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质量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肥沃沉积物,因没有其他植被,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读图完成1~2题。
1.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古埃及农耕文明出现在( )
A.采集和狩猎阶段 B.农业社会阶段
C.工业社会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2.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该区域耕种期为( )
A.1—12月 B.6—10月
C.11月到次年5月 D.4—8月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品牌农业是指经营者通过取得相关质量认证、取得相应的商标权、并且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口碑的农业产品,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品牌农业的产品,市场认知度高,具有质量和安全健康保证。我国有许多优质农产品,一直徘徊在自然经济的状态下,由于低值、易损、包装难等特点限制了其品牌的发展,导致“有品无牌”。下图为品牌农业五大标准。据此完成3~5题。
3.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业( )
A.原生态生产,产量大
B.规模小,影响力小
C.生产历史悠久,知名度高
D.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4.低值、易损、包装难的农产品有( )
A.坚果类 B.果脯类
C.鲜活水产品 D.脱水蔬菜
5.创建农产品品牌战略有( )
①创建独特标准,引领行业
②立足生态,注重质量,形成规模
③高仿知名品牌,缩短上市时间
④用文化塑造提升品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白蚁是喜温性昆虫,怕寒冷,种类众多,在我国分布较广(下图),对森林、江河堤坝、木质房屋建筑等破坏性大。据科学家观察,在250亩山地森林中,只要有1只穿山甲,就可以使森林不受白蚁的危害。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肆意捕杀和对穿山甲栖息地的破坏等活动,导致中华穿山甲的分布范围缩小、数量锐减,这使得白蚁的危害增大,治理白蚁的资金投入和难度也在提高,构成了“恶性链条”。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我国白蚁分布北界的主要因素是( )
A.光照和热量 B.纬度和地形
C.海陆位置和降水 D.坡向和气温
7.从人地协调的角度看,打破“恶性链条”的关键在( )
A.投入剧毒化学药剂,灭杀白蚁
B.大力饲养穿山甲,供人类食用
C.对白蚁进行研究,开发白蚁资源
D.立法禁捕穿山甲,保护其栖息环境
(2023·四川乐山十校期中联考)绿色发展指数,包含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六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下图为我国各省区2022年绿色发展指数。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发展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沿海省级行政区均好于内陆省级行政区
B.直辖市绿色发展水平都较高
C.绿色发展指数与公众满意度呈负相关
D.西南三省处于中游水平
9.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其优势主要在于( )
①资源利用 ②环境治理
③环境质量 ④生态保护
⑤增长质量 ⑥绿色生活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读下面因热带雨林被破坏而引起的自然环境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数码与代表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
A.①——温室效应加剧
B.②——海平面上升
C.③——两极冰川融化
D.④——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11.针对全球变暖可采取的措施有( )
①保护森林 ②开发新能源
③禁止矿物燃料燃烧 ④国际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被动屋即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起源于德国。其主要原理是从建筑技术层面采用节能环保材料,综合利用建筑物所有自然得热方式(如太阳光、照明、人体和电器散热等),来维持一定室温且保持室内空间高舒适度,从而可以不需要额外采暖或者制冷。读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目前,制约被动屋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
A.环境与设备 B.资金与技术
C.市场与政策 D.劳动力与材料
13.与德国相比,我国北方建造被动屋的成本较高,影响其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
A.光照强 B.纬度低
C.降水多 D.温差大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15.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16.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C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二、综合题(4个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贵州是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5位,埋藏浅,煤质好;年水电资源经济可开发量为752.42 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的5%。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贵州充分发挥有水有煤、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成为“西电东送”的主要省份。下图为贵州省主要自然资源、生物质能及铁路线分布图。
