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二)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某同学对教材中有关氨分子运动实验进行的改进,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已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会出现bc段纱布条比ab段先变红的现象
B.该实验过程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相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此种改进更加节约药品
D.相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此种改进更加环保一些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已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知实验时会出现ab段纱布条比bc段先变红的现象。A答案错误;
B、该实验过程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答案正确;
C、相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此种改进更加节约药品,因为所用药品量更少。C答案正确;
D、相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此种改进更加环保一些,因为装置是密封的。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分析;
B、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析;
C、所用药品量更少,更节约药品;
D、装置是密封的更加环保一些。
2.(2022九上·莘县期中)微观世界的认识打开了化学世界的大门,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因为它是实心球体
D.电子、离子和质子都带电荷,所以它们都不能构成物质
【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 所有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故不符合题意;
C.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D. 电子、离子和质子都带电荷,电子、质子不能构成物质,但离子可以构成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原子、分子的联系、区别分析。
3.(2021九上·通州期末)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u B.NO2 C.N D.SO2
【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Cu表示铜元素,表示1个铜原子,表示铜这种物质,符合题意;
B、NO2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表示二氧化氮是由氮、氧元素组成,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N表示氮元素、表示1个氮原子,不符合题意;
D、SO2表示二氧化硫这种物质,表示二氧化硫是由硫、氧元素组成,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除了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外,还可以表示单质,据此分析
4.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由此可获得关于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 uUO B.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C.原子序数为118 D.属于金属元素
【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o,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8,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的含义进行分析
5.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 g、镁1.28 g、钙0.40 g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
A.原子 B.纯净物 C.元素 D.分子
【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物质的组成,应用元素来描述,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析
6.以下事例主要体现分子间的间隔改变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气体能被压入气球,使气球鼓起来,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隔,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变小才被压入气球内,所以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A符合题意;
B、蔗糖溶于水说明蔗糖分子在不断运动,溶解到水中了,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不符合题意;
C、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所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好香是因为构成饭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才能闻到,所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答案中每一种现象,说明分子具有那种特性解答
7.构成药物吗丁啉的分子中含有22个碳原子、24个氢原子、5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氯原子。由此可知构成吗叮啉的元素种类是( )
A.54种 B.1种 C.5种 D.24种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不同种类的元素在宏观上即表示一种元素,故组成吗丁啉的元素有5种。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8.下列各组元素符号均表示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
A.Fe、Cu、Si、Zn B.Ag、Cu、Al、S
C.Na、Al、Hg、P D.Fe、Cu、Ag、Zn
【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硅中没有金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A错;
B.硫中没有金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B错;
C.磷中没有金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C错;
D.铁、铜、银、锌中都带有钅字旁,都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D正确
【分析】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进行分析解答
9.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中一定有( )
A.电子 B.质子 C.原子 D.原子核
【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不同的元素质子数不同,故选项B正确。
【分析】该题考查了元素的概念
10.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2 B.8 C.10 D.18
【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在原子结构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个。
【分析】该题考查了原子的构成,知道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二、填空题
11.湿衣服晾晒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 有关: 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答案】温度;温度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和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分析。
12.请写出三种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元素符号:
、 、 。
【答案】Fe;He;S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不仅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分析】该题考查了元素的符号及意义。
1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 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
