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知识点汇总 名句名篇默写 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知识点汇总 名句名篇默写 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5.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7 09:3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知识点汇总 名句名篇默写
一、默写
1.(2022高三上·韶关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让弟子们各言其志,子路表示有信心可以达到的目标是“   ,   ”。
(2)在《蜀道难》中,李白借用“猛虎” “长蛇”极写蜀地的凶险。同样,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他借用两种动物的声音,描写登山途中惊骇之景的两句是   ,   。
(3)乐器不仅是演奏音乐的工具,也是文人表情达意的载体。“乐器在边塞诗词中多有出现,如“   ……”,又如“   ”。
2.(2022高三上·莆田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   ,   ”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   ,   ”,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3)《阿房宫赋》中指责秦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也不放过,挥霍起来却毫不珍惜的两句是“   ,   ”。
3.(2022高三上·大兴期中)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1)《琵琶行》中的诗人由所见所闻生发悲戚:“其间旦暮闻何物?   。” 《登岳阳楼》中的诗人则由个人身世转为国事危难感伤涕零:“戎马关山北,   。”
(2)秋日乍暖还寒,《声声慢》的作者悲愁:“   ,怎敌他晚来风急。”故国晚秋,《桂枝香·金陵怀古》的作者远眺:“   ,背西风、酒旗斜矗。”
(3)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警示北宋当权者:“为国者,   。”
(4)古代的思想家、政治家,崇礼尚德。孔子在《侍坐》中提出 “   ”的主张;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提出要“思国之安者,   ” 的观点。
4.(2022高三上·邵东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同样是写城市,柳永在《望海潮》(东南形胜)中用“   ”一句勾勒出西湖的概貌,展现出杭州的美;姜夔在《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则用“   ”一句,表现了扬州“城春草木深”的荒凉景象。
(2)面对楼台古迹,古人常有历史沧桑,物是人非之感。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两句:“   ,   。”
(3)“秋风”是中国古诗词中的常见意象。唐宋诗词中含有“秋风”的句子有“   ,   ”。
5.(2022高三上·浙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   ,   "两句,通过描写后宫妃子们晨起梳理发髻的场景,侧面表现了秦始皇的骄奢淫逸。
(2)李贺《李凭箜篌引》中“   、   "两句,运用以声写声、以形绘声的手法,表现音乐的起伏多变、优美动听。
(3)“扁舟"这一经典意象,承载着古代文人或淡泊悠然或羁旅漂泊或自由洒脱的情感寄托,如“   ,   ”。
6.(2022高三上·天津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这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2)《劝学》中,荀子以“   ,善假于物也”指出君子能够借助于学习,超越常人。
(3)江水是诗人抒发感情的常用意象,如杜甫在《登高》中,作者描绘眼前秋景时写到“   ,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慨自己功业未遂,发出“人生如梦,   ”的感慨。
(4)毛泽东面对湘江秋景抒发了“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壮志豪情。
(5)《短歌行》中运用典故表明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是“   ,悠悠我心。”
7.(2022高三上·济南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古代文人墨客特别喜欢通过“酒”这个意象表情达意,有时在作品中直接出现“酒”字,有时则暗含着“酒”字。比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表达谪居浔阳城,即使有好光景也无人共赏,只能孤独饮酒的意思时这样说:“   ,    ”;李白在《将进酒》中通过“   ,   ”的诗句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饱含着失望与愤激;苏在《赤壁赋》中用“   ,   ”描述自己与友人泛舟江上的悠闲生活状态,其中也含有“酒”意。
8.(2022高三上·定远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用沙漠冰封、乌云密布的景象来烘托送别气氛的两句是:“     ,     。”
(2)《赤壁赋》歌声中有关船桨划破月光下清波这一场景的两句是:“     ,     。”
(3)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东风”是极其常见的意象,如“     ,     ”便使用了这一意象。
9.(2022高三上·杭州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其一)》中一句“   ”及《归去来兮辞》中一句“   ”使用“鸟”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回归田园的渴望。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侍坐》中他嗤笑子路是因为“   ,   ”。
(3)白居易《长恨歌》“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中“蓬莱”是古代传说中东海三座仙山之一,另一座“瀛洲”也频繁在古诗词中出现,如“   ,   ”。
10.(2022高三上·安徽期中)名篇名句默写。
(1)人才是强国之根本,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就说过,“   ”,国家就会灭亡。但是在古代,人才常常被埋没,韩愈在《马说》中就以“   ”一句控诉了千里马和普通马一起陨落的命运。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助事物的反应来赞美客人箫声感染力强的句子是“    ,    ”。
(3)“鱼”和“龙”均为鳞界水族,常常连用,也指像鱼和龙一样的物品,古代诗文中常以此为描写对象,如“    ,    ”等。
11.(2022高三上·徐汇期中)按要求填空。
(1)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
(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填作者)《陈情表》)
(3)杜甫的《蜀相》一诗中,“   ,   ”两句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惋惜,暗含诗人感时忧国的情怀。
12.(2022高三上·潍坊期中)名篇名句默写。
(1)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中“   ,   ”两句写词人头发稀疏、衣衫单薄,泛舟于浩渺的洞庭湖,尽显超脱世俗的气概。
(2)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中“   ,   ”两句写出了君主用严酷的刑罚和威风怒气震慑百姓造成的后果,以此来劝谏唐太宗“竭诚以待下”。
(3)唐宋诗词中惯用意象表情达意,“虎”这一意象就常被用来表现场面盛大或气势轩昂、如“   ,   ”。
13.(2022高三上·汕头期中)名篇名句默写
(1)《贾谊·过秦论》中“   ,   ”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形容起义的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
