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7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4小题)
1.童小鹏在《离开老家的一天》一文中写道:“这次离开根据地,当然是为了实现新的战略……反攻敌人,深入到敌人的深远的后方去消灭敌人……”这说明长征的目的是()
A. 实现红军战略转移 B. 宣传党的政治主张
C. 建立新革命根据地 D. 摆脱“左”的错误路线
2.从1933年9月到10月间,蒋介石调集约100万兵力,采取“堡垒主义”新战略,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经过一年苦战,反围剿失败。随后,中国工农红军()
A. 转入农村,发动群众 B. 战略转移,北上抗日
C. 挺进中原,战略反攻 D. 战略决战,逐鹿中原
3.一送红军,下了山,秋风细雨缠绵绵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人马,再回山这是电视剧《长征》的主题歌。红军被迫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原因是( )
A. 把革命形势推向全国
B. 扩大革命根据地
C. 放弃攻打大城市,向农村进军
D. “左”的错误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4.“红日照遵义,长征排万难。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转危为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这段歌词直接反映的史实不包括()
A.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 遵义会议召开
C. 长征冲破敌军重重包围 D. 红军到达陕北
5.斯诺写到:“当今时代无与伦比史诗般的远征”,“是历史上最盛大的武装巡回宣传”,“是军事史上伟大的业绩之一”。与这一评价无关的是
A. 总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B. 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
C. 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D. 克服雪山草地等艰难险阻
6.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材料所述的历史事件是()
A. 工农红军的战略转移 B. 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
C. 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 D. 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
7.某旅行社从江西出发开展“重走长征路”的旅行探险活动。根据当年的历史,活动的正确顺序应是( )
①遵义会议会址 ②泸定铁索桥 ③瑞金革命根据地 ④甘肃会宁城
A. ③④②①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①②④
8.从红军被迫长征到取得长征的胜利,这一历程说明了
①中国革命需要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
②中国革命的中心从城市转移到了农村
③中国革命的道路艰难
④中国革命需要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A. ③④ B. ②④ C. ①② D. ①③
9.“每一场革命都有它白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的伟大传奇。”长征途中,毛泽东率领红军出奇制胜,跳出敌人包围圈的行动是()
A. 四渡赤水 B. 巧渡金沙江 C. 飞夺泸定桥 D. 强渡大渡河
10.歌词“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所述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是()
A. 南昌起义爆发 B. 井冈山会师 C. 遵义会议召开 D. 会宁会师
11.刘伯承元帅在一篇回顾长征的文章中写道:“以后,我军一反以前的情况,忽然获得了新的生命,声东击西,四渡赤水,迂回曲折,穿插于敌人之间…弄得敌人扑朔而迷离,处处挨打,疲于奔命。”此处应填写的最恰当的历史事件的是()
A. 三湾改编 B. 古田会议 C. 遵义会议 D. 秋收起义
12.2021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考察的第一站是桂林全州县湘江战役纪念园,缅怀革命先烈、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期间高度颂扬的是()
A. 五四精神 B. 红船精神 C. 井冈山精神 D. 长征精神
13.作家魏巍曾写道:“它是地球上的一条红飘带,一头连着黄土高原,一头连在瑞金城外。这条诗意而壮美的红飘带背后,是皑皑白雪、茫茫草地、涛涛江河,是饥饿、寒冷、疾病、硝烟。是理想、信念、意志……”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遵义会议 D. 红军长征
14.美国作家哈里森 李尔兹伯曾说:“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危在旦夕的战斗。”这里的“行军”( )
A. 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
C.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D.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
15.下面材料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1)分析指出材料一中“失败”的原因。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
”的转折点是什么?为什么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材料二 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他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2)三大红军主力是在哪里会师,宣告了“长征胜利”?“长征胜利”的根本保证是什么?
材料三 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3)“伟大长征精神”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其内涵是多方面的。请根据你的理解,列举出两个方面。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秋,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五次“围剿”,重点“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那时候,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执行“左”倾冒险主方针和政策,排挤毛泽东的正确领导,红军反“围剿”一再失利,被迫进行战略转移,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8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踏上了向西突围的漫漫征途。
(1)以下表述,是从材料中得出的,与材料信息一致的,请在括号内划“√”;违背了材料信息的,请在相应的括号内划“×”;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划“○”。
①蒋介石共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五次“围剿”。()
②1934年秋,中央红军8万多人北上抗日。()
③红军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④毛泽东受到党内“左”倾领导人的排挤。()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长征的原因是?长征开始的地点?长征途中哪次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多少周年,通过学习,你从红军长征中学到了哪些长征精神?
17.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
材料一 见下图
(1)观察红军长征路线图,请写出图中英文字母所代表的地名。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A:___________;
长征途中主要会议召开地 B:_____________;
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地C:___________。
材料二 长征出发前,由于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其他根据地也遭受挫折,中国革命面临着方向和道路的抉择。面对乱云飞渡、惊涛骇浪,我们党表现出无所畏惧的伟大实践精神,表现出浴火重生的伟大创造精神,在血与火中趟出了一条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革命道路。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依据材料二说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
(3)我们党从“失败”到走向新生、走向胜利”的转折点是什么历史事件?这个“转折点”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
材料三阅读长征组歌
长征组歌(节选一)
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
(4)以上三幅画面选自连环画《地球的红飘带》请为以上每幅连环画配一句说明。要求:从《长征组歌》(节选一)歌词中摘录原句。
图1___________________ 图2___________________ 图3____________________
长征组歌(节选二)《四渡赤水出奇兵》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长征组歌(节选三)《过雪山草地》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5)根据三段长征组歌节选,说说体现出怎样的长征精神
( 6)依据三段长征组歌节选结合所学,你认为长征胜利的因素有哪些?
1.【答案】A2.【答案】B3.【答案】D4.【答案】A5.【答案】B
6.【答案】A7.【答案】D8.【答案】A9.【答案】B10.【答案】C
11.【答案】C12.【答案】D13.【答案】D
14.【答案】C
15.【答案】(1)原因:党内“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领导。转折点:遵义会议的召开。原因: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2)会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3)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百折不挠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16.【答案】(1)①“ √”。②“×”。③“○”。④“√”。
(2)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保存红军力量;江西瑞金;转折点:遵义会议。
(3)83周年。长征精神: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
17.【答案】(1)A:瑞金;B:遵义;C:吴起镇。
(2)党内“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
(3)事件:遵义会议;意义:遵义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中国共产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4)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
(5)艰苦奋斗、坚忍不拔、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6)胜利原因: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红军坚定的信念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沿途人民的支持与拥护;战略战术正确。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