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知识点汇总 名著导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知识点汇总 名著导读 试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0.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7 09:32: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真题)知识点汇总 名著导读
一、名著导读
1.(2022高三上·顺义期中)根据要求,完成问题。
在《红楼梦》研读活动中,同学们发现对相关回目进行研究,有助于认识以贾府为主的四大家族从兴盛逐步走向衰败的过程,进而探究其衰败的原因。
(1)请依据情节发展,将相关回目所对应的序号依次填入【甲】、【乙】、【丙】处。
①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②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③惑奸谗抄检大观园
【甲】   【乙】   【丙】   
(2)对于贾府衰败的原因,探春曾言“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你是否同意探春的观点?请结合第(1)题相关回目中的具体内容,阐述理由。
2.(2022高三上·朝阳期中)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红楼梦》中有如下故事情节:
①元妃省亲 ②刘姥姥进大观园 ③林黛玉进贾府 ④抄检大观园
(1)下列对以上故事情节发生先后顺序的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③④② B.③①②④ C.③②①④ D.①④③②
(2)有红学家评论《红楼梦》用笔经济,即借一个事件,刻画多个人物形象。请结合上述情节中的一个,谈谈用笔经济是如何体现的。
3.(2022高三上·大兴期中)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大观园第一个诗社是海棠诗社。海棠诗社的成员各有雅号,说说稻香老农、潇湘妃子、蘅芜君、蕉下客分别是谁的雅号。
(2)《红楼梦》关于探春的判词是“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结合“秋爽斋偶结海棠社”“敏探春兴利除宿弊”相关情节,谈谈你对探春“才”“志”“运”的理解。
(2021高三上·北京期中)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论语·学而》)
请你结合下列两则论语,谈谈你对“贫而乐”的理解。
①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论语·里仁》)
②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4.(2022高三上·青岛期中)《红楼梦》第十三回的回末诗是:“金紫万千谁治国,裙钗一二可齐家。”请你从“金陵十二钗”正册中找出一位可持家的裙钗,并简要陈述理由。
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字数不超过100字。
5.(2021高三上·海淀期中)《红楼梦》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请举出一例加以赏析。
6.(2021高三上·河西期中)《红楼梦》在人物塑造方面细致入微,生动传神。例如宝玉挨打后,各人都非常关心宝玉,但表现不同,请根据下列语言描写,写出对应的人物。
①   说:“你但凡听我一句话,也不到这个份儿。”
②   说:“早听人一句话,也不至今日,别说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们看着,心里也疼。”
③   说:“你从此可都改了吧。”
7.(2021高三上·南开期中)阅读下面《红楼梦》中不同人物对王熙风的评价,回答问题。
冷子兴:说模样又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
秦可卿:你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连那些束带顶冠的男子也不能过。
兴儿:嘴甜心苦,两面三刀……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
根据你对原著中王熙凤这一人物的理解,谈谈你对她的评价,并请说明原因。(字数:100字以内)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②;①;③
