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课件 必修三《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中语文苏教版课件 必修三《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19 12:1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惠特曼 [美]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惠特曼(1819~1892)美国诗人。生于美国长岛一个海滨小村庄。5岁那年全家迁移到布鲁克林,父亲在那儿做木工,承建房屋,惠特曼在那儿开始上小学。由于生活穷困,惠特曼只读了5年小学。他当过信差,学过排字,后来当过乡村教师和编辑。这段生活经历使他广泛地接触人民,接触大自然,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1841年以后,他又回到了纽约,开始当印刷工人,不久就改当记者,并开始写作。几年以后,他成了一家较有名望的报纸《鹫鹰报》的主笔,不断撰写反对奴隶制,反对雇主剥削的论文和短评。  1848年西欧各国爆发了革命,对惠特曼影响很大。他在报纸上发表文章讴歌欧洲革命,并写了不少诗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其中包括《法兰西》、《近代的岁月》等等。1850年起他脱离新闻界,重操他父亲的旧业——当木匠和建筑师。这期间,他创作了他的代表作诗集《草叶集》(1855)。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内战结束后他自费发表了反映内战的诗篇《桴鼓集》(1865)。几个月后他又出版了一本续集,其中有悼念林肯的名篇《最近紫丁香在庭院里开放的时候》,《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等等。?   由于内战时辛劳过度,惠特曼于1873年患半身不遂症,在病榻上捱过了近20年。但他的乐观主义,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的民主理想至死不渝。 1892年3月26日惠特曼在卡姆登病逝。
  惠特曼主张为了描述宇宙万物的规律以及它们的创造力和丰富性,必须避免传统的诗艺常规,即押韵、格律等。于是他创造了一种空前自由的诗体。他的诗总是随着奔放的激情、恣肆的想象和纵横的议论而形成一种舒卷自如的旋律,宛若行云流水,当行则行,当止则止。所以“自由”是《草叶集》的一大特点。在惠特曼看来,“最好的诗就是具有最完善的美的东西——对耳朵的美,对大脑的美,对心灵的美,对时间与地点的美。” ???? 在美国文学史上,《草叶集》成了一个源头,成为20世纪美国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先驱。
  1809年2月12日,林肯出生在一个伐木工人的家庭,迫于生计,他先后干过店员、村邮务员、测量员和劈栅栏木条等多种工作。1834年,他当选为伊利诺斯州议员,才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   当时,美国奴隶制猖獗,1854年南部奴隶主竟派遣一批暴徒拥入堪萨斯州、用武力强制推行奴隶制度,引起了堪萨斯内战。这一事件激起了林肯的斗争热情,他明确地宣布了他要“为争取自由和废除奴隶制而斗争”的政治主张。1860年他当选为总统。南方奴隶主对林肯的政治主张是清楚的,他们当然不愿坐以待毙。 1861年,南部7个州的代表脱离联邦,宣布独立,自组“南部联盟”,并于4月12日开始向联邦军队发起攻击,内战爆发初期,联邦军队一再失利。1862年9月22日,林肯宣布了亲自起草的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文献——《解放黑奴宣言》草案(即后来的《解放宣言》),从此战争形势才开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北部军队很快地由防御转入了进攻,1865年终于获得了彻底的胜利。   此时,林肯在美国人民中的声望已愈来愈高了,1864年,林肯再度当选为总统。但不幸的是,1865年4月14日晚,他在华盛顿福特剧院观剧时突然遭到枪击,次日清晨与世长辞。
问题探讨:1、全诗的基调是什么?
2、你认为这首诗歌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本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1)“船”、“船长”、“可怕的航行”各比喻什么?
(2)船长的死是一曲悲歌,而作者却大力渲染岸上的万众奔腾,这是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4、在诗作中,人称有怎样转换,这种转换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
5、诗的每一节最后的诗句基本相同,这是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1、全诗的基调是什么?(悲壮的基调,表达出对总统的崇敬和赞颂) 2、你认为这首诗歌抒发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对南北战争的领导人林肯的崇敬和赞颂) 3、本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1)“船”、“船长”、“可怕的航行”各比喻什么?
(2)船长的死是一曲悲歌,而作者却大力渲染岸上的万众奔腾,这是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把美国比作一艘航船,把林肯总统比作船长,把维护国家统一和废奴战争比作一段艰险的航程。
运用场面的对比。航船到达港口,万众欢腾喜庆胜利,而为搏击风浪而顽强奋斗的船长却在此时倒下了。这种对比,突出了林肯的功绩,衬托出林肯死的悲壮与牺牲的价值:同时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反差,突出诗人心中悲痛欲绝的感受。   1、运用象征的手法,诗人用航船战胜惊涛骇浪到达港口象征林肯领导的南北战争的胜利结束,以领航的船长象征林肯总统的伟大作用,这样构思有利于形象地表现人物的伟大崇高。在航船到达港口时,船长却倒下了,这是何等的悲壮。
 2、运用场面的对比。航船到达港口的时刻,万众欢腾喜庆胜利,而为搏击风浪而顽强奋斗的船长却在此时到下了。这种场面的对比,突出了林肯的功绩,衬托出林肯死的悲壮与牺牲的价值:同时在情感上引起强烈的反差,突出诗人心中悲痛欲绝的感受。 3、本诗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写作手法整体上的比喻、象征手法
对比手法意象选取上具体情节上一边是胜利的欢呼
一边是英雄的倒下钟声、欢呼、花束、花环、旌旗、号角
鲜红的血滴、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嘴唇惨白4、在诗作中,人称有怎样的转换,这种转换对表达感情有什么作用? 在第1节中,诗人呼告“我的船长哟”,用的是第三人称“他”(“他已浑身冰凉,停止了呼吸”),而第2节中在呼告“我的船长哟”后,用的却是第二人称“你” (表达出人民对林肯的崇敬,“船长,亲爱的父亲”,表现了人民对总统高尚人格的敬重。) 5、诗的每一节最后的诗句基本相同,这是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人们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但又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在反复的咏叹中加剧了悲剧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