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观察物体 期中复习 实践课堂
亲爱的同学们,祝贺你们顺利地完成了本单元的学习,相信你一定学会了很多新的知识和本领。把你本单元学习的知识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我知道:根据给定的从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范围时,可以采取根据给出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的方法,将可能搭成的立体图形的各种情况一一列举出来,然后数出需要的小正方体的数量。
范围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而变化,观察点越高,观察的
范围( ),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 )。
如下图,乐乐的爸爸在楼上浇花时向墙外张望,这时,
乐乐放学后走到墙外A点,乐乐的爸爸能否看到乐乐
越大
越小
能看到乐乐。
解析:从爸爸的眼睛(观测点)开始到墙上的顶点(障碍点)再到水平地面的交点,发现乐乐没在盲区里,所以能看到乐乐。
一个小男孩牵着一条小狗从摄影镜头前走过,摄影师拍摄到下面几个镜头。你能用①②③标出拍摄顺序吗
( ) ( ) ( )
想:根据向前运动的方向分析,应该是先看到前面,再看到侧面,最后看到后面,从而确定拍摄顺序。
③
①
②
解析:按照时间顺序车没开过来,开到他们面前,然后开过去,所以顺序是1 3 2 。
我知道:判断几幅图片拍摄的先后顺序时,想象自己站在拍摄者的位置并随之移动,想象看到的各物体的位置和相互关系的变化来判断。
“重温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淘气和妙想去参观101革命烈士纪念碑。下面是淘气和妙想这一天经历的几个场景,结合学过的观察物体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1. 早上,淘气和妙想在等红绿灯时,看到一辆电动车从他们面前经过。你能按时间顺序给三幅图标上序号吗
1
3
2
2. 来到101高地革命纪念馆,淘气和妙想看到院内并排停着3辆车,当太阳从东边升起时,最先照到的是( )车。
A
解析:太阳从东方升起,太阳是光源,墙是障碍物,光源最先照到A车的位置。
3. 上午九时,淘气和妙想到达了101高地,淘气边参观边拍了四张照片,请你用①②③④标出拍摄的先后顺序。
④
②
①
③
解析:可以根据纪念碑前台阶的多少判断,台阶越多,拍摄得越早,台阶越少,拍摄的越晚;还可以根据看到纪念碑的多少判断,根据第一幅图看到的纪念碑全貌,说明淘气和妙想已经爬到山顶,因此是最后看到的,第3幅图只看到纪念碑上面一小部分,说明距离纪念碑很远,是最先看到的,离的越近看到纪念碑越完整,故而顺序是④②①③。
4. 从101高地革命纪念馆出来,两人去附近果汁店喝奶茶,店员看到的是哪一幅图 画“√”。
√
解析:店员能看到淘气(男孩的正脸),看到妙想(女孩)的背面。
5. 在下山的途中,如图所示,路中间有一个很高的广告牌挡住了妙想的部分视线。
(1)妙想在位置A时能看到两个楼层,如果她继续往前走,所能看到的楼层数量会有什么变化 妙想走到位置B还能看到大楼吗
看到的楼层数量会减少,还可以看到大楼。
(2)如果在大楼的位置C有一个标志(如图所示),那么妙想所能看到这个标志的最近位置在哪里 请在图中画一画。
解析:(1)因为中间有一个广告牌,越往前走,看到的范围就会缩小。从B点上方,连接妙想眼睛的位置和广告牌的上方延长到大楼,线以上的都是妙想可以看到的范围。(2)连接C点和广告牌的上端点并延长与妙想眼睛的水平线交点的位置就是答案。解答这类问题要结合生活经验,根据观察者的观测点和角度的变化,确定观察到的范围的变化情况。观察点距离被观察物体越近,观察到的物体越大,观察范围越小,反之,观察点距离被观察物体越远,观察到的物体越小,观察到的范围就越大。妙想由远及近行走,越靠近广告牌,看到楼的部分越少,最后楼完全被广告牌遮挡,进入人的视野盲区。
6. 101高地革命纪念馆的对面有一个公园,淘气和妙想又乘车按下图的路线游览。
淘气和妙想看到上面这四幅图片的先后顺序是( )。
c b a d
解析:淘气和妙想乘车从左往右行驶,刚开始在图片的左侧,他们看到的应该是c,尖塔在他们前方的左侧,中间是最低的那个塔,右侧是第二高的那个塔,然后看到的是b,随后是a,最后是d。假设自己在淘气和妙想所走的位置,根据图片中主要景物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也可以把几个主要景物借助实物模拟,创设模拟情景,观察并得出结论。要判断拍摄照片的先后顺序,一定要弄清观察者的路线。
7. 下面是妙想用无人机航拍器在空中拍到的公园一角,一条小河上有一座水泥小桥,桥边有一棵树和一张石桌两个小石凳。下面四个画面,分别是站在①②③④哪个地方看到的
太阳落山了,淘气和妙想也收获满满,开开心心回家了!
③
①
④
②
解析:站在③的位置可以看到小桥的正面,小河在右侧,石桌在眼前,大树在左边,所以第一幅图是在③的位置看到的。站在②的位置看到的景物和③的位置相反,大树在右面,小河和小桥在左面,石凳在前面,所以第四幅图是站在②的位置看到的。站在①的位置先看到小桥和小河,再看到石凳和大树,所以第二幅图是站在①的位置看到的。站在④的位置离大树比较近,大树在左面,石凳在右面,桥和小河在前面,所以第三幅图是站在④的位置看到的。解决此类问题可以假设自己站在相应的位置,根据图片中主要景物的特点,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究竟能看到什么再下结论,也可以把几个主要景物借助实物模拟,创设模拟情景,观察并得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