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11-06 10:33:43

文档简介

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证明了(  )
A.大陆漂移学说 B.海底扩张学说
C.地质力学学说 D.板块构造学说
【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解答】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的特征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该学说是魏格纳提出的。
故选A。
2.(2022七上·婺城期末)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平均每年约1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致使珠峰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力因素 B.火山地震 C.板块碰撞 D.板块张裂
【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之间的碰撞容易形成高山、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解答】珠穆朗玛峰每年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碰撞。
故选C。
3.(2023七上·宁海期末)科学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以下科学家及其贡献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胡克——最早发现细胞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C.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团队——实践证明了大地球形说
D.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在病床上观察世界地图,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解答】A. 英国科学家胡克——最早发现细胞,正确,胡克发现的细胞是死细胞;
B.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正确;
C. 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团队——实践证明了大地球形说,正确;
D.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错误;
故答案为:D.
4.(2023七上·嘉兴期末)人类对地球构造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了以下几种重要的科学假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吻合后,结合化石等证据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1960-1962年,美国科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进行研究,发现离大洋中脊越远的岩石年龄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
A.“大陆漂移说”“是基于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事实提出的
B.“海底扩张说”对大陆“票移”的动力来源做出推测性解好
C.“板块构造学说"推翻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
D.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学假说
【答案】C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构造的认识过程先是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接着是美国科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进行研究,发现离大洋中脊越远的岩石年龄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说明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可以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解答】A. “大陆漂移说”“是基于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事实提出的,正确;
B.“海底扩张说”对大陆“票移”的动力来源做出推测性解好,正确;
C.“板块构造学说"推翻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 ,错误,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
D. 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学假说,正确;
故答案为:C.
5.(2023七上·慈溪期末)下列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巨大山系、海沟--岛弧,大洋中脊(海岭)、地震、火山的形成原因:板块运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断裂和岩浆活动,形成地震、火山;板块挤压碰撞形成褶皱山系、海岸山脉、海沟-岛弧;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大洋中脊(海岭);
【解答】当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岛屿、海岸山脉等宏观地形,③④正确;在海洋板块张列处易形成海岭、裂谷等地形;
故答案为:B.
6.(2023七上·东阳期末)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B.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一直在不断的运动
C.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
D.火山、地震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占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科学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解答】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一直在不断地运动;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火山、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7.(2023七上·金华期末)科学假说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事物产 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下列事实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悬崖峭壁上有岩层断裂的痕迹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C.浩瀚的大西洋还在不断增大
D.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壳变动的证明;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说” 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解答】A. 悬崖峭壁上有岩层断裂的痕迹 ,可以说明地壳的变动,用板块运动来解释,正确;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是一个科学的事实,地球一直以否这样,没法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错误;
C. 浩瀚的大西洋还在不断增大 ,原因是板块的不断张裂导致的,正确;
D.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原因是板块的不断张裂导致的,正确;
故答案为:B.
8.(2023七上·上虞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各项实验或事实,能作为证据的是(  )
A.①铅笔在篮球上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B.②在青藏高原岩层中发现含海洋古生物化石——地壳变动的证据
C.③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
D.④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
【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形成和变化的作用为地质作用。按产生的自然力可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前者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后者包括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固结成岩等。
【解答】
A.①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故A错误;
B.②喜马拉雅山区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能够证明地壳变动,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地壳抬升形成山脉,故B正确;
C.③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不能作为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故C错误;
D.④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不能作为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说”的是(  )
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
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
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大陆
D.全球由五大板块构成
【答案】C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证明大陆漂移说的证据:(1)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如此地相对应;(2)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层构造上遥相呼应;(3)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大陆漂移说认为大陆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大陆;
【解答】A. 大陆像一块漂浮在软流层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
B.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 ,错误;
C.大陆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个小块大陆。正确;
D. 全球应该由六大板块构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下列有关“板块构造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陆漂移说”是建立在“板块构造说”基础上的
B.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
C.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答案】A
【知识点】火山;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说”先被提出,接着是"海底扩张学说",目前最被认可的是后来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说” 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解答】A.“大陆漂移说”是建立在“板块构造说”基础上的 ,错误,先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后来才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
B. 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正确;
C.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正确;
D. 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正确;
故答案为:A.
11.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 km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
A.大陆漂移学说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海底扩张学说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答案】C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是大洋中脊,大陆架、大陆坡、海沟一般都分布在大陆与大洋交界处。整个海底可分为三大基本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
【解答】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 km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海底扩张学说。
故选C。
12.(2022七上·上城期末)如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以下有关图中解释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处海洋地壳中最年轻的为丁
B.甲、乙中间地带地壳不稳定,易形成火山
C.板块“漂浮”在海水上
D.板块运动的动力来自于地球自转
【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把地球的岩石层划分为六个大板块,所有这些板块,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 随着软流层的运动,各个板块也会发生相应的水平运动。
【解答】A.“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所以甲、乙、丙、丁四处海洋地壳中最老的岩石为丁,故A错误。
B.甲、乙中间地带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容易形成火山,故B正确。
C.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故C错误。
D. 海底扩张学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问题,所以板块运动的动力来自海底扩张,故D错误。
故选B。
13.(2021七上·镇海期末)2020年10月27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 亚纳海沟(中★所示处) 成功下潜突破 1 万米,达到 10058 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马里亚纳海沟位于(  )
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解答】马里亚纳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
故选D。
14.(2021七上·普陀期末)2021年2月13日晚发生的福岛县近海的地震,让福岛再一次引发全球的关切据称,该地震正是10年前日本“311大地震”的余震。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发生大地震,史称“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首府仙台市以东的太平洋海域,震级最终被测定为9.1,震源深度测得数据为24千米(14.9英里),并引发最大爬高40.1米的海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划分为七大板块
B.频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动使地壳可以不断运动
