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长江三峡
刘白羽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作者简介:刘白羽,现代著名作家,1916年9月28日生,北京通州人。他是现代文学杰出代表人物,卓越的散文家、报告文学家、小说家。散文集《芳草集》长篇小说《第二个太阳》长篇传记文学《心录的历程》。他与杨朔、秦牧被称为“现代三大散文家”。长江三峡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 193 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 90 公里,宽谷段合长 103 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
三峡方位图学习目标: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感受作者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 提示: 本文在描写三个峡的具体景象之前,有一段总写感受,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
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二部分(2)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
第三部分(3-5)写船过巫峡时所见的奇秀景观
第四部分(6-9)写船在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
第一部分(1)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文章第一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一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
“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
“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伟力”是作者对三峡的赞美,“母亲河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感情。
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的。第二部分(2)写船过雄奇的瞿塘峡所见的万千气象请找出描绘瞿塘峡的语句: 思考:三峡的景物主要是山和水,如何写出气象万千的景致变幻呢?作者在安排自己所见的景物时又有什么特点呢?
本段的景物描写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景随时异
移步换景
同景换角
善用修辞
在拟声绘色地描写基础之上,恰当地抒发情感,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第三部分(3-5)写船过巫峡时所见的奇秀景观巫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把巫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巫峡两岸山峰秀美
写作手法:
点面结合
运用大量的比喻
按时间和航行的顺序安排文章结构 第四部分(6-9)写船在西陵峡上航进的情景和作者的感想西陵峡的特点是什么?作者除了直接描摹自然景观以外,还用什么方法来写出西陵峡的凶险? 从课文中找原句回答
总写西陵峡特点 :“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 这部分着重介绍了“秭归”和“香溪”两个县城,并引用有关屈原的传说和杜甫的诗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丰富了文章的内容,把读者带进了神妙奇幻的境界,使神奇秀丽的三峡更加充满诗情画意,更加增添情趣和美感;
告诉人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流”,长江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使行文更富于起伏变化。 课文的中心是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抒发了自己对祖国山河的深情挚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革命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中开拓前进的。 游记散文的写法 :抓住事物的特征写景
描写景物要注意自己的立足点和视察角度
结构安排一般以游踪或时间为序
根据表达需要安排详略,注意点面结合
选取准确、鲜明的语言,善用各种修辞方法突出景物的特征 咏怀古迹(三)
?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
夔州歌十绝句(一)
?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
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