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单元阅读理解精选题-2023-2024学年语文三年级上册统编版
阅读理解。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1.给选文最后一个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读第一自然段画“ ”的句子,并在文中找出答案,用“﹏﹏﹏”画出。
3.(1)读读选文的第二自然段,“ ”“ ”两个词语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
(2)写出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想象翠鸟捕鱼时的情景。说一说从这些动作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读选文,画“ ”句子中“搭”的意思是 。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从中我们感受到( )
A.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B.翠鸟通人性 C.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5.你喜欢这只“搭船的鸟”吗?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马蹄莲
我家阳台上种了很多花,有吊兰、玫瑰、牡丹、茉莉 每年春夏间,它们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非常好看。虽然那盆亭亭玉立的马蹄莲没有玫瑰的艳丽,牡丹的富贵,茉莉的芬芳,但它清秀淡雅,给人一种淡淡的美丽,纯洁又顽强,是我最喜爱的花。
三四月份是马蹄莲开花的季节,家中这盆马蹄莲长得非常茂盛,远远望去,在鲜嫩翠绿的叶片环绕下,一个个身穿乳白色纱裙的花仙子正娇羞地露着笑脸,温柔地向你招手。微风拂过,花仙子们摇曳着柔软的细腰,在风中轻轻地旋转,转出最美的舞步。
走近细看,马蹄莲又是另一种姿态了。看,薄薄的、淡绿的、略微透明的叶脉点缀着鲜绿的叶片,连接叶片的茎,颜色与叶片相同,看上去特别清爽。叶子弯曲起伏,好像波浪翻滚。叶子很低,花的枝干却很高,宛如鹤立鸡群。“好
花还要绿叶扶”,在叶子们众星拱月般的围绕下,一朵娇嫩欲滴的大白花亭亭玉立。它的花瓣边沿自然地向外翻卷着,中间还有淡黄色的花蕊,花蕊上还有细细的白色小绒毛。和谐的颜色搭配,给人一种清纯高雅的感觉。难怪它象征着纯洁、尊贵和虔诚。
马蹄莲可以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又可治烫伤。不过千万不要被马蹄莲清雅美丽的外表所蒙蔽,它可是全身有毒的植物,误食一点儿的话就会呕吐,所以不可以与它有“亲密接触”。
6.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了马蹄莲的样子,首先从远处看,接着 细看,从马蹄莲的叶脉、叶片、 、 、 、花蕊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7.下列哪一项是人们不可以与马蹄莲有“亲密接触”的原因?( )
A.它非常高雅。 B.它全身有毒。
C.它非常柔软。 D.它可以入药。
8.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 )
A.记叙马蹄莲的生长过程。
B.介绍“我”家的阳台上养了很多花。
C.描写马蹄莲清纯高雅的特点和用途。
D.赞美像马蹄莲一样的人们。
阅读
飞去的硬壳甲虫
我在暗中睁着眼睛一听。
听一只硬壳的甲虫——这只着急的甲虫,在黑屋子里到处乱撞。当,这是一头撞在东墙的秤盘上。笃(dǔ),这是一头撞在西墙的竹匾上。撞到铜盆上,叮的一声。撞到蓑(suō)衣上又沙的一声……
突然,就没声音了。
我赤着脚,点上灯,来找它——发现它 !
我把这倒霉的音乐家送到窗口,让它在我的手掌上滴水;再“晒晒”月光,把它的翅膀“晾”干。它呆头呆脑地愣了会儿,试着掀开背上墨黑发亮的硬盖,露出里面收叠得好好的翅膀,淡红色的嫩翅膀。
它一刹(chà)那间就飞起来了!
