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一语文上学期 (期中真题)知识点汇总 文化文学常识
一、单选题
1.(2022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集《女神》是郭沫若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之作,其中的作品有《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凤凰涅槃》等。闻一多则在《红烛》中歌颂了奉献精神。
B.《归园田居》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人,其诗风格朴素平易而意境深远,内容多为歌咏田园风光,被称为田园诗。
C.唐诗在体例上既继承和完善了汉魏以来的五言七言古体诗,如《琵琶行》《登高》等,又创造了律诗和绝句两种新诗体,即近体诗,如《梦游天姥吟留别》。
D.唐代诗坛,“李杜”中李白是浪漫主义代表诗人,杜甫是现实主义杰出代表;“小李杜”则指杜牧和李商隐。宋代词坛“苏辛”是豪放派,李清照是婉约派。
2.(2022高一上·牡丹江期中)下列对选文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其中的诗作多以四言为主,结构上较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
B.《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一批文人诗作的选集,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的《文选》,刘勰在《文心雕龙》里称其为“五言之冠冕”。
C.苏轼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被贬黄州后创作的《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历来为人称颂。
D.陶渊明是东晋时期的田园诗人,他的诗歌创作多以歌咏田园风光为主,风格是瑰丽浪漫而又意境深远。
3.(2022高一上·鸡西期中)下列语句所对应的节气时间段,按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
①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插秧歌》)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自京师乘风雪…… (《登泰山记》)
③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鹊桥仙》)
④采采芣苢,薄言采之。(《芣苢》)
A.①②③④ B.④①②③ C.①③④② D.④①③②
4.(2022高一上·佳木斯期中)下列关于文化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迁:贬官,降职。犹言下迁。汉代贵右贱左,故将贬官称为左迁。后世沿用之。
B.“乐府”初设于秦,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
C.称杜甫为杜工部,称韩愈为韩昌黎,称陶渊明为五柳先生,分别是以官职、籍贯、号来称呼人。
D.重阳节是指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佩插茱萸、用艾叶驱五毒以防疫祛病等习俗。
5.(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势拔五岳掩赤城”中的“五岳”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的总称。
B.左迁,古代以左为尊,“左迁”是古代升官升职的一种说法。比如白居易的“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C.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近,富家豪族多聚居在这一带。
D.青衿,指代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青青子衿”在《短歌行》中是用来比喻渴望得到贤才。
6.(2022高一上·嘉兴期中)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周初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
B.现代诗歌是指“五四”新文化运动至新中国成立这一时期的现代诗人创作的诗歌,主流是白话诗。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代表性作品,它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C.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等人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的创作,作品以风骨遒劲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曹操《短歌行》即体现了这一风格。
D.词兴起于宋代,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一,又名长短句、曲词、曲子词、诗余等,根据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长调”。词按风格分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代表人物分别为苏轼、辛弃疾和柳永、李清照。
(2022高一上·天津期中)下列对“乡土本色”章节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城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十分疏远,近邻形同陌路;而在农村,人与人之间十分熟络,近邻堪比亲人,这体现了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社会。
B.美国耶鲁大学的一群中国老人,因为在学校的一处荒地上遍种蔬菜,引起了美国媒体的关注,中国老人的行为体现了中国人对土地的敬重与依恋。
C.中国农民聚村而居是出于聚亲连族、抵御外敌、保卫家园等的考虑,福建闽南山区一带的圆形、八角形、纱帽形等土楼村落的形式就是典型例证。
D.在乡土社会中,亲属、村民间借钱也司空见惯,先靠人情做抵押,再辅以签字画押,订立字据,这体现了乡土社会的信用来源在于从熟悉中获得信任。
(2022高一上·扬州期中)下列对《论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是早期语录体散文 ,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
B.孔子遵从周礼,他对于季氏“八佾舞于庭”的越礼行为极为愤慨,季氏为卿大夫,应该用六佾,佾是古代乐舞的行列,一佾为8人。
C.孔子强调德治,反对严酷刑罚,如《为政》篇“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但我们应辩证去看,不可一味拔高德治而忽视法治。
D.孔子注重仁爱,强调人的内在的道德自觉性,特别看重培养人的德行,如《雍也》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仁爱的一种体现。
7.(2022高一上·鹤岗期中)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是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B.韩愈,字退之,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文以载道”,著有《昌黎先生文集》。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C.句读,古时指文辞休止或停顿处。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句,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读。古书没有标点,故要学习句读。
D.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也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师说》中指后者。
8.(2022高一上·南安期中)下列有关诗歌作品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建安风骨”是以曹氏父子为中心形成的文人集团所表现出的共同的文学倾向,他们高扬政治理想,展示强烈个性,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展现了东汉末年动荡的时代,形成了慷慨激昂、刚健有力的诗歌风格,所以称为“建安风骨”。
B.《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五岳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庐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的总称。
C.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如《琵琶行》中“予出官二年”。
D.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高的服色为黑色。
9.(2022高一上·北京期中)下列对杜甫及其诗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早年曾漫游吴越、齐赵,他晚年《壮游》中“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的诗句就是回忆他当年漫游时的情形。
B.写于长安的《兵车行》描绘了统治者征兵时的惨状,对侵略性的战争提出疑问,是杜甫一首替苦难百姓说话的诗。
C.杜甫到达成都,得以在多年饥寒后暂得休息,他写了很多诗述说自己闲散的生活,比如《春夜喜雨》、《旅夜书怀》。