(2)①贾府的后世子孙无法振兴家业。
②贾府铺张浪费,经济问题严重。
③家族内部倾轧,矛盾甚多。
④家族管理混乱。
【解析】【分析】(1)本题只要明确红楼梦的章节内容即可。
根据《红楼梦》的内容,②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是第十八章的内容,①史太君两宴大观园是第四十回的内容,③惑奸谗抄检大观园是第七十四回的内容。这些内容联合起来,有助于认识以贾府为主的四大家族从兴盛逐步走向衰败的过程,进而探究其衰败的原因。
(2)本题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说明理由。同意或不同意探春的观点,言之成理皆可。
如果回答同意,可结合小说的内容进行分析。《红楼梦》第七十四回标题是“惑奸谗抄检大观园,矢孤介杜绝宁国府”,上半回的主要内容是:邢夫人拿了傻大姐拾的绣春囊给了王夫人,王夫人到王熙凤处问责,在王善保家的煽风点火与奸谗蛊惑之下,王夫人不仅责备了晴雯,还组织了内部抄检大队,对大观园内各处进行了内部抄检,借此整顿家风……抄检的过程实际上还是对惜春、探春、迎春三姐妹以及大观园众姐妹的描写,但却借此让探春说出了这段著名的台词,这段台词重要,是因为它揭示了贾府败落的根本原因并非外力,而是贾府内部的腐朽不堪。而探春对这种情况洞若观火。回答时要结合小说内容,从家族的现状,经济状况,内部矛盾等方面来考虑。
故答案为:⑴ ②①③
⑵ ①贾府的后世子孙无法振兴家业。
②贾府铺张浪费,经济问题严重。
③家族内部倾轧,矛盾甚多。
④家族管理混乱。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2.【答案】(1)B
(2)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不仅刻画了林黛玉的寄人篱下,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还刻画了王熙凤的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还有贾宝玉的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反抗封建的束缚。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都进行了描写,贾家三姐妹中,写了迎春肌肤微丰,探春顾盼神飞,惜春身量未足。借“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个事件,把很多人都卷了进来,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互相衬托与比照,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饱满。
【解析】【分析】(1)林黛玉进贾府是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写贾元春回娘家省亲是在第十八回,时间是元宵佳节那天晚上;刘姥姥进大观园是第三十九回;抄检大观园是第七十四回“惑奸谗抄拣大观园”,为了追查绣春囊,王夫人听信了王善保家的谗言,发动轰轰烈烈的抄检大观园行动。所以正确的排序为:③①②④。
(2)《林黛玉进贾府》,写了林黛玉母亲去世后“上无亲母教养,下无姊妹兄弟扶持,在外祖母一再致意下,才去都中投奔外家,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姐妹”。过去在家“常听得母亲说过,他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外祖母“心肝儿肉”地疼她,宝贝儿似的待她,但总有寄人篱下之感,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例如在邢夫人处,邢夫人“苦留”她吃晚饭,她婉言谢绝了:“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一席话既表明了她对邢夫人的尊敬与感激,又表明了自己顾全大局的礼节,说明她待人接物是处处留心的。在《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然后才见“一群媳妇丫环围拥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凤姐一出场,满屋子全是她一个人在说话,别人都成了陪衬。她夸黛玉标致,叹黛玉命苦,对黛玉关怀备至,一切都忖度着贾母的心思行事,一切为了讨得贾母的欢心。她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的性格和在贾府的实权地位都表现出来了。