C.日本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故地震频繁
D.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地表岩层发生弯曲和隆起
【答案】D
【知识点】火山;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全世界被确认的各类火山共有 2500 余座。它们的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自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解答】A板块构造学说不是把全球划分为七大板块,而是把地球的岩石圈分为七大板块,全球是六大板块,A错误;
B地壳的运动会导致地震和火山,而不是地震和火山导致地壳运动,B错误;
C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家,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位于环太平洋沿岸,C错误;
D地壳运动会导致地表岩石圈发生弯曲和隆起,不断地碰撞和张裂,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15.(2021七上·宁波期末)读图,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是固定的,不运动的
B.亚洲和欧洲属于不同的两个板块
C.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地震
D.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独立成为板块,全球共分为 11 个板块
【答案】C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划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不断地发生这碰撞与张裂,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解答】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是运动的,会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故A错误;
B.亚洲和欧洲属于同一个板块,亚欧板块,故B错误;
C.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所以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故C正确;
D.全球共划分为6大板块,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2021七上·江干期末)下列各种用于研究地球的构造,其中有关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实验推断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B.岩层的弯曲和断裂是地壳变动的证据
C.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是支持“海底扩张说”的证据
D.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是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答案】B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它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若干巨大的板块。岩石圈板块塑性软流圈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板块与板块之间或相互分离.或相互汇聚.或相互平移,引起了地震、火山和构造运动。板块构造说囊括了大陆漂移、海底扩张、转换断层、大陆碰撞等概念,为解释全球地质作用提供了颇有成效的格架。
【解答】A.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实验是模拟实验只能说明篮球是球体,故A错误。
B.岩层的弯曲和断裂是地壳变动的证据,故B正确。
C.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是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故C错误。
D.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是支持“海底扩张说”的证据,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
17.(2021七上·金东期末)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1)火山爆发所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火山在地球的   交界处最易发生。
(2)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1)(2)(3) B.(1)(2)(4)
C.(1)(3)(4) D.(2)(3)(4)
【答案】(1)板块
(2)A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球上主要有六大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基本全部都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含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其中,火山主要在地球的板块交接处最容易发生。
【解答】(1)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火山在地球的板块交界处最容易发生。
(2)山上的岩石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海陆变迁,地壳上升的结果;峭壁上岩层断层的裂痕是地壳变动造成的;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是地壳运动,导致弯曲的现象;风蚀的岩石是风力侵蚀的结果,不是地球变动的现象。
故答案为:(1)板块;(2)A
18.(2023七上·嘉兴期末)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此次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   板块挤压碰撞造成的。震中指图中的    (选填“A”或“B”) 。
【答案】亚欧板块;A
【知识点】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来的。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造成了地震。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震级较大,称为地震活跃期;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震级较小,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表现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环太平洋一带的周围海域和陆地;
【解答】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此次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造成的;B是震源;A是震中;
故答案为:亚欧板块;A;
19.(2023七上·东阳期末)横店八面山位于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这是一座非常奇特的死火山(如图所示)。它融合了江南的特色,同时也融合了自然与历史的精华,是浙江最好的旅游胜地之一。
(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美丽的东阳位于   板块。
(2)目前全世界被确认的各类火山有2500余座,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   一带。
(3)火山附近常能发现含有化石的岩石,根据岩石的成因,这些岩石属于   岩。
(4)地震和火山一样都是由于地壳变动引起的,中国屈于地震多发国家。当地震来临时,若你住在22楼,以下做法正确的有______。
A.向窗外大声呼救 B.马上乘电梯下楼
C.就近选择墙角蹲下后闭眼 D.将书包放在头顶
【答案】(1)亚欧
(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3)沉积
(4)C;D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火山的成因:地壳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熔化的岩浆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孔隙或裂隙喷出地面,从而形成火山喷发。
【解答】(1)全球地壳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这是一座非常奇特的死火山,位于亚欧板块;
(2)火山喷发活动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地球的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板块运动;目前全世界被确认的各类火山共有2500余座,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等区域;
(3)该岩石是沉积岩,沉积岩是在漫长的地质时期沉积物一层层堆积而形成,岩层中常常能找到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火山附近常能发现含有化石的岩石,根据岩石的成因,这些岩石属于沉积岩;
(4)若住在22楼有,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书包或者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就近选择墙角蹲下后闭眼,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故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亚欧;(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3)沉积;(4)CD。
20.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共分成   大板块,其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比较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   。
(3)板块的   和   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   板块和   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均填序号)
【答案】(1)六;太平洋
(2)稳定;活跃
(3)碰撞;张裂
(4)①;③
【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说” 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其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①是亚欧板块,②是非洲板块,③是印度洋板块,④是太平洋板块,⑤是美洲板块,⑥是南极洲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① 亚欧板块和③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 ;
【解答】 (1)、全球共分成六大板块,其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3)、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① 板块和③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1)六,太平洋(2)稳定,活跃(3)碰撞和张裂(4)①③
21.(2022七上·平阳期末)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1)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   (填圈层结构名称)。
(2)地震发生后,搜救人员会调用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价,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是因为分子   。
(3)结合图乙,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四川(☆标记处)是地震高发区的原因是   。
(4)目前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但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给震后救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通讯技术应用于公共事件的是___________。(可多选)
A.视频电话连线现场,精准指挥救灾
B.随时定位个人行踪,妨碍人们出行
C.监控医院就诊人员,泄漏病人信息
D.气象卫星监测顶警,防御气象灾害
E.利用数据模拟计算,预测疫情发展
【答案】(1)地壳
(2)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3)处于板块交界处
(4)A;D;E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地球内部的结构;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甲图中A是地壳,B是地幔,C是地核;从热力学的角度来讲,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板块构造说” 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解答】 (1)、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地壳 。
(2)、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价,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是因为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四川(☆标记处)是地震高发区的原因是处于板块交界处 ;
(4)、目前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但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给震后救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通讯技术应用于公共事件的是ADE。
故答案为:(1) 地壳 (2) 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3) 处于板块交界处 (4) A D E
22.(2021七上·嘉兴期末)科学家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每年以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向东方向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板块构造的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珠穆朗玛峰顶部是角峰,酷似金字塔(如图所示),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原因是 (选填字母)。
A.板块碰撞 B.冰川作用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3)板块运动会引发地震,下列地震自救措施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①迅速进入室内抢救物品
②高层室内可以躲避到墙角
③室外要撤离到空旷地带
④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
⑤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
【答案】(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撞击
(2)B
