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之美

文档属性

名称 桥之美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5-03-19 09:33: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8张PPT。 桥 之 美吴 冠 中 吴冠中, 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中国现代画家。
1942年,毕业于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是当代在世界画坛具有巨大影响的画家,曾获得“法国文化艺术最高勋位的荣誉” 。
煞风景 点缀
颐和园 驻足 险峻
晓风残月 前瞻后顾
纤细 飞瀑流泉 着重 脂粉xiānpùzhuózhī阳光储备 画家喜欢桥的原因是什么?(找出文中揭示“桥之美”的文句。) 不过我之爱桥,并非着重于将桥作为大件工艺品来欣赏,也并非着眼于自李春的赵州桥以来的桥梁的发展,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 感悟与研讨1、文章写了哪些桥?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3、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性语言,充满诗情画意,语意蕴涵丰富,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色彩。请找出文中有关句子,加以品味。
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举了哪些例子?画家眼中的 桥1、文章写了哪些桥?在作者看来,“桥”美在何处? 本文中提到的桥有“小桥流水人家”;石拱桥;茅盾故乡乌镇的石桥;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的风雨桥;张泽端《清明上河图》中的桥;高山峡谷间的铁索桥、竹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铁路桥;鹊桥等。 作者并不着眼于从桥自身的结构来欣赏“桥之美”,而更着迷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多种多样的作用,从中领悟到桥除了具有实用功能外,还具有审美功能,生活周围就存在着很多饱含画意的景致。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举了哪些例子?(1)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2)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3)写长桥之美。(4)写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 舒畅 神清气爽、疏朗开阔销魂 刚柔相济满足 神奇壮观驻族 安适自在在不同环境中起着不同的形式和作用。苇丛上的石桥细柳映衬的桥水天间的桥廊亭遮盖的桥石桥与苇丛相配合舒畅石桥与细柳
合作销魂长桥与水面配合满足风雨桥的廊与亭驻足联系
形象
重叠
交错在不同环境中起着不同的形式和作用。乌镇苇丛上的石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风雨桥江南乡间的石桥
风雨桥与苇丛配合 给人安闲、自在之感长桥与水面配合 打破了单调感石桥与细柳配合 显得和谐统一石桥与苇丛配合 显得疏朗开阔联系课文,说说怎样欣赏一幅画? 湖水苍茫,水天一色, 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一
座长桥,卧龙一般, 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

人们珍视长桥之美。颐和园里仿造的卢沟桥只17孔,苏州的宝带
桥53孔之多,如果坐小船沿桥缓缓看一遍,你会感到像读了一篇
史诗似的满足。为何又举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 成昆路上的直线桥呢?从反面说明桥的设计在注重实用的同时,也应注意美感,
要与周围环境搭配.正面举例—芦苇—舒畅
—细柳—销魂
—小孔—满足
—廊、亭—驻足
—行人—高潮
—形与色—乐曲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反面举例欠缺配合—想寻找
—构不成图画
—划断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合作探究议一议 小桥
乌镇石桥
江南石桥
长桥卧龙
风雨桥
画中桥
索桥

流水、人家密密的苇丛细柳拂丝湖水苍茫飞瀑流泉街头市集高山峡谷 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源于桥在不同环境下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小结桥之美环境和 谐形式作用多种多样和谐
不和谐苇丛——拱形或方桥
细柳——石桥
湖水——长桥
飞瀑流泉——风雨桥
行人船只——桥
水波——水桥或石桥
山岩、树丛、急流——索桥
点、线、面——南京长江大桥
六和塔——钱塘江大桥对照反差重叠交错构成画面 不构成画面 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描写性语言,充满诗情画意,语意蕴涵丰富,有着极其鲜明的个性色彩。请找出文中有关句子,加以品味。
语言品味:体味下列句子的情味: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1.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
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
2.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
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
3.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 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
4.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
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 读过课文后,你觉得作者仅仅
就为了用极具画面感的文字向我们
展示桥之美吗? 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
形象,其实也就具备了桥之美。第一部分:1段点出说明对象:桥2段点出说明角度:美第二部分:3段:总说自己爱桥的观点4段:桥在一定环境中的形式美5段:桥在虚实中的形式美6段:桥无环境衬托不美第三部分:现实中的桥之美虚拟中的桥之美普通意义中的桥之美朗读课文 整体感知:理清段落:全文共7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1-3):指出作者爱桥的原因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这也正是本文要说明的中心内容。
第二部分(4-6):举例说明桥在不同环境中所起的形式作用。主要说明了桥与周围环境的搭配,构成入画的美景。第三部分(7):总结全文,重申桥之美的实质。由实桥想到虚桥,即鹊桥,点出了“凡是起到构成及联系之关键作用的形象,其实也具备了桥之美”。 作者在文中巧妙地引用或化用了许多古诗文: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失之毫厘,谬之千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比较阅读:同是写桥的文章,本文和《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内容上:《桥之美》是用举例子的方法点明桥在画家眼里美在何处, 《中国石拱桥》重在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写法上: 《桥之美》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描写抒情比较多, 《中国石拱桥》是较为规范的说明文,语言科学、平实。 清明上河图成都的清明上河图同里古桥吴门桥,清同治11年兴建,
跨度16米,为苏州最高的
单孔石拱桥。寿星桥,建于宋淳宗5
年,原桥残破,重修后
焕发新姿。南京长江大桥浙江廊桥风雨桥四川大渡河铁索桥虎门大桥座落于美国密执安州的麦基那克海峡大桥是工程师戴维.斯坦曼的杰作.悬索跨1158米,总跨2626米,共用49,500公吨建筑钢材,仅钢索就重达9900公吨。拓展延伸吴冠中先生对“桥之美”的追寻对你有什么感触或启发吗?
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课后作业: 1、收集一些有意思的桥名的由来,如西湖的断桥名因何起。
2、收集有关桥的诗歌、对联、谜语、俗语、谚语成语等。
3、收集有关桥的故事与传说,如三国故事中的当阳桥。
4、请模仿《桥之美》的写法,写出你的“ 之美”。或根据作者的叙述,描绘一幅带有桥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