羽、阴险凶残而又颇具雄才的曹操等。由于“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这部小说长期以来深受读者的喜爱。它的出现,对后来长篇小说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文学常识
红楼梦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言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庭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国府、宁国
文学常识
府由盛到衰的过程,从多方面对封建社会和封建礼教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客观上显示出中国封建社会行将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对贵族阶级中具有叛逆精神的青年争取男女平等、婚姻自由的思想行为进行了热情的歌颂。小说规模宏大,结构严谨,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性格的艺术形象,成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文学常识
红楼梦人物性格介绍
贾宝玉:聪明灵秀、温柔多情、乖张顽皮、文思敏捷、重情多义。
林黛玉:体弱多病、姿容绝世、才华横溢、自尊自重、多愁善感、孤高自许、敏感多疑。
薛宝钗:容貌美丽、温柔敦厚、博学多识、豁达大度、世故圆滑、品行端正。
王熙凤:才貌双全、精明能干、泼辣狠毒、贪婪成性、两面三刀、八面玲珑。
文学常识
大观园
大观园是《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而修建的,元春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正殿匾额云“顾恩思义”。
元宵节省亲后,元春命宝玉和各姐妹入园居住。它不仅是红楼人物活动的艺术舞台,也是宁国府和荣国府的精神家园,无形中关乎着贾府家族命运。
文学常识
本单元作者作品
1.施耐庵(1296~1370)是元末明初小说家,原籍东都,一说钱塘。曾中进士,做过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家,从事著述。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相,一切技术无不精通。著有《水浒》。《水浒》又称《水浒传》或《忠义水浒传》,是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白话章回体小说。
文学常识
本单元作者作品
2.吴敬梓(1701—1754年),字敏轩,号粒民,晚年自称“文木老人”,清朝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其代表作《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讽刺小说。此外,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和史学研究著作,今存《文木山房诗文集》四卷。
文学常识
本单元作者作品
3.罗贯中(约1330-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山西太原,元末明初小说家、戏曲家,生卒年不详。其代表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长篇历史演义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另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杂剧作品《宋太祖龙虎风云会》等传世。
文学常识
本单元作者作品
4.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五年(1727),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于次年迁回北京老宅,不久家境彻底败落。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
文学常识
本单元作者作品
4.曹雪芹(约1715—约1763),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曹雪芹出生在南京,少年时代在南京江宁织造府亲历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生活。至雍正五年(1727),曹家因亏空获罪被抄家,曹雪芹随家人于次年迁回北京老宅,不久家境彻底败落。后又移居北京西郊,靠卖字画和朋友救济为生。曹雪芹素性放达,爱
文学常识
好广泛,对金石、诗书、绘画、园林、中医、织补、工艺、饮食等均有所研究。在穷困艰难的环境里,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坚持写作长篇小说《红楼梦》。死后遗留下《红楼梦》前80回的稿子(生前已传抄行世),80回以后也可能有部分残稿,但佚失不传。现后40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曹雪芹另著有《废艺斋集稿》。共分八册,论述问题包括印刻、编织、园林、风筝、烹调、脱胎手艺、印染等。