(3)②③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世界上有六大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常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产生高山,板块的张裂是裂谷和海洋。在地球外力的作用下,地势趋于平坦,在地球内利的作用下,地势趋于陡峭;角锋是冰川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地震的防范措施: 高层室内可以躲避到墙角;室外要撤离到空旷地带;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楼层的人们应立刻走楼梯逃生;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不要尽力呼救,保持体力,观察周围情况,有效呼救。
【解答】(1)从板块构造的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撞击;
(2)珠穆朗玛峰顶部是角峰,酷似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原因是冰川作用;
(3)板块运动会引发地震,下列地震自救措施正确的是 ②高层室内可以躲避到墙角 ;③室外要撤离到空旷地带 ④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
故答案为:(1)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撞击 ;(2) B; (3) ②③ ;
23.(2020七上·诸暨期末)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②1960~ 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海底扩张说”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它能解释“大陆漂移说”中大陆漂移的   问题。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运动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是   (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
【答案】(1)支持;动力
(2)错误的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理论是一种现代地球科学理论。板块构造认为,地球表层(岩石圈)是由厚度大约为100-150 km的巨大板块构成。解释海洋地壳生成机制为一种假说,也是构成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认为海洋地壳上有一个分裂带(表现为洋中脊或洋隆),是海洋地壳的产生地。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
【解答】(1)海底扩张说是基于大陆漂移说之上提出的,是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而还进一步解释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问题;
(2)任何一种学说都不是完美的,因为科技是不断进步的,科学的认识也是不断进步和修正的;
故答案为:(1)支持;动力;(2)错误的。
三、实验探究题
24.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   (填序号)。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答案】(1)②③①
(2)C
(3)①②⑤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解答】(1)三种学说,先是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海底扩张说综合了上述两种学说提出来的,是比较完善的一种学说,故先后顺序是②一③一①;
(2)ABD都是是有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作用的结果;
C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外力(流水)冲刷形成的,故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C;
(3)①非洲南美洲横跨大西洋,鸵鸟不可能飞过大西洋到达对岸,可以说明原先两块大陆是一体的;
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
⑤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有煤层也可以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们置是在移动的,并发生过逆转”,这也可以作为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①②⑤。
25.(2021七上·普陀期末)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以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并回答问题:
(1)如图甲,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酒较多的水,泥沙将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   。
(2)将橡皮泥做出图乙模,利用塑料杯、针筒、勺子、搅拌棍、小苏打粉以及柠檬酸等材料可以模拟   。
(3)在图丙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是板块运动,其原理可以支持__________(填字母)。
A.大陆漂移说 B.海底扩张说 C.板块构造学说
【答案】(1)泥石流
(2)火山喷发
(3)B;C
【知识点】火山;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
有气态的 ( 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也有液态 ( 熔岩流 ) 和固态 ( 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 ) 的;
大陆是漂移的, 即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后来经过分裂、漂移,直到现在的位置;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说”。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解答】(1)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图甲中模拟土质山谷,坡面上洒落较多的水,泥沙滑落,属于泥石流;
(2)图乙中小苏打粉和柠檬酸会发生剧烈的反应,模拟火山喷发;
(3)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模拟板块张裂,可以说明地壳张裂的产生,支持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
故答案为:(1)泥石流;(2)火山喷发;(3)BC
26.(2022七上·浙江月考)人类对地球表面的大陆形状的形成作了不断地探索。
(1)首先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关于他提出这一假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魏格纳是由木块漂浮在水面现象产生联想而提出这一猜想的
B.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如此地相对应是他提出这一假说的依据
C.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层构造上遥相呼应是建立这一假说的证据
D.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是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2)在“大陆漂移说”提出之后约45年,人们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其主要证据是“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越来越   (选填“古老”或“年轻”)”。
(3)对于“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推翻了“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
B.地球的地壳被海岭、海沟和巨大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C.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互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D.如图所示实验为板块碰撞的提出提供了证据
【答案】(1)B;C;D
(2)古老
(3)C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证明大陆漂移说的例子有: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如此地相对应是他提出这一假说的依据;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层构造上遥相呼应是建立这一假说的证据;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是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是大洋的中间不断喷出岩浆,使得 “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越来越 古老”;“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
【解答】 (1)首先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关于他提出这一假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C D ;
(2)在“大陆漂移说”提出之后约45年,人们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其主要证据是“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越来越古老;
(3)对于“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
故答案为:(1) B C D (2) 古老 (3) C
27.(2020七上·吴兴期末)小张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后,产生浓厚兴趣,阅读课外书籍,获得以下信息:
材料一:国际上将地球陆地板块上缺乏明显火山活动或大地震的大陆,称之为克拉通(Craton,源于希腊语中“力量”)。研究发现,其能保持长期稳定,源于地壳下巨厚而刚性的古老岩石圈地幔。
材料二:我国华北的唐山市位于亚欧板块内部,40年余前曾发生7.8级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时至今日中小规模地震仍时有发生。
材料三: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带领团队研究发现,华北克拉通在大洋板块俯冲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破坏,容易出现大规模岩浆活动、地壳变形、形成矿藏等克拉通破坏现象。根据克拉通破坏理论,我国在胶东地区地下1000米发现了800吨黄金矿藏。
(1)根据世界地震带的主要分布,唐山地震发生地的特殊之处是   。
(2)分析材料,请谈谈发生唐山地震主要的地质原因是   。
(3)通过上述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板块内部出现的地震现象。
B.华北克拉通地区可能存在着丰富的黄金矿藏。
C.华北克拉通地区的地下古老岩石圈正在不断的变厚。
D.克拉通破坏理论拓展了板块构造理论。
(4)小张绘制右图,向同学介绍克拉通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地球最外层约200千米的克拉通,漂浮在软流层上,就像密度比水小的“木板”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推测克拉通虽然主要是岩石组成,但密度也应比软流层小,很长时间是地球上最稳定的地区。此外,从图中可以看出板块边缘的年轻大陆,由于厚度更薄而更容易发生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介绍过程中,小张运用了哪些科学方法,请举证说明?
【答案】(1)唐山位于板块内部
(2)唐山所处克拉通在大洋板块俯冲等因素影响下发生破坏
(3)A;B;D
(4)模型法(图像法):绘制模型图来解释问题
类比:克拉通类比木板,软流层类比水
推理(推测):木块密度比水小,漂浮水面,推理克拉通密度比软流层小
【知识点】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内部相对稳定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解答】(1)地震一般发生板块交界处,而唐山 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却发生了7.8级地震;
(2)由材料可知,华北克拉通在大洋板块俯冲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破坏,导致该处地壳变形、岩浆活动活跃,容易引发地震;
(3)A、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震是发生在板块交界处的,而唐山处于板块内部,因此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唐山地震的原因;故A正确;
B、由材料可知,当克拉通被破坏时,可能形成黄金矿藏;故B正确;
C、华北克拉通地区的地下古老岩石圈被破坏,在变薄;故C错误;
D、克拉通破坏理论补充了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的部分现象,使板块构造学说更加完善;故D正确;
(4)小张绘制了右图来解释克拉通稳定的原因,属于模型法;
小张在解释原因中用木板类比克拉通,水类比软流层,更加形象的解释了克拉通稳定原因;
同时由木板漂浮在水上,推测克拉通的密度要比软流层小,不然无法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故答案为:(1)唐山位于板块内部;(2)唐山所处克拉通在大洋板块俯冲等因素影响下发生破坏;(3)ABD;(4) 模型法(图像法):绘制模型图来解释问题;类比:克拉通类比木板,软流层类比水;推理(推测):木块密度比水小,漂浮水面,推理克拉通密度比软流层小。
28.(2022七上·余杭月考)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常会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契机。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了   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海洋形成过程示意图”。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   (选填“较老”或“较新”)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3)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各大板块“漂浮”在   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答案】(1)海底扩张说
(2)较老
(3)软流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海底扩张说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证据,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问题;海底扩张学说认为 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海洋 是因为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各大版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解答】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海底扩张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海洋形成过程示意图”。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3)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各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故答案为:(1) 海底扩张说 (2) 海底扩张说 (3) 软流
