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文档属性

名称 圆的认识 (教学设计)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11-07 16:5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圆的认识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P55—56
核心素养:
1、使学生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活动,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体会半径、直径的特征以及理解并掌握圆心、半径与圆的位置和圆的大小的关系,认识圆及各部分的名称,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能力目标: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综合、概括的能力及其空间观念的建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体验圆与人类生活的不解之缘,感受圆的美。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认识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同一个圆里(或等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课前准备:
学生:
阅读教材“圆的认识”并完成:
阅读教材“圆的认识”并完成:
1、准备圆规、铅笔、尺子,学习用圆规在纸上画圆,并剪出1个圆。
2、认真读“圆心、半径、直径”这部分文字,多读几遍然后在剪下的其中一个圆上用彩笔画出圆心、半径、直径并标出各部分名称。
3、思考圆有多少条直径和半径,想办法弄清在同一个圆里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4、仔细学习书上画圆的方法,分别画半径2厘米和半径3厘米的圆。
5、我知道了,半径大的圆( ),半径小的圆( )。(括号里填大小。)( )决定圆的大小。
6、 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
课件,圆规教具、圆形纸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学具。
教学方法:
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在“做数学”中自主探究圆的特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时间:4分钟)
1、猜一猜,引入课题
在一个盒子中放入一些平面图形,请学生摸,猜一猜你摸到的是什么图形,你是怎样区分它们的?(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梯形、圆)课件同时展示学生摸出来的图形。
明确:其它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封闭图形。
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在生活中,你在哪里见到过圆?(出示相应的图片:硬币、光盘、圆桌、车轮……)在大自然中,你见到过圆吗?(出示相应的图片:美丽的向日葵、圆形的蘑菇、太阳折射的光环、明亮的圆月……)
2、揭示课题
圆不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大自然中更是随处可见。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奥妙。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设计摸图形、猜图形活动,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课堂,并把握圆与其它平面图形之间的区别,进而寻找生活中、大自然中的圆,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时间:15分钟)
1、简单认识圆规:两只“脚”,一个“头”
2、画圆
(1)用圆规在白纸上任意画一个圆。
师:用圆规画圆容易吗?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样画圆的?两脚分开 针尖固定 旋转一周
学生画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间断、没有回到起点、动纸不动圆规……(没有握好、针尖不能动(要固定)、两脚间的距离不变,建议动圆规不动纸)
师:刚才我们画的圆我发现有个问题让我很困惑,那就是大家画的圆大小都不一样,你们能不能想个办法使我们每个人画的圆都一样大呢?(用直尺,使针尖和铅笔之间的刻度定得一样)
(2)学生观看视频再次画圆
用刚才同学们介绍的方法,将针尖和笔尖之间的距离定为3厘米,然后把这个圆画下来。同桌相互看一下画的圆是不是一样大?
(3)教师演示画圆,学生说一说画圆的步骤。(两脚分开 针尖固定 旋转一周)
3、圆的半径、圆心、直径的初步认识
(1)引导学生用半径、直径描述圆的大小。
刚才画的是多大的圆?(板书:半径、直径)
(2)在圆里,除了有半径和直径外,还有一个圆心。(板书:圆心)
(3)同桌之间互相说说自己对圆心、半径、直径的认识。阅读课本第 56 页就有有关它们的描述。
(4)全班交流: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
(5)在刚才画的圆中标出圆心、半径、直径,请学生到黑板上标出。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已的知识经验引路,从学生试画圆到再画圆,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然后到交流圆的各部分名称充分显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巧妙地引导学生看书并理解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三、进一步认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时间:15分钟)
师:听到同学们精彩的回答,老师真的感到很欣慰,这都是同学们努力的结果。 只要你肯脑筋,相信等会儿你还会有更大的收获!
1、出示一圆,质疑:你们能找到这张圆片上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吗?可以在小组内商量一下。
2、学生汇报。
(1)谁找到圆心了?你是怎么找的?(对折)
(2)谁找到了半径?你找到了几条?哪几条?有谁比他找的更多的吗?如果给你更多的时间,你能找到多少条? (无数条)。
(3)量一量你所找到的这些半径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板书:在同一个圆里,有( )条半径,它们的长度( )。
(4)谁找到了直径了?哪里?找到了几条? 这样找下去你能找到多少条?量一量它们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板书:在同一条个圆里,有( )直径,它们的长度( )。
3、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质疑:刚才我们用折纸的方法确定圆心时,会发现圆上有许多折痕,这些折痕叫什么?有什么特点?与半径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那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发挥集体的智慧来解决这个问题
小组自主讨论交流,完成任务单。
探究同一个圆(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半 径 直径 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圆1
圆2
我发现:在同一个圆中,直径是半径( ),半径是直径的( )。
每一条半径都一样长,每一条直径都一样长。 直径是半径的2倍。
(3)看来同一个发现同学们的表达方式还不一样,如果用字母我们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板书 (师:如果更规范一点,我们可以写成)d=2r 或者 r=d/2
师:指着黑板上的公式问:你们能看懂这个公式的意思吗?表示什么意思?
生: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师:(手拿一个圆片)那这个圆的半径是黑板上这个圆的一半吗?
生:不是
师:那说这句话时要加一个什么样的前提。
生:在同一个圆里。
师:唉!研究数学要讲究严密性。老师再举出两个等圆,问:我们再看看这两个圆,他们的半径相等吗?直径呢?
生:相等
师:既然这两个圆半径,直径都相等,大小完全一样,我们就把他们称为“等圆”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同一个圆或等圆里,半径是直径的一半,直径是半径的两倍。
课堂练习
游戏:大屏幕显示半径,你说直径,大屏幕显示直径,你说半径,看谁反应快,好吗? 注意:前提是同圆内。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感知特征;互动交流,生成特征;测量推理,验证特征。学生在操作探究、合作交流中主动地获得了知识。)
介绍研究圆的历史:(时间:2分钟)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就对圆有了精确记载,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在他的一部著作中描述到“圆:一中同长也”,所谓一中就是一个……圆心,那“同长”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猜猜看。这个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1000多年,我国古代对于圆的记载还远不止这些。在《周髀算经》里有这么一句话“圆出于方,方出于矩”,所谓“圆出于方”就是说最初的圆并不是由圆规画成的,而是由正方形不断的切割而成的。
(设计意图:了解圆的历史,体会古人的聪明才智。)
五、回味,表达美好心愿。(时间:2分钟)
圆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大自然中更是随处可见,圆不但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也走进了人们的心灵,我们用“圆”表达美好的心愿,比如“团团圆圆”,“圆圆满满”等等。你想用“圆”来说点祝福的话吗?(学生表达祝福)。
老师祝你们在学习上取得“圆满成功”。
(设计意图:通过此活动,培养学生的了发散思维。)
六、小结(时间:2分钟)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的感受是( )?
A.我本来就非常喜欢圆,所以我之前就有预习,对圆已经有所了解。
B.啊!原来圆中还有这么多奥秘,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学习数学,和实际生活相结合。
C.通过本节课的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让我自主探究出很多有关于圆的特征,非常有成就感。
(设计意图:说一说学习的感受,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板书设计:
认 识 圆
半 径:无数条 长度相等
(定大小)
直 径:无数条 长度相等
同一圆中
(等圆) 圆 心:一个
(定位置)
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2 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