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水蒸发现象的是( )。
A.洗脸时用力拧干湿毛巾
B.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周围出现小水珠
C.湿抹布擦过的桌子变干
2.水沸腾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水温继续升高
B.水面上冒出大量“白气”
C.水中出现大小不同的气泡
3.科科在做“让试管中的水结冰”的实验时,需要加一些食盐,是为了( )。
A.让试管周围的温度保持在0℃
B.增加冰块的重量,让冰块看上去更多
C.让试管周围的温度迅速下降到0℃以下
4.科科在做上面的实验时,食盐应该加在( )。
A.试管里面 B.试管外面的碎冰里 C.装碎冰的容器外面
5.试管中的水在完全结成冰后,我们发现体积(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6.在50毫升水中放入50克食盐,搅拌了10分钟,底部还有许多食盐溶解不了,要使食盐继续溶解,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往杯中加入水
B.用搅拌棒继续搅拌
C.用酒精灯加热杯中的水
7.科科想让肥皂溶解得快一点,下列方法能最快溶解肥皂的是( )。
A.水温30℃,肥皂块
B.水温50℃,肥皂块
C.水温50℃,碎肥皂
8.下列用来分离木屑和铁屑的方法不合适的是( )。
A.用磁铁吸引 B.用火点燃 C.放入水中
9.石头、水和空气三者比较,最容易被压缩的是( )。
A.空气 B.水 C.石头
10.下列容器中,用来做传递空气游戏比较合适的是( )。
A.陶瓷碗 B.水槽 C.气球
11.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改变,是因为( )。
A.空气会流动 B.空气容易被压缩 C.空气有质量
12.科科做实验时,先让天平左边的皮球和右边的绿豆处于平衡状态,往左边的皮球中再充入20筒空气后,下面哪个现象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 )
A. B. C.
13.将充入100筒空气的袋子和同它质量相当的回形针相比较,发现( )。
A.空气体积大 B.体积一样大 C.回形针体积大
14.冬天吹暖空调时,将出风口朝下,既节能又能使房间快速热起来,这是因为( )。
A.热空气比冷空气重,会下沉
B.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C.热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而上升
15.制作“热气球”时,纸筒下端留一个缺口的目的是( )。
A.让纸筒立得更稳 B.让空气进入纸筒 C.观察蜡烛是否熄灭
16.下图是风的成因模拟实验装置。把点燃的蚊香靠近右侧的圆洞,会观察到盒子里空气在流动。关于空气流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17.以下对空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空气流动起来可以形成风
B.人不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没有空气
C.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18.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 )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A.一个月 B.短时间 C.长时间
19.我国著名气象学家( )坚持观测和记录每天的气象数据,为防灾减灾和国家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A.竺可桢 B.钱学森 C.钟南山
20.常用的干湿气温计、水银体温计和红液水温计具有的共同点是( )。
A.测量范围相同
B.都能测量气温
C.温度变化后液柱都会上升或下降
21.在学校里,适合我们去测量气温的地点是( )。
A.教室内 B.室外树荫下 C.室外操场上
22.某日台州黄岩的气温是8~19 ℃,那么气温为8 ℃的时间最有可能的是( )。
A.清晨5时 B.下午2时 C.傍晚17时
23.气象学家所说的日降水量是指这一天( )小时的降水总量。
A.6 B.12 C.24
24.台州黄岩的气候特征是( )。
A.四季如春 B.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C.雨季和旱季分明
25.下列使用雨量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读数时要平放,视线与液面相平
B.每12小时必须测量一次
C.将雨量器里的雨水导人量筒,测出降雨量的毫升数
26.如图,利用空气能占据空间的性质,我们可以吹哪根吸管让水流出来?( )
A.① B.② C.①②都可以
27.零下6摄氏度可以写成( )。
A.-6℃ B.0.6℃ C.6℃
28.科科做的“热气球”,飞起来没一会就掉下来了,这是因为( )。
A.袋子里空气变冷了
B.袋子里没空气了
C.袋子里的空气比外面重
29.科科想让冰融化得快一点,下面不能加快冰块融化的方法有( )。
A.把冰块放在棉被里 B.把冰块放在手上 C.把冰块放在太阳下
30.周末早晨,科科还在被窝里就闻到了妈妈煮红枣汤的香味,这是因为( )。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被压缩 C.空气会流动
二、实验探究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31.(一)水的研究。