(1)简述贵州建设能源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分析贵州省“西电东送”的区位优势。(4分)
(3)贵州省形成煤—电—煤化工、煤—电—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建材等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评价这样做的意义。(6分)
(4)列举贵州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可开发的新能源。(2分)
18.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常熟市大豆循环产业链是江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这条大豆循环产业链上游的甲公司,通过低温榨油获取豆油和低温豆粕,下游的丙公司将残余豆渣加工成饼干、生物有机肥和饲料。居核心位置的乙公司从豆粕中提取蛋白制成“第八大人造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并从废水中提取淀粉酶,将其加工成啤酒催化剂和食品添加剂。这样原来被遗弃的豆渣、废水、豆粕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使大豆在从生产、加工到肥料回田过程中形成了一条以大豆深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1)丙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与普通的工业化肥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有哪些?(6分)
(2)乙公司生产的产品很容易地打破了欧美贸易的“绿色壁垒”,畅销欧美市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该循环生产模式与普通生产模式相比,突出的好处有哪些?(8分)
19.(2023·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刚果河全长4 370千米,上游源自赞比亚境内东非大裂谷的高地山区,流域支流众多,河网稠密,干流绕行于刚果盆地边缘地带,形成一个向北突出的大弧形,并两次穿越赤道,径流量巨大且较稳定,其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之比为3∶1,是世界大河中流量变化最小的河流之一。刚果河流域的水力蕴藏量占世界已知水力资源的六分之一,但目前尚未进行多少开发。
材料二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非洲肯尼亚西南部,突然出现了一个延伸数英里的巨大裂缝,并且伴随着轻微地震活动,这一裂缝在数日内持续扩大。据研究人员判断,或许数百万年后,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
材料三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正在非洲稳步实施,如中国援建的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的亚吉(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和肯尼亚的蒙内(蒙巴萨—内罗毕)铁路就是成功的典范,它们已开通运营,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被誉为“中非友谊合作之路”。
(1)分析刚果河径流量巨大且较稳定的原因。(6分)
(2)推测裂缝形成的原因并说出主要判断理由。(6分)
(3)中非“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主要为交通、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请说明主要理由。(6分)
第四章质量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热带沙漠中的尼罗河泛滥区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尼罗河在每年6—10月泛滥,从上游带来的肥沃沉积物,因没有其他植被,可以直接在沉积物上种植。读图完成1~2题。
1.不同历史阶段陆地地理环境差异对人类活动影响不同,古埃及农耕文明出现在( B )
A.采集和狩猎阶段 B.农业社会阶段
C.工业社会阶段 D.后工业化阶段
2.古埃及人从周边区域引入植物用于种植,引入植物的生长期必须与尼罗河泛滥区的耕种期一致,该区域耕种期为( C )
A.1—12月 B.6—10月
C.11月到次年5月 D.4—8月
解析: 第1题,依据材料可知,古埃及农耕文明以农业活动为主,因此其应出现在农业社会阶段,故选B。第2题,由材料可知,尼罗河泛滥期是每年6—10月,泛滥期结束后,河漫滩面积较大,泥沙沉积厚,土壤肥力增加,人们此时播种农作物收获量会较大,因此该区域耕种期为11月到次年5月。故选C。
(2022·全国高二课时练习)品牌农业是指经营者通过取得相关质量认证、取得相应的商标权、并且在社会上获得了良好口碑的农业产品,获得较高经济效益的农业。品牌农业的产品,市场认知度高,具有质量和安全健康保证。我国有许多优质农产品,一直徘徊在自然经济的状态下,由于低值、易损、包装难等特点限制了其品牌的发展,导致“有品无牌”。下图为品牌农业五大标准。据此完成3~5题。
3.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业( B )
A.原生态生产,产量大
B.规模小,影响力小
C.生产历史悠久,知名度高
D.生产效率高,成本低
4.低值、易损、包装难的农产品有( C )
A.坚果类 B.果脯类
C.鲜活水产品 D.脱水蔬菜
5.创建农产品品牌战略有( A )
①创建独特标准,引领行业
②立足生态,注重质量,形成规模
③高仿知名品牌,缩短上市时间