在《林黛玉进贾府》中贾宝玉出场作者即用“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若桃瓣,目如秋波”等句描写,可见宝玉的俊美,俊美之中又带有富家子弟的养尊处优之感。宝黛初见之时,宝玉问黛玉“可也有字没有”,黛玉言无后便送字于她,足见宝玉对“男尊女卑”传统观念的厌恶,体现了宝玉男女平等的美好愿望和崇高追求。宝玉因家里姐妹们都无玉而“摔玉”,表现了宝玉追求平等,是封建贵族中的叛逆者。“玉”也是天命的象征,“摔玉”也暗指宝玉不为天命所困,毅然反抗,对封建礼教的鄙弃,对天命的违抗与质疑。贾母是林黛玉的外婆,是贾迎春,贾探春,贾惜春,李纨,凤姐,宝玉的奶奶,王夫人跟邢夫人的婆婆,也是这个贾府的最高统治者,作者对这些人物都进行了描写,借“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个事件,把很多人卷进来,再“逼迫”每个人出来一一表态,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互相衬托与比照,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饱满。
故答案为:⑴B
⑵ 林黛玉进贾府”这一情节,不仅刻画了林黛玉的寄人篱下,待人处事始终是“步步留心,时时在意”,还刻画了王熙凤的善解人意、巧于逢迎、乖巧机灵,还有贾宝玉的蔑视世俗,卓然独立,反抗封建的束缚。对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都进行了描写,贾家三姐妹中,写了迎春肌肤微丰,探春顾盼神飞,惜春身量未足。借“林黛玉进贾府”这一个事件,把很多人都卷了进来,通过不同人物的行为言语及人物间的互相衬托与比照,使得每个人物都显得立体而饱满。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2)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文学名著阅读的考查,主要是考查课外阅读的积累,只要求了解名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回答本题时,先要根据题目的提示在记忆仓库中搜索,叙述时既要注意合乎原著的有关内容、语言要通顺,还应注意须分点陈述。
3.【答案】(1)李纨、林黛玉、薛宝钗、贾探春(或“探春”)
(2)探春之“才”:探春诗书俱佳,给宝玉写的信、海棠诗;探春理家,秉公发放赵国基(赵姨娘弟弟)丧礼赏银。
探春之“志”:发起诗社,高雅志趣;房间布局、陈设反映出大格局、大志向。
探春之“运”:庶出身份,并且生母赵姨娘猥琐愚蠢;身不由己,作为政治礼物,远嫁海外。
【解析】【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稻香老农”是李纨在诗社里的雅号。李纨道:“极是,何不大家起个别号,彼此称呼则雅。我是定了‘稻香老农’,再无人占的。”李纨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在大观园中她的住所名为稻香村。这也反应了李纨一惯的低调作风。
“潇湘妃子”是林黛玉在诗社里的雅号。书中说,大观园中姐妹起诗社,众女儿个起字号,黛玉号为“潇湘妃子”。曹雪芹为黛玉起这个名号,大概与娥皇女英的故事有关,以泪洒斑竹的娥皇女英象征黛玉的悲惨命运。
“蘅芜君”是薛宝钗在诗社里的雅号。因宝钗在大观园里的住所名“蘅芜苑”,故名。出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李纨笑道:“我替薛大妹妹也早已想了个好的,也只三个字。”惜春迎春都问是什么,李纨道:“我是封他‘蘅芜君’了,不知你们如何。”
“蕉下客”是探春在诗社的雅号。探春笑道:“我就是‘秋爽居士’罢。”宝玉道:“居士、主人到底不恰,且又瘰赘。这里梧桐芭蕉尽有,或指梧桐芭蕉起个倒好。”探春笑道:“有了,我最喜芭蕉,就称‘蕉下客’罢。”众人都道别致有趣。黛玉笑道:“你们快牵了他去,炖了脯子吃酒。”众人不解。黛玉笑道:“古人曾云‘蕉叶覆鹿’。他自称‘蕉下客’可不是一只鹿了?快做了鹿脯来。”众人听了都笑起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
“秋爽斋偶结海棠社,蘅芜苑夜拟菊花题”。探春发起成立了海棠诗社,从此,红楼女儿时常聚会,开展了不以长辈为中心而由自己主导的活动。这些显示了探春的组织才能。同时探春写给宝玉的结社花笺,也显示了探春的不凡的才华。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探春理家,秉公发放赵国基(赵姨娘弟弟)丧礼赏银。探春生母赵姨娘之弟赵国基死了,大管家娘子吴新登媳妇来为之讨赏银,故意隐瞒往例,探春查明旧帐,秉公执法,付了赏银二十两,为此,她同自己的生母赵姨娘展开了激烈的冲突,捍卫了执法的公正和权威,也维护了自己的威信和尊严,显示了探春卓越的管理才能。
