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课件 必修三《秋水》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课件 必修三《秋水》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18 23:1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秋水我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其人 战国时哲学家,散文家,宋国蒙人。曾任蒙漆园吏,但不久辞去。《史记》上说,“楚威王闻庄周贤,使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可庄周并未接受,“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
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常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布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 庄子 名周 (约公元前369年-约前286年) 《庄子钓于濮水》
庄子钓于濮水。
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庄子淡泊名利,向往那种不受任何约束,自由自在的生活。 有一次,庄子到楚国去,路上见到一个髑髅,他枕着髑髅睡觉,髑髅给他托梦说:“死了,就没有君主在上面, 没有臣子在下面,也没有四季变化的事,能从容自在地与天地共久,即使南面而王的快乐,也不能超过这了。”庄子不仅向往自由,还十分不满那个等级森严的社会,髑髅之言说明了此点。 传说庄子的妻子死了,惠施前去吊唁,看到庄子正伸开两腿,像簸箕一样坐着,敲着瓦盆唱歌。这个故事表明了庄子的生死观,他认为生来死往的变化就如同春夏秋冬的交替。 庄子思想庄子思想庄子思想1、主张“天道无为”的思想2、持有相对主义的认识论 3、主张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庄子》一书,道家经典之一。共三十三篇,其中内七篇,外十五篇,杂十一篇。一般认为,内篇是庄子自著,外篇、杂篇是庄子的门徒所著。 《庄子》散文是战国中叶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庄子》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融于一炉;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语言丰富,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的描绘。鲁迅先生曾称赞说“汪洋辟阖,仪态万方”。 秋 水 《庄子》 重要词语:
⑴百川灌河
⑵泾流之大
⑶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⑷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⑸东面而视注入黄河代词,这样语气词,表
停顿,不译认为…是…名词作状语,朝东、向东秋 水 《庄子》 ⑹不见水端
⑺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
⑻野语有之曰
⑼以为莫己若者
⑽我之谓也
⑾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尽头才 掉转
面部代词,这样没有谁/比得上结构助词,宾语前置标志,不译况且、再说
曾经听过
见闻、学识秋 水 《庄子》 ⑿轻伯夷之义者
⒀始吾弗信
⒁今我睹子之难穷也
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⒃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义气开始穷尽,尽头危险长久
耻笑成语辨析与运用贻笑大方:望洋,仰视的样子。兴叹,生发起感叹。指在伟大的事物面前开扩了眼界,感到自己的渺小而惊叹。比喻做事力量不够或条件不充分而感到无可奈何。贻笑,被人讥笑。大方,大方之家,见多识广的人。被内行人所讥笑。望洋兴叹: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3、河伯为何自认会“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2、河伯后来为何又望洋而叹呢?1、河伯在什么情况下洋洋自得,欣然自喜?不辩牛马,天下之美尽在己睹子之难穷,深感目光短浅不见水端,深感自己的渺小 本文以河神见海神为喻,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通过开拓视野加以比较,就能感觉出自己的不足。如果盲目地骄傲自满,就难免会贻笑大方,要懂得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4、全文的主旨是什么?思考 这篇文章的寓意还有什么? 寓意:
1、人贵有自知之明
2、个人的见识是很有限的
3、满招损,谦受益
4、自大源于无知
5、知耻近乎勇
6、有比较才有鉴别1、通篇设喻。用河神见海神的寓言故事说明哲理。生动形象,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2、巧用对比手法。如黄河的宽阔与北海的壮观的对比;河伯的“欣然自喜”与“望洋向若而叹”。5、本文在写作上有何特点? 1、至于北海 (到了/表示达到某种程度,或表示另提一事)2、百川灌河 (特指黄河/泛指河流)二、古今异义 3、于是焉河泊始旋其面目(脸/面貌;面子)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专通某种学问的人/①不吝啬;②自然,不拘束;不俗气)一、通假字
1、不辩牛马(辩=辨)
2、泾流之大(泾=径)1、秋水时至2、顺流而东行

3、东面而视4、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名词作状语,按时。名词作状语,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
名词用作动词,面对。形的意动用法,以……为少,
形的意动用法,以……为轻,三、词类活用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作名词,美景
四、一词多义一、若:1、望洋向若而叹曰
2、以为莫若己者
二、闻:1、闻道百
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三、之:1、泾流之大
2、我之谓也
3、仲尼之闻
四、于:1、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五、始:1、于是焉河伯始旋见面目
2、始吾弗信1、名词,海神名
2、动词,比得上1、动词,听到
2、名词,学识1、代词,这样
2、助词,宾语前置标志
3、助词,的1、介词,在
2、介词,被1、副词,才
2、名词,开始1、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2、以为莫己若
3、我之谓也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判断句)
(宾语前置句)
(宾语前置句)
(被动句)
五、特殊句式课堂练习1、下列红色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秋水时至 时,季节这里用作状语,是“按季节”的意思
B、旋其面目 旋,掉转
C、野语有之曰 野语,粗俗的话
D、不见水端 端,尽头想一想C2、与“莫己若”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国人莫敢言想一想A3、下列划横线词古今同义的一项是(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B、至于北海
C、东面而视
D、以为莫己若者D想一想试翻译下列句子
1、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2、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想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