(1)用水来分离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是利用它们的( )不同。
A.颜色. B.颗粒大小. C.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在过滤实验中,可以用( )过滤,把沙分离出来。
A.筛网 B.滤袋 C.白纸
(3)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火焰的哪个位置去加热?( )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4)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
B.用另一个酒精灯引燃
C.用灯帽盖灭
(5)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水慢慢变少了,是因为这些水( )。
A.被蒸发皿吸收了 B.渗到了蒸发皿外 C.跑到了空气中
(6)水可以变成冰,也可以变成水蒸气,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 )
A.都没有产生新物质
B.都产生了新物质
C.水变成冰产生了新物质,水变成水蒸气没有产生新物质
(7)科科研究“搅拌能否加快食盐的溶解”这个问题,以下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一杯颗粒大,另一杯颗粒小
B.一杯水温高,另一杯水温低
C.一杯搅拌,另一杯不搅拌
32.空气的研究。
(1)如右图所示,将玻璃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发现塞在杯底的纸团的现象是( )。
A.会变湿 B.不会变湿 C.一半干,一半湿
(2)在上题实验中,此时占据杯子空间的主要是( )。
A.纸团 B.水和纸团 C.空气和纸团
(3)如果在杯中放一个乒乓球,同样竖直倒扣进水中,乒乓球的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4)在注射器里抽进一定量的空气,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发现活塞( )。
A.不能压进去 B.能压到底 C.只能压进去一部分
(5)用力向下压活塞后,松开压活塞的手,发现活塞( )。
A.静止不动 B.弹回到原来的位置 C.弹出注射器
(6)在杯底部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压人水中。以下观察不到的现象是( )。
A.出现大量气泡
B.水位慢慢上升
C.水位慢慢下降
(7)下列物品,没有运用“空气可以被压缩”这一性质的是( )。
A.热气球 B.篮球 C.轮胎
33.天气的观察。
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天气,不同的天气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影响。如何来观察、记录并预测天气的变化呢?下表是科科记录的元旦当天的天气日历。
(1)为了观测到正确的气温,科科应该( )气温计的液柱顶端。
A.平视 B.仰视 C.俯视
(2)如右图所示,是科科在中午12时测量的气温,此时气温为( )。
A.9℃ B.11℃ C.-9℃
(3)天气日历中降水量的单位被墨水污损了,科科应该选用正确的降水量单位是( )。
A.毫升 B.千克 C.毫米
(4)根据表中风旗的飘动情况,可以推断当天的风速等级是( )。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5)当天的风向如果用风向标来测量,则风向标的箭头会指向(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任意方向
(6)科科在天气日历中用“”记录云量,说明当时的天气是( )。
A.晴 B.阴 C.多云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叫蒸发。下列生活现象当中,洗脸时用力拧干毛巾不属于蒸发,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周围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汽遇冷凝结成的,不属于蒸发湿抹布擦过的桌子变干属于蒸发现象。故选C。
2.【答案】A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当水加热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水沸腾时,水面上冒出大量白气,水中会出现大小不同的气泡,但是温度不会继续升高,所以不会出现水温继续升高的现象,故选A。
3.【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在做水结冰的实验当中,需要加入一些食盐,主要是为了让试管周围的温度迅速下降到零摄氏度以下,能够快速结冰,故选C。
4.【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在做水结冰的实验中,食盐是为了降低温度,所以实验应该加在试管外面的碎冰里,故选B。
5.【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结冰之后体积会变大,所以试管儿中的水在完全结成冰后,我们发现体积变大了,故选A。
6.【答案】B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食盐能够溶解很多物质,但是水溶解物质的量是有限的,在50毫升水中加入50克食盐,搅拌十分钟,发现底部还有许多食盐溶解不了,是因为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要使食盐继续溶解,得往杯中加水。