生化学变化时, 变成了 的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是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 。
【答案】分子;分子;其它;纯净物;混合物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不变,构成物质的分子也就不变;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物质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也就变了;只有一种物质叫纯净物,所以从微观角度来讲有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纯净物;多种物质混合的物质叫混合物,所以从微观角度来讲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混合物。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粒性;利用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14.小丽为探究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取等量的品红分别加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在下表中:
实验过程 冷水 热水
开始 红色扩散较慢 红色扩散很快
长久放置 最终均成为红色、均匀、透明的液体
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
【答案】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大(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由图中表格和分析可知,冷水扩散慢,即分子的运动速率小,热水扩散快,即分子的运动速率大,因此,温度可以影响分子运动的速率,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大。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以及实验现象解答。
15.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Cl 表示1个 , 2Fe ,nS 。
【答案】氯原子;2个铁原子;n个硫原子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果元素符号前面加了数字,它就只能表示几个原子了。
【分析】该题考查了元素符号的意义。
三、综合题
16.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以元素锶(Sr)的原子作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38,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88,一个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 kg。则求:
(1)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核内中子数为 。
(2)求锶元素原子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1)38;38;50
(2)设锶元素原子的质量为x,则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8,x≈1.46×10-25 kg。
答:锶元素原子的质量约1.46×10-25 kg。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1)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核内质子数,原子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用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该标准相比较得到的比值。
【分析】(1)根据原子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分析。
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镁、锶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锶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元素锶和镁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 。
(3)图D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D.X、Y的化学性质相似
(4)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由此推测,锶的化学活动性比镁的化学活动性 (填“强”或“弱”)。
【答案】(1)金属;38
(2)失去;锶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B
(4)强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锶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8+18+8+2=38。
(2)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元素锶和镁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锶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A.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Z在Y的右边,原子序数Z>Y,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XY 在同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X=Y,核外电子数不同,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YZ处于同一横行,位于同一周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X、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锶的电子层数比镁多,由此推测,锶的化学活动性比镁的化学活动性强。
【分析】(1)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确定元素种类,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原子核外电子数=各个电子层上电子数之和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表里元素的排列规律分析。
(4)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分析。
18.(2020九上·通榆月考)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
(2)图乙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 时,该粒子是原子;
(3)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 相同;
(4)由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答案】(1)原子
(2)18
(3)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4)MgF2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原子,因为原子得失电子后会变成离子。
(2)图乙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18时,该粒子是原子,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因为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盐酸。
(4)A表示氟元素,通常在化合物中显-1价;B表示镁元素,通常在化合物中显+2价,所以由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 。
【分析】(1)根据原子与离子的转化关系,进行分析。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3)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4)先分析A、B 元素名称,再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推导化学式。
19.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微粒中,属于原子的是 ,属于阴离子的是 ,属于阳离子的是 。
(2)微粒D 1个电子形成的微粒是 ,这种微粒与微粒C能形成化合物 。
(3)在微粒 中,若X=8,则该微粒表示 ;若X=12,则该微粒表示 ;若X=10,则该微粒表示 。
【答案】(1)DE;B;AC
(2)得到;氯离子;氯化钠
(3)氧离子;镁离子;氖原子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属于原子的是DE;属于阴离子的是B;属于阳离子的是AC;
(2)微粒D最外层7个电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离子和钠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钠;
(3)若果x=8,则是氧离子;若x=12,则是镁离子;若x=10,则是氖原子;