那淡红色的透明翅膀竖起的时候, 一刹那间像朵花,像朵淡红色的花借着月光,我看到:它拉着胡琴飞走了……我可以睡觉了。
9.硬壳甲虫在黑屋子里到处乱撞, 一头撞在西墙竹匾上的声音是( )
A.当 B.叮 C.沙 D.笃
10.硬壳甲虫嫩翅膀的颜色是( )
A.淡红色 B.墨黑 C.绿色 D.大红色
11.短文中随着硬壳甲虫的遭遇,“我”的心情发生了变化。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是( )
“担忧 → 惊喜 → ”
A.失望 B.安 心 C.难过 D.感激
12.关于这篇短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说的是:夜里,“我”救了一只误飞入屋子的硬壳甲虫
B.“它呆头呆脑地愣了会儿。”这是对硬壳甲虫当时的状态进行观察
C.“我把这倒霉的音乐家送到窗口。”“倒霉”是说硬壳甲虫运气不好,被“我”抓住
D.通过阅读短文,可以看出文中的“我”喜爱这只顽皮的硬壳甲虫
13.第四自然段写到“我赤着脚,点上灯,来找它——发现它 “我”发现硬壳甲虫怎么啦?联系上下文补全句子。
14.用“ ”画出你认为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词语或句子,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美丽的丹顶鹤
丹顶鹤全身大部分是雪白的,头顶有一点朱红色,这点朱红色是椭圆形的,正正地长在头顶中央。它的嘴长长的,上面有一条黑道。丹顶鹤的头小得可怜,几乎和那长脖子一般粗了。最有趣的是那双眼睛,像对小豆豆,边上还有一圈黑。它的尾巴也是黑的,这使丹顶鹤变得很美丽。它走起路来姿态很优雅,腿一下一下地迈着,脖子一伸一伸,东瞄瞄,西瞧瞧,样子十分警觉。有时还伴着一阵舞蹈。它休息时更是好看,它用个“金鸡独立”的架势,一条腿着地,另一条腿蜷起,亭亭玉立。不过长脖子不能歇,仍旧四处张望,窥探动静。丹顶鹤真有意思!
15.短文用一句话概括了丹顶鹤的特点,请用“ ”画出来。
16.短文是从 、 和 三个方面来描写丹顶鹤的美丽的。
17.恰当的比喻能更准确地描写出动物的特点。请用“ ”画出短文中的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把 比作 ,写出了 的特点。
18.结合短文,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说丹顶鹤的头小得可怜,是在嘲笑丹顶鹤长得怪
B.丹顶鹤走路十分警觉说明它的胆子很小
C.作者描写丹顶鹤走路和休息时的姿态是为了表达自己对丹顶鹤的喜爱之情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黄 山
在大自然神斧的造化下,黄山似一幅天然的画卷、一首无声的诗,是中国名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
奇松为黄山四绝之一。众所周知,古木常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黄山上的松树便体现了这一点。迎客松是黄山的象征,也是黄山的化身,屹立在玉屏楼旁,度过千载岁月……
黄山的怪石更是一奇,它们的形状与人类或动物的动作极为相似,惟妙惟肖,尽天工之美,集奇特于一身。
黄山的云海婀娜多姿,气象万千。有时白云朵朵,如同棉花团团;有时缥缈不定,如在头顶伸手可及。每当谷雨过后,谷壑(hè)里云雾环绕,从足下一直舒展到天边。绿色的群峰加之云海的渲染和烘托,更显得黄山神奇莫测。置身于那醉人的云海,仿佛在仙境一般,真是“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
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这样评价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近几年,四海近邻、五洲游客都慕黄山之美名,千里迢迢辗转逗留,共赏这座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天下名山。
19.黄山“四绝”中“绝”的意思是( )
A.断 B.尽,穷尽 C.独一无二的
20.黄山“四绝”指的是 、 、 、 。
21.请你分别找出第2、4自然段的关键句,画上“____”。
22.这篇短文的结构是( )
A.分—总 B.总—分 C.总—分—总
23.本文通过描写黄山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 之情。
阅读
鸟趣
几年前,家里的糯米生了虫子,在阳台上晾晒时,发现常有麻雀啄食,怯生生的,甚是有趣。从那以后,我便( )在阳台的水泥台上撒下一些米,玻璃杯里装满水。
几年来,不管酷暑寒冬,一群群的麻雀成了每天( )“光临”的朋友了。每到4月上旬,雏鸟来了,①由母鸟带着,母鸟啄了食物嘴对嘴地喂,不辞辛苦地履行母亲的职责。
