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意境之美,读出诗人的归隐之乐。
2.品味语言,赏析诗歌中的表达技巧,怎样表现田园之乐。
3.通过比较鉴赏,领悟陶渊明诗歌的语言风格。
4.揣摩诗人的精神世界,陶渊明为何能从辛劳的田园中找到乐趣。
教学重点
1.分析诗人笔下的田园特点,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
2.诗中是如何表现田园之美,赏析表达技巧。
3.辨析诗歌的语言风格。
4.知人论世,读懂诗人的精神世界。
教学难点
1.诗中田园之美到底美在何处。
2.读懂诗人的精神世界。
教法学法:诵读法 问题导入法 合作探究法
考点关联:意境之美,表达技巧,语言风格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陶渊明的一首诗,陶渊明我们并不陌生,在初中我们学了他哪些诗文?你觉得陶渊明诗歌的突出特点是什么?(让学生根据以前学过的诗文来回答)
二、诵读诗歌,读准音节和节奏。
羁(jī)鸟 守拙(zhuō) 暧(ài)暧 樊(fán)笼
三、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韵:情趣,气韵,风度 羁鸟:意笼中鸟
方:方圆,周围 荫:动词,盖,遮盖
暧暧:昏暗朦胧的样子 依依:隐约的样子。一说“轻柔的样子”
墟里:墟,村庄、村落 、乡村集市;里,故乡,家乡
樊笼:关鸟兽的笼子,比喻受约束而不自由的境地
自然:可以指大自然,也可以指陶渊明笔下的田园,也可以指不受拘束的样子
四、品味语言,鉴赏意境、技巧和情感。
1.面对过去的人生,陶渊明倍感三十年的“误落尘网”,你认为他为何会误落尘网?表现诗人对过去的什么态度?
明确:
(1)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不愿随波逐流,迎合世俗,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彻底否定过去的官场生活,幡然醒悟,从头再来,毅然决然地跟过去告别,重新开始新的无拘无束的田园生活。
2.诗人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来自比,写出自己对什么生活的怀念和留恋?
明确:
对没有进入官场,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人与动物一样,都应该过着没有束缚的生活,否则就会违背本性。这与庄子的曳尾涂中是同样的思想。
3.回到田园后的陶渊明,看到的是一种怎样的田园景象,这种景象美在何处?
明确:
开荒种地,身居草屋,树木环绕,炊烟袅袅,鸡鸣狗吠,这是一种自然恬静、闲适安宁的农家生活,心中没有名利得失的缠绕,身边没有尔虞我诈的算计倾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身体与心灵合二为一。
4.诗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具体分析。
明确:
(1)比喻:羁鸟、池鱼、樊笼,写出了诗人对自由自在田园生活的向往。
(2)视听结合: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这是视觉上的田园之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这是听觉上的田园之美。
(3)动静结合:炊烟、狗吠、鸡鸣是动态,其余为静态,把田园之美写得生动可感,如临其境。
(4)白描:榆柳荫后檐以后,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一幅乡村生活的图景,让人神往。
(5)对比:过去的误落尘网,与现在重返自然进行对比,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对官场生活的厌弃。
5.《归园田居》与《短歌行》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技巧有什么不同?请具体分析。
明确:
(1)语言风格:《归园田居》表现田园生活,语言平淡舒缓,《短歌行》表现招揽贤才、建功立业,语言质朴刚健。
(2)表达技巧:《归园田居》主要运用了比喻、视听结合、对比、白描的手法,显得恬淡自然,闲适自在;《短歌行》主要运用比兴、用典的手法,显得厚重有力,积极昂扬。
五、思考探究,领悟精神
陶渊明归隐田园是被迫无奈还是主动选择?田园生活其实就是要从事体力劳动,这是很辛劳很艰苦的生活,陶渊明却要选择这样的生活,这是古代文人中很少有的现象。我们该如何理解陶渊明的精神世界?
明确:陶渊明主动选择了田园生活,在他看来,官场生活虽然衣食无忧,但是奴颜婢膝、相互倾轧,让人的心灵遭受巨大的痛苦。在当时那样一个混乱腐败的年代,出入官场既不能为国效力,也不能为民谋利,还不如辞官归隐,洁身自好,获得身心的自由和快乐。
六、总结
七、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2022年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系饯行之作,送别的对象为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
B.诗人与唐少府都曾有过潦倒不得志的经历,这也是他们友谊的基础。
C.颈联中的“低”“隔”,使得饯别场景的描写有了高低远近的层次感。
D.颔联和尾联中的问句,使语气起伏,也增添了诗作的豪迈昂扬气概。
1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14.选A。“唐少府,是诗人早年的知心好友”理解错误,根据“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诗人说只要两个人心意相通,不需在乎认识的早或晚。
15.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直抒胸臆。“海内”两句直接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襟怀,而“无为在歧路”的“无为”既是对朋友的叮咛,也是自己排遣离愁的情怀吐露,表现出诗人志向高远,乐观豁达的情感。
②本诗作者点明自己与朋友都有贫困潦倒的生活经历,又有着共同的情怀理想。运用了借景抒情,虚实结合的手法来抒情。颈联的“浦楼”两句和尾联的“去去”两句,一实一虚,表达了对友人离去的不舍和担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