贾探春屋子的东西虽少,文气十足,尤其是大鼎,一个女子的卧室放这个东西,足以呈现贾探春的男子气概,大有王妃之风范,怪不得自己说如果是男儿生,自己倒要干出一番事业,可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仕途就是出路,可女人想走这一条路的确有些难度,贾探春只能望鼎长叹,幽想前程。
“生于末世运偏消”,探春纵然十分优秀,但她却生错了时候,或许也投错了胎。若是个男儿定能有所作为。身为女子却是庶出,生于封建末世,才华无法施展,不能改变贾府的命运,也不能避免自己远嫁的悲剧。连王熙凤都叹息,好个三姑娘,我说她不错。只可惜她命薄,没托生在太太肚里。探春心里只怕也如此想,对自己的地位不甘,对庶出身份的痛恨。身不由己,作为政治礼物,远嫁海外。清明涕送江边望,点出探春出嫁时是清明时节。千里东风一梦遥,则说明探春嫁的地方很远,只能在梦中思念自己的父母和亲人。
【点评】
⑴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⑵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思想内涵和艺术特色的理解、分析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答案】“贫而乐”,通俗地说就是安贫乐道、甘贫如饴。虽身处贫困但不会为了摆脱贫困而无所不用其极。衣食住行不求奢华,吃饱穿暖即可;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更在于诗和远方,人生最高的境界不是物质的优渥,而是精神的丰足,在有限的条件下获得最大的愉悦和满足,坚守信仰,修养德行,乐在其中。三个字充分表达了孔子教育弟子抑制物质欲望,追求真理精神的基本主张。人要抑制自己物质欲望求,重视精神世界的追求,满足于现有的位置,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解析】【分析】从“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可知,我们要通过正当渠道去追求快乐;
从“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可知,我们要学会安贫乐道。
总而言之,贫而乐,就是一个人在经济贫乏的时候,也能达观安然快乐的生活,这样社会上无论贫和富都能做到各安其位,便可以保持安定了。贫而乐,即“人穷志不穷”,这应当是穷人的行为准则,经济上的贫困虽然不利,但是,不要忘了“古来忠烈士,多出贫贱门”的历史事实。穷人有权利思富,有理由变富,可是由穷变富也要运用正当手段。贫富只是一种生活状态,悲观快乐是我们的生活态度,努力与否决定今后的生活,豁达与否决定人的心境。一个人也许很贫穷,但可以活得快乐,活得精彩,活得充实。贫而乐,告诉我们无论什么环境,不管是贫穷还是富贵,我们都应该保有人的尊严和气节,坚守自己的平常心。不为贫苦而自卑轻视自己,能安于贫困享受快乐。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型的题目,不可脱离文本内容,结合题目给的信息,结合文中内容总结概括。
【参考译文】
子贡说:“贫穷却不巴结奉承,富贵却不骄傲自大,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还是不如虽贫穷却乐于道,虽富贵却谦虚好礼。”
(《论语·学而》)
①孔子说:“富裕和尊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它,君子是不能接受的。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君子是不会去摆脱它们的。”
(《论语·里仁》)
②孔子说:“吃粗粮,喝清水,弯起胳膊当枕头,这其中也有着乐趣。而通过干不正当的事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说就像浮云一般。”
(《论语·述而》)
4.【答案】王熙凤: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针对宁国府五大积弊对症下药,开出系列“治病”良方,并坚持贯彻执行,使得宁国府上下整肃,人人兢兢业业,执事保守。这体现了王熙凤的理家才能。(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执,临期推委;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
贾探春:贾探春兴利除宿弊。探春在“查例”论理、对待生母赵姨娘、免除学里公费、废除姑娘们月钱的基础上,受大管家赖大家园子的启发,积极推行承包责任制,然后又进一步向李纨、宝钗等阐明这样改革的四大好处。
秦可卿:秦可卿在临死前,托梦给王熙凤,一针见血地指出贾府存在两大弊病,一是祭祀无固定供给,二是家塾无专项经费。祭祀不能延续,则族亡,而家塾又是关系贾府兴衰的问题,只要子孙教育得到保证,家族兴旺就有希望。