29.(2020七上·杭州期末)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态在持续的改变中。如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编号1号)与其三个链状火山岛屿(编号2、3、4号)的分布示意图(未按比例绘制)。许多科学家认为,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因为太平洋扳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不断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的方向)造成的,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逐一形成这些火山岛屿。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图示最能代表从链状火山岛屿(2、3、4)到夏威夷群岛主岛(1)年龄分布情形的是   。
(2)下列说法与文中这些科学家的观点相矛盾的是__________。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所以说明大陆可能是在移动的
B.大陆架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是不可能的
C.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位于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地区
D.大陆牢牢地紧连在海床上,而不是像浮冰般漂浮在海上,故无法移动
E.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位置是在移动的
【答案】(1)B
(2)B;D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内部相对稳定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解答】(1)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距离主岛1越近的岛屿,形成的时间越晚,距离越远的岛屿形成的时间越早,因此由2到4,岛屿的年龄越来越古老;故B符合题意;
(2)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由此可以说明大陆是会发生移动的,不然无法解释现在分居两岸之间生物的亲缘关系;故A错误;
BD、由材料的叙述可知,大陆是可移动的,因此认为大陆不可移动的观点,与这些科学家的观点是矛盾的;故BD正确;
C、南极洲存在大量的煤矿,说明南极洲以前存在着大量的森林植被,其环境是温暖潮湿的,不然植被无法生存,即南极洲以前处于中低纬度地区;故C错误;
E、现在的南极北极在很早之前是不在现在的位置,是经历的漫长的移动后形成的;故E错误;
故答案为:(1)B;(2)BD。
30.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并回答1~3题。
(1)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火山和地震 D.全球气候的变化
【答案】(1)A
(2)C
(3)B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1. 完成此题需要形成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如图:
2. 本题运用综合归纳思想。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吻合性、古老地层及生物的相似性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 在 30岁那年,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魏格纳努力寻找证据。 他发现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 构造上遥相呼应,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 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证据。
3. 题图反映了世界上海陆轮廓的形成过程。2亿年前,世界上所有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称为“泛大陆”,所有的大洋也是连在一起的,称为“泛大洋”,后来由于板块运动才形成今天大陆的分布状况。1915年,“大 陆漂移说”正式确立。这一理论认为,地 球的陆地在 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 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 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
1.据图3-52,现在的大陆情况显然是本题中的A。所以选A。
2.在魏格纳的证据中有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 构造上遥相呼应,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 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证据。所以选C。
3.魏格纳提出是力的作用,那么这个力就是板块之间的碰撞和张裂。就是板块的运动。所以选B。
故答案为:1.A;2.C;3.B。
31.(2023七上·宁海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2)下列现象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
C.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D.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有:   。
①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
②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③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
④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
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⑥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
【答案】(1)②③①
(2)A;B;C
(3)③⑤⑥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之间不断发生着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解答】(1)地球构造理论为发展先后顺序是:先是魏格纳的大部漂移说,再是海底扩张学说,再到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板块构造学说,所以答案为②③①;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之间不断发生着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所以可以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ABC;D是由于地球外力的作用所导致的,所以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3)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③⑤⑥;能说明曾经是同一块陆地,经过漂移,现在分开了;
故答案为:(1) ②③① (2) A B C (3) ③⑤⑥
1 / 1初中科学浙教版 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6节 地球表面的板块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证明了(  )
A.大陆漂移学说 B.海底扩张学说
C.地质力学学说 D.板块构造学说
2.(2022七上·婺城期末)据最新测定数据表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现在仍以平均每年约1厘米的速度在升高。致使珠峰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
A.外力因素 B.火山地震 C.板块碰撞 D.板块张裂
3.(2023七上·宁海期末)科学的进步离不开科学家的不断探索,以下科学家及其贡献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A.英国科学家胡克——最早发现细胞
B.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C.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团队——实践证明了大地球形说
D.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
4.(2023七上·嘉兴期末)人类对地球构造的认识过程中形成了以下几种重要的科学假说,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20世纪初,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相吻合后,结合化石等证据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1960-1962年,美国科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进行研究,发现离大洋中脊越远的岩石年龄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说”。
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
A.“大陆漂移说”“是基于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事实提出的
B.“海底扩张说”对大陆“票移”的动力来源做出推测性解好
C.“板块构造学说"推翻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
D.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学假说
5.(2023七上·慈溪期末)下列与海沟相伴的宏观地形有(  )
①海岭
②裂谷
③山脉
④岛屿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2023七上·东阳期末)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是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球体
B.岩石圈由七大板块组成,一直在不断的运动
C.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
D.火山、地震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占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
7.(2023七上·金华期末)科学假说是用已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的事实,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未知自然事物产 生的原因及其运动规律做出推测性的解释。下列事实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悬崖峭壁上有岩层断裂的痕迹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C.浩瀚的大西洋还在不断增大
D.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
8.(2023七上·上虞期末)如图所示,下列各项实验或事实,能作为证据的是(  )
A.①铅笔在篮球上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B.②在青藏高原岩层中发现含海洋古生物化石——地壳变动的证据
C.③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
D.④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
9.下列最符合“大陆漂移说”的是(  )
A.大陆像一块漂浮在水面上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
B.许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
C.陆地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大陆
D.全球由五大板块构成
10.下列有关“板块构造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陆漂移说”是建立在“板块构造说”基础上的
B.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
C.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
D.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11.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 km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  )
A.大陆漂移学说 B.地球是一个球体
C.海底扩张学说 D.海水对地形具有侵蚀作用
12.(2022七上·上城期末)如图为板块运动示意图,以下有关图中解释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四处海洋地壳中最年轻的为丁
B.甲、乙中间地带地壳不稳定,易形成火山
C.板块“漂浮”在海水上
D.板块运动的动力来自于地球自转
13.(2021七上·镇海期末)2020年10月27日,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 亚纳海沟(中★所示处) 成功下潜突破 1 万米,达到 10058 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马里亚纳海沟位于(  )
A.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
C.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D.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14.(2021七上·普陀期末)2021年2月13日晚发生的福岛县近海的地震,让福岛再一次引发全球的关切据称,该地震正是10年前日本“311大地震”的余震。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东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发生大地震,史称“311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首府仙台市以东的太平洋海域,震级最终被测定为9.1,震源深度测得数据为24千米(14.9英里),并引发最大爬高40.1米的海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划分为七大板块
B.频繁的地震和火山活动使地壳可以不断运动
C.日本处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故地震频繁
D.地壳的水平运动使地表岩层发生弯曲和隆起
15.(2021七上·宁波期末)读图,板块构造学说可以解释全球海陆分布的形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是固定的,不运动的
B.亚洲和欧洲属于不同的两个板块
C.板块交界处一般多火山地震
D.全球七大洲、四大洋各自独立成为板块,全球共分为 11 个板块
16.(2021七上·江干期末)下列各种用于研究地球的构造,其中有关证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实验推断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
B.岩层的弯曲和断裂是地壳变动的证据
C.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是支持“海底扩张说”的证据
D.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是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二、填空题
17.(2021七上·金东期末)地壳是在不断变动的,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1)火山爆发所喷发的大量气体、火山灰对航空运输、气候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火山在地球的   交界处最易发生。
(2)下列现象能支持“地壳是在不断变动”这一观点的是 。
A.(1)(2)(3) B.(1)(2)(4)
C.(1)(3)(4) D.(2)(3)(4)
18.(2023七上·嘉兴期末)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此次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   板块挤压碰撞造成的。震中指图中的    (选填“A”或“B”) 。
19.(2023七上·东阳期末)横店八面山位于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这是一座非常奇特的死火山(如图所示)。它融合了江南的特色,同时也融合了自然与历史的精华,是浙江最好的旅游胜地之一。
