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与朱元思书
教材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说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三)教学重点
(四)教学难点
(五)课时安排
(一)、教材的地位和利用 《与朱元思书》是语文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内容上,本文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秀丽风光,使人读后有欣然神往之感。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有一种音乐美,是不可多得的一篇优秀骈文。(二)、教材目标的确定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懂得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根据本单元学习要求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读懂大意。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写景方法的探求?。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体会文章所表现出的作者对功名的鄙视和寄情于山水的情怀。(三)、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语,熟读文言文。(四)、教学难点:把握课文的主旨。(五)、课时安排:一课时二、说教法 本文教学我采用诵读法、先学后教法,训练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千法,朗读为本”。学生对课文的感知是通过读来完成的,尤其是文言文的教学诵读尤为重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多媒体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三、说学法 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通过教学应使学生能熟读成诵,能运用已有的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进行自主地学习。为此,我设计的学法有:朗读法、预习法、合作探究法。
1、多形式朗读课文,既可以培养语感,又能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2、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合作探究的方法,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四、说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激趣导入(二)朗读课文,疏通文意(三)理解内容,欣赏课文(四)深入探究,拓展延伸 (五)课堂练习,课堂小结(六)作业布置,加以巩固四、说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激情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郦道元是怎么描写三峡的山的高峻的吗?(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三峡的山、三峡的水曾让多少文人神往?那么,富春江的山和水会有如此大的魅力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吴均的《与朱元思书》。
? (这样的导语既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二)检查导学案第一部分,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1、检查导学案第一部分。
2、朗读课文:本文是一篇美文,诵读是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通过多种形式反复地朗读,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怀。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朗读,并注意语气、语调、语速、节奏等。
(1)听教师范读课文。
(2)教师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
(3)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思考:本文各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让一两位学生概括回答。
(这一步是完成学习重点,我采用先学后教的理念,让学生先预习,课上解决疑难问题,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3、疏通文意:(1)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注解翻译全文,教师点拨。(2)学生就翻译中遇到的问题提问,通过师生合作探究,相互质疑解答。
(三)检查导学案第二部分,理解内容,欣赏课文。 1、检查导学案第二部分。
2、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已疏通了文意,接着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容做进一步的探究,适当引导学生从结构美意境美、志趣美、语言美等方加以引导,因此,我设计了以下问题:
(1)试找出全文的中心句。文章在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按什么顺序写景?在详略上有何特点?(结构美)
(2)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意境美)
(3)文章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得出
来?(志趣美)
(4)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语言美)
?(这几个问题的设计涵盖了整篇课文的内容,而且又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学生的讨论交流中得到了解决,文章的内容和结构也着清晰地展示了出来,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四)深入探究描写 出示问题:同学们,假如我们是导游,我们应该怎样向游客介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山水风景呢?提示:
? 1、写景的方法(动静、声色、明暗结合)。
? 2、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
? 3、?详略得当。(详写山,略写水)
? (此环节采用小组讨论后各派一代表回答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从中让学生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让学生从内容和形式等方面谈谈《三峡》和本文的异同。
(这一环节,学生能说出多少就多少,不必强求,教师略加点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课文有更深的理解,温故知新,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六)完成导学案中第三部分。
? (当场训练体现了教改的新理念,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内容。)
(七)小结本文把动静、声色、明暗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手法,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充满旺盛生命力的大自然图景表现作者高雅志趣和高洁的情怀。同学们,让我们在学习之,也多多走近自然、亲近自然!感受自然之美!(八)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
2、运用本文的写作方法,描写一处你熟悉的景。
(这样的作业,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五、说板书设计
总(天下独绝)——分
鄙视功名利禄,志趣高洁本板书反映的是本文的结构内容和主旨,力求体现板书设计的简洁性、直观性原则,旨在更好的落实教学的重点、难点。水异(水之清、水之急)山奇(树奇、山势、林密) 本课时的设计,我以“先学后教,及时训练”的理念贯穿始终,力求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的自学、质疑、讨论及多媒体的辅助,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因水平有限,有许多不当之处,敬请各位评委和老师们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