林黛玉:熙凤评价谁具治家才能时说: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在大观园的各房中,黛玉的潇湘馆没有出过问题;她闲暇时算过贾府财政入不敷出,若不俭省,必然面临后手不接的严重后果。所以能够看出黛玉也是有齐家才能的。
薛宝钗:熙凤评价谁具治家才能时说: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探春理家时,识宝钗小惠全大体,她从人性和全局出发,施小惠给承包人,她善于平衡,建议年底时承包得利人拿些钱给干的好的人,使得探春的改革措施顺利实施。
【解析】【分析】(1)王熙凤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人,其大胆泼辣的性格和杀伐决断的管理作风获得了上上下下的一致认可,她的精明强干在《红楼梦》的许多章回都有所表现。王熙凤管理能力很强,体现在王熙凤协理宁国府,这显示了王熙凤的管理才能。她的管理就是一个标准的现代化管理模式。王熙凤来到宁国府,看清当前的问题,是人的管理出现问题,她必须建立新的严格的制度来规范人们的行为,而且要做到恩威并施。她把秦可卿葬礼所需要的资金与工具和所需的人员进行分类,每个人的工作进行细化,让每个人有应该完成的工作。并且把工作时间与工作的内容进行考核,这样就会使所有的人有工作的压力。另外,王熙凤做到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早晨都要开早会,安排工作,并监督执行的效果,惩治犯错的人。并鼓励工作积极认真的人。王熙凤协管宁国府非常成功与圆满。
(2)秦可卿是宁国府的孙媳妇,聪明伶俐,从小就受到很好的教育。她的性格中带着一些林黛玉的哀愁,但同时也包含了一些王熙凤的精巧。张友士给秦可卿探病时说:“大奶奶是个心性高强聪明不过的人,聪明忒过,则不如意事常有,不如意事常有,则思虑太过。此病是忧虑伤脾,肝木忒旺,经血所以不能按时而至。”一针见血地道出了秦可卿自尊心强,好胜但又脆弱的性格。秦可卿身体不好,经常患病,但在患病时也不忘处理贾府家中事宜。有一次秦可卿生病,不顾自己身体安慰,终于劳身成疾,下不得病床。王熙凤道:“我说她不是十分支持不住,今日这样的日子,再也不肯不扎挣着上来。”尤氏说:“你是初三日在这里见他的,他强扎挣了半天,也是因你们娘儿两个好的上头,他才恋恋的舍不得去。”秦可卿死后,托梦给王熙凤,梦中说道:“目今祖茔虽四时祭祀,只是无一定的钱粮;第二,家塾虽立,无一定的供给。依我想来,如今盛时固不缺祭祀供给,但将来败落之时,此二项有何出处?莫若依我定见,趁今日富贵,将祖茔附近多置田庄房舍地亩,以备祭祀供给之费皆出自此处,将家塾亦设於此……此时若不早为后虑,临期只恐后悔无益了。”可见秦可卿对贾府的爱,已经不单单是一个管理者这么简单。
(3)探春充分展示了自己的管理天赋,她的干练和精明,一点也不亚于王熙凤。探春因为是个未出阁的姑娘,而且素日平和恬淡。下人们听说探春管事,都不把她放在心上,白天睡觉,晚上喝酒斗牌。因此探春首先要做的,就是打击下人们的歪风邪气,树立个人权威。第二件事是削减费用开支。在节约开支的基础上,探春做的第三件事是增收创利。探春把园子划片承包给老妈子们,用吃的、用的实物充当租金,剩下的她们可以自己卖了赚钱。这样,一来园子里的花草树木有人打理,枝繁叶茂;二来园子里出产的东西能充分利用起来,自给自足;三则可以增加老妈子们的收入;四是省去了每年请园林工人修整园子的费用。探春做的第四件事,是堵塞跑冒滴漏。贾府里管账的管物的层层剥皮,“主子有一全分,他们就得半分”,这已经是公开的秘密,所以探春坚决要求园子里每年产生的收益,不能交到府里的账房,而是直接交到大观园里。这样就实现自收自支,免得账房雁过拔毛。第五件事是提高下人们的福利待遇,调动积极性。把大观园分片承包给老妈子们,出产的东西除了上交日常用品外,剩余的她们可以自行处理。
(4)林黛玉管理能力可以参考一下王熙凤在探春理家期间对于诸位兄弟姊妹的分析:“我正愁没个膀臂。虽有个宝玉,他又不是这里头的货,纵收伏了他也不中用。大奶奶是个佛爷,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这屋里的人。四姑娘小呢。兰小子更小。环儿更是个燎毛的小冻猫子,只等有热灶火坑让他钻去罢。再者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偏又都是亲戚,又不好管咱家务事。况且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也难十分去问他。倒只剩了三姑娘一个。”在王熙凤的眼中,贾宝玉就不是当家理事的材料,而薛林并举,也就是说薛宝钗和林黛玉都是不错的管理者,只不过因为她们是亲戚的缘故,不好管贾家的事务。另外薛宝钗在性格上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倾向,而林黛玉在身体上孱弱多病,也不好多去劳烦她们。通过王熙凤的话,如果我们抛开林黛玉的身体因素和亲戚身份,说明她和宝钗一样是颇具有管理才能的。第六十二回,黛玉和宝玉闲话, 黛玉道:“要这样才好,咱们家里也太花费了。我虽不管事,心里每常闲了,替你们一算计,出的多进的少,如今若不省俭,必致后手不接。”看起来,黛玉关于家计心里自然有一笔帐,早早就看穿了贾府经济上的危机。