有一次,我发现一只受伤的鸟,一条腿已经折断,伤残的肢体连皮耷拉着,②只能用一条腿艰难地支撑着身体,用爪子紧紧抓住电线,摇摇晃晃,好不容易才使身体保持平衡。我为它的生存担忧,此后,我大约有半个月未见它的踪影,我想,它( )是死了,心中不免有些怅然。在一个雨雾蒙蒙的天气里,天空一片灰暗,突然我眼前一亮,我又看见那只伤鸟了。它的羽毛淋得透湿,停在电话线上仔细整理羽毛,抖搂水珠。更使我吃惊的是,它的伤腿( )“康复”了,像一个伤病人拉着拐棍,一颠一颠地跳跃。我庆幸它战胜伤残活下来了。还有一只老麻雀,它伤了翅膀,一个翅膀拖挂到地上,起飞蛮费劲,几经磨炼,伤翅硬朗起来,又能振翅高飞了……
我常感叹,这些小生灵,它们蹦蹦跳跳,叽叽喳喳地生活在大自然中,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它们为了生存,顽强地活着,真是令人感动。
24.下列词语填入文中最为恰当的一组是( )。
A.有意 肯定 必然 居然 B.有意 必然 肯定 居然
C.故意 必然 肯定 居然 D.故意 肯定 必然 突然
25.用“——”画出文中①②句中表示动作的词语。
26.面对那只受伤的鸟儿,“我”的情绪发生了哪些变化?从文中找出反映这一情绪变化的词语,依次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作者发现麻雀在阳台上吃虫子时“ ”的样子,觉得“甚是有趣”,又把感动于“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的小生灵能“ ”视为另一种“鸟趣”。
参考答案:
1.,。,,。 2.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3. 一下子 没一会儿
冲、飞、衔、吞 体会到翠鸟捕鱼时的迅速和敏捷。 4. 乘,坐 A 5.喜欢。因为这只鸟外形漂亮,动作敏捷,还能与人和谐相处。
【解析】1.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给句子加标点符号,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联系上下文,采用试读-细读-试加-读改-再读的方法,来为句子加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儿歌》:标点符号很重要,组成文章不可少。该用哪种小符号,都要认真来思考。意思未完用逗号,一句完了用句号;喜怒哀乐感叹号,提出问题用问号;并列词语用顿号,并列分句用分号;提示下文用冒号,对话引用加引号;有些意思要省略,可以加上省略号。标点符号用准确,文章清楚都称好。
即: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2.本题考查对短文的理解。
通读短文,我们不难发现作者在文章开头的疑问,在文章的最后一句话给出了答案。即: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3.本题考查对描写动作的词语的掌握和对短文的理解。
(1)从“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的“一下子、没一会儿”可知,两个词语表现了翠鸟飞行速度之快。
(2)从“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中可知,翠鸟捕鱼时的动作是“冲、飞、衔、吞”,通过翠鸟捕鱼的动作,可以感受到它的迅速和敏捷。
4.本题主要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 句子中“搭”的意思是 乘,坐。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翠鸟拟人化,写出翠鸟的可爱,一个“搭”字使鸟儿有了灵性,从中我们感受到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5.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
文段描写了一只彩色的小鸟,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这只小鸟比鹦鹉还漂亮,非常美丽,是值得我们喜欢的。将自己喜欢的理由写出来即可。
6. 走近 茎 叶子 花的枝干 7.B 8.C
【解析】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远远望去”“走近细看”可知,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了马蹄莲的样子,首先从远处看,接着走近细看。
由文中“看,薄薄的、淡绿的、略微透明的叶脉点缀着鲜绿的叶片,连接叶片的茎,颜色与叶片相同,看上去特别清爽。叶子弯曲起伏,好像波浪翻滚。叶子很低,花的枝干却很高,宛如鹤立鸡群。”“它的花瓣边沿自然地向外翻卷着,中间还有淡黄色的花蕊,花蕊上还有细细的白色小绒毛。”可知,从马蹄莲的叶脉、叶片、茎、叶子、花的枝干、花蕊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文中“不过千万不要被马蹄莲清雅美丽的外表所蒙蔽,它可是全身有毒的植物,误食一点点的话就会呕吐,所以不可以与它有"亲密接触”可知,人们不可以与马蹄莲有“亲密接触”的原因是它全身有毒。应选B。
