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爬天都峰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7 爬天都峰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7 22:0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7.爬天都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借助字理识写“攀”等生字。
2.学会运用“六要素”把握写事文章,明白按一定顺序写作让文章更清楚。
3.借助情境研读第二自然段,学习通过抓“看到的”“想到的”的方法把过程“写清楚”,并利用情境支架进行迁移运用。
【教学重点】
知道可以按一定顺序写事,抓住“看到的”“想到的”,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教学难点】
能够迁移运用,将“看到的”“想到的”融入到自己的写作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关注语文要素:
1.今天我们来到了一个特殊的单元,有哪个小朋友发现了呢?
预设:习作单元
师:哪位同学能为我们读一读语文要素呢?
“了解作者师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
师:这个单元啊主要是教我们如何把事情写清楚,看看今天学习的课文可以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收获呢。
出示课题:《爬天都峰》,学生齐读。
2.每次写到作文啊,开头都是同学们的头疼之处,让我们看看黄爷爷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出示段落一。
①“从第一小节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预设回答:“时间、人物、地点、事件”
②总结:我们在作文开头也可以用开门见山的方式,一下子吸引住读者。
③请学生再读,以读促悟。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黄爷爷是怎样将故事写清楚的呢?
1.出示任务一: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读一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想一想:哪几小节描写的是“爬山的过程”呢?
请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教师提问是否在朗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请学生自由发言交流。
2.梳理脉络
①解决字词问题后检读课文,以问题为抓手:课文的哪几自然段写具体写的“爬山的过程”?预设:6、7自然段。
②师:那爬山前发生了什么事呢?让学生以开火车读的方式读2-5小节,其他学生认真听,教师相机纠错。
读完请学生概括此部分内容。
预设:爸爸带我去爬天都峰,一开始我不敢爬,老爷爷和我互相鼓励。
出示板贴:爬山前 互相鼓励
③师:那我又是怎么爬的呢?让我们继续往下看。
随机点学生阅读6、7自然段,随文教学“攀”,教师范写生跟写。
请学生概括6、7主要内容,顺势板贴:爬山时 奋力攀登
④师:爬到峰顶后又发生了什么呢?谁来读读看。
学习第8自然段时,教学“鲫鱼背”,正音“鲫”并且出示图片比较观察。补充鲫鱼背的资料。
读完8-10后请学生概括内容,顺势板贴 爬山后 互相致谢
3.体会顺序,理清内容
全文检读后,请学生说一说: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预设:爬山前——爬山时——爬山后。
请学生借助板贴概括课文内容。
总结:理清了写作顺序后更有利于我们了解课文内容。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体会写法
1.出示任务二
读一读:自读第2自然段。
想一想:天都峰有哪些特点?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呢?
2.学生自读后交流
预设:高耸,从“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这句话中感受到。
师:你可以读出天都峰的高耸吗?
以图片引导感受,顺势出示成语,请学生再读。引导学生关注语气词和标点,读出天都峰的高耸入云。以生活经验进行类比,请学生回忆自己爬山的经历,以此体会天都峰之高。
预设:险峻,从“我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中感受到。
以出示图片、挖掘关键词方式引导学生体会,以读促悟,增强感受。
过渡:如果你是小女孩,站在山脚下看到这样的天都峰你会有什么感受?
预设:害怕、恐惧
提问:黄爷爷是怎么写出天都峰的高和险的?
引导发现作者通过写看到的、想到的,写出了事物的特点。
四、迁移运用,牛刀小试
结合课堂所学,写一写天目湖的景色,融入看到的、想到的。
教师出示学生作品,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到了理清文章顺序后更有助于理解文章写了什么,同时在写作中加入看到的、想到的更有利于抓住事物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