(1)根据板块构造理论,美丽的东阳位于   板块。
(2)目前全世界被确认的各类火山有2500余座,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   一带。
(3)火山附近常能发现含有化石的岩石,根据岩石的成因,这些岩石属于   岩。
(4)地震和火山一样都是由于地壳变动引起的,中国屈于地震多发国家。当地震来临时,若你住在22楼,以下做法正确的有______。
A.向窗外大声呼救 B.马上乘电梯下楼
C.就近选择墙角蹲下后闭眼 D.将书包放在头顶
20.读板块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全球共分成   大板块,其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比较   ,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   。
(3)板块的   和   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   板块和   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均填序号)
21.(2022七上·平阳期末)2021年9月16日,四川泸县发生6.0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1)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   (填圈层结构名称)。
(2)地震发生后,搜救人员会调用许多搜救犬,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价,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是因为分子   。
(3)结合图乙,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四川(☆标记处)是地震高发区的原因是   。
(4)目前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但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给震后救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通讯技术应用于公共事件的是___________。(可多选)
A.视频电话连线现场,精准指挥救灾
B.随时定位个人行踪,妨碍人们出行
C.监控医院就诊人员,泄漏病人信息
D.气象卫星监测顶警,防御气象灾害
E.利用数据模拟计算,预测疫情发展
22.(2021七上·嘉兴期末)科学家研究发现青藏高原每年以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向东方向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板块构造的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2)珠穆朗玛峰顶部是角峰,酷似金字塔(如图所示),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原因是 (选填字母)。
A.板块碰撞 B.冰川作用 C.流水作用 D.风力作用
(3)板块运动会引发地震,下列地震自救措施正确的是   (选填序号)。
①迅速进入室内抢救物品
②高层室内可以躲避到墙角
③室外要撤离到空旷地带
④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
⑤当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要尽力呼救,以寻求救援
23.(2020七上·诸暨期末)全球构造理论经历了著名的“三级跳”:①1915年,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②1960~ 1962年,美国地质学家赫斯和迪茨提出了“海底扩张说”;③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地球物理科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种新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请回答:
(1)“海底扩张说”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大陆漂移说”,它能解释“大陆漂移说”中大陆漂移的   问题。
(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的运动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原因。有人认为“板块构造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的完美理论,这种说法是   (选填“正确的”或“错误的”)。
三、实验探究题
24.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   (填序号)。
(2)下列现象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
C.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D.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①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泳,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③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④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⑤南极洲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25.(2021七上·普陀期末)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可以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称为模拟实验。分析下列模拟实验并回答问题:
(1)如图甲,用松散的泥土堆制一个山谷模型,在坡面上酒较多的水,泥沙将会从B处滑落,并在A处沉积。此现象模拟的地质灾害是   。
(2)将橡皮泥做出图乙模,利用塑料杯、针筒、勺子、搅拌棍、小苏打粉以及柠檬酸等材料可以模拟   。
(3)在图丙实验中发现: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该实验模拟的是板块运动,其原理可以支持__________(填字母)。
A.大陆漂移说 B.海底扩张说 C.板块构造学说
26.(2022七上·浙江月考)人类对地球表面的大陆形状的形成作了不断地探索。
(1)首先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关于他提出这一假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魏格纳是由木块漂浮在水面现象产生联想而提出这一猜想的
B.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如此地相对应是他提出这一假说的依据
C.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层构造上遥相呼应是建立这一假说的证据
D.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是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
(2)在“大陆漂移说”提出之后约45年,人们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其主要证据是“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越来越   (选填“古老”或“年轻”)”。
(3)对于“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推翻了“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
B.地球的地壳被海岭、海沟和巨大山脉分割成六大板块
C.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互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D.如图所示实验为板块碰撞的提出提供了证据
27.(2020七上·吴兴期末)小张学习了板块构造学说的知识后,产生浓厚兴趣,阅读课外书籍,获得以下信息:
材料一:国际上将地球陆地板块上缺乏明显火山活动或大地震的大陆,称之为克拉通(Craton,源于希腊语中“力量”)。研究发现,其能保持长期稳定,源于地壳下巨厚而刚性的古老岩石圈地幔。
材料二:我国华北的唐山市位于亚欧板块内部,40年余前曾发生7.8级地震,造成24.2万多人死亡,是20世纪十大自然灾害之一,时至今日中小规模地震仍时有发生。
材料三: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日祥带领团队研究发现,华北克拉通在大洋板块俯冲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破坏,容易出现大规模岩浆活动、地壳变形、形成矿藏等克拉通破坏现象。根据克拉通破坏理论,我国在胶东地区地下1000米发现了800吨黄金矿藏。
(1)根据世界地震带的主要分布,唐山地震发生地的特殊之处是   。
(2)分析材料,请谈谈发生唐山地震主要的地质原因是   。
(3)通过上述材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板块内部出现的地震现象。
B.华北克拉通地区可能存在着丰富的黄金矿藏。
C.华北克拉通地区的地下古老岩石圈正在不断的变厚。
D.克拉通破坏理论拓展了板块构造理论。
(4)小张绘制右图,向同学介绍克拉通长时间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地球最外层约200千米的克拉通,漂浮在软流层上,就像密度比水小的“木板”漂浮在“水面”上。由此可推测克拉通虽然主要是岩石组成,但密度也应比软流层小,很长时间是地球上最稳定的地区。此外,从图中可以看出板块边缘的年轻大陆,由于厚度更薄而更容易发生地震火山等地质活动。”介绍过程中,小张运用了哪些科学方法,请举证说明?
28.(2022七上·余杭月考)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常会成为进一步科学研究的契机。在新的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的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了   学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海洋形成过程示意图”。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   (选填“较老”或“较新”)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3)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各大板块“漂浮”在   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29.(2020七上·杭州期末)科学家发现,地球的形态在持续的改变中。如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编号1号)与其三个链状火山岛屿(编号2、3、4号)的分布示意图(未按比例绘制)。许多科学家认为,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是因为太平洋扳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不断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的方向)造成的,喷出的岩浆冷却凝固逐一形成这些火山岛屿。请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图示最能代表从链状火山岛屿(2、3、4)到夏威夷群岛主岛(1)年龄分布情形的是   。
(2)下列说法与文中这些科学家的观点相矛盾的是__________。
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所以说明大陆可能是在移动的
B.大陆架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是不可能的
C.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位于温暖湿润的中低纬度地区
D.大陆牢牢地紧连在海床上,而不是像浮冰般漂浮在海上,故无法移动
E.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位置是在移动的
30.下列是不同时期大陆分布示意图,读图并回答1~3题。
(1)以上哪一幅图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  )
A.① B.② C.③ D.④
(2)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3)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的原因是(  )
A.陆地上大量的水土流失 B.岩石圈板块的运动
C.火山和地震 D.全球气候的变化
31.(2023七上·宁海期末)一个科学假说的形成需要证据的支持。在新证据不断发现的过程中,原有假说不断被解释、支持或修正,并形成新的假说。关于地球构造理论的发展主要有:①板块构造学说;②大陆漂移说;③海底扩张说
(1)三种学说发展的先后顺序是:   (填序号)。
(2)下列现象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 。
A.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形成 B.珠穆朗玛峰每年在升高
C.高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 D.长江三角洲平原的形成
(3)以下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有:   。
①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没有完全吻合,且很多岩层没有连续
②一种叫舌羊齿的植物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被发现
③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
④大陆是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要撕裂它并在水平方向移动几千千米所需要的巨大动力无法确定
⑤南极洲上有大量的煤矿,表明现在冰天雪地的南极洲,以前的地理位置一定是温暖湿润的植物茂盛区
⑥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所以无法跨越大西洋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
【解答】非洲和南美洲的轮廓和生物相似性的特征证明了大陆漂移假说,该学说是魏格纳提出的。
故选A。
2.【答案】C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之间的碰撞容易形成高山、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
【解答】珠穆朗玛峰每年不断升高的主要原因是板块碰撞。
故选C。
3.【答案】D
【知识点】细胞的发现和细胞学说;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德国地理学家魏格纳在病床上观察世界地图,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
【解答】A. 英国科学家胡克——最早发现细胞,正确,胡克发现的细胞是死细胞;
B. 德国科学家施莱登、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正确;
C. 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团队——实践证明了大地球形说,正确;
D.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错误;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构造的认识过程先是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说接着是美国科学家赫斯和迪茨对大洋中脊进行研究,发现离大洋中脊越远的岩石年龄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说”,随着海洋地质学、古地磁学等的发展,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说明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可以形成新的科学假说;
【解答】A. “大陆漂移说”“是基于获得的经验材料和已知事实提出的,正确;
B.“海底扩张说”对大陆“票移”的动力来源做出推测性解好,正确;
C.“板块构造学说"推翻了“大陆漂移说”、“海底扩张说 ,错误,人们在“大陆漂移说”和海底扩张说”基础上创建了“板块构造学说”;
D. 科学假说可以被解释、支持或修正,甚至形成新科学假说,正确;
故答案为:C.