【分析】原子得到电子(质子数<电子数)形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质子数>电子数)形成阳离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则为原子。
四、实验探究题
20.U形管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仪器。某同学利用U形管对分子运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U形管平放在实验台上)。已知: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NH3),两种气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NH4Cl)。
(1)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将实验一的U形管放入热水中,发现比常温下进行的实验更快观察到实验现象,这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 有关。
(3)实验二中观察到产生白烟,白烟较多的位置是在U形管的偏左侧,这说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 (填“快”或“慢”)。
(4)【反思与提高】
用U形管探究分子运动的优点是 。
(5)U形管还可以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图2,夹持仪器省略),通电加热电阻丝可以点燃白磷,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1)蘸酚酞试液的纸条变红
(2)温度
(3)快
(4)不污染空气
(5)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冷却后U形管左侧液面上升至刻度线“1”处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蘸酚酞试液的纸条变红 。
(2)将实验一的U形管放入热水中,发现比常温下进行的实验更快观察到实验现象,这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3)实验二中观察到产生白烟,白烟较多的位置是在U形管的偏左侧,这说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用U形管探究分子运动的优点是不污染空气。
(5)U形管还可以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图2,夹持仪器省略),通电加热电阻丝可以点燃白磷,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冷却后U形管左侧液面上升至刻度线“1”处。
【分析】(1)根据浓氨水显碱性,氨水分子在运动来解答;
(2)根据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成正比的关系来解答;
(3)根据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相对质量大小有关,且HCl 与 NH3 反应生成氯化铵来解答; (4)根据U形管探究分子运动的优点是防止产生的大量白烟对空气的污染来解答;
(5)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使管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压强减小;左侧的水上升到1刻度,右侧水下降来解答。
1 / 1人教版初中化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课堂达标训练试卷 第三单元 单元测试 (二)
一、单选题
1.如图是某同学对教材中有关氨分子运动实验进行的改进,实验中用胶头滴管吸取少许浓氨水,将其滴入T形三通管的细弯管处,然后用橡皮帽封闭管口。已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时会出现bc段纱布条比ab段先变红的现象
B.该实验过程说明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C.相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此种改进更加节约药品
D.相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此种改进更加环保一些
2.(2022九上·莘县期中)微观世界的认识打开了化学世界的大门,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质量大,原子的质量小
C.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因为它是实心球体
D.电子、离子和质子都带电荷,所以它们都不能构成物质
3.(2021九上·通州期末)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Cu B.NO2 C.N D.SO2
4.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由此可获得关于的信息正确的是( )
A.元素符号为 uUO B.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C.原子序数为118 D.属于金属元素
5.海水是重要的资源,每千克海水中约含有钠10.62 g、镁1.28 g、钙0.40 g等。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 )
A.原子 B.纯净物 C.元素 D.分子
6.以下事例主要体现分子间的间隔改变的是( )
A. B.
C. D.
7.构成药物吗丁啉的分子中含有22个碳原子、24个氢原子、5个氮原子、2个氧原子、1个氯原子。由此可知构成吗叮啉的元素种类是( )
A.54种 B.1种 C.5种 D.24种
8.下列各组元素符号均表示金属元素的一组是( )
A.Fe、Cu、Si、Zn B.Ag、Cu、Al、S
C.Na、Al、Hg、P D.Fe、Cu、Ag、Zn
9.一种元素的原子经过放射后变成了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据此推断放射出的粒子中一定有( )
A.电子 B.质子 C.原子 D.原子核
10.氧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已知一种氧原子,原子核内含有8个质子和10个中子,则该氧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2 B.8 C.10 D.18
二、填空题
11.湿衣服晾晒在太阳底下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 有关: 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12.请写出三种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元素符号:
、 、 。
13.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 没有变化;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
生化学变化时, 变成了 的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是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 。
14.小丽为探究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取等量的品红分别加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中,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在下表中:
实验过程 冷水 热水
开始 红色扩散较慢 红色扩散很快
长久放置 最终均成为红色、均匀、透明的液体
根据实验现象,可得出结论: 。
15.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
Cl 表示1个 , 2Fe ,nS 。
三、综合题
16.据《自然》杂志报道,科学家研制出一种以元素锶(Sr)的原子作钟摆的钟,它是世界上最精确的钟。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为38,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近似值为88,一个碳原子质量为1.993×10-26 kg。则求:
(1)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核内中子数为 。
(2)求锶元素原子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7.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镁、锶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锶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镁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元素锶和镁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 。
(3)图D为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三种不同元素,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
A.原子序数Z>Y B.核外电子数X=Y
C.Y和Z处于同一周期 D.X、Y的化学性质相似
(4)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由此推测,锶的化学活动性比镁的化学活动性 (填“强”或“弱”)。
