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教学重点 :使用适当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教学难点 :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3 分钟 引入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展示: 费雷泽螺旋幻觉图形 提问:图案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说明: 其实它是一系列静止的完好的同心圆。 展示并提问: 图中紫色的线是直的还是 弯的?通过画线、去背景,证明是直的。 提问:教材第 10 页哪个线段较长,哪个 中心圆面积较大。利用动画演示证明。 引入:视觉有时候不是很可靠,需要借 助必要仪器和工具进行测量。并介绍国 际单位制。 观察图案,感觉图案像个在运 动的螺旋。 看上去紫色的线像是弯的。 观察并判断哪个线段较长,并 实际测量验证;观察图片两个 中心圆哪个面积较大? 体会测量的必要性,了解国际 单位制的由来。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新课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长度的单位 介绍:长度的国际单位,并介绍 1 米的规 定。 提问:长度的其它常用单位。 介绍μm和 nm 的由来。 小结:相邻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了解长度的国际单位。 回答问题。 理解并记忆长度单位之间 的换算关系。
13 分钟 提问:其它长度单位和国际单位 m 之间的 关系。 例题:0.8km 等于多少μm?通过讲解,小 结单位换算的方法:先数字不变,将单位 转换成需要的单位,后单位不动,整理数 字成科学计数法。 练习:70m 等于多少 mm? 二、长度的测量 提问:生活中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1)认: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线。 (2)放:刻度尺放正,注意零刻度线并紧 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 (3)读:视线与尺面垂直,估读到分度值 的下一位。 (4)记:测量结果=数字+单位 练习:用刻度尺测长度。并请同学回答, 说明是怎么读的。 实验: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和宽。 展示:教师测量部分过程。 介绍:生活中一些长度和距离。 介绍:生活中估测长度,可用人体部位的 “尺”。 三、时间的测量 提问:时间的单位。 介绍:时间的国际单位, 以及 1s 的规定。 小结: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介绍:古代人测时间的方法,并播放视频。 提问:生活中测量时间的工具。 回答问题。 通过例题,学会单位换算的 方法。 通过练习,熟练单位换算方 法。 根据生活经验思考回答。 学习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和 步骤,尤其是分度值的判断 以及刻度尺的估读。 读数并回答问题。 实际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和 宽,练习刻度尺的使用。 了解生活中一些长度的距 离, 以及人体部位的“尺”, 会进行简单的估测。 联系生活实际回忆思考。 观看视频,体会劳动人民的 智慧。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作 答。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8 分钟 新课教学 介绍:实验室测时间的常用工具是停表。 介绍:停表的构造,并播放动画。 教授:停表的读数方法。先看小圈读分 钟,再看大圈读秒。要注意看好是在前 半分钟还是后半分钟。 练习:停表读数,并请同学回答。 四、误差 模拟演示:用不同的刻度尺测同一个物 体的长度。 提问:刻度尺有什么不同。读数分别是 多少并请同学回答。 分析: 同一个物体长度一定,造成不同 读数的原因是分度值不同及估读值等不 同。 介绍: 1 、什么是误差; 2 、造成误差的原因; 3 、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4 、减小误差的方法: (1)根据测量需要,选用较精密的仪器; (2)改进测量方法,如用三角板和直尺 测硬币直径,用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 (3)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观看, 了解停表的构造。 学习停表的使用方法以及 读数方法。 回答问题,通过练习,熟悉 停表的读数方法。 观察比较两把刻度尺的不 同 观察模拟演示并读数。 回答问题。 理解误差的概念,明确产生 误差的原因。 理解什么是误差,造成误差 的原因,会说出误差和错误 的区别,会列举减小误差的 方法。
1 分钟 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指出本节课的重 点。 回忆本节课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 1.基础性作业: (1)完成“课程资源” 中的课后练习; (2)阅读教材第 15 页,科学世界—— 国际单位制。 2.拓展性作业: 教材第 15 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第 4 题制作单摆并测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