7.【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加热、搅拌、碾碎。下列方法中,能使肥皂溶解最快的是加热搅拌,并且使用碎肥皂,故选C。
8.【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分离木屑和铁屑的方法,可以用磁铁去吸引,把铁屑分离出来,可以放入水中让木屑漂浮,分离木屑,用火点燃,无法分离木屑和铁屑,故选B。
9.【答案】A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液体、固体和气体,石头属于固体,水属于液体,空气属于气体,石头、水和空气三者比较,最容易被压缩的是空气,故选A。
10.【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空气的特征为容易泄露,所以下列容器中用来做传递空气游戏比较合适的是气球,故选C。
11.【答案】B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改变是因为空气很容易被压缩,故选B。
12.【答案】A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科科做实验时,先让天平左边的皮球和右边的绿豆处于平衡状态,往左边的皮球中再冲入20桶空气后,皮球那边就增加了空气的重量,所以天平会往皮球那边倾斜,由此可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故选A。
13.【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将充入100桶空气的袋子和它同质量相当的回形针相比较,发现空气的体积比较大一些,因为空气的质量比较轻,故选A。
14.【答案】B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冬天吹暖空调时,将出风口朝下,既节能又能使房间快速热起来,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故选B。
15.【答案】B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制作热气球时,底直筒下端留下一个缺口的目的是通风,也就是让空气能够进入直筒,保证蜡烛的燃烧。故选B。
16.【答案】C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风的成因模拟实验装置中,把点燃的蚊香靠近右侧的圆洞,会观察到盒子里空气在流动,流动的方向是:盒子里的热空气会上升,而点燃的蚊香会往盒子里面流动。故选C。
17.【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题目中对于空气的描述。A选项,空气流动起来可以形成风,题目说法正确。B选项,人不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没有空气的说法是错误的,水中的动物可以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空气。C选项,空气可以帮助燃烧,题目说法正确,故选B。
18.【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天气指的是某一个地区在短时间里的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故选B。
19.【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坚持观测和记录每天的天气气象数据,为防灾减灾和国家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故选A。
20.【答案】C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常用的干湿气温计、水银体温计和红液水温计的都是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所以他们的共同点是温度变化后液柱都会上升或下降,故选C。
21.【答案】B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测量的气温最合适最准确,所以在学校里适合我们去测量气温的地点是室外树荫下,故选B。
22.【答案】A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一天当中气温是不断的变化的。凌晨气温最低,中午气温最高。某日台州黄岩的气温是8到19摄氏度,那么气温为8摄氏度的时间最有可能是凌晨,故选A清晨5时。
23.【答案】C
【知识点】降雨量等级
【解析】【分析】气象学家所说的日降水量是指某一地区这一天24小时的降水总量,故选C。
24.【答案】B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常年的天气状况。台州黄岩的气候特点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故选B
25.【答案】A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降水结束后,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降雨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故选A。
26.【答案】B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利用空气能占据空间的性质。我们吹二号吸管可以让水流出来,因为二号吸管吹进空气之后,空气占据瓶子里的空间,就可以从一号吸管中把水挤出来,故选B。
