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可”记之事,描生活“乐”情——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写作 “学会记事”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得“可”记之事,描生活“乐”情——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写作 “学会记事”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7 20:5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得“可”记之事,描生活“乐”情
——“学会记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如何把一件事写清楚。
2.通过写作练习、交流总结等方式,引导学生记事时捕捉细节、表达感情。
3.培养学生发现生活,表达自我的能力,激发写作兴趣,使他们在记事时能写真事、抒真情。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一定数量的可乐。
2.了解上课班级的情况,根据不同班级的情况做热身游戏,奖励可乐。
(参考游戏一:猜名字。上课之前,请同学来猜猜教师的名字,老师给出几个条件。1.姓和三国有关。2.名的意思是火光、光亮。3.名字是一个成语中两个字的谐音。4.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只要有准备,就可以避免灾祸”。参考游戏二:说说今天发生的事。)
一、导入
刚才的课前游戏,有同学喝到了可乐,有同学没有得到,大家能把这件事用几个词或一两个句子概括吗?
二、“可”记之事
1.师问:如果今天要写日记,这件事能不能记下来呢?为什么?
(预设:挺有趣,以前没有发生,比较特殊。)
2.师:怎样的事才是值得我们在日记中记下来的呢?
(预设:有意义,有趣,有特殊感受,比较难忘。)
过渡:这样的事我们就可以记在日记里,今天这件事我们才用了几个词和一个句子,太单薄了,怎样才可以让它丰富起来呢?我们来看看名家的吧。
三、描出乐情
(一)细节描写
1.请同学自由朗读这段话。
师问:文中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预设:可爱、天真、搞笑等。如果在朗读过程中有同学发笑,老师也可以趁机采访他,问他为什么发笑,读到哪个句子的时候笑。)
2.师问:这些特点,你们是从哪些词句中读出来的呢?
(预设:关于“惊奇”的神态描写,“一抖”的动作描写,运用比喻修辞的句子等。)
3.有了这些细节刻画,这个孩子可爱的画面就跃然纸上,从中我们是不是可以学到一点把简单的事情写具体的方法呢?请学生概括细节描写的方法。
过渡:同学们,我们设想一下,平时你也偶尔会打嗝,你会把这个嗝写成一篇文章吗?为什么作者就可以把孩子喝了可乐打嗝写得这么细致呢?
(二)真情流露
老师朗读这段话,引导学生感受余华在看到儿子可爱样子时的心情。这个场面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他的感情实录,更是一个一周半孩子父亲的带娃真实反应。
只有真实感受的表达,才能感染读者,所以我们要力求描出真情。我们再来看一下另外一段喝汽水的的文字。
请同学朗读这段话
师问:从文中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从文中找到具体的词句吗?
(预设:同学们可能会找到“幸福”或与之相关的词句)
师生一起从喝的动作的描写、环境的烘托、感叹句,感受作者喝汽水后打嗝的幸福感。同学们通过这个片段再一次明确写事要“描写细节,真情流露”。
过渡:这段话,老师是截取来的,你们有什么疑问吗?
四、叙事清楚
同学提出疑问:
(预设:为什么在厕所里喝,为什么要锁门,为什么喝可乐打嗝要幸福得流泪等。)
同学们一起朗读这段话。
师问:读了这段话,你们刚才的疑问有答案了吗?那这两段文字的关系是什么呢?
学生概括:叙事要清楚,起因、经过、结果不能少。
五、课堂总结
老师引导学生来总结,怎样把一篇发生在生活中的事写成比较好的日记。
可记之事。
写清楚:起因、经过和结果
写细致:细节描写
写动人:真情实感
六、写作实践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进行写作实践。老师在学生写作时观察学生的写作,发现学生在补充细节时有各有不同,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不同的方法补充不同的位置,产生了不同的效果。老师挑选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同学的作文交流点评。
七、课后作业
日记一篇。
要求:1.今天语文课前或语文课上发生的事。2.写清楚、写细致、写动人。
教学反思
1.作文课选材要精巧。这两段材料是自己最得意的地方,贴近学生,让孩子们在作文课上都有话可说。更巧的是,不同的材料可以用“可乐”一线串珠。课堂上,孩子们对于喝可乐打嗝这样的生活小事,很感兴趣,乐于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