④用文化塑造提升品牌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3题,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业,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生产效率较低;自给自足的生产,规模小,产量小,影响力小;自然经济下的农业生产虽然历史悠久,但因规模小,难以形成较高的知名度。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4题,鲜活水产品,易腐烂变质,难以实现机械化包装,C正确;坚果类、果脯类和脱水蔬菜,不易变质,对包装要求低,即A、B、D错误,故选C。第5题,创建农产品品牌,首先要创建行业标准;其次,要注重经济、生态效益,形成规模生产;还可以融入文化元素,用文化塑造提升品牌。①②④对,高仿知名品牌是违法行为,③错,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白蚁是喜温性昆虫,怕寒冷,种类众多,在我国分布较广(下图),对森林、江河堤坝、木质房屋建筑等破坏性大。据科学家观察,在250亩山地森林中,只要有1只穿山甲,就可以使森林不受白蚁的危害。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肆意捕杀和对穿山甲栖息地的破坏等活动,导致中华穿山甲的分布范围缩小、数量锐减,这使得白蚁的危害增大,治理白蚁的资金投入和难度也在提高,构成了“恶性链条”。据此完成6~7题。
6.影响我国白蚁分布北界的主要因素是( B )
A.光照和热量 B.纬度和地形
C.海陆位置和降水 D.坡向和气温
7.从人地协调的角度看,打破“恶性链条”的关键在( D )
A.投入剧毒化学药剂,灭杀白蚁
B.大力饲养穿山甲,供人类食用
C.对白蚁进行研究,开发白蚁资源
D.立法禁捕穿山甲,保护其栖息环境
解析: 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白蚁是喜温性的昆虫,怕寒冷,图中白蚁分布区北界呈东北—西南走向,东北部地势较低,分布北界纬度相对较高,但纬度更高处气温更低,不适合白蚁生存;西南部海拔高,气温低,不适合白蚁生存,因此影响我国白蚁分布北界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地形,B正确;材料主要表明白蚁生存与气温有关,与坡向、光照、降水等关系不是很大。故选B。第7题,投入剧毒化学药剂会加剧环境污染,A错;穿山甲属于国家保护物种,不能食用,且B选项并没有打破“恶性链条”,B错;根据材料可知,白蚁危害大,资金投入大,防治难度大,开发难度大,且C选项并没有从人地协调的角度出发,排除C;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穿山甲对白蚁的抑制作用显著,应加强立法,禁捕穿山甲,保护其栖息环境,从而利用自然界食物链原理治理白蚁危害,符合人地协调的理念,D正确,故选D。
(2023·四川乐山十校期中联考)绿色发展指数,包含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环境质量、生态保护、增长质量、绿色生活六个指数,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下图为我国各省区2022年绿色发展指数。读图,回答8~9题。
8.关于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绿色发展状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沿海省级行政区均好于内陆省级行政区
B.直辖市绿色发展水平都较高
C.绿色发展指数与公众满意度呈负相关
D.西南三省处于中游水平
9.北京市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其优势主要在于( C )
①资源利用 ②环境治理
③环境质量 ④生态保护
⑤增长质量 ⑥绿色生活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⑤
解析: 第8题,本题考查地理图像的判读能力。读图可知,并非所有沿海省级行政区的绿色发展状况均好于内陆省级行政区(如重庆绿色发展指数高于天津),A错误;天津绿色发展指数较低,B错误;绿色发展指数与公众满意度并不完全呈负相关,C错误;西南三省为四川、贵州、云南,其绿色发展指数处于中游水平,D正确。故选D。第9题,本题考查绿色发展指数的影响因素。北京作为首都,注重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环境质量较高,因此绿色发展指数排名全国第一,②③④正确;北京的资源优势(自然资源)并不明显,①错误,排除A、B、D。故选C。
读下面因热带雨林被破坏而引起的自然环境变化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题。
10.图中数码与代表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C )
A.①——温室效应加剧
B.②——海平面上升
C.③——两极冰川融化
D.④——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
11.针对全球变暖可采取的措施有( B )
①保护森林 ②开发新能源
③禁止矿物燃料燃烧 ④国际合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10题,过度砍伐热带雨林使雨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下降,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①,从而加剧温室效应②,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③,海平面上升④,沿海低地濒临淹没。第11题,禁止矿物燃料燃烧不符合客观实际。开发新能源与国际合作有助于节能减排,保护森林有助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①②④正确,故选B。
被动屋即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起源于德国。其主要原理是从建筑技术层面采用节能环保材料,综合利用建筑物所有自然得热方式(如太阳光、照明、人体和电器散热等),来维持一定室温且保持室内空间高舒适度,从而可以不需要额外采暖或者制冷。读图,据此完成12~13题。
12.目前,制约被动屋推广的主要因素是( B )
A.环境与设备 B.资金与技术