(2)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写道:“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一词中的“   ,   ”以“物”表达“我”坚定的抗争信念和收复失地的决心,可谓“有我之境”。
(3)一个物象可以构成意趣各不相同的许多意象。林庚在《说“木叶”》一文中提到“落木”这一意象,体现语言的精妙和意境的宏大。我们学过如杜甫《登高》的“   ”,黄庭坚《登快阁》的“   ”。
14.(2022高三上·和田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学习是快乐的,能够让你忽略物质上的艰苦。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达自己求学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是   ,   。
(2)旷达乐观的苏轼在经历人生挫折时,也偶尔会流露伤感的情绪。《赤壁赋》中“   ,   ”两句就唱出了诗入心怀悠远,追求美好理想却觉遥不可及的惆怅。
(3)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任,应该努力奋斗,时刻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   ,   ”来激励自我。
15.(2022高三上·锦江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   ,   ”两句,与“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一样,都写出了作者远离尘事纷扰的闲适自在。
(2)《醉翁亭记》中“   ,   ”两句描绘了山间朝暮的美丽景象。
(3)“落日”是诗歌常见意象,在王维《使至塞上》“   ”一句中,它是壮美的;在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一句中,它又显出苍凉的意味。
16.(2022高三上·常州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学而》中孔子提出:“君子”不应把心思都放在追求物质享受上,要“   ,   ”,如此可以称得上是“好学”。
(2)在《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摆脱官场羁绊回归田园途中欢快舒畅心情的诗句是“   ,   ”。
(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是“   ,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2)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3)角声满天秋色里(出自李贺《雁门太守行》);霜重鼓寒声不起(出自李贺《雁门太守行》)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需注意“ 勇 ”“ 栗深 ”“ 鼓 ”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
可使有勇
且知方也

熊咆龙吟殷岩泉
栗深林兮惊层巅

角声满天秋色里
霜重鼓寒声不起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
2.【答案】(1)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3)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怨诽、固、简、锱铢、受、惑、迩、见义、施。
故答案为:⑴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⑵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⑶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3.【答案】(1)杜鹃啼血猿哀鸣;凭轩涕泗流
(2)三杯两盏淡酒;归帆去棹残阳里
(3)族秦者秦也;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4)为国以礼;必积其德义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鹃,猿,轩,涕,泗,盏,棹。
故答案为:⑴杜鹃啼血猿哀鸣 凭轩涕泗流
⑵三杯两盏淡酒 归帆去棹残阳里
⑶ 族秦者秦也 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⑷ 为国以礼 必积其德义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
4.【答案】(1)重湖叠清嘉;尽荠麦青青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示例: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 ”“荠”“榭”。
故答案为:(1) 重湖叠清嘉尽荠麦青青 (2)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 洛阳城里见秋风洛阳城里见秋风
【点评】此题考查名句默写识记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及课文知识的积累答题,要注意错别字的正确写法。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答题时,要先默背一遍,然后再把答案写出来。
5.【答案】(1)绿云扰扰;梳晓鬟也
(2)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3)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易错字“扰 ”“鬟”“泣”的书写。
故答案为:(1)绿云扰扰 梳晓鬟也
(2)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3)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其他符合题意的也可)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高考名篇名句情景式默写,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和内涵的理解。因此在默写的时候,我们就要在紧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好情景式默写题所提示的语境:包括题干所给出的叙述性情景,以及题干给出的要默写语句的关键词,题干提示所要默写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等。特别要注意所默写语句中的难写字、易混字、易错字、通假字,还有虚词等。
6.【答案】(1)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2)君子生非异也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尊还酹江月
(4)怅寥廓
(5)青青子衿
【解析】【分析】(1)抓住关键信息“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才,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故答案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重点字:递)
(2)抓住关键信息“指出君子能够借助于学习,超越常人”,故答案为:君子生非异也。(重点字:生)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一尊还酹江月。(重点字:萧、酹)
(4)怅寥廓(重点字:寥)
(5)抓住关键信息“运用典故表明作者渴望得到贤才的诗句”,故答案为:青青子衿。(重点字:衿)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理解的能力。相对于上下文默写,理解性默写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但需要单纯的背诵,还要充分的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在默写时注意不要出现添字、落字、错字情况。
