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7 22:21: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15《自相矛盾》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吾、弗、”等 2个字,读准多音字“夫”,会写“矛、盾”等 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通过联系上下文,组词等方法,理解文章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通过探究楚人的思维过程,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理解故事寓意。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文言文大概意思,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探究楚人的思维过程,了解“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体会寓意。教学准备:
预习任务单、教学课件、板贴。
教学过程:
任务一:走进单元,初识“矛”“盾”
评价目标:激发学习本文的兴趣、明确思维过程是本课重点、会写“矛”“盾”两个字。
1.单元主题导入: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进入第六单元的学习了,走进第六单元就走进了思维的世界,同学们一起读单元导语“思维的火花跨越时空,照亮昨天、今天和明天。”是啊,正是因为有思维火花的闪烁,智慧光芒的照耀,人类社会才发展如此迅速。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同学们,中华民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有智慧的民族,他们把智慧写在文学作品中一代代的相传下来,中国寓言故事就是这样一种蕴含着人们智慧的文学形式。我们已经学过或者知道很多寓言故事,你能看图片猜出他们吗?
2.寓言故事大竞猜出示经典寓言故事《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坐井观天》,根据图片猜测相应的故事名称,最后一个出示《自相矛盾》。今天,我们就一起到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韩非的著作《韩非子.难一》中,学习寓言故事《自相矛盾》。
3.板书课题,在写之前,老师请同学们先认识一下矛和盾。大家仔细观察矛和盾的样子。(老师贴矛和盾的板贴)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边写边指导书写“矛”“盾”,提示书写要点。
4.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从单元主题导入,让同学们对单元有整体的认识,突出思维提升之一核心目标,整合单元资源,强纶知识之间联系与延伸。根据图画猜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巧妙勾连旧知,自然导入新课。指导书写“矛”与“盾”时,借助“矛”“盾”的形状和功能,加深认识,突破学生书写时要注意的关键点。】
任务二:走进文章,读好“矛”“盾”
评价目标:通过初读文章,可以读准字音、读顺文章,读好节奏、读出韵味。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同学们在预习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进行练习准备。
2.交流反馈,指导认识“鬻”字,读准“夫”“吾”等字。 针对学生朗读情况与预习单反馈,指导同学们认识“鬻”等字,并且把这些字放回句子中,进行反复朗读。
3.评价引领,指导读好文章中的长句子停顿,读出古文的韵味。针对学生朗读情况,指导同学们聚焦文章两个长句的朗读。
句 1: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句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1)学生自读感悟,对比句子的不同读法,结合句意选择合适停顿。
(2)指名朗读,说明理由。
(3)教师小结读好长句子的要点:结合句意进行停顿是读好文言文的好方法。
4.全班配乐共读,创设古文朗读情境,实现任务目标。
【设计意图:本环节在预习的基础上进行,通读,扫清字词障碍;熟读,读好停顿和节奏,指导读,读出语气与韵味,为下一任务的故事理解做铺垫。所有的指导都是基于学生的预学单展开的。这样,既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自主学习中的问题,提高课堂效率,又可以有效地找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学定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促学,体现教为学服务的意识。多种形式的朗读与指导相结合,形成螺旋式任务推进,促进本环节任务达标。】
任务三:走进故事,讲好“矛”“盾”
评价目标:准确理解全文内容;生动讲述故事;能用自己的话生动地夸赞楚人的矛和盾;基本可以背诵文章。
1.同桌合作,边读边翻译全文内容。
2.班内交流展示,指导了解重点词语“誉”“弗”“应”等字的意思,结合语文园地中
【词句段运用】,掌握组词等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方法。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要求:声音洪亮、语句流畅、意思准确、感情饱满。4.创设情境,夸赞“矛”和“盾”。
(1)用原句生动夸赞“盾之坚”“矛之利”。出示楚人卖矛和盾的图片,并配有叫卖的音乐,创设环境氛围,请同学们用课文的句子来像楚人一样夸一夸“盾之坚”“矛之利”。指名展示,教师在评价指导中渗透要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人物的感情。
(2)白话文表演夸赞“盾之坚”“矛之利”。请几名同学到讲台来夸一夸。教师点拨渗透对了通过抓关键词、讲故事等方法来深入理解文意。
(3)提出问题,质疑“盾之坚”“矛之利”。同学们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时,教师提出问题:楚人,以子之矛陷子这盾,何如?何如?何如?
【设计意图:首先,同桌合作学习,借助已有学习经验,理解文章意思,突出学生的主休性地位,能过生动讲故事,加深理解,这也是课后题的要求;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反复地夸赞中感受楚人对自己卖的盾和矛的极度夸赞,并在诵读中感受文言特有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生文言的语感。让学生用白话文继续夸耀,引导学生更加入情入境,在实现反复朗读中,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为由文本理解走入思维学习埋下了伏笔。】
任务四:走进思维,理好“矛”“盾”
评价目标:能清楚分析楚人的思维过程;找出楚人错误的根源;理解故事寓意;
1.走进楚人的思想世界,感受楚人在想什么?
小组合作学习:合作要求:小组讨论,如果用楚人的矛刺楚人的盾,会有几种结果?并说明理由,组长将讨论结果填到表格中。时间三分钟。小组展示交流,其他小展示评价补充。教师借助图表指导总结。
2.和楚人对话,你想对他说什么?看到这样的结果,此时,你想对楚人说什么?同学们自由回答。教师揭示主题:“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反复朗读主旨句:所以韩非子这样来劝告楚人,同学们读“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所以韩非子这样来劝诫当时的世人,同学们读“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所以韩非子这样来教诲读到这则寓言的我们,同学们读“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设计意图:走入楚人思想世界,理清楚人的思维过程,探究楚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本课要落实的语文要素。这一环节,通过设计表格,分析矛与盾相刺的几种结果,启发学生真实分析楚人的思维。探究楚人心理,这也是本课的难点。设计表格,为学生搭建学习支架,,让学生了解到:无论出现哪一种情况,都可以说明楚人夸耀盾和矛的两句话是自相矛盾的。顺势引出这则寓言故事的寓意,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梳理自然理解,所以思维真正可以得到提升。】
任务五:再进故事,回味“矛”“盾”
评价目标:运用学习的思维方式想出合理办法;清晰表达;逻辑严密;背诵全文。  
1.点燃思维,帮帮楚人。楚人要想卖掉自己的矛和盾,没有想到却被落得如此尴尬的地步,同学们,请你们开动脑筋,用你今天所学到的思维方式,来帮助一下楚人吧!请几位同学再来吆喝吆喝。
2.背诵积累,回味悠长。
(1)同学们交流背诵古文的好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背诵。
(2)借助关键词背诵全文。
(3)借助板书,配乐背诵全文。
【设计意图:仅仅领悟寓言所蕴含的道理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了解思维过程,提升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学以致用。所以设计让同学们重回故事,用自己的思考,智慧地帮助楚人解决卖矛和盾的问题。“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因此本节课最后,教师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背诵方法,进行积累,让《自相矛盾》这一经典故事,让中华传统文化,永远闪烁在新时代少年的思想世界。】
附: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