C.市场与政策 D.劳动力与材料
13.与德国相比,我国北方建造被动屋的成本较高,影响其的主要自然因素为( D )
A.光照强 B.纬度低
C.降水多 D.温差大
解析: 第12题,本题考查制约被动屋推广的主要因素。被动屋是国际认可的一种集高舒适度、低能耗、高经济性于一体的节能建筑。被动屋要求技术水平高,且资金需求量大,B正确。与政策、劳动力和环境等关系不大,A、C、D错误。第13题,本题考查影响被动屋建造成本的自然因素。被动屋建造原理是综合利用建筑物所有自然得热方式,维持舒适温度。与德国相比,我国北方温差大,需要用更好的材料和更先进的技术才能将被动屋的室温维持在一定温度,因此成本会较高,D正确。
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 C )
A.增加耕地面积 B.防治水土流失
C.改善人居环境 D.提高作物产量
15.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 B )
A.优化农业结构 B.方便田间耕作
C.健全公共服务 D.提高耕地肥力
16.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 C )
①居住用地紧张 ②生态环境脆弱
③坡耕地比例大 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第14题,治沟造地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均能达到防治水土流失和增加耕地面积的目的,A、B不符合题意;结合材料可知,治沟造地实现了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可推断其更关注生活宜居、改善人居环境,C符合题意;无相关信息说明治沟造地更关注提高作物产量,D不符合题意。第15题,设问中提到“生产条件的改善”,优化农业结构和健全公共服务不属于生产条件改善,A、C错误;由图可知,该地通过沟道覆土造地、完善支渠排水灌溉系统,方便了田间耕作,B正确;无相关信息说明治沟造地能提高耕地肥力,D错误。第16题,图中出现“复垦空废宅基地”,说明当地空废宅基地多,居住用地充裕,①错误;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坡度大,坡耕地比例大,水土流失严重,植被少,生态环境脆弱,②③正确;黄土高原地区生产力水平较低,农民主要采用广种薄收、粗放落后的方式发展农业,而不是精耕细作,④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4个小题,共52分)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 贵州是我国能源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煤炭资源储量位居全国第5位,埋藏浅,煤质好;年水电资源经济可开发量为752.42 亿千瓦时,约占全国的5%。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贵州充分发挥有水有煤、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成为“西电东送”的主要省份。下图为贵州省主要自然资源、生物质能及铁路线分布图。
(1)简述贵州建设能源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6分)
(2)分析贵州省“西电东送”的区位优势。(4分)
(3)贵州省形成煤—电—煤化工、煤—电—有色金属冶炼、煤—电—建材等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评价这样做的意义。(6分)
(4)列举贵州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可开发的新能源。(2分)
答案:(1)贵州省水能及煤炭资源十分丰富,具有水火互补的独特优势;水能资源分布集中;煤炭资源埋藏浅,煤质好。
(2)贵州省距广东省等用电量大的地区近,电力输送距离短,竞争优势明显。
(3)减轻煤炭外运压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推进煤炭的洁净利用;降低产品的综合成本;增加相关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等。
(4)生物质能。
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中的数据可判断贵州水能及煤炭资源丰富;结合“贵州充分发挥有水有煤、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可知其具有独特的水火互补优势;根据分布图判断,贵州水能资源分布集中,便于开发;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煤炭资源埋藏浅,煤质好。第(2)题,结合贵州省的位置分析,贵州省与广东省等电力需求量大的地区距离近,输电成本较低,竞争优势明显。第(3)题,结合材料可知,贵州省煤炭资源丰富,会向外输出煤炭,而西南地区交通不便,采用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可以减轻煤炭外运压力;采用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可以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也可以实现煤炭的洁净利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生产成本,减轻环境压力;采用多种一体化经营模式,可增加相关行业的抗风险能力等。第(4)题,根据图中小油桐、蓖麻、栾树的分布状况可判断生物质能丰富。
18.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常熟市大豆循环产业链是江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这条大豆循环产业链上游的甲公司,通过低温榨油获取豆油和低温豆粕,下游的丙公司将残余豆渣加工成饼干、生物有机肥和饲料。居核心位置的乙公司从豆粕中提取蛋白制成“第八大人造纤维”——大豆蛋白纤维,并从废水中提取淀粉酶,将其加工成啤酒催化剂和食品添加剂。这样原来被遗弃的豆渣、废水、豆粕都得到了充分利用,从而使大豆在从生产、加工到肥料回田过程中形成了一条以大豆深加工为主的循环经济产业链。
(1)丙公司生产的有机肥与普通的工业化肥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有哪些?(6分)
