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喜看稻菽千重浪》单篇教学设计
一、任务群目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实用性语文,包括实用性文本的独立阅读与理解,日常社会生活需要的口头与书面的表达交流。通过本任务群的学习,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提高阅读与表达交流的水平,增强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1.学习目标与内容
(1)学习多角度观察社会生活,掌握当代社会常用的实用文本,善于学习并运用新的表达方式。
(2)学习运用简明生动的语言,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说明比较复杂的事理。
(3)具休学习内容,可选择社会交往类的,如会谈、谈判、讨论及其纪要,活动策划书、计划、制度等常见文书,应聘面试的应对,面向大众的演讲、陈述和致辞;也可选择新闻传媒类的,如新闻、通讯、调查、访谈、述评,主持、电视演讲与讨论,网络新文体(包括比较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还可选择知识性读物类的,如复杂的说明文、科普读物、社会科学类通俗读物等。
2.教学提示
本任务群为1学分,18课时。
(1)教学以社会情境中的学生探究性学习活动为主,合理安排读、调查、讨论、写作、口语交际等活动。
(2)社会交往类内容,在社会调查与研究过程中学习。
(3)新闻传媒类内容,在分析与研究当代社会传媒的过程中学习。如自主选择、分析研究一份报纸或一个网站一周的内容。分析其栏目设置、文体构成、内容的价值取向,撰写文字分析报告,多媒体展示交流。推荐最精彩的一个栏目、不同体裁的精彩文章1—2篇,并说明理由。尝试选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写作。
(4)知识性读物类内容,自主选择一部介绍最新科研成果的科普作品或流行的社会科学通俗作品阅读研习。
二、单元教学目标:3篇人物通讯,1篇新闻评论,2首古诗
1.通过课文阅读和专题研讨等活动,深入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
2.学会分析通讯的报道角度,理解事实与观点的关系,抓住典型事件,把握人物精神。
3.了解新闻评论的观点,学习阐述观点的方法。
4.辨析和把握新闻的报道立场,提升媒介素养。
5.赏析古诗中如何表现劳动之美。
三、单篇教学目标 喜看稻菽千重浪
1.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字里行间作者流露出的对人物的情感和态度。
(2)思维发展与提升:准确梳理具体事件、人物精神和作者立场的关系。
(3)审美鉴赏与创造:赏析文中的劳动场景,体会劳动之美和人物精神之美,抒写身边的劳动者,表现劳动者的精神风貌。
(4)文化传承与理解:树立劳动创造世界,劳动改变生活的观念,热爱劳动,尊重劳动,积极参与劳动。
2.教学重点:(1)(2)(3)(4)
3.教学难点:(3)(4)
4.考点关联:梳理文章结构内容,理解人物取得成就贡献的原因。
5.教学资源:多媒体
6.教法学法:自主阅读 梳理归纳 合作探究
7.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粮食危机一直是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尤其是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需要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解决14亿中国人的吃饭问题,我们要感谢一个人,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关于杂交水稻和袁隆平的故事,同学们了解多少呢?(请学生起来谈谈自己的认识)而通过本文的学习又会增加不少以前你所不知道的故事,加深你对袁老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物通讯《喜看稻菽千重浪》。
(2)初级学习任务
任务一: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人物精神和作者立场。
参考:
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 细致观察 泥腿子院士
1964年寻找天然雄性不育株 敢于挑战 开创水稻研究新纪元
1992年给《人民日报》写信 捍卫事实 真理的侍者,事实的追随者
1997年发表重要论文 不断超越 解决粮食问题,引导绿色革命
任务二:本文的篇章结构有什么特点?这种安排有什么作用。
参考:利用小标题,从不同角度来写袁老的科学精神;这样能够使文章的结构层次醒目清晰,便于多角度表现人物的精神品格,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任务三:袁老在杂交水稻研究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你认为原因有哪些?
参考:细致观察、认真实验,不迷信权威、敢于挑战,实事求是、捍卫真理,永不止步、不断超越;心系苍生、为国分忧。
第二课时
(3)高阶学习任务
任务一:文中引用了不少国外专家权威的评价,引用他们的评判有什么用意?试着分析一下。
参考:突出了杂交水稻研究之困难;表现了袁老不怕困难、敢于挑战的精神;凸显了袁老的成就和贡献之大。
任务二:袁老有两个梦,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走向世界、覆盖全球梦,对于这两个梦,你会如何评价。
参考:第一个梦是敢于追梦,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第二个梦是心怀天下,扶危济困,让自己的研究成果惠及全人类。
任务三:人物通讯是我们在报刊上经常见到的实用文体,通过本文的学习,你认为这种文体有哪些显著的特征。
参考:尊重事实,全面准确;事例典型,突出主要特征;情感鲜明,立场明确;叙议结合,多点呈现。
(4)作业设计
如果让你给大家推荐一篇表现劳动者的人物通讯,你会推荐关于谁的通讯,写出你推荐的理由,不少于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