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文章按照由远到近的顺序写了马蹄莲远看时的样子与近看时清纯高雅的特点,以及它的药用价值。所以作者写这篇文章是为了描写马蹄莲清纯高雅的特点和用途。故选C。
9.D 10.A 11.B 12.C 13.掉到水缸里啦 14.当,这是一头撞在东墙的秤盘上。笃,这是一头撞在西墙的竹匾上。撞到铜盆上,叮的一声。撞到蓑衣上又沙的一声 ……突然,就没声音了。
这句话写出了硬壳甲虫分别撞到东墙的秤盘、西墙的竹匾、铜盆上、蓑衣上时的声音,可见作者进行了连续、仔细的观察。
【解析】9.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由第②段“笃,这是一头撞在西墙的竹匾上”可知,硬壳甲虫一头撞在西墙竹匾上的声音是“笃”。选D。
10.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由第⑤段“它呆头呆脑地愣了会儿,试着掀开背上墨黑发亮的硬盖,露出里面收叠得好好的翅膀,淡红色的嫩翅膀”可知,硬壳甲虫嫩翅膀的颜色是淡红色。选A。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第②段写了“我”看见着急的硬壳甲虫一下撞到东墙的秤盘上,一下撞到西墙的竹匾上,一下又撞到铜盆上和蓑衣上,此时“我”的心情是为它感到担忧的。
第⑤、⑥段写了“我”发现硬壳甲虫试着掀开背上墨黑发亮的硬盖,露出里面收叠得好好的翅膀,淡红色的嫩翅膀,然后一刹那间就飞起来了,此时“我”感到非常惊喜。
第⑦段写了“我”看到硬壳甲虫飞走了,由“我可以睡觉了”可知,“我”此时是非常安心的。选B。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理解与分析的能力。
A.正确。短文讲述了“我”在夜里救了一只在黑屋子里到处乱撞的硬壳甲虫。
B.正确。结合“我把这倒霉的音乐家送到窗口,让它在我的手掌上滴水;再‘晒晒’月光,把它的翅膀‘晾’干”可知,“它呆头呆脑地愣了会儿。”是对硬壳甲虫在“我”手掌里的状态进行观察。
C.不正确。结合第②段“当,这是一头撞在东墙的秤盘上。笃,这是一头撞在西墙的竹匾上。撞到铜盆上,叮的一声。撞到蓑衣上又沙的一声……”可知,“我把这倒霉的音乐家送到窗口。”“倒霉”是说硬壳甲虫在屋子里乱撞飞不出去了,并不是说硬壳甲虫运气不好,被“我”抓住。
D.正确。短文中“我”会为硬壳甲虫飞不出去而担忧;“我”观察到硬壳甲虫淡红色的透明翅膀竖起的时候, 一刹那间像朵花;看到它飞出去后“我”非常安心。由此可见,我”喜爱这只顽皮的硬壳甲虫。
13.本题考查补充段落内容。
结合第②段“当,这是一头撞在东墙的秤盘上。笃,这是一头撞在西墙的竹匾上。撞到铜盆上,叮的一声。撞到蓑衣上又沙的一声……”可知,硬壳甲虫在屋里乱撞。结合第③段“突然,就没声音了”可知,硬壳甲虫可能撞到一个危险的地方,所以没发出声音。结合第⑤段“我把这倒霉的音乐家送到窗口,让它在我的手掌上滴水”可知,硬壳甲虫掉进了有水的地方。所以当“我”赤着脚,点上灯,来找它时,可能会发现它掉到水缸里或者水桶里。
14.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
体现作者观察细致的词语或句子有很多,如:“它呆头呆脑地愣了会儿,试着掀开背上墨黑发亮的硬盖,露出里面收叠得好好的翅膀,淡红色的嫩翅膀”这句话细致地写出了硬壳甲虫硬壳和翅膀的颜色,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
15.丹顶鹤真有意思! 16. 外形 走路 休息时 17.最有趣的是那双眼睛,像对小豆豆,边上还有一圈黑。眼睛 小豆豆 丹顶鹤的眼睛有趣 18.C
【解析】15.本题考查找中心句。
中心句是在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
细读短文,发现1——5句具体写丹顶鹤外形美丽6、7句写丹顶鹤走路优雅,8、9句写丹顶鹤休息时更好看。最后一句,用“丹顶鹤真有意思”概括了这三个方面的特点,因此最后一句是中心句。用波浪线画出来即可。
16.本题考查概括能力。
根据“丹顶鹤全身大部分是雪白的,头顶有一点朱红色,这点朱红色是椭圆形的,正正地长在头顶中央。它的嘴长长的,上面有一条黑道。丹顶鹤的头小得可怜,几乎和那长脖子一般粗了。最有趣的是那双眼睛,像对小豆豆,边上还有一圈黑。它的尾巴也是黑的,这使丹顶鹤变得很美丽”“它走起路来姿态很优雅”它休息时更是好看”等相关句子可知短文从外形、走路和休息时三个方面来描写丹顶鹤的美丽的。
17.本题考查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判断和理解。
文中的比喻句是:最有趣的是那双眼睛,像对小豆豆,边上还有一圈黑。这个比喻句把“眼睛”比作“小豆豆”。
运用比喻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事物的特点。由“最有趣的是那双眼睛”很容易推断出丹顶鹤的眼睛“有趣”的特点。
18.本题考查赏析选文的能力。
联系上下文从“有趣”“美丽”“好看”“亭亭玉立”等词可以看出是喜爱之情,因此作者说丹顶鹤的头小得可怜,只是写出它头部的特点,没有嘲笑之意,A.错误。作者写丹顶鹤走路十分警觉是为了突出丹顶鹤的有趣,因此B.也是错误的。