27.【答案】A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摄氏度是摄氏温标(C)的温度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温标。零下6摄氏度可以写成-6℃。故选A。
28.【答案】A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热气球能漂浮在空中,是因为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会上升。但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制作的热气球过一会儿就会掉下来,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袋子里的空气在离开热源之后就慢慢变冷。会同周围的空气温度相同,袋子的空气不热了,就会慢慢下降。故选A。
29.【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让冰融化的快一点,科科想让冰融化的快一点,可以把兵放在手上,或把冰放在太阳下。把冰放进棉被当中不会加快冰块融化,因为棉被可以保温,让冰块融化速度变慢,故选A。
30.【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周末早晨,科科还在被窝里,就闻到了妈妈煮红枣汤的香味,这是因为空气会流动。故选C。
31.【答案】(1)C
(2)B
(3)A
(4)C
(5)C
(6)A
(7)C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1)我们用水来分离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是因为他们在水中溶解的情况不同。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沙不能,故选C。
(2)用过滤的方法可以把不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离出来,所以在过滤实验中,可以用滤纸过滤,把沙分离出来,故选B。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所以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去加热物体,故选A。
(4)酒精灯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3)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故选C。
(5)自然金融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水慢慢变少了,是因为这些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跑到了空气中,故选C。
(6)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是否产生新物质。水可以变成冰,也可以变成水蒸气,其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
(7)科科研究搅拌能否加快食盐的溶解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对比实验,以下实验方法正确的是一杯搅拌,另一杯不搅拌,其他条件包括水温和颗粒大小不能改变,故选C。
32.【答案】(1)B
(2)C
(3)B
(4)C
(5)B
(6)C
(7)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1)如图所示,将玻璃杯子竖直倒扣水中,发现塞在杯底的纸团不会变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空间。故选B。
(2)在上题实验中,此时占据杯子空间的主要是空气和纸团。故选C。
(3)如果在杯子中放一个乒乓球,同样竖直倒扣进水中,乒乓球正确的位置应该在杯口的位置,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乒乓球会从杯底掉到杯口,故选B。
(4)在注射器里抽进一定量的空气,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发现活塞只能压进去一部分,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但不能被压缩为零,故选C。
(5)用力向下压活塞后,松开压活塞的手,发现活塞弹回到原来的位置。因为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故选B。
(6)在杯底部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会发现。杯子当中的空气会慢慢的从口中跑出来,水中出现大量气泡,水杯子里的水位会慢慢上升。所以观察不到的是水位慢慢下降,故选C。
(7)空气可以被压缩,篮球、轮胎等都应用了空气被压缩的原理。热气球是运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故选A。
33.【答案】(1)A
(2)B
(3)C
(4)C
(5)A
(6)B
【知识点】天气现象;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1)我们可以利用气温计来测量大气的温度,为了观测到正确的气温,在读数时我们应该平视液柱顶端,故选A。
(2)根据图中气温计的度数显示,科科在中午12时测度的气温为11摄氏度。故选B。
