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08 08:12: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1年11月10日,一名28岁的法国男子站在父亲驾驶的热气球顶部,随着气球缓缓上升,最终在气球上升到4016米时,拍下了精彩瞬间,打破了自己曾经创造的该项目的世界纪录。如图为该男子当时自拍的照片。完成下面小题。
1.该名男子拍照时所在的大气层( )
A.臭氧含量较多 B.适合航空飞行
C.厚度大致均匀 D.天气复杂多变
2.大气中( )
A.氧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B.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C.氮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 D.杂质不参与天气变化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①、②、③、④四条曲线中,能正确表示图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有关图示大气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有电离层,对无线电通信有重要作用 ②有利于高空飞行
③上部冷下部热,大气稳定,以平流运动为主 ④有臭氧层,能吸收大量的紫外线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5.关于B层的叙述,错误是( )
A.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 B.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
C.靠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能反射无线电短波
6.小明在“朋友圈”写道:“终于开启了我的莫斯科之旅……从北京起飞一个小时后,平稳飞行在万米高空,舷窗外是湛蓝的天空,机翼下是翻腾的云海……”。“翻腾的云海”所在大气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气对流运动显著 B.飞机通常在此大气层飞行
C.能大量吸收紫外线 D.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
A.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 B.对流层气温随风向越来越低
C.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辐射 D.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读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图中关于“大气上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空25km以下 B.2000-3000km的高空
C.80-120km的高空 D.50-55km的高空
9.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 )
A.北半球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B.南半球由高纬向低纬递减
C.北半球由低纬向高纬递增 D.南半球由高纬向低纬不变
研究表明,对流层顶高度与对流活动强弱密切相关。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对流层顶气压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导致青藏高原地区春季对流层顶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增强 B.植被覆盖率提高 C.大气降水增多 D.冷空气势力增强
11.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大的月份是( )
A.2月 B.5月 C.7月 D.12月
民航客机飞行分起飞阶段、降落阶段、巡航阶段。北京时间2021年9月25日,孟晚舟女士乘坐的政府包机国航CA552航班从加拿大起飞,飞跃北极上空,当晚顺利降落深圳(22°32′N,114°03′E)宝安国际机场,在被加拿大非法拘押1028天后,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平流层适宜飞机巡航的主要原因是( )
A.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的能见度好
B.水汽含量多,但杂质少,水汽不易成云致雨
C.存在多个电离层,有利于保持与地面的短波通信
D.气温下高上低,大气稳定
13.孟晚舟女士回国乘坐的包机,其飞行经过的大气层依次是( )
A.一直在平流层飞行 B.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
C.平流层—对流层—平流层 D.一直在对流层飞行
北京时间2023年2月23日19时49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中星26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下图为载人飞船穿越的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载人飞船在穿越大气层②层时气温随高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地面辐射而增温
B.大气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而增温
C.臭氧吸收紫外线而增温
D.云层反射太阳辐射而降温
15.能保护地球生物免受宇宙射线伤害的是( )
A.①层 B.②层 C.③层 D.④层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
16.读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A是 层,该层气温随高度的变化特点是 。
(2)B是 层,该层气流平稳,适合 飞行。
(3)地球人造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主要是在大气中的 中运行,其返回时,在距地面1000米的高度内,所经历的气温变化特点是 。
(4)300千米以上的大气层气温高达1000℃以上,但其中运行的人造卫星不会被烧毁,主要原因是( )
A.卫星与大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B.卫星在大气中高速运行,能很好地散热
C.该层大气稀薄,卫星从中吸收的和与之摩擦产生的热量都有限
D.该层大气密度很大,有利于卫星散热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21年4月22日,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发表《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图是近150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及气温的变化。
[问题探究]
(1)简述近150年来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与全球气温变化特点。
(2)分析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
(3)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作为中学生,你可以采取哪些行动?
【答案】1. D 2.B
【解析】1.根据题意,男子拍摄照片的高度为4016米,而对流层在低纬度地区平均高度为17~18千米,在中纬度地区平均为10~12千米,极地平均为8~9千米,所以男子拍照时所在的大气层为对流层,对流层天气现象最复杂,D正确;臭氧层位于平流层,A错误;平流层适合航空飞行,B错误;对流层的厚度随地理纬度和季节而变化,C错误。故选D。
2.氧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氮是地球生物体基本成分,A错误;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B正确;氮是地球生物体的基本成分,不是维持生命活动必需的物质,C错误;大气中的杂质是降水形成中的凝结核,参与了天气变化,D错误。故选B。
【点睛】地球上的大气,有氮、氧、氩等常定的气体成分,有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等含量大体上比较固定的气体成分,也有水汽、一氧化碳、二氧化硫和臭氧等变化很大的气体成分。其中还常悬浮有尘埃、烟粒、盐粒、水滴、冰晶、花粉、孢子、细菌等固体和液体的气溶胶粒子。
【答案】 3.A 4.D
【解析】3.读图可知,该层大气的高度介于12~50千米,应表示平流层,平流层气温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而③ ④曲线表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因此不能正确表示大气层气温垂直分布状况,排除C、D;在平流层下部,气温随海拔升高的变化幅度不大,在平流层中上部,由于臭氧大量吸收紫外线,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①曲线变化符合该特点,②曲线变化不符合该特征,A符合题意,排除B。故选A。
