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有趣的汉字》
教学目标
了解汉字的起源、发展演变及象形文字描摹实物的特点。
用毛笔和墨汁创作一幅象形文字画。
初步感知象形文字的造型美,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的同时感悟汉字中蕴藏的做人道理。
教学重点
重点:引导学生掌握象形文字造字规律和特点。
教学难点:
难点:适度夸张、变形地画一幅象形文字画,并注意墨色变化和画面中的疏密关系的处理。四.教学过程:
走进汉字
听一听看一看,了解汉字起源。(1) 师生对话,引出汉字与学生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2)教师讲述“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并播放有趣的水墨动画进一步展示祖先造字的智慧。
【设计意图】:以学生每天的学习内容都跟汉字有关,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字”,会让一年级的学生更容易接受;欣赏具有民族特色的国产动画片,直观生动地感受祖先从大自然中得到造字的灵感,饱含智慧。此环节意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写一写猜一猜,探索汉字变更。(1)教师书写“马”字的甲骨文、金文、篆书.....简体,学生根据自己认知逐步猜是什么字。(2)总结“马”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引申到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随后观察课件中的视频,寻找“汉字七体”的变更。
【设计意图】:通过师生互动小游戏“我写你猜”辨认“马”字,以点带面地引导学生在水墨动画中探索总结汉字的演变历程。此环节以游戏和视频的形式浅显 有趣地让一年级学生对汉字的变更有大概了解。
赏一赏评一评,引出象形文字。(1)以甲骨文和金文的图画性为例,教师总结象形文字的性质:图画文字。(2)使用软件中“放大镜”功能,放大欣赏课件中的象形文字,引导学生说一说对象形文字的感受,导出课题--《有趣的汉字》。
【设计意图】:此环节承上 启下,了解了汉字的相关知识,引出本课的学习重点--象形文字。 软件中的一些功能增加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二)走进象形文字
1.水墨动画中寻找象形文字。(1)以教师板书的象形文字“马”衔接动画开头中的象形文字“马”,带领学生感受象形文字的趣味性,并引导学生边看边记下自己认识的象形文字。(2)师生问答的方式,共同回顾动画片中可以辨认出的象形文字,并思考:辨认出象形文字的依据是什么?
【设计意图】:象形文字“马”字作 为导入与新授 的衔接点, 便于 学生意 识上 一致性 ,进 而开始本课重点的传授 。欣赏经典的水墨动画《三十六个字》片 段,以 贴近 一年级学生学龄特点的方式,在趣味中找寻答案 。
对比观察象形文字与实物的联系与区别。(1)把真实大象的照片和象形文字“象”字放在一起作比较,引导学生思考,字与实物的相同点和区别是什么。(2)师生共同总结:相同点--象形文字就是模仿实物的形状和特征的文字;区别--文字概括,夸张。
【设计意图】:此环节是重点。首先要让学生 真实地了解象形文字的概念 、特点, 其次也要了解象形文字与实物的区别。为了踏踏 实实地 达到教学目标,此处使用了对 比观察法,以学生 为主 体,教师为引导,在直观地感受中,找到答案 。
3.学以致用小练笔。(1)教师出示据有代表性的“竹子”和“羊”的图片,请学生思考并总结它们的形状和特征。
(2)教师示范“竹子”象形文字的写法。(3)请一位同学上台书写“羊”的象形文字,其他同学在座位上练习。(4)教师利用软件评价学生的小练笔。
【设计意图】:此环节承上启下, 承上 一环节知识的总结,启下将知识运 用到实 践中。教师在示范过程中 渗透执 笔、用墨的技法,怎样模仿形状、特 征去表现。
4.创意组合故事画。(1)根据学生台上的作品,教师有目的地进行添画,示范过程中要讲解如何组织象形文字为一幅画、怎样用笔用墨、画面有多有少的布局等。(2)教师再展示一幅作品,请学生根据画面内容,说一说认识哪些象形文字,画面讲述的故事内容等,教师再次强调画面的疏密关系处理。
【设计意图】:师生 合作一幅作品,可以 增加 课堂亲 密度,教师的示范做到简 洁、准 确,语言表 述通 俗易懂,以 便将 知识点灵活地体现在示 范的过程中。欣赏第二幅范画,是引导学生对象形文字画有个大致的创作 思路 。
我来试 一试1.出示作业小提示,学生创作。2.出示学生象形文字参考资料。
象形文字故事画展览1.小组内将作品粘贴到画册中,以小组为单位把作品展示到画架上。2.以师评、自评、互评的方式展评象形文字画。3.教师以竹简画册的方式收纳学生作品。
(五)德育升华--汉字 里的道理我们先祖们不仅智慧而且非常有创造力,他们不断取舍,不断优化,把文字从图形一样的形状规范到现在的方块字,正如你们每天都在田字格里一笔一画书写的一样,它们横平竖直,方方正正,一撇一捺中都蕴藏了我们中国的古训:横平竖直做事,方方正正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