(3)降水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水平地面上的水,在未经蒸发、渗漏、流失的情况下所积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表格中,小科漏写了降水量的单位,应该是毫米。故选A。
(4)根据风速等级表,图中风旗的飘动情况为展开,所以可以推断当天的风速等级为大风,故选C。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今天的风是飘向了东南方向,所以今天的风属于西北风。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所以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故选A。
(6)根据天空中云量的不同,天气可分为晴天、阴天和多云,科科在天气当中用的符号表示阴,故选B。
1 / 1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2022-2023学年三年级上学期期末检测科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生活现象中,属于水蒸发现象的是( )。
A.洗脸时用力拧干湿毛巾
B.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周围出现小水珠
C.湿抹布擦过的桌子变干
【答案】C
【知识点】水的蒸发
【解析】【分析】水变成水蒸汽的过程叫蒸发。下列生活现象当中,洗脸时用力拧干毛巾不属于蒸发,冰箱里拿出的饮料瓶周围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汽遇冷凝结成的,不属于蒸发湿抹布擦过的桌子变干属于蒸发现象。故选C。
2.水沸腾后,不会出现的现象是( )。
A.水温继续升高
B.水面上冒出大量“白气”
C.水中出现大小不同的气泡
【答案】A
【知识点】水在加热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当水加热到100摄氏度时,水会沸腾,水沸腾时,水面上冒出大量白气,水中会出现大小不同的气泡,但是温度不会继续升高,所以不会出现水温继续升高的现象,故选A。
3.科科在做“让试管中的水结冰”的实验时,需要加一些食盐,是为了( )。
A.让试管周围的温度保持在0℃
B.增加冰块的重量,让冰块看上去更多
C.让试管周围的温度迅速下降到0℃以下
【答案】C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在做水结冰的实验当中,需要加入一些食盐,主要是为了让试管周围的温度迅速下降到零摄氏度以下,能够快速结冰,故选C。
4.科科在做上面的实验时,食盐应该加在( )。
A.试管里面 B.试管外面的碎冰里 C.装碎冰的容器外面
【答案】B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在做水结冰的实验中,食盐是为了降低温度,所以实验应该加在试管外面的碎冰里,故选B。
5.试管中的水在完全结成冰后,我们发现体积( )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答案】A
【知识点】水结冰过程中的变化
【解析】【分析】水结冰之后体积会变大,所以试管儿中的水在完全结成冰后,我们发现体积变大了,故选A。
6.在50毫升水中放入50克食盐,搅拌了10分钟,底部还有许多食盐溶解不了,要使食盐继续溶解,以下方法不可行的是( )。
A.往杯中加入水
B.用搅拌棒继续搅拌
C.用酒精灯加热杯中的水
【答案】B
【知识点】溶解
【解析】【分析】食盐能够溶解很多物质,但是水溶解物质的量是有限的,在50毫升水中加入50克食盐,搅拌十分钟,发现底部还有许多食盐溶解不了,是因为已经达到了饱和状态。要使食盐继续溶解,得往杯中加水。
7.科科想让肥皂溶解得快一点,下列方法能最快溶解肥皂的是( )。
A.水温30℃,肥皂块
B.水温50℃,肥皂块
C.水温50℃,碎肥皂
【答案】C
【知识点】加快溶解
【解析】【分析】加快溶解的方法有加热、搅拌、碾碎。下列方法中,能使肥皂溶解最快的是加热搅拌,并且使用碎肥皂,故选C。
8.下列用来分离木屑和铁屑的方法不合适的是( )。
A.用磁铁吸引 B.用火点燃 C.放入水中
【答案】B
【知识点】物质的分离
【解析】【分析】分离木屑和铁屑的方法,可以用磁铁去吸引,把铁屑分离出来,可以放入水中让木屑漂浮,分离木屑,用火点燃,无法分离木屑和铁屑,故选B。
9.石头、水和空气三者比较,最容易被压缩的是( )。
A.空气 B.水 C.石头
【答案】A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液体、固体和气体,石头属于固体,水属于液体,空气属于气体,石头、水和空气三者比较,最容易被压缩的是空气,故选A。
10.下列容器中,用来做传递空气游戏比较合适的是( )。
A.陶瓷碗 B.水槽 C.气球
【答案】C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空气的特征为容易泄露,所以下列容器中用来做传递空气游戏比较合适的是气球,故选C。
11.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改变,是因为( )。
A.空气会流动 B.空气容易被压缩 C.空气有质量
【答案】B
【知识点】压缩空气
【解析】【分析】空气是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空气占据的空间容易改变是因为空气很容易被压缩,故选B。
12.科科做实验时,先让天平左边的皮球和右边的绿豆处于平衡状态,往左边的皮球中再充入20筒空气后,下面哪个现象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 )
A. B. C.
【答案】A
【知识点】探究空气是否具有质量