5.【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巨大山系、海沟--岛弧,大洋中脊(海岭)、地震、火山的形成原因:板块运动;板块的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断裂和岩浆活动,形成地震、火山;板块挤压碰撞形成褶皱山系、海岸山脉、海沟-岛弧;板块张裂形成裂谷、海洋、大洋中脊(海岭);
【解答】当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时,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岛屿、海岸山脉等宏观地形,③④正确;在海洋板块张列处易形成海岭、裂谷等地形;
故答案为:B.
6.【答案】C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因为各种变化往往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所以在短期内大多不易被人们察觉。科学考察发现,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证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并抬升成为高山。
【解答】地球是一个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一直在不断地运动;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是地壳变动的证据之一;火山、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故ABD错误,C正确。
故答案为:C。
7.【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壳变动的证明;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说” 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解答】A. 悬崖峭壁上有岩层断裂的痕迹 ,可以说明地壳的变动,用板块运动来解释,正确;
B.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是一个科学的事实,地球一直以否这样,没法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错误;
C. 浩瀚的大西洋还在不断增大 ,原因是板块的不断张裂导致的,正确;
D. 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原因是板块的不断张裂导致的,正确;
故答案为:B.
8.【答案】B
【知识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和地表形态不断形成和变化的作用为地质作用。按产生的自然力可分为外力地质作用和内力地质作用。前者包括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等;后者包括地震作用、岩浆作用、变质作用和固结成岩等。
【解答】
A.①铅笔沿篮球表面向右移动时笔尖先消失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故A错误;
B.②喜马拉雅山区发现的海洋古生物化石能够证明地壳变动,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后来地壳抬升形成山脉,故B正确;
C.③两本书向中间挤压时中间隆起不能作为板块碰撞形成山脉的证据,故C错误;
D.④切开的熟鸡蛋有蛋壳、蛋白和蛋黄不能作为地球内部结构的证据,故D错误。
故答案为:B。
9.【答案】C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证明大陆漂移说的证据:(1) 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如此地相对应;(2)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层构造上遥相呼应;(3)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大陆漂移说认为大陆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各小块大陆;
【解答】A. 大陆像一块漂浮在软流层的木板,不断漂来漂去;
B.多小块的大陆不断漂移、碰撞,变成一整块大陆 ,错误;
C.大陆本是一个整体,后来分离漂移形成个小块大陆。正确;
D. 全球应该由六大板块构成,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A
【知识点】火山;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大陆漂移说”先被提出,接着是"海底扩张学说",目前最被认可的是后来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说” 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解答】A.“大陆漂移说”是建立在“板块构造说”基础上的 ,错误,先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后来才提出的板块构造学说。
B. 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正确;
C.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正确;
D. 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正确;
故答案为:A.
11.【答案】C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
【解析】【分析】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是大洋中脊,大陆架、大陆坡、海沟一般都分布在大陆与大洋交界处。整个海底可分为三大基本地形单元:大陆边缘、大洋盆地和大洋中脊。大洋中脊又称为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中洋脊为地球上最长、最宽的环球性洋中山系。
【解答】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周围约100 km范围内海底岩层年代分布的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岩层距离现在的年数。这一现象支持了海底扩张学说。
故选C。
12.【答案】B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运动是指地球表面一个板块对于另一个板块的相对运动。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把地球的岩石层划分为六个大板块,所有这些板块,都漂浮在具有流动性的地幔软流层之上。 随着软流层的运动,各个板块也会发生相应的水平运动。
【解答】A.“海底扩张学说"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所以甲、乙、丙、丁四处海洋地壳中最老的岩石为丁,故A错误。
B.甲、乙中间地带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容易形成火山,故B正确。
C.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故C错误。
D. 海底扩张学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问题,所以板块运动的动力来自海底扩张,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D
【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全球岩石圈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解答】马里亚纳海沟是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挤压碰撞而形成的。
故选D。
14.【答案】D
【知识点】火山;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全世界被确认的各类火山共有 2500 余座。它们的分布并不均匀,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世界地震分布与火山相似,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域,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则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自从地球形成以来,地壳变动一直在广泛地、持续不断地进行着。只要我们平时仔细观察,就不难找到地壳变动的痕迹。例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高山上的海洋生物化石等,都是地壳变动的信息。
【解答】A板块构造学说不是把全球划分为七大板块,而是把地球的岩石圈分为七大板块,全球是六大板块,A错误;
B地壳的运动会导致地震和火山,而不是地震和火山导致地壳运动,B错误;
C日本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家,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处,位于环太平洋沿岸,C错误;
D地壳运动会导致地表岩石圈发生弯曲和隆起,不断地碰撞和张裂,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15.【答案】C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把全球划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板块与板块之间不断地发生这碰撞与张裂,易发生火山和地震。
【解答】A.板块构造学说认为板块是运动的,会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故A错误;
B.亚洲和欧洲属于同一个板块,亚欧板块,故B错误;
C.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所以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故C正确;
D.全球共划分为6大板块,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16.【答案】B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它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分裂成为若干巨大的板块。岩石圈板块塑性软流圈发生大规模水平运动;板块与板块之间或相互分离.或相互汇聚.或相互平移,引起了地震、火山和构造运动。板块构造说囊括了大陆漂移、海底扩张、转换断层、大陆碰撞等概念,为解释全球地质作用提供了颇有成效的格架。
【解答】A.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实验是模拟实验只能说明篮球是球体,故A错误。
B.岩层的弯曲和断裂是地壳变动的证据,故B正确。
C.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是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故C错误。
D.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是支持“海底扩张说”的证据,故D错误。