18.(2020九上·通榆月考)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 ;
(2)图乙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 时,该粒子是原子;
(3)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 相同;
(4)由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
19.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的微粒中,属于原子的是 ,属于阴离子的是 ,属于阳离子的是 。
(2)微粒D 1个电子形成的微粒是 ,这种微粒与微粒C能形成化合物 。
(3)在微粒 中,若X=8,则该微粒表示 ;若X=12,则该微粒表示 ;若X=10,则该微粒表示 。
四、实验探究题
20.U形管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一种仪器。某同学利用U形管对分子运动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U形管平放在实验台上)。已知:浓盐酸会挥发出氯化氢(HCl)气体,浓氨水会挥发出氨气(NH3),两种气体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NH4Cl)。
(1)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将实验一的U形管放入热水中,发现比常温下进行的实验更快观察到实验现象,这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 有关。
(3)实验二中观察到产生白烟,白烟较多的位置是在U形管的偏左侧,这说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 (填“快”或“慢”)。
(4)【反思与提高】
用U形管探究分子运动的优点是 。
(5)U形管还可以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图2,夹持仪器省略),通电加热电阻丝可以点燃白磷,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已知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可知实验时会出现ab段纱布条比bc段先变红的现象。A答案错误;
B、该实验过程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B答案正确;
C、相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此种改进更加节约药品,因为所用药品量更少。C答案正确;
D、相对于教材中的实验,此种改进更加环保一些,因为装置是密封的。D答案正确;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分析;
B、根据分子在不断的运动分析;
C、所用药品量更少,更节约药品;
D、装置是密封的更加环保一些。
2.【答案】A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A. 所有原子都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B.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质量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故不符合题意;
C.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因为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D. 电子、离子和质子都带电荷,电子、质子不能构成物质,但离子可以构成物质,故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原子的结构,原子、分子的联系、区别分析。
3.【答案】A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A、Cu表示铜元素,表示1个铜原子,表示铜这种物质,符合题意;
B、NO2表示二氧化氮这种物质,表示二氧化氮是由氮、氧元素组成,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表示1个二氧化氮分子是由1个氮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C、N表示氮元素、表示1个氮原子,不符合题意;
D、SO2表示二氧化硫这种物质,表示二氧化硫是由硫、氧元素组成,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表示1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和1个硫原子构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金属元素、固态非金属元素和稀有气体元素除了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外,还可以表示单质,据此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A、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为Uuo,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B、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18,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18,该选项说法符合题意。
D、该元素是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的含义进行分析
5.【答案】C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这里的“钠、镁、钙”指的是物质的组成,应用元素来描述,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分析
6.【答案】A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A、气体能被压入气球,使气球鼓起来,说明气体分子之间有间隔,间隔变小,气体的体积变小才被压入气球内,所以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A符合题意;
B、蔗糖溶于水说明蔗糖分子在不断运动,溶解到水中了,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不符合题意;
C、衣服晾干是因为水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空气中,所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不符合题意;
D、好香是因为构成饭的香味分子在不断运动,与人的嗅觉细胞接触,才能闻到,所以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答案中每一种现象,说明分子具有那种特性解答
7.【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解析】【解答】不同种类的元素在宏观上即表示一种元素,故组成吗丁啉的元素有5种。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元素的概念分析。
8.【答案】D
【知识点】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解答】A.硅中没有金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A错;
B.硫中没有金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B错;
C.磷中没有金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故选项C错;
D.铁、铜、银、锌中都带有钅字旁,都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D正确
【分析】根据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进行分析解答
9.【答案】B
【知识点】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不同的元素质子数不同,故选项B正确。
【分析】该题考查了元素的概念
10.【答案】B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
【解析】【解答】在原子结构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该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8个。
【分析】该题考查了原子的构成,知道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
11.【答案】温度;温度
【知识点】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分析】根据分子的性质和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分析。
12.【答案】Fe;He;S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金属、固态非金属、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不仅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分析】该题考查了元素的符号及意义。
13.【答案】分子;分子;其它;纯净物;混合物