D.“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诗人在夔州老病时也没忘记国家的灾难和自己的责任,质朴的诗句中表现了诗人的品格。
10.(2022高一上·浙江期中)下列文学常识,解设不变确的一项是( )
A.郭沫若的诗集《女神》是中国新诗的代表性作品,它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B.《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芣苢》重章叠唱,节奏明朗、轻快,流露出劳动的喜悦。
C.人物通讯注重通过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来表现人物精神;而新闻评论既具有议论性文章的特点,又有新闻作品的属性。
D.曹操对“天下归心”的渴望,陶渊明“复得返自然”的淡泊,展示了两种不同的人生状态;苏轼、辛弃疾词的豪放,李清照词的婉约,展示出宋词不同的审美追求。
11.(2022高一上·长春期中)下列各句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孟德,即曹操,“孟德”是他的字。古代男子成人,不便直呼其名,故取字,另有“名贱字贵”之说,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B.号,又称别号、表号。一般用于自称,以显示某种志趣或抒发某种情感,对人称号也是一种尊敬。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苏轼号东坡居士。
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
D.“元和十年”,属于帝王年号纪年法。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后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12.(2022高一上·哈尔滨期中)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古代官职的任免术语中,“擢”“陟”“升”表提升官职,“调”“徙”“转”表调动官职,“迁”是贬官、降职。
B.青衫,黑色单衣,依唐制,官服分为紫、绯、绿、青四种颜色,官职低的人服色为青。青衿,指周代读书人青色交领的服装。
C.“中第”中的“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的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的人。
D.歌行体,是我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篇幅可短可长,声律、韵脚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常识的能力。
C.“五言七言古体诗,如《琵琶行》《登高》等,……两种新诗体,即近体诗,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举例有误,《登高》应属近体诗中的律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应和《琵琶行》一样,都为古体诗。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2.【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风格是瑰丽浪漫而又意境深远”错误,陶渊明的诗歌风格是质朴清新而又醇厚隽永。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3.【答案】D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①“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这句诗描述江南插秧的情景,一般4月上旬后期开始插秧。
②“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十二月的节气有小寒、大寒。
③“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描绘七夕情景,节气是立秋。
④“采采芣苢,薄言采之。”描写春季采摘野菜的情景。据此可以排出:④①③②。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4.【答案】D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
D项,“用艾叶驱五毒以防疫祛病”是端午节的习俗。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5.【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升官升职”错误,“左迁”是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对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6.【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它和乐、射、御、书、数一起被称为‘六艺’”错误。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六种技能,合称“六艺”。这里指的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合称“六艺”。
C.“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七子’等人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浪漫主义传统”错误,应该是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
D.“词兴起于宋代”错误。词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答案】D
【解析】【分析】D项,“亲属、村民间借钱也司空见惯,先靠人情做抵押,再辅以签字画押,订立字据,这体现了乡土社会的信用来源在于从熟悉中获得信任”理解有误,原文的表述“亲属、村民间借钱也司空见惯,只靠人情做抵押,不用签字画押,订立字据,这才体现了乡土社会的信用来源在于从熟悉中获得信任”,原文是“不用签字画押”,故此项曲解原文文意了。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名著阅读的能力。阅读名著,感知作品内容,了解故事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高潮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了解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
【答案】B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应该用六佾”错。季氏为卿大夫,应该用四佾。天子为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为二佾。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7.【答案】D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D“《师说》中指后者”错误,课文指前者。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重在平时的积累和整理归纳。在识记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作者所处的朝代,可按作者所处朝代的先后顺序对作者排列识记。另外应特别注意文学常识中的专有术语和并称,弄清楚其内容。
8.【答案】B
【解析】【分析】B.中岳应该是嵩山。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9.【答案】C
【解析】【分析】C.“杜甫到达成都……他写了很多诗述说自己闲散的生活,比如……《旅夜书怀》”错误。《旅夜书怀》写旅途风情,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不是诗人在成都创作的,也没有述说自己闲散的生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10.【答案】B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CD无误。
B.“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错误,《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是《楚辞》。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
11.【答案】C
【解析】【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的能力。
C.每月初一叫朔,每月最后一天叫晦,“戊申晦”,是在月底最后一天。
故答案为:C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识记的能力。文化常识知识量大,头绪纷繁。包括传统文化中事关人物称谓、作品命名、古代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古代音乐和历代刑罚等相关知识。此处主要涉及历法时辰等知识,学生平时要按照一定的线索多看多记。解题时须细心比对,防止张冠李戴,防止时代混淆,防止基本情节和人物错乱等。
12.【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A.“‘迁’是贬官、降职”错,“迁”是改官,有三种情况:平调、升迁、降职。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学常识题一般出自课文内容,又有所延伸,所以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文章内容积累、识记。解答时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