4.根据前题分析可知,图中大气层为平流层。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平流层中无电离层,①错误;平流层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平流层空气上部热,下部冷,结构稳定,空气以平流运动为主,有利于高空飞行,②正确,③错误;平流层中含量大量臭氧,具有浓度较大的臭氧层,臭氧能吸收紫外线增温,④正确。综上所述,D符合题意,排除ABC。故选D。
【点睛】平流层的特点:(1) 气温的垂直分布除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外,在 30 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迅速上升,这是因为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而使气温升高;(2)大气以水平运动为主,平流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3)水汽、杂质含量极少,云、雨现象近于绝迹,大气平稳,天气晴朗,对高空飞行有利。
【答案】5.D 6.A 7.C
【解析】5.根据图示, A 为对流层, B 层为平流层。平流层中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增温,紫外线分布在平流层的上部,因此平流层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升高,排除AC;平流层大气由于温度随海拔升高而升高,因此大气运动以水平运动为主,排除B;在地球大气层中,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平流层不能,D符合题意。故选D。
6.根据题意可知,飞机在平流层飞行,飞机下面是对流层。在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大气对流运动显著,A正确;对流层天气多变且对流运动容易使飞机颠簸,因此飞机通常不在此层飞行,B错误;能大量吸收紫外线的是臭氧,臭氧分布在平流层,C错误;在电离层,大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属于高层大气,D错误。故选 A 。
7.对流层空气下热上冷,A错误。对流层气温与风向没有直接关系, B错误。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地面,所以海拔越高,得到的热量越少,气温越低,出现“高处不胜寒”, C正确。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从根本来说主要来自太阳辐射,但是本题考查的是对流层大气的直接热源,D错误。故选C 。
【点睛】地球大气从地面向上,可延伸到数千千米高空。根据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大气自下而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答案】 8.B 9.A
【解析】8.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进入大气后会被削弱,图中大气上界指的是2000~3000公里的高空,这个高度大气密度与星际气体密度约基本一致,在这里太阳辐射未进入大气层,不会被削弱,B正确;高空25km以下为低层大气,A错误;80-120km的高空属于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小,但未接近星际密度,C错误;50-55km的高空,为平流层,D错误;故选B。
9.据图可知,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由低纬14×109J/m2递减至高纬度5×109J/m2,A正确,C错误;同理可推知,南半球大气上界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BD错误;故选A。
【点睛】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在地球大气上界不受大气的削弱作用,其分布规律与纬度的关系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答案】10.A 11.C
【解析】10.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顶的气压值下降,说明对流层顶高度上升;根据图中曲线,春季气压值下降,说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春季,直射点北移,太阳辐射增强,北半球各地气温回升,导致对流层顶高度上升,A正确;植被覆盖率提高和大气降水增多会造成近地面温度回升减缓,不是主要原因,BC错误;冷空气势力减弱,D错误。故选A。
11.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说明对流层顶的气压越低,对流层顶高度越大。根据图中曲线,7月气压值最低,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最高,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对流层它的下界是地面,上界因纬度和季节而不同。据观测,在低纬度地区其上界为17-18公里;在中纬度地区为10-12公里;在高纬度地区仅为8-9公里。夏季的对流层厚度大于冬季。
【答案】12.A 13.B
【解析】12.平流层中上部由于有臭氧层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导致气温随着海拔升高而升高,气温下冷上热,存在逆温现象,大气稳定,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同时,平流层的水汽含量和杂质含量稀少,天气晴朗,大气的能见度好,有利于飞机巡航飞行,A正确,BD错误。电离层位于高层大气,C错。
13.飞机的起飞和降落需要穿越对流层,绝大部分时间位于平流层,所以飞机从起飞到中途到最终降落,飞行的大气层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对流层,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答案】14.C 15.B
【解析】14.依据所学知识读图可知,②是平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是由于平流层中上部有臭氧层吸收了大量紫外线而增温,C正确;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分布在①对流层,A错误;大气对可见光的直接吸收能力很弱,B错误;云层反射太阳辐射而降温,主要发生在①对流层,D错误。故选C。
15.臭氧能吸收由太阳放射出来的宇宙射线和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宇宙射线损害,它位于②平流层大气层,B正确,ACD错。故选B。
【点睛】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条件:1、纬度低线速度大,航天器的初速度大,节省燃料,降低发射成本;2、气候干燥,降水少,多晴天,空气能见度高;3、地形平坦开阔,相对周围地区地势较高,地质结构稳定;4、交通便利,便于仪器和设备运输;5、人口稀少,保证安全,一般建于山区、沙漠地区。
16【答案】(1) 对流 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 平流 飞机
(3) 高层大气 气温逐渐升高
(4)C
【详解】(1)从图中各层高度数值可以看出,A是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2)B是平流层,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适于飞机高空飞行。
(3)地球人造卫星在轨运行期间,主要是在C层即大气中的高层大气中运行;其返回时,在距地面1000米的高度内,所经历的气温变化特点是气温逐渐升高。这是因为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近地面,越靠近地面,大气所获得的地面辐射热量越多。
(4)卫星与大气相对静止但是仍在不停的运动,故不是人造卫星不会烧毁的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故与人造卫星摩擦产生的热量有限,而非散热好,故B不符合题意;高层大气空气密度很小,气压很低,故与人造卫星摩擦产生的热量有限,故人造卫星未烧毁,故C正确;高层大气密度较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17.【答案】(1)二氧化碳含量:持续上升,1950年以来上升更快。气温:波状上升。
(2)燃烧化石燃料和毁林开荒。
(3)节约能源资源;践行绿色消费;选择低碳出行;分类投放垃圾;减少污染产生;呵护自然生态等。
【详解】(1)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50年来二氧化碳含量明显增加,呈现出持续上升态势,尤其是1950年以来,二氧化碳含量上升速度加快。全球气温变化呈现波动上升态势。
(2)根据所学知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主要在于人为原因,尤其是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以及毁林开荒破坏植被,使得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
(3)根据所学知识,作为中学生,可以在生活中选择低碳出行,减少乘坐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节约生活中的能源资源;践行生活中绿色消费,减少一次性材料的使用;呵护自然生态环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