故选B。
17.【答案】(1)板块
(2)A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球上主要有六大板块,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基本全部都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含大陆,又包括海洋,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其中,火山主要在地球的板块交接处最容易发生。
【解答】(1)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火山在地球的板块交界处最容易发生。
(2)山上的岩石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是海陆变迁,地壳上升的结果;峭壁上岩层断层的裂痕是地壳变动造成的;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是地壳运动,导致弯曲的现象;风蚀的岩石是风力侵蚀的结果,不是地球变动的现象。
故答案为:(1)板块;(2)A
18.【答案】亚欧板块;A
【知识点】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地震是由地壳板块运动引起来的。由于地球在无休止地自转和公转,其内部物质也在不停地进行分异,所以,围绕在地球表面的地壳,或者说岩石圈也在不断地生成、演变和运动,造成了地震。地震活动在时间上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多,震级较大,称为地震活跃期;另一段时间发生地震较少,震级较小,称为地震活动平静期;表现出地震活动的周期性。世界上有两大地震带,分别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环太平洋一带的周围海域和陆地;
【解答】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震源深度16千米。震中位于北纬29.59度,东经102.08度。此次地震是由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挤压碰撞造成的;B是震源;A是震中;
故答案为:亚欧板块;A;
19.【答案】(1)亚欧
(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3)沉积
(4)C;D
【知识点】岩石的类型;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地质学家经过长期研究,提出了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火山的成因:地壳上地幔岩石在一定温度压力条件下产生部分熔融,熔化的岩浆通过孔隙或裂隙向上运移,并在一定部位逐渐富集而形成岩浆囊。随着岩浆的不断补给,岩浆囊的岩浆过剩压力逐渐增大。当表壳覆盖层的强度不足以阻止岩浆继续向上运动时,岩浆孔隙或裂隙喷出地面,从而形成火山喷发。
【解答】(1)全球地壳可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浙江省东阳市横店镇,这是一座非常奇特的死火山,位于亚欧板块;
(2)火山喷发活动是一种壮观的自然现象,地球的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之一就是板块运动;目前全世界被确认的各类火山共有2500余座,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周围海区、以及地中海-喜马拉雅山一带等区域;
(3)该岩石是沉积岩,沉积岩是在漫长的地质时期沉积物一层层堆积而形成,岩层中常常能找到古生物的遗体或遗迹。火山附近常能发现含有化石的岩石,根据岩石的成因,这些岩石属于沉积岩;
(4)若住在22楼有,当地震来临时,要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及时将身边书包或者柔软的物品顶在头上,就近选择墙角蹲下后闭眼,双手抱头躲避在卫生间墙角或坚实的家具下,亦可转移到承重墙较多、面积较小的房间内,地震时迅速于高处跳楼逃生或乘电梯快速下楼都是不正确的,那样有生命危险,在高压电线附件有触电的危险,陡坡处有坠物滚落的危险;如不幸被埋压在废墟下,应该保持体力,不要大声呼喊,最好用敲击的方式求救,故C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亚欧;(2)地中海-喜马拉雅山;(3)沉积;(4)CD。
20.【答案】(1)六;太平洋
(2)稳定;活跃
(3)碰撞;张裂
(4)①;③
【知识点】世界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板块构造说” 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其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①是亚欧板块,②是非洲板块,③是印度洋板块,④是太平洋板块,⑤是美洲板块,⑥是南极洲板块,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① 亚欧板块和③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 ;
【解答】 (1)、全球共分成六大板块,其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
(2)、板块内部地壳活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3)、板块的碰撞和张裂形成了地球的基本面貌;
(4)、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图中的① 板块和③板块相互碰撞而形成的;
故答案为:(1)六,太平洋(2)稳定,活跃(3)碰撞和张裂(4)①③
21.【答案】(1)地壳
(2)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3)处于板块交界处
(4)A;D;E
【知识点】分子的热运动;地球内部的结构;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甲图中A是地壳,B是地幔,C是地核;从热力学的角度来讲,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板块构造说” 认为全球由亚欧板块等六大板块组成;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主要发生在板块交界的地方。
【解答】 (1)、图甲为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A处为此次地震震源所在的位置,A处位于地壳 。
(2)、搜救犬能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价,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是因为分子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
(3)、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分析,四川(☆标记处)是地震高发区的原因是处于板块交界处 ;
(4)、目前地震预测是一个世界级难题,但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给震后救灾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下列观点中属于支持通讯技术应用于公共事件的是ADE。
故答案为:(1) 地壳 (2) 不断做无规则运动 (3) 处于板块交界处 (4) A D E
22.【答案】(1)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撞击
(2)B
(3)②③
【知识点】地震的预报和防范;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地形变化的原因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世界上有六大板块,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常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产生高山,板块的张裂是裂谷和海洋。在地球外力的作用下,地势趋于平坦,在地球内利的作用下,地势趋于陡峭;角锋是冰川作用下形成的地貌;地震的防范措施: 高层室内可以躲避到墙角;室外要撤离到空旷地带;不要进入室内抢救物品;楼层的人们应立刻走楼梯逃生;人被埋压在废墟下时,不要尽力呼救,保持体力,观察周围情况,有效呼救。
【解答】(1)从板块构造的角度分析,青藏高原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撞击;
(2)珠穆朗玛峰顶部是角峰,酷似金字塔,形成这种山峰外形的主要原因是冰川作用;
(3)板块运动会引发地震,下列地震自救措施正确的是 ②高层室内可以躲避到墙角 ;③室外要撤离到空旷地带 ④高楼层的人们应立刻乘电梯撤离;
故答案为:(1) 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之间的撞击 ;(2) B; (3) ②③ ;
23.【答案】(1)支持;动力
(2)错误的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理论是一种现代地球科学理论。板块构造认为,地球表层(岩石圈)是由厚度大约为100-150 km的巨大板块构成。解释海洋地壳生成机制为一种假说,也是构成板块构造理论的基本思想之一。它认为海洋地壳上有一个分裂带(表现为洋中脊或洋隆),是海洋地壳的产生地。大陆漂移假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大陆漂移。
【解答】(1)海底扩张说是基于大陆漂移说之上提出的,是支持大陆漂移说的,而还进一步解释了大陆漂移的动力来源问题;
(2)任何一种学说都不是完美的,因为科技是不断进步的,科学的认识也是不断进步和修正的;
故答案为:(1)支持;动力;(2)错误的。
24.【答案】(1)②③①
(2)C
(3)①②⑤
【知识点】地壳变动的证明;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20世纪初,魏格纳首先对大陆漂移假说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他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解答】(1)三种学说,先是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是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海底扩张说综合了上述两种学说提出来的,是比较完善的一种学说,故先后顺序是②一③一①;
(2)ABD都是是有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作用的结果;
C长江三角洲的形成是外力(流水)冲刷形成的,故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的是C;
(3)①非洲南美洲横跨大西洋,鸵鸟不可能飞过大西洋到达对岸,可以说明原先两块大陆是一体的;
②大西洋两岸的大陆轮廓基本拼合,且两岸大陆上的岩层和构造很相似,可以作为大陆漂移学说证据;
⑤在寒冷的南极大陆发现有煤层也可以大陆漂移学说证据;“现今的两个地磁极-南极和北极,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上其们置是在移动的,并发生过逆转”,这也可以作为支持“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可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①②⑤。
