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青岛版(五四制)五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 )可以让空气变得更清新。
A.开车上下班 B.焚烧秸秆 C.植树造林
2.可以用来制作碳酸饮料的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3.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正确的做法是( )。
A.向油锅里泼水 B.向锅里撒沙子
C.端下油锅 D.盖上锅盖,隔绝空气
4.下列存在火灾隐患的是( )。
A.安装烟雾报警器 B.电器线路老化 C.不堆放杂物
5.在空气的组成成分中,能用于食品包装防腐保鲜、制造肥料、医疗手术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水蒸气 D.二氧化碳
6.“釜底抽薪”这个成语能体现( )灭火的原理。
A.隔绝氧气 B.移走可燃物 C.降温到可燃物的燃点以下
7.封闭时间较长的地窖不能贸然进入,因为里面可能聚集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使人窒息。二氧化碳在里面聚集不易扩散是因为( )。
A.二氧化碳无色无味
B.二氧化碳比同体积的空气重
C.二氧化碳比同体积的空气轻
8.下列灭火方法不可取的是( )。
A.实验桌上酒精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B.做饭时油着火用锅盖盖灭
C.电线短路着火可以用水浇灭
9.油锅起火时,直接盖上锅盖,油锅里的火就会熄灭,这是因为( )。
A.隔绝了空气 B.锅盖不可燃 C.油锅的温度降低了
10.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对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液氮可用于医疗手术
B.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C.氧气可用于保护食品
D.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空气
二、填空题
11.人类的活动需要空气,动物的生存需要空气,植物的( )需要空气。
12.达到灭火目的的方法有( )、( )、( )。
13.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 )、( )。
14.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可燃物、( )和达到可燃物的燃点。
15.为了保护大气环境,私家车应该( )出行。(选填“增加”或“减少”)
16.( )、( )、( )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17.某种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叫作这种物质的( )。
18.空气是一种混合物质,按体积计算, 约占78%, 约占21%。
三、判断题
19.小明从冰箱里拿出一个苹果,一会儿苹果上布满了小水珠,这说明空气里有水蒸气。( )
20.烧伤和烫伤的程度不同,处理方式也不同。( )
2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气。( )
22.为了解决登山运动员的呼吸困难,需要提供的物质是氮气。( )
23.遇到火灾要赶紧拨打110。( )
四、简答题
24.遇到火灾怎样逃生?(写出4条即可)
25.人在进入洞穴的时候要带着一个火把进去,并且观察它的燃烧情况。如果火把熄灭,人就不能过去。你知道为什么吗?
26.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有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
27.蜡烛熄灭后,瓶中的水有什么变化?
28.炒菜时油锅若火了,最简单易行的解决办法是什么?说说这样做的理由。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参考答案:
1.C
2.A
3.D
4.B
5.B
6.B
7.B
8.C
9.A
10.C
11.生长
12. 可燃物 氧气 燃烧需要的最低温度
13. 可燃物 氧气 一定的温度
14.氧气
15.减少
16. 降低温度 移走可燃物 隔绝空气
17.燃点
18. 氮气 氧气
19.√
20.√
21.√
22.×
23.×
24.(1)烟雾较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披上浸湿的衣物等,弯腰向安全出口走;
(2)如果逃生线路被大火封锁,要退回室内,尽可能密闭户门。再打手电筒、挥舞衣物、呼叫等方式向窗外发出求救信号或打电话求救;
(3)从疏散楼梯转移,不要乘坐电梯;
(4)在户外遇到火灾时,选择逆风路线逃生,寻找开阔的平地或河流躲避。身上着火,可就地打滚或用土压灭火苗。
25.火把熄灭,那么就说明洞穴内没有氧气了,人就无法呼吸,所以人就不能过去。
26.火焰变大,木条继续燃烧。氧气支持燃烧。
27.瓶内水位上升
28.用锅盖盖灭。这样能够隔绝氧气,达到灭火的目的。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