04 课文主旨
课文主旨
1.《智取生辰纲》对杨志与老都管、两个虞候及众军汉之间的矛盾和杨志与晁盖一行人斗智斗勇的过程进行了细致的描绘,刻画了杨志精明能干、小心谨慎、蛮横急躁、见识过人的性格特征,形象地表现出晁盖、吴用等英雄的智慧、胆识和力量,讴歌了他们的智慧、胆识和协作一致的精神。
课文主旨
2.《范进中举》通过描绘范进中举后喜极而疯的丑态,刻画了其可怜、可悲的形象,并通过他的命运变化反映了世态的炎凉,同时也形象地表明了封建时代的科举制度是套在读书人身上的精神枷锁,从而揭露了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当时的黑暗现实。
课文主旨
3.《三顾茅庐》讲述了刘备第三次前往茅庐,诚心诚意邀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完成统一大业的故事,赞扬了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同时也展示了诸葛亮卓绝的智慧,以及在成就蜀汉大业中将要起到的巨大作用。
课文主旨
4.《刘姥姥进大观园》选叙述了刘姥姥第二次进贾府,被凤姐和鸳鸯故意戏弄的事。既刻画了刘姥姥聪明、圆滑的形象,又通过她的角度观察这“钟鸣鼎食”的豪门巨宅,暗示了贾府衰败的必然性。在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塑造刘姥姥这位胼手胝足,换取温饱的市井小民形象;同时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05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1.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的“智”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晁盖、吴用等人劫取生辰纲毋庸置疑是用了“智”,他们使用的“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智用天时:杨志押送生辰纲正赶上酷热的季节,所以众军汉一见到迎面的土冈子,便“都去松林树下睡倒
重点难点
了”。暑热加上一路疲惫使杨志一行人几乎没有还击之力。而晁盖、吴用等人却早已等候在此,以逸待劳,可以说已掌握了智取的首要有利因素。
(2)智用地利:晁盖等人选择了山冈和树林作为劫生辰纲的最佳地点,充分说明晁盖、吴用等人做到了知己知彼,且深入调查研究了杨志一行人的行进时间、速度和路线。
重点难点
(3)智用矛盾:通过仔细观察和分析,晁盖等人发现了杨志一行人内部的矛盾,并且利用了这一矛盾。
(4)智用计谋:前面所有“智”的最终实现靠的就是“饶酒”。在众目睽睽之下,晁盖等人喝的是美酒,而杨志等人在“倒也”声中眼睁睁地看着生辰纲被劫走,就是动弹不得。
重点难点
2.本文题为“智取生辰纲”,理应着重写晁盖、吴用等人如何“智取”,可文章的前半部分只写了杨志一行的行动,这是否离题?为什么?
不离题。文章前半部分交代杨志行踪,着重描写他事事留意,处处小心,精明过人。可即便如此,仍是被劫,更衬托出吴用等好汉的足智多谋,为后文的“智取”埋下伏笔。
重点难点
3.为什么如此精明、谨慎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然不免被劫的命运?请你分析一下杨志失败的原因。
客观原因:梁中书的生辰纲本质上就是搜刮民脂的不义之财,并且去年的生辰纲就被劫走,至今查无下落,生辰纲被江湖人盯着打劫实属正常。另外,根据晁盖、吴用智取的过程可以看出他们准备很充分,团队协作好,所以客观上基本决定了杨志失败的结局。
重点难点
3.为什么如此精明、谨慎的杨志押送生辰纲仍然不免被劫的命运?请你分析一下杨志失败的原因。
主观原因:杨志尽管精明、谨慎,但自视武艺高强,使他至少有以下几点失误:①过于相信依靠自己的武功即可打遍天下,没有亲自挑选精兵强将。②不做沟通,听取他人意见。③不善于团结,不善于借力于队伍中的关键人物——都管和虞侯。④不坚持行事原则,盲目从众。
重点难点
4.范进中举前后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范进是怎样的一个人?
范进是一个热衷科举、一心追求功名利禄的封建知识分子。他在中举前,没有社会地位,经济贫困,猥琐懦弱。而中举后则显现出一副封建新贵模样,圆滑世故。
重点难点
5.胡屠户有怎样的个性特征?像胡屠户这样的人在当时是个别的吗?
胡屠户的个性特征:欺贫爱富、趋炎附势 、庸俗势利。胡屠户这样的人在当时不是个别。其他的邻里乡亲们以及张乡绅也都是趋炎附势、惟利是图的人,作者借他们的描写展现了科举制度下形形色色人的丑恶嘴脸和封建社会衰朽的世风。
重点难点
6.张乡绅是个怎样的人?
张乡绅道貌岸然,老奸巨滑。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送银送房,与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的目的。
重点难点
7.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方面可以看出来?
