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2 .单篇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统编版必修上第一单元2 .单篇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7 10:4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 必修上第一单元第2课 单篇教学设计
1.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朗读体味新诗自由奔放、句式长短错落的节奏美,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
(2)思维发展与提升:领会诗歌中大胆想象、意蕴丰富、善于象征的特点。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新诗意象丰富、善用象征、感情脉络的特点,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学写新诗。
(4)文化传承与理解:感受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国外优秀文化的在诗歌中的具体表现,感悟诗歌中洋溢的青春力量、奉献精神、谦卑态度、对光明欢乐美丽的追求。
2.教学重点:主要鉴赏前两首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
(1)体味新诗自由奔放、句式长短错落的节奏美,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
(2)领会新诗中大胆想象、意蕴丰富、善于象征的特点。
(3)品读新诗意象丰富、善用象征、感情脉络的特点,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学写新诗。
3.难点:感悟诗歌中洋溢的青春力量、奉献精神、谦卑态度、对光明欢乐美丽的追去。
4.考点关联:诗歌鉴赏中的想象、比喻、排比等表达技巧,揣摩重点词句含义,意象分析、情感分析。
5.教学资源:多媒体
6.教法学法:诵读体味、知人论世、合作探究
7.教学过程:
(1)导入:五四运动后新诗以其自由奔放的特点开始大量涌现,表达冲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强烈愿望。那么相对于古诗词,新诗的形式和内容有了哪些显著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新诗。
(2)诵读:集体诵读、个别诵读、教师范读
(3)鉴赏: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鉴赏
第一课时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问题一:标题《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带给你一种怎样的画面冲击?
参考:以前的诗歌中,诗人大多站在江河湖海边,可本诗则是地球边上,让人觉得想象奇特,雄伟宏阔。
问题二:诗歌中运用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参考:怒涌的白云,壮丽的北冰洋,无限的太平洋,滚滚的洪涛,壮观磅礴,充满力量。
问题三:诗人为何要把地球推倒,他毁坏的是什么,创造的又是什么?
参考:因为地球上有顽固的旧势力,阻挡着新生的革命力量,他毁坏的是旧世界,创造的是新世界,新生活。
红烛
问题一:诗歌分为9节,各小节分别抓住了红烛的什么特点?
参考:赤红之色,烧蜡成灰,烧出光来,解救世人,流泪发光,伤心流泪,带来快乐,创造光明,但问耕耘。
问题二:红烛是常见的古典意象,他有哪些含义,本文中的含义是什么?
参考:叶嘉莹认为,古诗词中的蜡烛有三个象征意:一是光明皎洁,二是悲泣流泪,三是煎熬痛苦。本诗中的红烛应是奉献之意。
问题三:有人认为诗中体现了诗人的困惑与希望,结合诗句分析诗人的困惑是什么,希望是什么?
参考:诗人困惑:红烛的身躯和灵魂为何要燃烧,要在火光中毁灭自己的身躯?诗人的希望:诗人已经找到了生活的方向,准备朝着理想中的光明之路迈进,即使自己被烧成灰也在所不惜。
第二课时
学生自主鉴赏《峨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
鉴赏《峨日朵雪峰之侧》
问题一:诗中借助雪峰、太阳、深渊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问题二:诗中“小得可怜的蜘蛛”有何深刻含义?
鉴赏《致云雀》
问题一:你觉得云雀的象征意是什么,结合诗句分析?
问题二: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4)作业设计
我们正值青春年华,青春是美丽的,也是迷茫的,青春的意义在于有价值,刚刚进入高一的你,面对着国家和时代的巨变,内心也充满了对青春价值的思考,请你以“青春的价值”为主题写一首新诗。
(5)学生诵读自己写的新诗,同学和老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