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7 12:1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味诗歌的情感变化。
2.分析意象,感受诗歌丰富多彩的意境变化。
3.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浪漫主义风格。
4.知人论世,探究诗人李白的精神世界。
教学重点
1.分析意象,感受诗歌丰富多彩的意境变化。
2.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浪漫主义风格。
3.知人论世,探究诗人李白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1.品味语言,赏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浪漫主义风格。
2.知人论世,探究诗人李白的精神世界。
教法学法:诵读法 问题导入法 合作探究法
考点关联:意境变化,情感变化,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李白是自信的,他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也是狂妄的,他说过“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也是痛苦的,他感叹“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浇愁愁更愁”。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这样一首长诗中,李白又表现出怎样的情感世界呢?是自信的,狂妄的,还是痛苦的,让我们通过这首诗走进李白的精神世界。
二、学生集体诵读,个别范读,教师范读,读出情感
天姥(mǔ) 瀛(yíng)洲 天台(tāi) 剡(shàn)溪 渌(lù)水
脚著(zhuó) 谢公屐(jī) 殷(yǐn)岩泉 訇(hōng)然
鸾(luán)回车 长嗟(jiē) 觉(jué)时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四、鉴赏意境、技巧和情感
1.为了写天姥山高大,诗人用了哪些手法?
(1)衬托,用瀛洲来衬托,让天姥山神秘又美妙,自然勾起了诗人对天姥的神往。用五岳、赤城山和天台山来衬托,天姥山高耸入云、峻拔雄伟,在气势上高出五岳、遮盖赤城山;在高度上,四万八千丈高的天台山,对着天姥山也到拜倒,这都是为了反衬天姥山的巍峨高大,进一步勾起了诗人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2)夸张:天台四万八千丈,写天姥山的高大无与伦比。
2.“我欲因之梦吴越”到“渌水荡漾清猿啼”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明确:
用镜湖、月、剡溪、渌水、猿啼 这几个意象,描绘了一幅月夜渡湖图,幽静澄洁的意境,表达了诗人的向往和欢愉之情。
3.从“脚著谢公屐”到“空中闻天鸡”描绘了什么景象?
明确:
用青云梯、海日、天鸡这些意象,描绘了一幅奇异壮美的乘兴登山图,表达诗人也想像谢灵运一样远离黑暗、寄情山水,流连盛景,寻得精神解脱。
4.从“千岩万转路不定”到“水澹澹兮生烟”描绘什么景象?
明确:
用千岩、花、 石、熊咆、龙吟、岩泉、深林、青云、水、烟 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山中夜景图,这景象朦胧迷离、险怪奇绝、昏暗幽怖、满含阴郁、又悸动惊恐,抒发了诗人遭受排挤,心中郁结愤懑。
5.从“列缺霹雳”到“仙之人兮列如麻”描绘了什么景象?
明确:
用列缺、丘峦、洞天、石扉、青冥、日月、金银台、风、马、虎、瑟、鸾、车、仙人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光明璀璨、缤纷热闹、神奇梦幻、壮丽非凡、自由浪漫的仙人盛会图,抒发了诗人惊叹艳羡、极度兴奋和愉悦之情。
6.本诗意境呈现出不断变幻之美,试具体分析。
明确:
诗歌的意境有的贵在单纯鲜明,着力于一幅景象的巧妙勾勒,给人以独到深刻之感,而有的则追求意境的丰富多彩,讲求画面的变幻多姿,时而澄澈清幽,时而明朗开阔,时而昏暗幽怖,时而光明璀璨,给人以目不暇接、奇谲瑰丽之感。李白的这首诗善于创造多画面的变幻之境,将登山过程中的不同景象一一展示在读者眼前,让人的心情也随着画面的变幻而起伏摇曳。
7.本诗既是一首梦游诗,也是一首送别诗,既是诗人的一种梦幻般的想象,也真实反映了李白的内心世界,试具体分析。
明确:
(1)本诗写的是梦游天姥山的奇异景象,诗中所写全是诗人的大胆想象,李白正是通过这种想象之景告诉东鲁的朋友,自己今后的人生抉择,既是安慰朋友,更是安慰自己。
(2)梦游天姥山虽是想象中的奇幻景象,却是诗人在现实中冲破羁绊,追求自由的真实反映,仙府洞开的华丽场景就是李白寻求超脱的绝美幻境,现实的挤压不会让李白屈服,他骑上白鹿潇洒而去,让梦游变成真正的纵情山水。他告别了东鲁的朋友,将要南游像梦一般神秘的吴越山水。
五、探析诗歌风格
本诗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请具体分析。
明确:
(1)采用梦游这一形式,创造出瑰丽多彩的意境。
(2)想象、夸张、神话、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体现了浪漫主义风格。
(3)诗人直抒胸臆,抨击现实,诗歌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蔑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