从诸葛亮故意避而不见刘备,并多次考验刘备,并多次考验刘备,可见他是一个小心谨慎的人;从他躬耕陇亩,却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并在战略方面进行了精心谋划,可以看出他是一个胸怀大志、富有智慧、高瞻远瞩的战略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重点难点
8.诸葛亮故意多次避而不见刘备,你认为这样合适吗?谈谈你的看法。
示例1:这样合适,因为一方面此时诸葛亮对刘备是否能成就大业,是否能礼贤下士并没有完全了解,故意采用避而不见的形式对其进行试探和考验,说明诸葛亮极为谨慎,对自己将要辅佐的人必须完全信任,才能托付。
重点难点
示例2:这样做不合适,因为这种行为明显是对来访者的不礼貌。虽然诸葛亮有试探的用意,但应适可而止,否则,很可能与上市自己的“伯乐”失之交臂。
示例3:这样合适,作者这样写,可以使文章的情节跌宕起伏,增添了作品的情趣,也更能突出刘备思贤如渴、礼贤下士的品质。
重点难点
9.诸葛亮为刘备提出了怎样的策略?
其策略主要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建立稳固的根据地;第二步,“西和诸戎,南抚彝、越,外结孙权,内修政理”——稳定后方,做好内政外交上的准备;第三步,“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兵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 ——北定中原,成就霸业。
重点难点
10.在这场“笑”剧中,作者几次写到贾母?为什么这么写?
两次写到。第一次是承接宝玉“笑”的结果写贾母搂着宝玉喊“心肝”;第二次是在写完众人后,写贾母“笑的眼泪出来”。这样写,既表现了贾母对宝玉的溺爱,也显示贾母在家族中特殊的身份和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也说明鸳鸯和凤姐导演的这出戏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重点难点
11.在这场笑剧中,凤姐、鸳鸯没有笑,这是为什么?
凤姐和鸳鸯是这场闹剧的策划者、主持者,为讨贾母的欢心和收到最圆满的效果,她们二人还要继续导演下去,不能笑场。二人“还只管让刘姥姥”,如此戏弄人且开心而不露声色,可见非等闲之辈。
重点难点
12.作者在描写各种人物的“笑”时,少写了几个人,请与前后文对照一下,看谁没被写到,是作者的遗漏吗?为什么?
宝钗在场而没有写。是不是作者有意冷落她,让她坐冷板凳呢?非也。这位“冷美人”乖巧持重,也未尝没有七情六欲。正是在不写中写出了她工于心计、故作端庄的大家风范,使人窥见了她未来女主人的面影!
重点难点
迎春在场而没有写。迎春心如古井,无意于这宴席上的闹剧,不会跟着众人嬉笑。
李纨在场而没有写。李纨身为寡妇,平时敦厚朴实,对捉弄刘姥姥本就“不解”,所以没有笑。
这几个人没有写,不是作者的无意遗漏,而是作者的有意处理,都是为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服务的。
06 名著导读
名著导读
题目解说
“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檀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
名著导读
创作背景
《水浒传》的故事源起于北宋宣和年间,话本《大大宋宣和遗事》描述了宋江、吴用、晁盖等36人起义造反的故事,初步具有了《水浒传》的故事梗概。而从宋代之史籍《东都事略》以后,已成为民间文学的主要题材,到了元朝,元杂剧中出现了有关水浒故事的剧本,流传后世的有高文秀的《黑旋风双献功》,李文蔚的《燕青博鱼》和康进之的《李逵负荆》等。《水浒传》全书是到了明朝,经许多作者不断增添情节乃至定型。
名著导读
主要内容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全书主要记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山东梁山泊聚义的故事,再现了他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小说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李逵、鲁智深、武松等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也向读者展示了宋代的政治与社会状况。
