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
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人民解放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蒋介石集团走向败亡的历史转折点,也是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逐步退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又是中国共产党在全国领导地位逐步确立的历史,更是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的历史。本节课的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以后新中国历史的学习起到了铺垫和基础作用。
二、学生情况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无论是知识层次还是理解能力都相应的有些加强了,且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好动的事情,好奇心强,所以课堂上应该着中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探索能力。前面学习了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反对,发起了全面内战,共产党的土地改革赢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挺近大别山揭起了全国战略反攻的序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对三大战役的进程、演变的分析,培养学生具有探究历史事件变化发展、因果关系的能力。
(2)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提高分析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师的设问、进解、分析、师生互动构建单元知识体系,使学生在教师的进解中理解、掌握并记忆重点知识。(2)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视频资料和战争形势图,让学生进一步理清解放战争发展的基本线索,培养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
(3)通过讨论和分析,提高是历史事件的解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值观
通过对中国共产党进行革命斗争史实的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选择。
重点、难点:
1、重点:三大战役的胜利及意义;北平和谈;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2、难点:三大战役进程及示意图,中国共产党胜利的必然性
说教法
本课采用以讨论为中心的启发式教学方法,结合各个图例分析的综合教学法,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说学法
在本课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讨论学习法,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教材内容来实现。比较分析法,让学生去比较分析教材中三个战役,还有北平和谈和上节课所学的重庆谈判的背景区别。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放《渡江战役》结尾中毛泽东挥笔写下《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场景,让学生朗通这首诗,“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然后提出问题,这首诗写的是哪一事件的事情 在学生议论和回答后再提出下一个问题,为什么原先弱于对手的中国共产党会取得百万雄师过大江的最后胜利 带着这样的问题,导入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学习。
2、新课讲解
(1)三大战役
结合三大战役示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指导学生制表归纳三大战役概况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战役迅速胜利的原因,理解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北平和谈
通过对北平和谈和重庆谈判背景的不同,说出北平和谈的过程和结果,组织学生探究北平和平解放对当时和今天北京的发展的意义,引出渡江战役的必然性。
渡江战役和南京国民政府的覆灭
播放电影《渡江战役》片段,使学生了解战役的经过和结果,认识渡江战役的重要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引导学生从国内、国际和思想三个方面理解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内容,对比民主革命时期各阶段斗争的结果,探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基本经验。
3、本课总结
解放战争的胜利不单只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取得全国领导地位的胜利,它也代表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胜利。这个胜利对中国,对世界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它是中国历史的新篇章的开始,也是中国人民崛起的开始。今天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为国家、为民族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