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教科书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第8课课时规范练
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当人们吃饱穿暖,_________①__________。古典诗词以短小的形态、精准的表达,高度的思想性、动情的内涵回应了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最近,某短视频平台发布的《古诗词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古诗词短视频在该平台上累计播放量达178亿,同比增长168%;来自图书销售市场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古诗词图书销量猛增。这些充分说明,在精神文化产品极度丰富的今天,_______②_________。
之所以大家喜欢唐诗,一方面是因为诗歌本身的节奏韵律十分便于朗诵记忆;另一方面________③________。历史上的唐朝,风气开放、兼收并蓄,出现了许多英雄和天才人物,涌现出大量诗人、艺术家。现存的5万多首唐诗,基本涵盖了一个中国人所能想象到的生活和情感的全部。再加上高深的艺术水准、高超的思想境界,因此唐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最为璀璨的明珠,后来历代人充满敬仰。也因此,有一种说法认为,“唐诗是中国人情感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的诗人没有回避人生面对的困难、遇到的阻力,最终释放出来的大都是希望、理想和前景。希望大家遇到困难时,能够学习诗人的自信、乐观:我遇到了困难,我承认这个困难,我也敢于面对这个困难,并最终找到解决困难的方法。诗里有悲伤、有泪水、有痛苦,还有挫折和烦恼,但最终传递给人们的是希望,是未来,是阳光,这也是许多古诗词能够( A )的原因。
总之,人们对于古诗词的热爱,就在于它能够变成自己精神生活的一部分。时代在发展,但古诗词所蕴含的诗意与文化,仍与我们当下的生活( B ),滋养着我们的精神。我想这正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1.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
文学艺术的繁荣离不开必要的社会条件,唐诗也是如此。从汉末以来长达四百余年的分裂、混乱的局面结束,华夏大地上终于迎来了繁盛、统一的大唐帝国。国力强盛无比,财力丰富充足,百姓安居乐业,士人意气风发,这是唐诗繁荣的肥沃土壤,也是唐诗超越前代诗歌的有利条件。比如山水诗早在六朝就已相当繁盛,但是谢灵运等山水诗人吟咏的只是江南一带的青山绿水,他们不能亲历黄河、泰山等雄伟壮观的山川,他们笔下的山水诗自然难以达到雄伟豪壮的境界。唐代就不同了,国家统一,幅员辽阔,李白可以咏叹“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奇观,杜甫可以面对泰山发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语。更不用说岑参等人亲至西域,目睹雪山、热海等异域风光了。所以唐代的山水诗,无论是境界之阔大,还是风格之奇伟,都远远超越了前代诗人的同类作品。大唐帝国繁盛、统一的社会背景,对唐诗繁荣的促进作用是一目了然的;此外,对唐诗繁荣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还有唐代格外重视诗歌、崇尚诗人的社会风气。
4.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一个长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理解性默写
6.名篇名句默写。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作者的梦游历程是夜晚始行,拂晓至半山,置身山中的他“,”,待到听闻震撼山巅的熊咆、龙吟之声时,又向我们呈现了别样的惊险之景。
(2)《登高》中表达了诗人八重之悲的诗句是“,”。
(3)“江”“月”是古代诗词作者尤为青睐的意象,借以表达各自不同的情感,如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的“,”。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蚕谷行
杜甫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
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牛尽耕,蚕亦成。
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句式参差,韵律自由,与《琵琶行》一样都是古体诗。
B.诗人以夸张手法控诉了天下几乎没有一座城池是没有战乱的。
C.诗中写到农业生产缺少田地,农事艰难,呈现一派荒凉景象。
D.本诗语言质朴,如“牛尽耕,蚕亦成”带有明显的口语特点。
8.试比较本诗与杜甫《登高》在情感上的异同。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9-10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这里泛指名贵的琴。②流水,《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③霜钟,指钟声。出于《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9.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头两句简短的十个字,写出了乐师的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
B.三四两句正面描写蜀僧弹琴,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
C.五六句皆用典,“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后面的“秋云暗几重”照应。
D.最后两句写听完蜀僧弹琴后,不知不觉青山已暮,秋云灰暗,诗人的心情也变得惆怅、沉重起来。
10.诗中有一联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异曲同工,试找出来并加以赏析。
参考答案:
1.A.经久不衰
B.息息相关 2.①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②古诗词依旧热度不减;
③也是因为唐诗兴盛的时代极具魅力。 3.再加上高超的艺术水准、高深的思想境界,因此唐诗成为中国古典诗歌领域最为璀璨的明珠,让后来历代人充满敬仰。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此处语境是指这也是许多古诗词能够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的原因,应用“经久不衰”。“经久不衰”,精神饱满的状态,身体健壮的外表;形容某事或某人经历很长时间仍旧保持较高的旺盛状态。
B.此处语境是指仍与我们当下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应用“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彼此呼吸都相互关联,形容关系非常密切。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上文“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可知,粮仓充足了,就让国民知晓各种行为规范及其道理,也就是人们吃饱穿暖后,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所以此处应该填写“自然就会有更高的精神追求”。