名著导读
内容概览
宋仁宗嘉祐三年,瘟疫盛行,洪太尉奉皇命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宣请天师张真人来朝禳疫。洪太尉上山求见天师,路上未认出天师真人被劝下山。回至伏魔殿,洪太尉不听劝阻,执意打开封条和大锁,放倒石碑,掘动石龟,致使被镇锁的一百单八个魔君出世。他吩咐众人,隐瞒放走妖魔一事。回京途中,他听闻天师除尽瘟疫,便假报行程,得到赏赐
写一百零八个魔头出世,给作品蒙上一层浪漫主义色彩
第一回
序幕
回目
简介
相关故事
名著导读
高俅因球技了得,得到端王(后为徽宗)赏识,后徽宗即位,高俅被提拔为殿帅府太尉,趁机报复曾与他有过节的王升之子、八十万禁军教头王进。王进出走延安府,路途中借宿于史家庄,为报答,便在史家庄给史进教枪棒。史进因擒少华山陈达而与朱武、杨春相识往来,后被人告发,华阴县县尉中秋夜来史家村捉拿史进与少华山三好汉
高俅自上作乱”,引出王进和九纹龙的故事
第二回
开端
回目
简介
相关故事
名著导读
中间依次写了鲁智深、林冲、杨志、晁盖、吴用、宋江、武松、石秀、杨雄、李逵等人落草的过程
写“逼上梁山”的英雄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义军小规模的联合
第三回至四十六回
发展
回目
简介
相关故事
写梁山义军逐渐壮大到英雄齐聚
第四十七回至七十回
宋江三打祝家庄,王英与扈三娘成亲。此后,李应、孙立、孙新、朱仝、徐宁、呼延灼、鲁智深、杨志等豪杰纷纷上了梁山,梁山泊实力渐渐壮大。就在梁山泊事业蒸蒸日上之时,晁盖在攻打曾头市的过程中中毒箭身亡,临死前
名著导读
回目
简介
相关故事
交待,凡能捉拿史文恭的人便可成为山寨首领。宋江被众人推举为山寨之主,改“聚义厅”为“忠义堂”,打出“替天行道”的旗号。之后卢俊义、关胜、索超等人归顺梁山泊。卢俊义活捉了史文恭,宋江几次想让位于他,均推辞不受。后又有董平、张清等人上梁山被封为头领。至此,梁山泊头领齐聚,共一百零八人
名著导读
在宋江的率领下,梁山好汉在忠义堂排定了一百零八人的座次。宋江想要接受招安为国效力。他潜入京城名妓李师师家里打听情况,被李逵打乱计划。朝廷想要招安梁山泊英雄以抗拒辽兵。宋江接受招安,仪式被不愿接受招安的李逵、阮小七等人破坏,上山宣诏的陈太尉差点被杀死。蔡京大怒,发兵攻打梁山。梁山泊好汉两赢童贯、三败高俅,连续挫败朝廷的镇压
写梁山义军英雄排定座次,宋江接受招安后,仪式被李逵等人破坏,众好汉挫败朝廷的镇压
第七十一回至八十回
高潮
回目
简介
相关故事
名著导读
朝廷重派宿太尉上山招安,说服了宋江。在宋江的劝说下,梁山好汉同意招安。众人被朝廷派去攻打辽国,获胜而归。又被派去征伐田虎、王庆,均获得胜利。回京之时,被告知不得入城,众好汉不满,欲重返梁山,被宋江苦劝住。不久,传来方腊造反的消息,又被派去征讨方腊的农民起义军,许多重要将领在此次征讨中牺牲。自此,许多好汉不愿再回京受封,武松在六和寺出家为僧,鲁智深在浙江坐化,李俊等人漂泊到海外发展,最后只有二十七位豪杰
写梁山义军接受招安及各自的结局
第八十一回至一百回
进一步发展和结局
回目
简介
相关故事
名著导读
到京城受封。英雄豪杰日渐凋零,高俅等奸臣在朝廷赏赐宋江的酒中下毒,宋江喝后腹中疼痛,知是中了奸计,死前担心李逵造反,便让李逵也喝下毒酒,把李逵一起毒死。宋江、李逵死后,一起被葬于蓼儿洼。吴用、花荣闻讯后,在宋、李二人坟前自杀。后来宋徽宗患病,梦游梁山泊,遇见宋江诉苦,李逵行凶,醒来后敕封宋江为忠烈义济灵应侯,在梁山泊盖起庙宇和祠堂,祭奠众位豪杰
回目
简介
相关故事
写梁山义军接受招安及各自的结局
第八十一回至一百回
进一步发展和结局
名著导读
人物形象
字公明,人称宋公明。身材矮小,面目黝黑。早先为山东郓城县押司,后因私放晁盖等人,被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辗转周折上了梁山。晁盖死后继任梁山大寨主,主张并接受朝廷的招安,接连出征,屡立战功,最后被高俅等奸臣设计用毒酒害死。
宋江
绰号:及时雨(总是在别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出手相助,犹如及时雨一般)、孝义黑三郎(其面黑身矮,对家中双亲十分孝敬,且为人仗义疏财)、呼保义(宋江的自谦说法,意思是“成为或呼为保义郎”,保义郎是当时的一种小官)。