【解析】【分析】科科做实验时,先让天平左边的皮球和右边的绿豆处于平衡状态,往左边的皮球中再冲入20桶空气后,皮球那边就增加了空气的重量,所以天平会往皮球那边倾斜,由此可以证明,空气是有质量的。故选A。
13.将充入100筒空气的袋子和同它质量相当的回形针相比较,发现( )。
A.空气体积大 B.体积一样大 C.回形针体积大
【答案】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将充入100桶空气的袋子和它同质量相当的回形针相比较,发现空气的体积比较大一些,因为空气的质量比较轻,故选A。
14.冬天吹暖空调时,将出风口朝下,既节能又能使房间快速热起来,这是因为( )。
A.热空气比冷空气重,会下沉
B.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
C.热空气受冷后体积缩小而上升
【答案】B
【知识点】对流
【解析】【分析】冬天吹暖空调时,将出风口朝下,既节能又能使房间快速热起来,是因为热空气比冷空气轻,会上升,冷空气会下降,故选B。
15.制作“热气球”时,纸筒下端留一个缺口的目的是( )。
A.让纸筒立得更稳 B.让空气进入纸筒 C.观察蜡烛是否熄灭
【答案】B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制作热气球时,底直筒下端留下一个缺口的目的是通风,也就是让空气能够进入直筒,保证蜡烛的燃烧。故选B。
16.下图是风的成因模拟实验装置。把点燃的蚊香靠近右侧的圆洞,会观察到盒子里空气在流动。关于空气流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答案】C
【知识点】风
【解析】【分析】风的成因模拟实验装置中,把点燃的蚊香靠近右侧的圆洞,会观察到盒子里空气在流动,流动的方向是:盒子里的热空气会上升,而点燃的蚊香会往盒子里面流动。故选C。
17.以下对空气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空气流动起来可以形成风
B.人不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没有空气
C.空气可以帮助燃烧
【答案】B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题目中对于空气的描述。A选项,空气流动起来可以形成风,题目说法正确。B选项,人不能在水中呼吸,说明水中没有空气的说法是错误的,水中的动物可以呼吸溶解在水中的空气。C选项,空气可以帮助燃烧,题目说法正确,故选B。
18.天气指的是一个地方在( )里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
A.一个月 B.短时间 C.长时间
【答案】B
【知识点】天气现象
【解析】【分析】天气指的是某一个地区在短时间里的大气的冷暖、阴晴、雨、雪以及风等情况。故选B。
19.我国著名气象学家( )坚持观测和记录每天的气象数据,为防灾减灾和国家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
A.竺可桢 B.钱学森 C.钟南山
【答案】A
【知识点】科学常识
【解析】【分析】我国著名气象学家竺可桢坚持观测和记录每天的天气气象数据,为防灾减灾和国家建设提供了基本依据,故选A。
20.常用的干湿气温计、水银体温计和红液水温计具有的共同点是( )。
A.测量范围相同
B.都能测量气温
C.温度变化后液柱都会上升或下降
【答案】C
【知识点】液体的热胀冷缩
【解析】【分析】常用的干湿气温计、水银体温计和红液水温计的都是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所以他们的共同点是温度变化后液柱都会上升或下降,故选C。
21.在学校里,适合我们去测量气温的地点是( )。
A.教室内 B.室外树荫下 C.室外操场上
【答案】B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在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测量的气温最合适最准确,所以在学校里适合我们去测量气温的地点是室外树荫下,故选B。
22.某日台州黄岩的气温是8~19 ℃,那么气温为8 ℃的时间最有可能的是( )。
A.清晨5时 B.下午2时 C.傍晚17时
【答案】A
【知识点】测量气温
【解析】【分析】一天当中气温是不断的变化的。凌晨气温最低,中午气温最高。某日台州黄岩的气温是8到19摄氏度,那么气温为8摄氏度的时间最有可能是凌晨,故选A清晨5时。
23.气象学家所说的日降水量是指这一天( )小时的降水总量。
A.6 B.12 C.24
【答案】C
【知识点】降雨量等级
【解析】【分析】气象学家所说的日降水量是指某一地区这一天24小时的降水总量,故选C。
24.台州黄岩的气候特征是( )。
A.四季如春 B.春夏秋冬四季分明 C.雨季和旱季分明
【答案】B
【知识点】气候
【解析】【分析】气候是指一个地区常年的天气状况。台州黄岩的气候特点是春夏秋冬四季分明,故选B
25.下列使用雨量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读数时要平放,视线与液面相平
B.每12小时必须测量一次
C.将雨量器里的雨水导人量筒,测出降雨量的毫升数
【答案】A
【知识点】雨量器
【解析】【分析】使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时,雨量器应安置在相对开阔、不受障碍物影响的地方,并保持水平,应准确记录降水开始和结束的时间,降水结束后,待液面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平行,降雨量通常以毫米为单位。故选A。
26.如图,利用空气能占据空间的性质,我们可以吹哪根吸管让水流出来?( )
A.① B.② C.①②都可以
【答案】B
【知识点】空气能占据空间
