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月潭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潭、湾”等10个生字,会写“湾、名”等6个字,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潭、湾”等10个生字,会写“湾、名”等6个字,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名胜古迹”等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教学重点)
2.感受日月潭的优美景色,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联系生活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国庆都去哪里玩了呀?你看到了什么呀?把话说完整。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去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快看(出示图片)。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对,这个美丽的地方就叫日月潭。
2.读好课题。(举板贴)谁能读好它?你读。你读。你读。全班一起读。(贴板贴)带上课题序号,一起读。
3.识记“潭、湖”字。
(1)理解“潭”和“湖”的不同含义。那么请同学们继续观察,从“潭”这个字你知道了什么?是的,这个字与水有关。课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出示“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你能找出和潭意思相近的一个字吗?是的,同样是三点水,与水有关。因为日月潭很大很广,所以我们可以称它为“湖”。读这句话,你能把读“最大”的感觉读出来吗?但是,“潭”和“湖”还是有区别的。你知道,在我们溧阳有……(天目湖),读两遍,在浙江杭州有……(西湖),读两遍,我们把四周为陆地的广阔水域称之为“湖”。读读这句话告诉老师什么叫“潭”?(出示:日月潭很深,……)是的,诗人李白写到“桃花潭水……(深千尺)”。我们把很深的水域称之为“潭”。那你能读出“很深”的感觉吗?
(2)加一加识记“潭、湖”。理解了“潭”和“湖”的含义,你能想出好办法记住它们吗?原来,我们可以通过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生字呀!(加一加法识记生字)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以多媒体和谈话的方式将学生的注意力迅速地吸引到课堂中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引起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直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学生对课文的学习便有了一定的阅读期待,更有利于下面环节的展开。】
二、环节二:读文识字,初步感知
1.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进入《日月潭》这篇课文的学习吧!在朗读之前,老师有两点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你对日月潭有了哪些了解?
2.读文、梳理文脉。
过渡:听到你们朗朗的读书声,老师感受到了你对日月潭的喜爱。那你对日月潭有了哪些了解?
你可以选择用课文中的句子告诉老师,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学生交流汇报,你是从哪一自然段知道的?齐读。男女生读。师生合作读。小组读。教师总结:同学们说的都很棒,我们可以发现,文章的第1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第2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名字由来,第3、4自然段写了日月潭的美丽景色,最后一自然段夸奖日月潭风光秀丽。(相机板书:地理位置 名字由来 美丽景色 风光秀丽)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多种识字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读通读顺文章,并在此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脉络结构,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习惯,提高了学生快速捕捉、筛选信息的能力,初步感知课文,触发学生思维点,为下一环节弹奏前曲。】
三、环节三:品读赏析,深入感悟
过渡:你对哪一方面内容感兴趣呢?
1.学习第2自然段。
(1)请两位同学分别读第2自然段。读好停顿(魔法棒),“月亮”第二个字轻声。
(2)理解“中央”。“中央”就是……(中间)。
(3)识记“岛、丽”字。水中凸起的一座小山,有了这座小山,鸟儿就可以在上面休息啦。原来,我们可以通过汉字的构成识记生字呀!(汉字构成识记生字)读好词语“小岛”、“美丽的小岛”,“丽”字对称美,横要长长盖住下面,读好句子“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
(4)学习“日潭”和“月潭”。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叫“光华岛”,你能看看图找一找,哪里是日潭,哪里是月潭吗?指两生,用上“因为……所以……”说得更规范些。同桌互说。
(5)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感受日月潭的形状美,感受句子中比喻修辞的精妙。
(6)提出要求: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告诉我们日月潭名字的由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赞美日月潭吧!齐读第2自然段。
2.学习第1自然段。
(1)请两位同学分别读第1自然段。读好第3句的停顿,读好后鼻音。(出示词卡)
(2)识记“湾、围”。“湾”左边是形旁,表示与水有关,右边“弯”是声旁。“围”字的“国字框”是它的形旁,表示物体四周都拦挡起来,“韦”是它的声旁。原来,我们可以通过形声字的方法识记生字呀!(形声字法识记生字)
(3)理解“群山环绕”。出示图片,除了有光华岛、日潭、月潭,你还看到了什么?(预设:凸起的山、绿色的树)这就是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观察“绕”字的偏旁,你觉得“绕”是什么意思?“环绕”是什么意思?那么,是什么“环绕”着什么呀?“群山环绕”的意思是……原来,我们可以通过抓住重点词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呀!(突破重点词法理解词语)谁能读出很多山的感觉?
(4)识记“绕”。生字开花,换偏旁。烧、浇、晓。(有火把饭烧,有水能浇花,春天的早晨叫春晓。)原来,我们可以通过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呀!(换一换法识记生字)
(5)理解“树木茂盛”。(出示图片,第一幅图树很多,第二幅图树很绿,第三幅图树很有生命力)原来,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图片的方法理解词语意思呀!(观察图片法理解词语)
(6)识记“茂、盛”。“茂”是草字头,草字头的字和植物有关。“盛”这两个人在盛饭,他们握着一个好大的勺子在往碗里盛饭,所以念盛饭的盛,还念盛,茂盛的盛。原来,我们可以通过观看动画视频的方法识记生字呀!(动画视频法识记生字)读出“树木茂盛”的感觉。
(7)理解“名胜古迹”。“孔雀园”、“涵碧楼”,像这样风景优美的地方我们称它为“名胜”,“文武庙”、“玄奘寺”、“慈恩塔”,像这样历史悠久的地方我们称它为“古迹”。(联系生活法理解词语)你看了这些图有什么感受呀?你就带着这种感觉读好这个词。
(8)读好“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9)学写“迹”。“名胜古迹”的“迹”字可难写了,有三位小朋友自己书写了一下,你觉得哪位小朋友写得更好呢?为什么呢?“亦”字不偏左、不偏右,要在中间稳稳坐。先写“亦”,再写走之,竖中线左侧少、右侧多,走之身体扁扁的、身体一笔写成,小脑袋不要伸太长。
(10)让我们一起朗读赞美日月潭吧!齐读第1自然段。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这一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让学生紧扣语言文字,进行想象、感悟,将“读、思、议”相结合,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四、环节四:检查生字,练习书写
环节过渡:读完优美的文章,我们要坐上小船出发去日月潭喽!
1.检查生字。
2.学写“名、胜”。
名:“夕”的短撇从竖中线右侧起笔,第二笔横短撇长,第三笔点收笔于田字格中心,“口”主体居右下格,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
胜:“月”和“生”横画中间的间距要相等。“生”字中横最短,第三横最长。(左窄有宽,横画分布要均匀,中横最短,第三横最长)
3.提出要求:请同学们练写生字时,注意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
4.作品展示,集中讲评。
5.提出要求:请同学们取长补短,再进行一遍临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通过观察字形、练习写字、师生评议、再写生字的方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写字习惯,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初步感受了汉字的形体美。
板书设计:
10 日月潭
地理位置 台湾省 名 胜
名字由来 日潭 月潭 古 迹
美丽景色
作业设计:
基础性作业:
1.认真书写本课生字。
2.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
发展性作业:三星级词语挑战
★我能读一读课后词语
★★我能记一记课后词语
★★★我能用一用课后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