(5)薛宝钗的管家能力列举三点进行粗略分析。宝钗经历丰富,改革大观园中最重大的措施就是在园内实行“承包制”,这样既可以省人力清扫的费用,每年还能有四百五两银子的收益。虽然这个改革措施是探春提出来的,但探春本人其实是“摸着石头过河”,她是在去赖大家游玩的时候,看到赖大家的园子就被人承包,于是得到灵感,这才决定在大观园内实施同样的措施。探春的社会经验是很缺乏的,所以她忍不住感叹“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但对于薛宝钗而言,这早已是见怪不怪了,这从宝钗对探春的评价上可知这一点:探春道:“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宝钗笑道:“真真膏粱纨绔之谈。虽是千金小姐,原不知这事,但你们都念过书识字的,竟没看见朱夫子有一篇《不自弃文》不成?天下没有不可用的东西,既可用,便值钱。”——第五十六回朱熹之《不自弃文》开篇有言:夫天下之物,皆物也,而物有一节之可取,且不为世之所弃。宝钗天然具有将实际与书本理论相结合的头脑,对于现实中发生的事情,薛宝钗也能将这些俗事上升至“理论”层次,然后根据自己的博学,对问题进行剥丝抽茧,堪称大才。
故答案为:王熙凤:王熙凤协理宁国府,针对宁国府五大积弊对症下药,开出系列“治病”良方,并坚持贯彻执行,使得宁国府上下整肃,人人兢兢业业,执事保守。这体现了王熙凤的理家才能。(人口混杂,遗失东西;事无专执,临期推委;需用过费,滥支冒领;任无大小,苦乐不均;家人豪纵)
贾探春:贾探春兴利除宿弊。探春在“查例”论理、对待生母赵姨娘、免除学里公费、废除姑娘们月钱的基础上,受大管家赖大家园子的启发,积极推行承包责任制,然后又进一步向李纨、宝钗等阐明这样改革的四大好处。
秦可卿:秦可卿在临死前,托梦给王熙凤,一针见血地指出贾府存在两大弊病,一是祭祀无固定供给,二是家塾无专项经费。祭祀不能延续,则族亡,而家塾又是关系贾府兴衰的问题,只要子孙教育得到保证,家族兴旺就有希望。
林黛玉:熙凤评价谁具治家才能时说: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在大观园的各房中,黛玉的潇湘馆没有出过问题;她闲暇时算过贾府财政入不敷出,若不俭省,必然面临后手不接的严重后果。所以能够看出黛玉也是有齐家才能的。
薛宝钗:熙凤评价谁具治家才能时说:林丫头和宝姑娘,他两个倒好。探春理家时,识宝钗小惠全大体,她从人性和全局出发,施小惠给承包人,她善于平衡,建议年底时承包得利人拿些钱给干的好的人,使得探春的改革措施顺利实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以及相关情节的把握能力。解答时,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然后结合平时积累进行思考、解答。解答此种题型,需要学生平时多读经典作品,多记忆,多感悟。
5.【答案】曹雪芹善长从人物的小细节中挖掘人物性格,在《红楼梦》第68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一回里,通过对尤二姐听到凤姐不请自来的“一惊;只得;整衣”几个小细节的描写,不着痕迹刻画了尤二姐懦弱无主见的性格。
【解析】【分析】《红楼梦》第68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原文为:兴儿引路,一直到了二姐门前叩门。鲍二家的开了。兴儿笑道:“快回二奶奶去,大奶奶来了。”鲍二家的听了这句,顶梁骨走了真魂,忙飞跑进内,报与尤二姐。尤二姐虽也一惊,但已来了,只得以礼相见,于是忙整衣迎了出来。
因为事先已有贾琏、兴儿数落凤姐是个醋缸醋瓮之言,因此,瞒着凤姐被贾琏藏在小花枝巷公馆里的尤二姐,听说凤姐来了自然害怕,且尤二姐又不是贾府明媒正娶过来的,见了正夫人自然心虚害怕;另一方面也说明尤二姐是个头脑简单的人,对凤姐毫无一点防备之心。试想,如果是探春,听到凤姐不请自来,必定是镇定自若,严阵以待,早已做好等待着凤姐来兴师问罪的心理准备了。
通过对尤二姐“一惊”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尤二姐头脑简单,对他人毫无防备的心理状态。
当时尤二姐正沉浸在与贾琏蜜月期的恩恩爱爱卿卿我我里,头脑简单的她,哪里会想到还要防范凤姐这个巨大威胁?因此面对凤姐的突然袭击,尤二姐始料未及毫无思想准备,这便怎生是好?凤姐是贾琏的正室,出于礼节,尤二姐这个没有过明路的小三不能对凤姐避而不见,或者把凤姐赶走的,是以,尤二姐“只得以礼相见”。
通过尤二姐“只得”二字的细节描写,刻画了尤二姐见到不想见的凤姐时的无奈心理状态。
