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有理数的加法(二)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运用交换律和结合律化简有理数的 加法运算; 2、通过探索、归纳、猜想和验证,体验加法运算律的形成过程,并能运用运算律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探索与运用. 教学难点: 通过探索、归纳、猜想和验证,体验加法运算律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复习回顾 引出问题 先复习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指出本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 计算: (1)30 +( -20)= (2)(-15)+( - 10)= (3)0 +( -10)= 想一想:在小学,我们学过的加法运算律都有哪些? 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1
合作探究 形成新知 加法结合律: a + b + c = a + b + c 问题 1:小学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律是否可以扩充到有理数范围? 我们先来看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 上述式子中涉及两个有理数 a 和 b, 现在我们让 a 和 b 分别取一些具 体有理数,通过计算a + b 、b + a 的值,来看看a + b 与 b + a 的值是 否相等 探究:在规定了有理数加法法则后, 以前学过的加法交换律:a+b=b+ a 还适用吗? a = 30,b = -20, 30 + (-20) = , (-20) + 30 = . 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吗?换几个加数再试一试. 说一说:从上述计算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归纳与小结:加法交换律:a + b = b + a在有理数加法中仍然适用。 文字语言: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符号语言:加法交换律: a + b = b + a ( a 、b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 ※注意: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只表示同一个数. 问题 2:小学学过的加法结合律是不是也可以扩充到有理数范围? 我们类比研究加法交换律得方法,关注研究加法结合律:a + b) + c = a + b + c) 上述式子中涉及三个有理数 a,b,c, 现在我们让 a,b,c 分别取一 些具体有理数,通过计算 a + b ) + c 和 a + (b + c) 的值,来 看看 a + b + c 和 a + (b + c) 的值是否相等 探究:在规定了有理数加法法则后,以前学过的加法结合律: (a+b)+c =a+(b+c)还适用吗? a = 8,b = -5,c = -4, [ 8+ (-5) ] + (-4) = , 8 + [ (-5) + (-4) ] = . 两次所得的和相同吗?换几个加数再试一试. 说一说:从上述计算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2
典例精析 运用新知 归纳与小结:加法结合律: + + = + + a + b = b + a 在有 理数加法中仍然适用。 文字语言: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 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符号语言:加法结合律: + + = + + ( 、 、 表示任意一个有理数) ※注意:同一个式子中,同一个字母只表示同一个数. 小结: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加法中仍然适用. 例 1 计算(1)16+(-25)+24+(-35) 请同学们观察这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想一想:怎样计算更简便?你的 依据是什么? 不难发现:这里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从而使计算简化.这样做既运 用了加法交换律,有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解:=16 + 24 +(-25)+(-35) =16 + 24 +[(-25)+(-35)] (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40 +(-60) =-20 小结:1、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推广到多个数相加的情形:三个以 上的有理数相加,可以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也可以先把其中的几个数 相加. 2、多个有理数相加时,可以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相加,但利 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运算简化. 例 1 计算(2) ( -0.8)+( -)+ 0.8 +( -)+ 想一想:观察加数的特点,思考怎样计算更简便? 思考:我们在哪些情况下考虑使用加法运算律呢? 小结:
3
归纳小结 自我完善 1. 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 2. 几个数相加得到整数先相加; 3.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先相加; 4. 分母相同的数先相加; 5. 整数与整数,小数与小数相加. 小结本节课内容: 1. 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在有理数加法中仍然适用. 利用加法交换律和 结合律可以使运算简化. 2. 在探究加法运算律在有理数范围内是否仍然成立的过程 中,运用 了验证的方法来说明加法运算律仍然是成立的.
4课题 有理数的加法( 一)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 2、在归纳、概括有理数加法法则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在涉及负数的加法运算时采用 的由简单但复杂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有理数加法法则 教学难点: 涉及负数的加法运算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 复习回顾 引出问题 问题 1:提出问题 在学习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后,我们将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本节课我 们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我们在学习有理数时,知道有理数可 以分为正数、负数和 0,请同学们先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两个有 理数做加法运算,那么会出现哪几种情况的算式? 由于两个加数都可能是正数、负数和 0,所以出现情况是: 正数+正数,正数+0,0+正数, 负数+负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0+负数,负数+0; 0+0;
1
合作探究 形成新知 其中,小学学习过的:正数+正数、正数+0、0+正数、0+0, 没有学习的:负数+负数,正数+负数,负数+正数,0+负数,负数+0; 所以我们只需要学习这五种涉及负数的加法运算:“负数+负数,正数 +负数,负数+正数,0+负数,负数+0 ”就可以了。 问题 2:解决问题 在遇到这五种涉及负数的加法运算情况时, 一般遵从由简单到复杂 顺序进行. 首先,我们来学习“0+负数,负数+0 ”情况,小学我们已经学习了“正 数+0、0+正数 ”的运算,其和仍得这个正数.0+0=0. 如 5+0=5. 0+5=5. 那么“0+负数,负数+0 ”的结果呢?如-5+0 得多少? 0+(-5)得多少?-5+0=-5. 0+(-5)=-5 ,你能用实例来说明它的合理 性吗? 结论:一个负数与 0 相加,仍得这个负数。 观察:5+0=5. 0+5=5. -5+0=-5. 0+(-5)=-5. 小结:一个数与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接下来,我们来研究“负数+负数 ”的情况,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两 个正数相加,如 5+3=8. 那么-5+(-3)=多少?-5+(-3)=-8. 你能用实例来说明它的合理性吗? 结论:负数与负数相加,取负号,并将它们的绝对值相加。 观察:5+3=8 ,-5+(-3)=-8. 问题:根据以上两个算式能否尝试总结同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小结: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最后,我们来学习“正数+负数,负数+正数 ”的情况 ”. (-5)+3=? 5+( -3)=? 5+(-5)=? 你心中有答案了吗?你能用实例来说明它的合理性吗? 根据以上三个算式能否尝试总结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2
典例精析 运用新知 归纳小结 自我完善 小结: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你能根据我们前面讨论的不同情况完整地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表述 出来吗?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0. (3)一个数同 0 相加,仍得这个数. 做一做: 计算:(1)(-3)+( -9)= (2)(-4.7)+3.9= (3)6+(-6)= (4)0+(-6)= 通过练习,对于学生来说,最终是记住规定,会用规定运算,归纳出 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它的步骤是什么? 有理数加法运算步骤: (1)审,(两个加数是否是同号、异号,有无 0) (2)定符号,定绝对值; (3)算结果. 本节课内容: 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以及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时的步骤. 2.在归纳、概括加法法则过程中体现了分类思想;在学习涉及负数 的加法运算情况时运用了类比的思想和由简单到复杂的研究方法.以 上就是本节课的内容.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