【解析】【分析】如图所示,利用空气能占据空间的性质。我们吹二号吸管可以让水流出来,因为二号吸管吹进空气之后,空气占据瓶子里的空间,就可以从一号吸管中把水挤出来,故选B。
27.零下6摄氏度可以写成( )。
A.-6℃ B.0.6℃ C.6℃
【答案】A
【知识点】认识气温计
【解析】【分析】摄氏度是摄氏温标(C)的温度计量单位,用符号℃表示,是目前世界上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温标。零下6摄氏度可以写成-6℃。故选A。
28.科科做的“热气球”,飞起来没一会就掉下来了,这是因为( )。
A.袋子里空气变冷了
B.袋子里没空气了
C.袋子里的空气比外面重
【答案】A
【知识点】制作热气球
【解析】【分析】热气球能漂浮在空中,是因为空气受热膨胀,体积变大,会上升。但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制作的热气球过一会儿就会掉下来,最有可能的原因是袋子里的空气在离开热源之后就慢慢变冷。会同周围的空气温度相同,袋子的空气不热了,就会慢慢下降。故选A。
29.科科想让冰融化得快一点,下面不能加快冰块融化的方法有( )。
A.把冰块放在棉被里 B.把冰块放在手上 C.把冰块放在太阳下
【答案】A
【知识点】冰的融化
【解析】【分析】我们可以通过加热的方法让冰融化的快一点,科科想让冰融化的快一点,可以把兵放在手上,或把冰放在太阳下。把冰放进棉被当中不会加快冰块融化,因为棉被可以保温,让冰块融化速度变慢,故选A。
30.周末早晨,科科还在被窝里就闻到了妈妈煮红枣汤的香味,这是因为( )。
A.空气有质量 B.空气被压缩 C.空气会流动
【答案】C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周末早晨,科科还在被窝里,就闻到了妈妈煮红枣汤的香味,这是因为空气会流动。故选C。
二、实验探究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31.(一)水的研究。
(1)用水来分离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是利用它们的( )不同。
A.颜色. B.颗粒大小. C.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2)在过滤实验中,可以用( )过滤,把沙分离出来。
A.筛网 B.滤袋 C.白纸
(3)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火焰的哪个位置去加热?( )
A.外焰 B.内焰 C.焰心
(4)下列使用酒精灯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用嘴吹灭
B.用另一个酒精灯引燃
C.用灯帽盖灭
(5)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水慢慢变少了,是因为这些水( )。
A.被蒸发皿吸收了 B.渗到了蒸发皿外 C.跑到了空气中
(6)水可以变成冰,也可以变成水蒸气,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 ( )
A.都没有产生新物质
B.都产生了新物质
C.水变成冰产生了新物质,水变成水蒸气没有产生新物质
(7)科科研究“搅拌能否加快食盐的溶解”这个问题,以下实验方法正确的是( )。
A.一杯颗粒大,另一杯颗粒小
B.一杯水温高,另一杯水温低
C.一杯搅拌,另一杯不搅拌
【答案】(1)C
(2)B
(3)A
(4)C
(5)C
(6)A
(7)C
【知识点】探究水的特征;酒精灯的使用
【解析】【分析】(1)我们用水来分离食盐和沙的混合物,是因为他们在水中溶解的情况不同。食盐可以溶解在水中,而沙不能,故选C。
(2)用过滤的方法可以把不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分离出来,所以在过滤实验中,可以用滤纸过滤,把沙分离出来,故选B。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焰心,外焰温度最高,所以使用酒精灯加热时,应该用外焰去加热物体,故选A。
(4)酒精灯使用中需要注意的事项:(1)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使用酒精灯。(2)点燃酒精灯时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决不能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火。(3)用完要熄灭时,应该用灯帽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故选C。
(5)自然金融水有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化,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水慢慢变少了,是因为这些水蒸发变成水蒸气跑到了空气中,故选C。
(6)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是否产生新物质。水可以变成冰,也可以变成水蒸气,其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所以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
(7)科科研究搅拌能否加快食盐的溶解这个问题。这是一个对比实验,以下实验方法正确的是一杯搅拌,另一杯不搅拌,其他条件包括水温和颗粒大小不能改变,故选C。
32.空气的研究。
(1)如右图所示,将玻璃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发现塞在杯底的纸团的现象是( )。