第二空,根据上文“过去一年,古诗词短视频在该平台上累计播放量达178亿,同比增长168%;来自图书销售市场的数据显示,近几年古诗词图书销量猛增”可知,在精神文化产品极度丰富的今天,大家还是比较喜欢古诗词,所以此处应该填写“古诗词依旧热度不减”。
第三空,根据下文“历史上的唐朝,风气开放、兼收并蓄,出现了许多英雄和天才人物,涌现出大量诗人、艺术家”可知,唐朝风气开放、兼收并蓄,极具时代魅力,此处内容为大家喜欢唐诗的原因,所以应该填写“也是因为唐诗兴盛的时代极具魅力”。
3.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语病有:
一是搭配不当,“高深的艺术水准、高超的思想境界”搭配不当,“高超”和“高深”互换位置;
二是中途易辙,“后来历代人充满敬仰”中途易辙,前句主语是“唐诗”,此处主语变成了“历代人”,所以在“后来”前加上“让”。
4.大唐帝国繁盛、统一的社会背景和格外重视诗歌、崇尚诗人的社会风气都对唐诗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5.①排比,“国力强盛无比……士人意气风发”结构相似,句意相关,突出了唐诗繁荣的社会背景。
②比喻,将“国力强盛无比……士人意气风发”比作“肥沃土壤”,形象地揭示了社会背景对诗歌繁荣的培育作用。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此处要求将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大唐帝国繁盛、统一的社会背景,对唐诗繁荣的促进作用是一目了然的;此外,对唐诗繁荣也起到了重要作用的,还有唐代格外重视诗歌、崇尚诗人的社会风气”改写成一个长句,即有一套主谓宾成分。
首先确定主语中心语为“社会背景和社会风气”,然后将原语段中的短句“大唐帝国繁盛、统一的社会背景”“还有唐代格外重视诗歌、崇尚诗人的社会风气”变成主语的修饰成分,主语即为“大唐帝国繁盛、统一的社会背景和格外重视诗歌、崇尚诗人的社会风气”。
最后确定谓语和宾语,即“都对唐诗的繁荣起到了重要作用”。
5.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从结构上看,“国力强盛无比,财力丰富充足,百姓安居乐业,士人意气风发”结构相似,句意相关,运用了排比的修辞。从表达效果上看,此排比句式的运用,突出了唐诗繁荣的社会背景。
从结构上看,“国力强盛无比,财力丰富充足,百姓安居乐业,士人意气风发,这是唐诗繁荣的肥沃土壤”一句中,“国力强盛无比……士人意气风发”为喻本体,“肥沃土壤”为喻体,使用了比喻的修辞。从表达效果上看,此比喻的运用,形象地揭示了社会背景对诗歌繁荣的培育作用。
6. 半壁见海日 空中闻天鸡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春江潮水连海平 海上明月共潮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考生要注意下列字词的书写:“壁”“作客”“潮”。
7.C 8.相同:《蚕谷行》和《登高》都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心、对战争的态度,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不同:①本诗中作者对战争的态度是反感和控诉,《登高》中作者对战争的态度是忧虑。②本诗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安居乐业,国家安定和平的情感,《登高》中,作者在忧国忧民的情怀中还融进了对个人遭际的感慨。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文体、大意、手法及主旨的理解。
C.“写到农业生产缺少田地”错误。诗歌中没有写农业生产缺少田地,“一寸荒田牛得耕”意思是每寸田地都不荒废。
故选C。
8.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情感的理解。
相同:《蚕谷行》“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意为“全天下各地区千万座城池,没有一座没有甲胄兵器!”。“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意为“那时全社会男耕女织,安居乐业,人们一边走,一边唱歌,是多么好啊!”。《登高》中作者对艰难的国事表达了无奈和忧虑的情感。故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心,体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感。
不同:《蚕谷行》此诗开头四句是当时的实际情况,十多年的战争,使得铸作生产工具的铁都感到缺乏必须用武器来改造了。全国战乱不息,农田荒芜。诗人呼吁把甲胄铸作农具,让每寸土地都能够得到耕作,百姓安居乐业。故本诗作者对战争的态度是反感和控诉。《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时在夔州。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时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本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望中所见,激起意中所触;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零的感慨,渗入了他老病孤愁的悲哀。故《登高》中作者对战争的态度是忧虑。
《蚕谷行》“不劳烈士泪滂沱,男谷女丝行复歌”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安居乐业,国家安定和平的情感;《登高》中作者对艰难的国事表达了无奈和忧虑的情感,并更多融入了怀才不遇、孤独漂泊的个人感慨。
9.D 10.①这一联是“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②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发现不知不觉中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③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表明音乐感染力强和蜀僧弹琴的技艺高超。
【解析】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及手法的综合赏析能力。
D.“诗人的心情也变得惆怅、沉重起来”错,尾联写聚精会神听琴,而不知时日将尽,以此衬托琴声之高妙诱人,营造的是一种旷达悠远的意境,“惆怅、沉重”与意境不合。
故选D。
10.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的手法和表达效果。这两句是侧面烘托,通过写东船西舫的人们都陶醉在“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悠然、悦耳的琵琶声中的情景,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弹奏琵琶技艺的高超。本诗当中有此表达效果的句子应该是“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这一联。
此联同样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诗人听完蜀僧弹琴,环顾四周,发现青山不知何时开始已被一层暮色笼罩,灰暗的秋云密布满天。不曾想时间真是飞逝啊!此联不仅写出琴师技艺的高超,让听琴人忘记了时间,同时也营造出一种旷达悠远、韵味无穷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