25.【答案】(1)泥石流
(2)火山喷发
(3)B;C
【知识点】火山;泥石流的危害及防御措施;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为暴雨或其他原因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泥石流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有: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典型火山一般由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组成。火山喷发物
有气态的 ( 水蒸气、二氧化硫等 ),也有液态 ( 熔岩流 ) 和固态 ( 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等 ) 的;
大陆是漂移的, 即地球上所有的大陆曾经是连成一片的,后来经过分裂、漂移,直到现在的位置;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提出了“海底扩张说”。海底扩张理论认为,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好像一整块拼好的七巧板。这些一小块一小块的“七巧板”叫做板块。它们是被海岭、海沟和巨大的山脉分割而成的。
【解答】(1)地质灾害有地震,火山,泥石流等,图甲中模拟土质山谷,坡面上洒落较多的水,泥沙滑落,属于泥石流;
(2)图乙中小苏打粉和柠檬酸会发生剧烈的反应,模拟火山喷发;
(3)蜡烛加热区的水流上升,两块海绵向左、右两侧运动,模拟板块张裂,可以说明地壳张裂的产生,支持海底扩张和板块构造学说。
故答案为:(1)泥石流;(2)火山喷发;(3)BC
26.【答案】(1)B;C;D
(2)古老
(3)C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 证明大陆漂移说的例子有: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如此地相对应是他提出这一假说的依据;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层构造上遥相呼应是建立这一假说的证据;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具有亲缘关系是提出“大陆漂移说”的证据;“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是大洋的中间不断喷出岩浆,使得 “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越来越 古老”;“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
【解答】 (1)首先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关于他提出这一假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C D ;
(2)在“大陆漂移说”提出之后约45年,人们提出了“海底扩张说”,其主要证据是“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越来越古老;
(3)对于“板块构造学说”,下列说法正确的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
故答案为:(1) B C D (2) 古老 (3) C
27.【答案】(1)唐山位于板块内部
(2)唐山所处克拉通在大洋板块俯冲等因素影响下发生破坏
(3)A;B;D
(4)模型法(图像法):绘制模型图来解释问题
类比:克拉通类比木板,软流层类比水
推理(推测):木块密度比水小,漂浮水面,推理克拉通密度比软流层小
【知识点】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内部相对稳定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解答】(1)地震一般发生板块交界处,而唐山 位于亚欧板块内部,却发生了7.8级地震;
(2)由材料可知,华北克拉通在大洋板块俯冲等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破坏,导致该处地壳变形、岩浆活动活跃,容易引发地震;
(3)A、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地震是发生在板块交界处的,而唐山处于板块内部,因此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唐山地震的原因;故A正确;
B、由材料可知,当克拉通被破坏时,可能形成黄金矿藏;故B正确;
C、华北克拉通地区的地下古老岩石圈被破坏,在变薄;故C错误;
D、克拉通破坏理论补充了板块构造学说无法解释的部分现象,使板块构造学说更加完善;故D正确;
(4)小张绘制了右图来解释克拉通稳定的原因,属于模型法;
小张在解释原因中用木板类比克拉通,水类比软流层,更加形象的解释了克拉通稳定原因;
同时由木板漂浮在水上,推测克拉通的密度要比软流层小,不然无法漂浮在软流层之上;
故答案为:(1)唐山位于板块内部;(2)唐山所处克拉通在大洋板块俯冲等因素影响下发生破坏;(3)ABD;(4) 模型法(图像法):绘制模型图来解释问题;类比:克拉通类比木板,软流层类比水;推理(推测):木块密度比水小,漂浮水面,推理克拉通密度比软流层小。
28.【答案】(1)海底扩张说
(2)较老
(3)软流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海底扩张说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证据,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问题;海底扩张学说认为 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海洋 是因为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各大版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
【解答】 (1)魏格纳在1915年提出“大陆漂移学说”,当时科学界不接受他的假说,1960~1962年,赫斯和迪茨基于对大洋中脊(海底山脉)的研究发现,提出海底扩张说,为“大陆漂移学说”提供了新的证据。
(2)图为“大西洋中脊山脉及其海洋形成过程示意图”。热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
(3)经过不断的研究,人们创建了一种新的地球构造理论——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各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故答案为:(1) 海底扩张说 (2) 海底扩张说 (3) 软流
29.【答案】(1)B
(2)B;D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根据这一新学说,地球表面覆盖着内部相对稳定的板块(岩石圈),这些板块确实在以每年1厘米到10厘米的速度在移动。
【解答】(1)根据材料的叙述可知,距离主岛1越近的岛屿,形成的时间越晚,距离越远的岛屿形成的时间越早,因此由2到4,岛屿的年龄越来越古老;故B符合题意;
(2)A、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的很多动物有亲缘关系,如两岸都有鸵鸟,而鸵鸟不会飞,更不会游,由此可以说明大陆是会发生移动的,不然无法解释现在分居两岸之间生物的亲缘关系;故A错误;
BD、由材料的叙述可知,大陆是可移动的,因此认为大陆不可移动的观点,与这些科学家的观点是矛盾的;故BD正确;
C、南极洲存在大量的煤矿,说明南极洲以前存在着大量的森林植被,其环境是温暖潮湿的,不然植被无法生存,即南极洲以前处于中低纬度地区;故C错误;
E、现在的南极北极在很早之前是不在现在的位置,是经历的漫长的移动后形成的;故E错误;
故答案为:(1)B;(2)BD。
30.【答案】(1)A
(2)C
(3)B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1. 完成此题需要形成世界海陆分布的空间概念。如图:
2. 本题运用综合归纳思想。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吻合性、古老地层及生物的相似性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20世纪初,德国地球物理学家魏格纳 在 30岁那年,意外地发现大西洋两岸的轮廓竟是如此地相对应,魏格纳努力寻找证据。 他发现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 构造上遥相呼应,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 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证据。
3. 题图反映了世界上海陆轮廓的形成过程。2亿年前,世界上所有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称为“泛大陆”,所有的大洋也是连在一起的,称为“泛大洋”,后来由于板块运动才形成今天大陆的分布状况。1915年,“大 陆漂移说”正式确立。这一理论认为,地 球的陆地在 2亿年前还是彼此相连的一个 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 分离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
【解答】
1.据图3-52,现在的大陆情况显然是本题中的A。所以选A。
2.在魏格纳的证据中有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 构造上遥相呼应,特别是大西洋两岸古生 物群具有亲缘关系等证据。所以选C。
3.魏格纳提出是力的作用,那么这个力就是板块之间的碰撞和张裂。就是板块的运动。所以选B。
故答案为:1.A;2.C;3.B。
31.【答案】(1)②③①
(2)A;B;C
(3)③⑤⑥
【知识点】从大陆漂移学说到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的要点
【解析】【分析】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之间不断发生着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极其不稳定,容易发生火山和地震;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解答】(1)地球构造理论为发展先后顺序是:先是魏格纳的大部漂移说,再是海底扩张学说,再到目前被广泛认可的板块构造学说,所以答案为②③①;
(2)板块构造学说的内容是:六大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板块之间不断发生着碰撞和张裂;板块的碰撞形成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所以可以用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ABC;D是由于地球外力的作用所导致的,所以不能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
(3)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③⑤⑥;能说明曾经是同一块陆地,经过漂移,现在分开了;
故答案为:(1) ②③① (2) A B C (3) ③⑤⑥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