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课件(共22张PPT)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7 13:57: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13课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课标要求
通过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及战争带来的不同文化的交锋;
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战前:东欧与东南欧已有民族独立愿望和行动
材料: 进入20世纪后,除了欧洲国家某些民族的归属问题,如阿尔萨斯—洛林、南提罗尔、比萨拉比亚没有得到解决外,英国统治下的爱尔兰,奥地利、俄国控制下的中东欧诸民族,英、法、德等国压迫和奴役下的海外各殖民地,也都存在着摆脱殖民统治和建立独立民族国家的任务。
——《一战前欧洲民族自决原则的理论及实践》
为什么一战前东欧和东南欧的民族无法实现民族独立?
它们国小力弱,内部纷争,又为大国所利用,无法主宰自己民族的命运。
2.一战客观上将自由、民主与民族独立的思想进一步传播到欧洲和西亚、北非各地。
一位法国官员评论道:“参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这17.5万非洲士兵,在法兰西和佛兰德的壕沟里掘好了旧非洲的坟墓。”
法国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
——转引自《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欧洲列强的的一个集团同另一集团血战到底的惨状不可弥补地损坏了白人主子的威信。白人不再被认为几乎是天命注定的统治有色人种的人了……印度几个师在西线和美索不达米亚作战;许多身着法军制服的非洲人在法国北部作战;大批的中国人和印度支那人在后方的劳动营里服劳役。不用说,有过如此经历后返回家园的殖民地居民对欧洲领主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恭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学习聚焦】一战进一步激发了欧洲、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高潮出现。(《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时间就是两次世界大战期))
3一战后,四大帝国解体,诞生了一系列民族独立国家。改变了欧洲、西亚、北非的政治版图(削弱帝国主义)
3.一战
一战后摧毁的四大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匈帝国
俄罗斯帝国
德意志帝国
一战后欧洲版图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①在原来奥匈帝国领土上,出现了许多新的国家,如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 ②巴尔干地区新出现了南斯拉夫王国。
③波兰重新建国。
④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欧洲的领土大部分丧失。
⑤出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民族自决原则: 指处于外国奴役和殖民统治下的被压迫民族有自由决定自己命运、摆脱殖民统治、建立民族独立国家的权利
民族自决作为政治概念最初出现在1776年的美国《独立宣言》中。
作为一个法律原则是由列宁在1916年《论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中正式提出的。
4.思想:一战打破了白人种族优越感和传播了民族自决的原则
材料:民族自决权就是政治上的独立权,即在政治上同压迫民族自由分离的权利 ……人类只有经过一切被压迫民族完全解放 的过渡时期,才能达到各民族的必然融合。
——列宁:《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
一战和十月革命后,这一原则在国际上得到广泛传播并获得一定的承认。
二战后,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殖民主义体系的瓦解,民族自决原则得到了确认。
《联合国宪章》是第一个正式规定民族自决原则的国际条约
5.一战期间俄国十月革命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材料 十月革命还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传播到亚非拉各国,鼓舞了那里的先进分子,他们开始用新的世界观来观察世界和本国的命运,寻求新的解放道路。 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欧洲列强的普遍衰弱,十月革命推翻了沙皇制度,使世界殖民主义体系与反殖民主义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民族解放运动有了更加有利的国际环境。
——许涤新 、吴承明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总序)
6.一战期间亚非拉国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的增强。
民族民主意识觉醒的表现 :
地区 国家 民族民主运动 领导力量
亚洲 中国 五四运动、国民大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 共产党
印度支那(越南) 1920年在法国参加共产党 胡志明
印度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甘地、尼赫鲁
土耳其 领导土耳其独立战争 凯末尔
非洲 埃及 华夫脱运动1922年独立 扎格鲁尔
摩洛哥 多次打败西、法侵略, 1923年成立里夫共和国 克里姆
拉美 阿根廷 罢工、暴力抗争 共产党
智利 成立民族阵线联合政府 智利左派
尼加拉瓜 抗美斗争 桑地诺
墨西哥 民主改革 卡德纳斯
意义:①形成20世纪第一次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
②,一战冲击欧洲殖民主义势力,世界殖民体系开始解体
凯末尔革命
是土耳其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瓜分、捍卫着民族独立主权和建立民族国家为目的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1919~1923)。主要领导人凯末尔。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世界殖民体系:帝国主义所统治和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总称,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殖民体系土崩瓦解,崩溃了)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起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世界殖民体系开始开始解体)
1.二战促使世界殖民体系瓦解原因
①二战削弱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的实力
②反法西斯联盟在政治理论上进一步确立了民族自决原则与废除殖民主义的正义性,明确支持殖民地、半殖民地的独立要求二战是对的致命打击
③二战中亚非拉地区经济的发展为打破殖民体系奠基
④二战使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意识更为广泛的传播。
2.二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瓦解
①朝鲜独立和中国收复台湾
②英殖民帝国解体:
③戴高乐签署《埃维昂协议》:
承认阿尔及利亚独立 1962年
纳赛尔宣布运河国有化
7月1日在阿尔及尔街头庆祝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发展
1.背景:
①二战后出现新兴民族国家 ②现代化的推进③西方文化的影响④新兴民族国家的传统文化
文化共性:本土文化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2.表现:
(1)印度文化
①特征:现代文化具有多样性
②表现:
接受 西方 ①统治精英接受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中一些基本价值取向;
②政治体制学习英国,中央与地方分享权力,采取宗教与政治分离政策;
③主要官方语言为英语;
保留传统
①发扬印度传统文化②崇尚甘地思想③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④种姓因素影响着政治与社会生活⑤印地语为官方语言
阿旃陀石窟
(2)新加坡,韩国现代东方文化
①特征:儒家文化与西方文化结合
②表现:
李光耀说:“没有所谓的亚洲模式,但是东亚儒家社会同西方自由放任的社会,有着根本的差异。儒家社会相信个人脱高不了家庭……新加坡依赖家庭的凝聚力、影响力来维持社会秩序,传承节俭、刻苦、孝顺、敬老、尊贤、求知等美德。这些因素造就了有生产力的人民,推动了经济增长。”
接受西方
保留传统
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
(3)埃及文化
①特征:
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
并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②表现:
接受西方
保留传统
①少数人信基督教等其他宗教
②英语和法语也被广泛使用
①伊斯兰教为官方宗教
②阿拉伯语为官方语言
③古埃及诸多名胜古迹成为埃及乃至世界的文化遗产
清真寺
学思之窗:
思考点: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①国家独立是文化复兴的前提。处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国家无法实现文化复兴。
②重视继承发扬民族文化,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③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中,创新发展文化。
④复兴的民族文化,是推动国家发展重要动力,是国家主权的体现
3.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文化发展的特点
(1)重视继承发扬本民族文化的特色。
①独立后的印度注重发扬传统文化,崇尚甘地精神,尊重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②新加坡、韩国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神,
③埃及复兴民族文化时汲取古埃及优秀文化遗产。
(2)同时吸收借鉴外来文化。
①印度接受西方的自由主义、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中的一些基本价值取向;
②新加坡、韩国在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
③现代埃及带有欧洲和西亚等地的文化元素。
(3)在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流中创新发展。
①印度在吸收借鉴基础上走上独特的发展道路;
②新加坡、韩国努力创造出新的东方文化;
③埃及在吸收基础发展出具有非洲特点的阿拉伯文化。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