A.会变湿 B.不会变湿 C.一半干,一半湿
(2)在上题实验中,此时占据杯子空间的主要是( )。
A.纸团 B.水和纸团 C.空气和纸团
(3)如果在杯中放一个乒乓球,同样竖直倒扣进水中,乒乓球的位置正确的是( )。
A. B. C.
(4)在注射器里抽进一定量的空气,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发现活塞( )。
A.不能压进去 B.能压到底 C.只能压进去一部分
(5)用力向下压活塞后,松开压活塞的手,发现活塞( )。
A.静止不动 B.弹回到原来的位置 C.弹出注射器
(6)在杯底部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压人水中。以下观察不到的现象是( )。
A.出现大量气泡
B.水位慢慢上升
C.水位慢慢下降
(7)下列物品,没有运用“空气可以被压缩”这一性质的是( )。
A.热气球 B.篮球 C.轮胎
【答案】(1)B
(2)C
(3)B
(4)C
(5)B
(6)C
(7)A
【知识点】空气的特征
【解析】【分析】(1)如图所示,将玻璃杯子竖直倒扣水中,发现塞在杯底的纸团不会变湿,是因为空气占据了空间。故选B。
(2)在上题实验中,此时占据杯子空间的主要是空气和纸团。故选C。
(3)如果在杯子中放一个乒乓球,同样竖直倒扣进水中,乒乓球正确的位置应该在杯口的位置,因为空气占据了杯子里的空间,乒乓球会从杯底掉到杯口,故选B。
(4)在注射器里抽进一定量的空气,堵住注射器管口,用力向下压活塞,发现活塞只能压进去一部分,是因为空气可以被压缩,但不能被压缩为零,故选C。
(5)用力向下压活塞后,松开压活塞的手,发现活塞弹回到原来的位置。因为被压缩的空气有弹性,故选B。
(6)在杯底部扎一个小孔,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会发现。杯子当中的空气会慢慢的从口中跑出来,水中出现大量气泡,水杯子里的水位会慢慢上升。所以观察不到的是水位慢慢下降,故选C。
(7)空气可以被压缩,篮球、轮胎等都应用了空气被压缩的原理。热气球是运用热空气会上升的原理,故选A。
33.天气的观察。
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天气,不同的天气对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有影响。如何来观察、记录并预测天气的变化呢?下表是科科记录的元旦当天的天气日历。
(1)为了观测到正确的气温,科科应该( )气温计的液柱顶端。
A.平视 B.仰视 C.俯视
(2)如右图所示,是科科在中午12时测量的气温,此时气温为( )。
A.9℃ B.11℃ C.-9℃
(3)天气日历中降水量的单位被墨水污损了,科科应该选用正确的降水量单位是( )。
A.毫升 B.千克 C.毫米
(4)根据表中风旗的飘动情况,可以推断当天的风速等级是( )。
A.无风 B.微风 C.大风
(5)当天的风向如果用风向标来测量,则风向标的箭头会指向( )。
A.西北方向 B.东南方向 C.任意方向
(6)科科在天气日历中用“”记录云量,说明当时的天气是( )。
A.晴 B.阴 C.多云
【答案】(1)A
(2)B
(3)C
(4)C
(5)A
(6)B
【知识点】天气现象;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
【解析】【分析】(1)我们可以利用气温计来测量大气的温度,为了观测到正确的气温,在读数时我们应该平视液柱顶端,故选A。
(2)根据图中气温计的度数显示,科科在中午12时测度的气温为11摄氏度。故选B。
(3)降水量是在一定时间内降落在水平地面上的水,在未经蒸发、渗漏、流失的情况下所积的深度,通常以毫米为单位。表格中,小科漏写了降水量的单位,应该是毫米。故选A。
(4)根据风速等级表,图中风旗的飘动情况为展开,所以可以推断当天的风速等级为大风,故选C。
(5)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今天的风是飘向了东南方向,所以今天的风属于西北风。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所以风向标的箭头指向西北,故选A。
(6)根据天空中云量的不同,天气可分为晴天、阴天和多云,科科在天气当中用的符号表示阴,故选B。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