名著导读
私放晁盖→怒杀阎婆惜→浔阳楼题反诗→智取无为军→三打祝家庄→大破连环马→闹西岳华山→兵打北京城→雪天擒索超→夜打曾头市→义释双枪将→两赢童贯→三败高太尉→奉诏破大辽→夜度益津关→大战独鹿山→大战幽州→智取润州城→智取宁海军→大战乌龙岭→智取清溪洞
情节串联
正面评价:①仗义疏财,扶危济困;②求贤若渴,胸怀宽广;③有组织能力和军事能力。
反面评价:①忠君思想严重;②奸诈虚伪,玩弄权术。
人物评价
名著导读
梁山义军的智慧核心和梁山事务的决策者,为前期搭救众多好汉和后期历次战斗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善使两条铜链。与晁盖自幼结交,与晁盖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贺寿的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为掌管机密的军师。受招安后,辅佐宋江、卢俊义征辽伐方腊,功绩卓著。宋江被害后,与花荣一同在宋江坟前上吊自杀,葬在宋江墓侧。
吴用
人物简介
智多星(神机妙算)、加亮先生(常以诸葛亮自比)
绰号
名著导读
智取生辰纲→双用连环计→使时迁盗甲→智赚金铃吊挂→智赚玉麒麟→智取大名府→智取文安县
情节串联
足智多谋,神机妙算。
人物评价
智取生辰纲
名著导读
林冲
人物简介
梁山好汉中官逼民反的典型。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妻子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自己又被高俅陷害,被发配沧州,幸得鲁智深野猪林相救。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虞候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虞候,冒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在梁山泊,吴用使用“激将法”让他杀了王伦,把晁盖推上了梁山泊首领之位。在征讨方腊率领的起义军胜利后,班师途中得了风瘫,于是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顾,半年后病故。
名著导读
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雪夜上梁山→火并王伦
情节串联
①武艺高强;②重义气;③细心;④谦虚、忍让。
人物评价
豹子头(生得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身长八尺,人称“豹子头”,又唤“小张飞”)。
绰号
名著导读
鲁智深
人物简介
本名鲁达,因在军中任提辖一职,又称鲁提辖。因见镇关西郑屠欺侮金翠莲父女,三拳打死镇关西。后被官府追捕,逃到五台山削发为僧,改名鲁智深。鲁智深忍受不住佛门清规,醉打山门,毁坏金刚,被长老派往东京大相国寺,受命看守菜园。因将偷菜的泼皮踢进了粪池,倒拔垂杨柳,威名远播。他在野猪林救了林冲,高俅派人捉拿他,便在二龙山落草,后投奔水泊梁山,做了步兵头领。跟随宋江攻打方腊,后在杭州六和寺圆寂。
名著导读
拳打镇关西→大闹五台山→大闹桃花村→火烧瓦罐寺→倒拔垂杨柳→大闹野猪林→单打二龙山→浙江坐化
情节串联
正面评价:①爱憎分明,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疾恶如仇;②武艺高强,勇猛无畏;③慷慨大方,重义轻财;④豪爽直率,不拘小节;⑤粗中有细,豁达明理。
反面评价:有时较为急躁鲁莽。
人物评价
花和尚(喝酒、吃肉、打人,不守清规戒律,且背上文有花绣)
绰号
名著导读
武松
人物简介
下层英雄好汉中最富有血性和传奇色彩的人物。山东清河县人,江湖人称“武二郎”。幼年父母双亡,由兄长武大抚养成人。景阳冈打虎后在阳谷县任步兵都头,后因手刃潘金莲、斗杀西门庆,刺配孟州,又因血溅鸳鸯楼逃至二龙山落草。后来在三山打青州时入伙梁山泊。在征讨方腊的战斗中,遭暗算失去左臂,班师时拒绝回汴京,在六和寺出家,八十岁圆寂。
名著导读
