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8
冀中的地道战
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周而复,原名周祖式,生于南京。1933年考入上海光华大学英文系,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大学毕业后在延安、重庆等地从事文艺和编辑工作。
代表作品有《上海的早晨》《白求恩大夫》等。
地道战 指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抗日军民利用地道打击日本侵略者的作战方式。
背景简介
1942年到1944年,日本帝国主义调集了几十万军队对我国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
敌人在铁路和大道的两旁挖了很深的封锁沟,挖出的泥土就用来筑成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堡。为了粉碎敌人的“大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地道战,狠狠地打击了敌人。
侵略
隐蔽
拐弯
任丘
妨碍
不计其数
堡垒
识字游戏
任
rén
rèn
任丘
任务
踏
tā
踏实
tà
踏步
侵(侵略)
浸(沉浸)
党(党员)
堂(课堂)
丘(山丘)
兵(士兵)
侵
“侵”字要写得左窄右宽,右部的“彐”要写扁,最后的横撇和捺要伸展。
辨
字
识
记
侵略 入侵
浸泡 沉浸
书写指导
蔽
“蔽”字上部“艹”的横要写得稍长,下部注意“ ”的笔画顺序。
辨
字
识
记
隐蔽 遮天蔽日
弊端 权衡利弊
书写指导
说一说
1942到1944那几年,日本 (qīn) (lüè)军在冀中平原上“大扫荡”,还修筑了封锁沟和封锁墙, (diāo), ,想 我们的人民武装。
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
侵 略
十里一碉
八里一堡
搞垮
说一说
地道战,简直是个 。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横的,竖的,直的,弯的,家家相连,村村相通。敌人来了,我们就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敌人走了,我们就从地道里出来,照常种地过日子,有时候还要打击敌人。靠着地道这种坚强的堡垒(lěi),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敌后游击战争。
你想怎么读这个词?说说你的理由。
说起
奇迹
从哪儿可以看出地道战是个奇迹?
请同学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说说地道内部构造是什么样的。
高
深
大洞
小洞
气孔
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
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
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很牢靠。
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
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
地道的出口也开在隐蔽的地方,外面堆满荆棘。有的还在旁边挖一个陷坑,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板上铺些草,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在地道里,离出口不远的地方挖几个特别坚固的洞,民兵拿着武器在洞里警戒;拐弯的地方挖一些岔道,叫“迷惑洞”,敌人万一进来了,分不清哪条是死道,哪条是活道。进了死道,就有地雷埋在那儿等着他们;就算进了活道,他们也过不了关口。原来地道里每隔一段就有个很窄的“孑口”,只能容一个人爬过去。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口外:隐蔽安全,堆满荆棘,设置陷坑。
口内 活道——孑口
死道——地雷
从隐蔽自己,打击敌人方面的结构看:
“堆满荆棘”的“出口”
用于“警戒”的坚固的洞
出口旁的“陷坑”
用于诱敌的“迷惑洞”
有地雷等待敌人的“死道”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孑口”设置
敌人尝到了地道的厉害,想方设法来破坏,什么火攻呀,水攻呀,毒气攻呀,都用遍了。
敌人的方法
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的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老百姓管这种吆喝叫“无线电”。
吆喝
请你来演一演这个场景。
地道里面可就用“有线电”了,一根铁丝牵住一个小铜铃,这儿一拉,那儿就响,拉几下表示什么意思是早就约好了的。为了打击敌人,什么办法都想出来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无尽的。
小铜铃
冀中的地道战中地道战取胜的关键是什么?
利用冀中平原的特点,军民团结一心是地道战取胜的关键。
主题归纳
课文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地道的式样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地道战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的斗志。
结构图示
你还听到过哪些抗日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
杨靖宇的故事
英雄王二小
狼牙山五壮士
统编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作业:
……
读:读历史资料、图片新闻
观:看抗日电影《地道战》等
听:听抗日勇士讲故事
走:走入抗日战争纪念馆
拓展空间
表达爱国之情的诗句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文天祥《扬子江》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于谦《立春日感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