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4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4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3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19 21:35: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5张PPT。第 2 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标要求:
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北抵长城一带西到陇西东到东海南到南海条
件客观条件历史趋势时代潮流
商鞅变法实力最强
人民需要人心所向主观因素秦王嬴政的
雄才大略招贤纳士,如楚国李斯、魏国尉缭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军事战略(1)、秦朝统一的历史条件:(2)、秦朝建立: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中国
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定都
咸阳。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二)中央官制的建立(三)地方郡县制的推行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1)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号曰‘皇帝’。
天子自称曰 ‘朕’ ” 。
(2)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的建议,
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
(3)“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1、皇帝称号由来 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学思之窗《史记·秦始皇本纪》载:
有一天,秦始皇到梁山宫,从山上看见丞相车骑多,认为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始皇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了朕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秦始皇下诏逮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回答:
(1)秦始皇为什么如此在乎丞相车骑的多少?
(2)这则小故事反映了什么问题?参考答案:
(1)原因:秦始皇为了防止相权威胁皇权。
也可能秦始皇认为丞相车骑多,过于讲排
场,易于形成奢华腐败之风。
(2)在场者全部杀掉反映了君主专制的残酷性;
皇帝的话就是法令,事无小大,皇帝独裁;
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等。2、皇帝制度
主要特征(1)皇位世袭(2)皇权至上(核心)(3) 皇帝独尊 本质:是 君主专制,即:皇帝是封建国
家政权的主宰和权力中心。《还珠格格》中的小燕子在皇宫中嘻嘻哈哈、疯颠颠地闹着,剧中的皇帝也无可奈何。根据所学的知识对该剧的剧情处理,进行评价。这是不可能的,完全是小说为了情节而虚构的。
(1)皇权至高无上,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特权
和威严,必然规定许多约束,增强人们的神圣
感。
(2)以皇权为中心的行政体制,绝不会允许小
燕子在森严的皇宫随心所欲。因此不可能出现
剧中无可奈何的情形。皇帝三公御史
大夫丞
相太
尉九卿特点a.分工明确、彼此牵制c.重策朝议、皇帝裁决b.君主专制、家天下“九卿”中奉常、宗正、郎中令、将作少府等官职
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私家服务的。(三)郡 县 制
(地方行政体制)1.结构中央政府郡郡守县县令
或县长皇帝三公九卿制受命中央督责属县乡里里正 治民,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三老、有秩、啬夫、游徼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想想议议:
试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说明郡县制的特点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比较:相同: 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都是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不同点:(三)郡 县 制
(地方行政体制)1.结构2.特点1.中央集权2.分工明确3.作用实现了对地方政权
直接有效的控制 把全国纳入国家
政治体制之中 中
央郡县乡
里 秦朝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型官僚机构示意图有秩、三老、啬夫、游徼、里正概念理解: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专制主义”是国家政权的主宰和中央决
策方式,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
2、“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绝对服从中央。 积极消极 皇帝依靠其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 容易形成暴政,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1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2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3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对秦朝:
1、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2、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动人民的专制
统治。
对后世:四、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作用:1.措施:(1)颁布秦律;
(2)统一度量衡、货币;
(3)统一文字、车轨;
(4)修驰道、开灵渠,筑长城;
(5)大规模移民等等。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细密、严苛。统一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 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齐楚燕韩赵魏秦?统一文字:
以秦国的小篆为统一文字,后又出现了更为简便的隶书统一车轨辽东临洮四、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作用2.作用:
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关于历史人物的评价
一、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思路:
首先要梳理出历史人物各方面的有关史实,然后对史实加以归类,归类后,从主观动机与客观结果、当时和后期的影响中,做出综合评价。评价时,要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要坚持辩证的方法,要坚持两点论的原则。二、评价历史人物的一般技巧
①评价标准,看一个历史人物的活动或举措,不能感情用事,也不能仅从道义的角度去考虑,要看其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统一等。②抓住历史背景,必须将历史人物放到他所生活的特定的历史时代进行评价。否则人物同伴的活动如果处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那就有可能作出完全不同的评价。③防止以偏概全,通常说的人无完人,就是指对
历史人物的评价要一分为二,要全面客观,要
运用阶级分析法,考虑其阶级性和时代性。
④克服英雄史观,在承认历史人物个性特点对历
史有一定影响的同时,又不能夸大个人在历史
上的作用。
中央地方皇帝二、总结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特点:比较完备,以皇权为中心思考:
问题1:有人认为,秦始皇是郡县制的创立者,
这种说法准确吗?
提示:不准确。郡县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秦朝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秦始皇不是郡县制度的创立者。读材料:材料一 “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
万世,传之无穷。”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问题2:
根据史料概括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特点,说明了什么?特点:皇权独尊;
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
说明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确立。材料二 明朝思想家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
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
轻议。”
问题3: 李贽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你如何理解秦始皇的功过?观点:李贽认为秦始皇结束分裂,完成统一,建立统一
多民族国家,对其功过评价不可轻易下结论。
理解:(1)功绩:①结束长期的战乱纷争统一中国;
②建立一套完备的中央集权制度,影响中国2000
多年;
③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2)过错:①修皇陵、建阿房宫、滥用民力;
②焚书坑儒,钳制文化;
③法律严苛,导致农民起义。
结论:功大于过。高频点2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2012·海南单科·T3)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
A.宣扬托古改制 B.承袭华夏传统
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
【解析】选C。秦王嬴政从“三皇”“五帝”中分别取“皇”和“帝”称“皇帝”,表明德高“三皇”、功过“五帝”,突出自我的功业。故答案选C。2.(2011·海南单科·T1)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
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D.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解析】选C。从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和国家的分裂战乱可以排除A。中央集权否定分封血缘,排除B。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分封制,排除D。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3.(2010·新课标全国文综·T25)柳宗元在《封建论》
中评价秦始皇废封建、行郡县说:“其为制,公之大
者也……公天下之端自秦始皇。”郡县制为“公天下”
之开端,主要体现在( )
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
B.更有利于皇帝集权
C.制度法令的统一
D.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解析】选D。郡县制度下无封君,当然不存在百姓是不是封君的属民的说法;更有利于皇帝集权突出的是专制而不是公天下;制度法令的统一不是郡县制度的作用。4.(2011·浙江文综·T38)(节选)政治文明的演进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浓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二 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弱?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和秦朝的主要政治制度。分析说明周秦政治制度的主要差别。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阐释了中国政治制度从专制到民主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回答第(1)题,要在比较周秦政治制度时抓住各自最重要的特点:西周政治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从战国时期开始,中国出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随着秦朝大一统专制主义帝国的建立,以皇权独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第(2)题关键是要理解顾炎武的话,根据所学知识疏通句意,排除文言文障碍。顾炎武这段话的主旨是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不足,并提出了“寓封建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权思想。在评价顾炎武这一主张时要有辩证思维。答案:(1)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朝:专制主义
中央集权制。
差别: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机构,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秦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制度,君主集
权的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2)地方权势过大;君主专制。提出“寓封建之意于郡县
之中”的分权思想。
评价:批判君主专制,揭露官僚腐败,具有进步性;
但还不具有近代的“民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