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5张PPT)
绘尽天下万物态
寄寓世间感慨情
学习目标
1.明确咏物诗的概念及特点;
2.初步明确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鉴赏思路
1.所咏之物:
2.特点:
3.所言之志(表达的情感):
4.所用手法:
石灰
不畏焚烧,不惧锻造
不怕破碎,追求清白
作者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托物言志
任务一:读诗体志,总结归纳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②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所咏之物:
2.特点:
3.所言之志(表达的情感):
4.艺术手法:
柳
春之柳:繁盛
秋之柳:稀疏衰落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壮志难酬,命途多舛
托物言志
鉴赏思路
少年得志
老来失意
春柳繁盛
秋柳枯凋
诗人当时处于“一生襟抱未曾开”的境遇,诗人年轻时怀有远大抱负, 17岁中进士,但之后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府当幕僚,郁郁不得志,潦倒终身。
相似
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
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
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①李商隐青年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
②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销魂。
1.所咏之物:
2.特点:
3.所言之志(表达的情感):
4.艺术手法:
柳
春之柳:繁盛
秋之柳:稀疏衰落
自伤迟暮,自叹身世
壮志难酬,命途多舛
托物言志
鉴赏思路
小松
[唐]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
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
直待凌云始道高。
小松
1.所咏之物:
2.特点:
3.所言之志(表达的情感):
4.艺术手法:
小时比草矮小,而今高出蓬蒿,后又高耸入云。
鉴赏思路
表达了诗人虽然才华横溢,但由于出身贫穷而不受赏识的愤懑以及不满之情;讽刺时人目光短浅、不识人才。
借物喻人,托物讽喻
.
归
纳
.
归纳:鉴赏咏物诗的方法
(2020·全国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第15~16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 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
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任务二
任务二:链接高考,鉴赏咏物诗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16.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洁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议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发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解析:C项,“诗人虽然喜爱苦笋,但毕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吩咐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
C
16.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似之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常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滋味并不适口;
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似,应该得到认可。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菊花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注】①融融:光润的样子;冶冶:艳丽的样子。
②《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
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③泛:漂浮。此处指以菊花浸酒。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④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任务三:实战演练,学以致用
野菊
【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诗人运用拟人和托物言志的手法,借野菊形象抒发了自己不媚俗邀宠的情怀,表达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志趣。
菊花 唐·李商隐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陶令篱边色,罗含宅里香。 几时禁重露,实是怯残阳。
愿泛金鹦鹉,升君白玉堂。
【注】①融融:光润的样子;冶冶:艳丽的样子。
②《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从生,以为德行之感焉。
③泛:漂浮。此处指以菊花浸酒。
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④白玉堂:指豪华的厅堂,喻朝廷。
这首诗托物言志,以菊花自况。首联描摹菊花色调淡雅,丰韵翩翩。颔联用陶令、罗含典烘托菊花品格。颈联用“禁重露”“怯残阳”写菊花深忧迟暮,暗含抱负不能施展,虚度年华之意。尾联言志,暗含自己希望被朝廷赏识之意。
本诗虽是咏菊,亦句句自况,物我交融,写得清绮秀逸,意思醒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