【知识点】物质的微粒性;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解析】【解答】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物质不变,构成物质的分子也就不变;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物质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也就变了;只有一种物质叫纯净物,所以从微观角度来讲有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纯净物;多种物质混合的物质叫混合物,所以从微观角度来讲不同种分子构成的就是混合物。
【分析】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微粒性;利用分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14.【答案】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大(答案合理即可)
【知识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由图中表格和分析可知,冷水扩散慢,即分子的运动速率小,热水扩散快,即分子的运动速率大,因此,温度可以影响分子运动的速率,温度升高,分子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大。
【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以及实验现象解答。
15.【答案】氯原子;2个铁原子;n个硫原子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
【解析】【解答】(1)元素符号可以表示一种元素,还可以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如果元素符号前面加了数字,它就只能表示几个原子了。
【分析】该题考查了元素符号的意义。
16.【答案】(1)38;38;50
(2)设锶元素原子的质量为x,则锶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88,x≈1.46×10-25 kg。
答:锶元素原子的质量约1.46×10-25 kg。
【知识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原子的有关数量计算
【解析】【解答】(1)原子序数在数值上等于核内质子数,原子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就是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用其他原子的质量与该标准相比较得到的比值。
【分析】(1)根据原子里,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分析;
(2)根据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分析。
17.【答案】(1)金属;38
(2)失去;锶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B
(4)强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锶名称带“钅”,属于金属元素;由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2+8+18+8+2=38。
(2)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2,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元素锶和镁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锶和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3)A.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Z在Y的右边,原子序数Z>Y,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B.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XY 在同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X=Y,核外电子数不同,故错误,符合题意;
C. 根据元素周期表中,YZ处于同一横行,位于同一周期,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X、Y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化学性质相似,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4)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越多,最外层电子离核越远,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吸引力越小。锶的电子层数比镁多,由此推测,锶的化学活动性比镁的化学活动性强。
【分析】(1)根据元素名称的偏旁确定元素种类,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原子核外电子数=各个电子层上电子数之和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是因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分析。
(3)根据元素周期表里元素的排列规律分析。
(4)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有密切关系分析。
18.【答案】(1)原子
(2)18
(3)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4)MgF2
【知识点】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
【解析】【解答】(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①表示的是原子,因为原子得失电子后会变成离子。
(2)图乙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18时,该粒子是原子,因为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图乙中B、C属于同种元素,因为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相同,因为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是盐酸。
(4)A表示氟元素,通常在化合物中显-1价;B表示镁元素,通常在化合物中显+2价,所以由A、B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 。
【分析】(1)根据原子与离子的转化关系,进行分析。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3)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
(4)先分析A、B 元素名称,再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推导化学式。
19.【答案】(1)DE;B;AC
(2)得到;氯离子;氯化钠
(3)氧离子;镁离子;氖原子
【知识点】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解析】【解答】(1)属于原子的是DE;属于阴离子的是B;属于阳离子的是AC;
(2)微粒D最外层7个电子,容易得到一个电子形成氯离子;氯离子和钠离子形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钠;
(3)若果x=8,则是氧离子;若x=12,则是镁离子;若x=10,则是氖原子;
【分析】原子得到电子(质子数<电子数)形成阴离子,原子失去电子(质子数>电子数)形成阳离子;质子数=等于电子数则为原子。
20.【答案】(1)蘸酚酞试液的纸条变红
(2)温度
(3)快
(4)不污染空气
(5)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冷却后U形管左侧液面上升至刻度线“1”处
【知识点】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解析】【解答】(1)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蘸酚酞试液的纸条变红 。
(2)将实验一的U形管放入热水中,发现比常温下进行的实验更快观察到实验现象,这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3)实验二中观察到产生白烟,白烟较多的位置是在U形管的偏左侧,这说明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4)用U形管探究分子运动的优点是不污染空气。
(5)U形管还可以用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图2,夹持仪器省略),通电加热电阻丝可以点燃白磷,白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是 磷+氧气 五氧化二磷, 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的实验现象是冷却后U形管左侧液面上升至刻度线“1”处。
【分析】(1)根据浓氨水显碱性,氨水分子在运动来解答;
(2)根据分子的运动速度与温度成正比的关系来解答;
(3)根据分子的运动速度与分子的相对质量大小有关,且HCl 与 NH3 反应生成氯化铵来解答; (4)根据U形管探究分子运动的优点是防止产生的大量白烟对空气的污染来解答;
(5)根据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使管中的空气质量减少,压强减小;左侧的水上升到1刻度,右侧水下降来解答。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