(2)乙公司生产的产品很容易地打破了欧美贸易的“绿色壁垒”,畅销欧美市场,其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该循环生产模式与普通生产模式相比,突出的好处有哪些?(8分)
答案:(1)普通的工业化肥会导致土壤板结,使土壤肥力下降,有机肥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工业化肥生产消耗的原料、能源多,生产成本高,而有机肥可就地取材,成本低廉。
(2)其原料为天然植物蛋白纤维,产品属于绿色产品。
(3)提高了资源利用率,有利于节约资源;实现了“变废为宝”,既提高了经济效益,又有利于保护环境;实现了农、工、商紧密结合,有利于促进农业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农产品的加工深度,丰富了产品种类,拓宽了产品市场;增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解析:第(1)题,特点主要从土壤肥力和生产成本等角度分析。
第(2)题,原因应从该产品绿色环保的角度去回答。该公司生产的产品打破了欧美贸易的“绿色壁垒”,主要是因为其产品属于绿色产品。
第(3)题,可从节约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利于保护环境、延长产业链、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回答。
19.(2023·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刚果河全长4 370千米,上游源自赞比亚境内东非大裂谷的高地山区,流域支流众多,河网稠密,干流绕行于刚果盆地边缘地带,形成一个向北突出的大弧形,并两次穿越赤道,径流量巨大且较稳定,其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之比为3∶1,是世界大河中流量变化最小的河流之一。刚果河流域的水力蕴藏量占世界已知水力资源的六分之一,但目前尚未进行多少开发。
材料二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非洲肯尼亚西南部,突然出现了一个延伸数英里的巨大裂缝,并且伴随着轻微地震活动,这一裂缝在数日内持续扩大。据研究人员判断,或许数百万年后,非洲大陆将一分为二。
材料三 近年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正在非洲稳步实施,如中国援建的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的亚吉(亚的斯亚贝巴—吉布提)铁路和肯尼亚的蒙内(蒙巴萨—内罗毕)铁路就是成功的典范,它们已开通运营,推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被誉为“中非友谊合作之路”。
(1)分析刚果河径流量巨大且较稳定的原因。(6分)
(2)推测裂缝形成的原因并说出主要判断理由。(6分)
(3)中非“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主要为交通、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请说明主要理由。(6分)
答案:(1)流量巨大的原因: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刚果河流域面积广,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且南北对称;所以河流径流量巨大。流量稳定的原因:支流南北对称分布,北侧支流汛期(湿季)在4~10月,南侧支流汛期(湿季)在10~3月;两次汛期错开,可避免干流水量暴涨暴落,所以流量稳定。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有涵养水源的功能。
(2)裂缝形成的原因:处在板块张裂地带,地壳张裂陷落形成裂缝。判断理由:裂缝深且狭长;裂缝位于东非大裂谷位置,伴随轻微地震裂缝在数日内持续扩大。
(3)交通、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但非洲许多国家却十分落后;发展交通可以促进农矿产品的销售;可加快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促进工业化进程;搞好农业基础设施,可促进农业发展,解决温饱问题;交通、农业等基础设施建设对社会经济的带动作用强。(其他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组以中部非洲自然地理环境为背景材料,设置了三个小题,涉及河流水文特征、板块运动和“一带一路”战略中中国与东非的合作主要方面。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第(1)题,影响河流流量大小及变化的因素有:河流的补给、蒸发量大小、支流多少、流域面积大小、植被覆盖率高低、下渗量的大小以及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影响等。刚果河径流量大主要是处于刚果盆地,结合材料一并从图中信息可以得出刚果河位于热带雨林气候区,降水量大;刚果河流域面积广,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且南北对称;所以河流径流量巨大。流量稳定的原因:支流南北对称分布,北侧支流汛期(湿季)在4~10月,南侧支流汛期(湿季)在10~3月;两次汛期错开,可避免干流水量暴涨暴落。所以流量稳定。流域内植被覆盖率高,有涵养水源的功能。第(2)题,材料二中肯尼亚西南部,突然出现了一个延伸数英里的巨大裂缝,并且伴随着轻微地震活动,数日内持续扩大。图中显示此地属于东非大裂谷范围,所以裂缝形成的原因是处在板块张裂地带,地壳张裂陷落形成裂缝。判断理由:裂缝深且狭长;裂缝位于东非大裂谷位置,伴随轻微地震裂缝在数日内持续扩大。第(3)题,长期以来非洲基础设施落后,使许多国家的农矿产品不能外销,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瓶颈。“道路通,百业兴”,设施连通是中非合作的优先领域;农业是发展社会经济的基础条件,旨在解决非洲的温饱问题;互联互通是社会经济的桥梁和纽带,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以助推“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