综上所述,答案选C。
19.C 20. 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21.奇松为黄山四绝之一。 黄山的云海婀娜多姿,气象万千。 22.C 23.喜爱与赞美
【解析】19.本题主要考查字词解释。
黄山“四绝”:指的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四绝是黄山的独特风景,是黄山的标志性景点,也是去黄山不能错过的体验项目。“绝”的意思是独一无二的。
20.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从“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可知黄山“四绝”指的是奇松、怪石、云海、温泉。
21.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心句的掌握。
从“众所周知,古木常以曲为美,直则无姿,黄山上的松树便体现了这一点。迎客松是黄山的象征,也是黄山的化身,屹立在玉屏楼旁,度过千载岁月……”可知,本段主要围绕着奇松为黄山四绝之一来写,故本段的关键句为奇松为黄山四绝之一。
从“有时白云朵朵,如同棉花团团;有时缥缈不定,如在头顶伸手可及。”“绿色的群峰加之云海的渲染和烘托,更显得黄山神奇莫测。置身于那醉人的云海,仿佛在仙境一般,真是“妙在非海,而确又似海”。”可知,本段主要写黄山的云海婀娜多姿,气象万千。故本段的关键句为黄山的云海婀娜多姿,气象万千。
2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结构的掌握。
从“在大自然神斧的造化下,黄山似一幅天然的画卷、一首无声的诗,是中国名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明代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曾这样评价黄山:“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近几年,四海近邻、五洲游客都慕黄山之美名,千里迢迢辗转逗留,共赏这座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天下名山。”可知,文章先总写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接着分别介绍黄山四绝的闻名,最后总结这是天下名山,故本文为总分总的结构。
23.本题主要考查对思想感情的掌握。
从“近几年,四海近邻、五洲游客都慕黄山之美名,千里迢迢辗转逗留,共赏这座值得中华民族骄傲的天下名山。”可知,文章先总写黄山素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接着分别介绍黄山四绝的闻名,最后总结这是天下名山,表达了作者对黄山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24.B 25.带 啄 喂 支撑 抓住 保持 26.担忧 怅然 吃惊 庆幸 27. 怯生生 顽强地活着
【解析】24.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作答时可以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使用排除法,结合上下文,将相应词语填入到括号中。有意:有做某种事的愿望。故意:存心。肯定:确定;明确。
必然:事理上确定不移。居然:竟然,表示出乎预料。突然:在短促的时间里发生,出乎意外。
根据“阳台的水泥台上撒下一些米,玻璃杯里装满水”可知填“有意”;
第二空是说麻雀都来了,根据“必然”;
第三空根据“我大约有半个月未见它的踪影”填“肯定”;
第四空根据“更使我吃惊的是”可知填“居然”。
25.本题考查找动词的分析。
首先需要理解整篇文章大致内容,思考题目中的重点信息,抓住要点,再利用关键信息进行分析。
①句中描写动作的词语“带”啄”喂”,第②句中的“支撑”“抓住”“摇摇晃晃”“保持”生动地表现了小鸟为了生存所展现的顽强意志。
26.本题考查提炼文章信息。
题干要求从文中找,因此作答时要关注文中表达心情的词语,例如“怅然”,注意找到词语以后还要比对两个词语之间能否体现出情绪的变化。根据“我为它的生存担忧了”“心中不免有些怅然”“更使我吃惊的是”“我庆幸它战胜伤残活下来了”可知,面对那只受伤的鸟儿,“我”的情绪变化为:担忧一怅然一吃惊一庆幸。
27.本题考查了理解选段内容的能力。
本文写“鸟趣”,主要写了看麻雀啄食、母鸡带雏鸟,发现一只受伤的鸟等内容,这些是所见的内容,最后一段发出感叹是自己的所想。“鸟趣”的体现方面则可根据题目中的提示找到相应段落,提取关键词来作答。
从第一段的句子“几年前,家里的糯米生了虫子,在阳台上晾晒时,发现常有麻雀啄食,怯生生的,甚是有趣。”可知第一空的答案。
从最后一段的句子“也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麻烦,它们为了生存,顽强地活着,真是令人感动。”可知第二空的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