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验,认识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 2.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 同。 3. 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 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 教学难点: 声音在气体、固体和液体中传播的实验突破
教学过程
时 间 教 学 环 节 主要师生活动
2 分 钟 引 入 引入【播放视频—各种声音】 先看一段视频,让我们一起走进“声音的世界 ”…… 【问】刚才你听到了哪些物体发出的声音呢? 【答】听到了奔涌的海浪发出的声音,降落的飞机发出的声音,行驶的拖拉
9 分 钟 声 音 的 产 生 机发出的声音;行驶的汽车、火车,啼哭的新生儿发出的声音;以及各种乐 器发出的声音。 声音对于我们来说再熟悉不过了,你知道它是怎么产生的吗?又是如何 被我们听到的呢?下面我们将通过实验进行研究。 一、声音的产生 【分组实验】让身边的物体发出声音,请同学们观察、体验和总结,这些 发声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学生分组实验,让橡皮筋、琴弦、钢板尺、声带发声,师生一起分析实 验现象,并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点:发声的物体在振动,发声停止,振动 停止。 【视频】2008 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击缶表演 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打鼓时,自己可以直 接观察到发声的鼓面在振动,用手触摸鼓面也能感受到发声鼓面的振动。但 是鼓面的振动对于台下观众来说比较微小,难于观察,你能不能想想办法, 让台下的观众也能观察到发声的鼓面在振动呢? 【学生设计实验,交流分享】。 【演示实验】敲击撒上碎纸屑的鼓面 【学生观察、分析、总结】鼓面的微小振动转换为碎纸屑的明显跳动。这 种将不容易观察、测量的量,“转换 ”为容易观察、测量的量方法,在物理 学中经常用到,称为“转换 ”法。。 【问】如何利用转换法观察发声音叉的振动情况呢? 【学生设计实验,交流分享】。 【演示实验】敲击音叉分别接触水面和乒乓球 【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用不发声的音叉轻轻接触水面,没有水花溅起。 敲击音叉,音叉发声,再次轻轻接触水面,水花四溅。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 为四溅的水花,可以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 用不发声的音叉接触竖直悬挂且静止的乒乓球,乒乓球处于静止;敲击 音叉,音叉发声,再慢慢靠近接触竖直悬挂且静止的乒乓球,可以看到乒乓
8 分 钟 声音的传播 球被弹开了,音叉的微小振动转换为乒乓球的摆动,也能说明发声的音叉在 振动。 【演示实验】会跳舞的小人 【演示实验】会跳舞的小人揭秘~~会跳舞的绿豆 【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是发声的扬声器的振动让小人翩翩起舞了 【归纳总结】大量实验表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 振动产生的。 【提问】 你能举出生活中“声现象 ” 的实例,并说出其中的道理吗? 【学生回答问题】 二、声音的传播 人们能听到声音,通常都与发声物体有一段距离,那么声音是怎样由发声 的物体传播到远处的呢? 【演示实验】真空铃实验 【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真空铃 ”实验告诉我们,正是我们平时不太 注意的空气传送了声音,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无法正常交流。即: “声 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因为没有空气,宇航员们离的 再近,也必须通过无线电波才能交 【问】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 【视频分析解答】音叉的发声 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将水滴滴入平静的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 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问】气体可以传声,那么液体和固体是否也能传播声音?你能根据生活经 验来回答这个问题吗 【学生回答】 【演示实验】利用声传播演示器,通过实验研究声音在气体、固体和液体 中的传播
2 分 钟 声 速 【学生观察、分析、总结】 【小结】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 介质既可以是气体、固体,也可以是液体。真空不能传声。 【课后练】请同学们课下继续开动脑筋,自己动手实验进行探究。例如: 可以将正在发声的收音机放密封好放到水缸中,发声的收音机浸没在水中 后,下沉且不触壁的过程中,依然可以听到声音,说明液体可以传声。 也可以两位同学互相配合,第 1 次:一个同学轻划桌面,另一个同学在空 气中听不到声音;第 2 次:第一个同学在用同样大小的力度轻划桌面,另一 个同学在距离不变的情况下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可以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 以传声。 【视频】闪电雷声 【问】在雷雨天,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呢 ?运动会百米 赛跑时,为什么计时员要看发令枪冒出白烟时计时,而不是听到枪响声才开 始计时? 【答】这都是因为远处的声音传到人耳需要一段时间。声音传播的快慢用声 速表示。 【阅读小资料】请大家阅读教材上的小资料表“一些介质中的声速 ”,看看 能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回答交流】 【视频】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若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声是声波的反射在人 耳引起的感觉。 【问】为什么离障碍物近时,人们听不到回声呢?? 【答】原来回声和原声至少间隔 0.1 s 以上,人才能听到回声。如果间隔 不到 0.1 s,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此时人们分辩不出原声和回声,但是会 觉得声音更响亮。 音乐厅常用这种原理使演奏效果更好。
1 分 钟 课 堂 小 结 布 置 作 业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 本节课的作业是: 1.基础性作业: (1)完成学生资源中的练习。 (2)阅读教材第 30 页的“科学世界——我们是怎么听到声音的。 2.拓展性作业: (1)查资料完成小制作:“土电话 ” 。 (2)利用身边器材,粗测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