可怜的尤二姐当时正沉湎在与贾琏山盟海誓的美梦中,什么也不会去想,还不知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不怀好意的不速之客凤姐,尤二姐见凤姐不是想着怎么来对付凤姐,她的反应仅仅是“整衣”,尤二姐想的仅仅是要穿得体体面面的去见凤姐,满心要给正夫人凤姐一个好印象。
曹雪芹通过描写尤二姐“整衣”的这个小细节,刻画了尤二姐单纯善良的心思与性格。
造词大师曹雪芹十年呕心沥血的巨作《红楼梦》,往往通过简简单单几个字描述的小细节,就暗示了深厚的内涵,不着痕迹道出了人性灵魂深处的心理状态。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
故答案为:曹雪芹善长从人物的小细节中挖掘人物性格,在《红楼梦》第68回“苦尤娘赚入大观园,酸凤姐大闹宁国府”一回里,通过对尤二姐听到凤姐不请自来的“一惊;只得;整衣”几个小细节的描写,不着痕迹刻画了尤二姐懦弱无主见的性格。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要完整地阅读名著,了解名著主要内容,把握名著脉络,熟悉重要故事情节;能根据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理解其形象;能分析环境描写对刻画人物,突出主题的作用;同时还要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
6.【答案】袭人;薛宝钗(宝钗);林黛玉(黛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情节和基本内容的整体把握能力。
《红楼梦》的人物语言个性鲜明,宝玉挨打后,人物语言要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①袭人一直劝说宝玉读书为官,走仕途之路。宝玉挨打之后,袭人所说的话多为规劝,反映出说话人的特点,符合大丫鬟袭人的身份。②对宝玉微带责备,有点心疼,又不逾矩,符合薛宝钗的性格。③包含着沉痛、体贴、哀怨,同时也含着一种无可奈何的委屈和畏缩,符合林黛玉的身份和性格。
故答案为:袭人;薛宝钗(宝钗);林黛玉(黛玉)
【点评】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7.【答案】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王熙凤最显著的性格特点是“五辣”俱全,即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她聪明,很讨人喜欢。虽然没有念过书,却巧舌如簧,是贾母的开心果;她语言俗,却深得大家欢心;她讲的笑话,是老少主仆都争相闻听的;她语言妙,能在最危急或最尴尬的时候让贾母开怀一笑使大家免于处罚;她能干,是个很优秀的管理人才。把贾府搭理的井井有条,待人接物,家中事项都有条不紊。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王熙凤人称“凤姐”、“凤辣子”,是一个典型的精干泼辣的封建贵族家庭少妇形象。幼小时被家中当作男孩子教养,养成了“杀伐决断”的性格。她姿容美丽,出场时总是满身锦绣,珠光宝气,“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作为荣国府的轴心人物,她秉性聪明,口齿伶俐,精明干练,是“脂粉队里的英雄”。但她又面艳心狠,好权贪财,狡诈多变,是个“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人。她的性格是让人又爱又恨的。爽利聪明,能言善语,让人爱,贾府上上下下都爱听她讲笑话。能干是她的特点,但过于爱面子,讲排场,掐尖要强,再不让人,是阿凤一生短处。这些都让人觉得可佩,可爱,可怜。但阿凤的心狠手辣也是有目共睹。摆布贾瑞,手段之狠,已令人心寒。但贾瑞侵扰她在先,尚有可恕。对尤二姐使的借刀杀人一计,令人可恨。张华一案,更令人可怖。这里便显出了她的狠毒贪婪。正是以上种种因素交织,才使得凤姐的性格丰满生动,有看头。
故答案为: 王熙凤是一个精明能干、惯于玩弄权术的人,为人刁钻狡黠,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由于对上善于阿谀奉承,因此博得贾母欢心,从而独揽了贾府大权,成为贾府的实际统治者。王熙凤最显著的性格特点是“五辣”俱全,即香辣、麻辣、泼辣、酸辣、毒辣。她聪明,很讨人喜欢。虽然没有念过书,却巧舌如簧,是贾母的开心果;她语言俗,却深得大家欢心;她讲的笑话,是老少主仆都争相闻听的;她语言妙,能在最危急或最尴尬的时候让贾母开怀一笑使大家免于处罚;她能干,是个很优秀的管理人才。把贾府搭理的井井有条,待人接物,家中事项都有条不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