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十字坡遇张青→威镇安平寨→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夜走蜈蚣岭→醉打孔亮
情节串联
正面评价:①勇猛刚强;②机警、精细、有智谋;③疾恶如仇,行侠仗义,有恩必报、有仇必复;④敢作敢当。
反面评价:滥杀无辜。
人物评价
行者(为躲避官府改作头陀打扮,江湖人称“行者”)
绰号
名著导读
李逵
人物简介
梁山好汉中最具草莽英雄本色的一个。长相黝黑粗大,善使两把板斧,力大如牛,小名铁牛。因打死人流亡他乡,在江州做小牢子。大闹江州后,救出宋江、戴宗,上梁山入伙。在众好汉中,李逵一直反对招安。招安时,李逵大闹东京城,扯了皇帝诏书,要杀钦差,还砍倒梁山泊杏黄旗,要攻到东京为宋江夺皇帝位子,多次被宋江制止。喝毒酒毒发身亡后,与宋江一处埋葬于蓼儿洼。
名著导读
斗浪里白跳→江州劫法场→真假李逵→沂岭杀四虎→打死殷天锡→斧劈罗真人→探穴救柴进→元夜闹东京→扯诏谤徽宗
情节串联
正面评价:①疾恶如仇;②有孝心和同情心;③万死不辞,奋战到底;④重义气;⑤藐视权贵,具有反叛精神。
反面评价:莽撞、急躁、妄动、不讲究策略。
人物评价
黑旋风(肤色黑如钢铁,两把板斧抡起来像风轮一般)、铁牛
绰号
名著导读
旧军官的代表,梁山革命阵营中的过客,宋江实现其政治路线的中坚力量。“三代将门之后,五侯杨令公之孙”,武举出身,官至殿司制使。因先后失陷花石纲、生辰纲,投鲁智深二龙山落草,三山聚义时与众英雄共归梁山。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杨志
人物简介
青面兽(脸上有一块青色胎记)
绰号
名著导读
汴京城卖刀→北京斗武→押送金银担→双夺宝珠寺
情节串联
正面评价:①勇猛;②敢作敢当;③精明谨慎。
反面评价:①重功名,一心想封妻荫子;②粗暴蛮横,性格孤立,不与他人协同,不会处理人际关系。
人物评价
名著导读
写作特点
1.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小说的长处在于主要人物的刻画和市民生活的描写。其中梁山主要人物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李逵等,人物个性鲜明,角色语言各有特色。作者在塑造这些粗豪、侠义的人物时,非常注意表现他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例如鲁智深和李逵,同是疾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的人物形象,但鲁智深粗中有细,豁达明理,李逵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名著导读
写作特点
2.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小说的结构很有特点,环环相扣,线索分明,作者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前四十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七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名著导读
写作特点
3.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小说的情节生动曲折,大小事件都写得腾挪跌宕,引人入胜。而每一组的情节又往往是人物的性格发展史,如“误入白虎堂”“刺配沧州道”“棒打洪教头”“风雪山神庙”“火烧草料场”等情节,使人自然想起林冲。
名著导读
写作特点
4.语言上采用古白话的语言来叙述。《水浒传》用的是古代白话,质朴生动,洗练明快,富有表现力。如“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写武松看了带有印信的榜文,知道真有老虎,又怕折返回去被酒家耻笑,只好硬着头皮,“一步步上那冈子来。回头看这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这几句描写,既点出到了老虎出来觅食的时间,又写出了人物惶恐不安的心境,还渲染出恐怖阴森的气氛,读起来令人毛骨悚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