7.【答案】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解析】【分析】抓住关键信息“表达谪居浔阳城,即使有好光景也无人共赏,只能孤独饮酒的意思”,故答案为: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重点字:倾);抓住关键信息“似乎是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其实饱含着失望与愤激”,故答案为: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重点字:樽);抓住关键信息“描述自己与友人泛舟江上的悠闲生活状态,其中也含有“酒”意”,故答案为: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重点字:匏)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理解的能力。相对于上下文默写,理解性默写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但需要单纯的背诵,还要充分的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在默写时注意不要出现添字、落字、错字情况。
8.【答案】(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易错字的书写:瀚、凝、棹、溯、堪。
故答案为:(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考查名篇背诵,分为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写错字和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
9.【答案】(1)羁鸟恋旧林;鸟倦飞而知还
(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
(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羁、倦、瀛洲、涛。
故答案为:(1)羁鸟恋旧林鸟倦飞而知还(2)为国以礼其言不让(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平时长积累,边读边写。答题时笔画要清晰,答完后要检查,避免低级错误。
10.【答案】(1)入则无法家拂士;骈死于槽枥之间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解析】【分析】(1)根据语境 国家就会灭亡 可得出 入则无法家拂士 ;根据语境 一句控诉了千里马和普通马一起陨落的命运 可得出 骈死于槽枥之间 (重点字: 骈 )
(2)根据语境 借助事物的反应来赞美客人箫声感染力强的句子 可得出 舞幽壑之潜蛟 ; 泣孤舟之嫠妇 (重点字:嫠)
(3)根据语境 也指像鱼和龙一样的物品,古代诗文中常以此为描写对象 可得出 鸿雁长飞光不度 ; 鱼龙潜跃水成文 (重点字: 潜 )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11.【答案】(1)虽九死其犹未悔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
(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解析】【分析】(1)虽九死其犹未悔(重点字:犹)
(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重点字:期)
(3)抓住关键信息“表达了对诸葛亮的惋惜,暗含诗人感时忧国的情怀”,故答案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重点字:襟)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理解的能力。相对于上下文默写,理解性默写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但需要单纯的背诵,还要充分的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在默写时注意不要出现添字、落字、错字情况。
12.【答案】(1)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2)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3)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解析】【分析】(1)根据语境 写词人头发稀疏、衣衫单薄,泛舟于浩渺的洞庭湖,尽显超脱世俗的气概 可得出 短发萧骚襟袖冷 ; 稳泛沧浪空阔 (重点字:襟)
(2)根据语境 两句写出了君主用严酷的刑罚和威风怒气震慑百姓造成的后果,以此来劝谏唐太宗“竭诚以待下” 可得出 终苟免而不怀仁 ; 貌恭而不心服 (重点字:貌)
(3)根据语境 “虎”这一意象就常被用来表现场面盛大或气势轩昂 可得出 虎鼓瑟兮鸾回车 ; 仙之人兮列如麻 (重点字:鸾)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13.【答案】(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3)无边落木萧萧下;落木千山天远大
【解析】【分析】本题注意准确分析题干的情境提示语,然后结合所背诵的文本确定应填语句,同时注意关键字词的准确书写,如(1)注意依据情境语“ 起义的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 ”来确定,关键字“ 赢 ”“ 景 ”;(2)注意情境提示语“ 坚定的抗争信念和收复失地的决心 ”确定,关键字“ 遮 ”“ 竟 ”;(3)注意情境提示语“ 落木 ”“ 体现语言的精妙和意境的宏大 ”确定,关键字词“ 萧萧 ”。
故答案为: (1)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2)青山遮不住 毕竟东流去 (3)无边落木萧萧下 落木千山天远大
【点评】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能力,属于情境理解型默写,难度比直接填上下句的题型要大,所以要求做到三点:一是熟练背诵,二是能理解文句,三是能准确书写。只有同时做到这三点才能真正不丢分。
14.【答案】(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解析】【分析】(1)抓住关键信息“表达自己求学经历中“苦中有乐”的句子”,故答案为: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重点字:奉)
(2)抓住关键信息“唱出了诗入心怀悠远,追求美好理想却觉遥不可及的惆怅”,故答案为: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重点字:予)
(3)抓住关键信息“青年担当着国家社会兴盛的重任,应该努力奋斗”,故答案为: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重点字:毅)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背诵、默写、理解的能力。相对于上下文默写,理解性默写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但需要单纯的背诵,还要充分的理解诗歌的内容与思想感情。在默写时注意不要出现添字、落字、错字情况。
15.【答案】(1)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2)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3)长河落日圆;长烟落日孤城闭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需注意“ 案牍 ”“ 暝 ”“ 霏 ”的书写。
故答案为:⑴
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长河落日圆
长烟落日孤城闭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句默写的能力。答题时要熟背相关篇目,并理解语句的含义,准确地写出相关名句。
16.【答案】(1)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解析】【分析】(1)根据语境 “君子”不应把心思都放在追求物质享受上 可得出 敏于事而慎于言; 就有道而正焉 (重点字: 慎 )
(2)根据语境 表现诗人摆脱官场羁绊回归田园途中欢快舒畅心情的诗句 可得出 舟遥遥以轻飏 ; 风飘飘而吹衣 (重点字: 飏 )
(3)根据语境 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 可得出 忧劳可以兴国 ; 逸豫可以亡身 (重点字:逸)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