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 期中训练含答案
鲁教版第三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U形管内有色液面将发生的现象是( )
A.无变化 B.A处升高,B处下降
C.A、B两处都升高 D.A处降低,B处升高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
3、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
4、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时,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 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B. 氯化钠晶体不纯(杂质难溶干水)
C. 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D.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5、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 B.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酒精溶液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7、实验室欲配制0.9%的生理水100g,下列操作步骤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9g NaCl
B.用烧杯量取99.1mL水
C.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D.配好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8、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在量取所需的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正确),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 大于6% B. 小于6% C. 等于6% D. 无法判断
9、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液的浓度
C.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将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11、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12、实验室要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g,水的体积为45mL
B. 在托盘天平左盘加5g砝码,然后在右盘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再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C. 用50mL量筒量取45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
D. 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13、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白酒 B.蒸馏水 C.医用酒精 D.生理盐水
14、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M加入到广口瓶中,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则M和N可能是( )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水和氧化钙;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硫酸钠和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1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NaOH B. 称取NaOH
C.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D. 溶解NaOH固体
二、填空题。
17、如果物质以____________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____________。
18、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弹簧秤上并浸没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秤示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秤示数______。
(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秤示数______。
(3)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弹簧秤示数______。
19、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的原因是:
。
20、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选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将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升温;②降温;③加入溶质M;④加水;⑤加入另一种固体N;⑥恒温蒸发水分;⑦与M的饱和溶液混合。
*21、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
(2)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砝码
B 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 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 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4)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水的密度为l g/cm3)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配制时应选用_______mL的量筒量取水(填“10”或“50”)。
三、综合应用题。
22、小明、小亮在学习了饱和溶液的定义后,一起探究影响饱和溶液形成的条件,做作了如下实验。
:小明在20℃时量取100mL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取38.2g氯化铵,将称取氯化铵放入100mL水中,充分搅拌,烧杯内有剩余固体。小明将烧杯用酒精灯加热后,烧杯内固体消失,又称取2g氯化铵放入烧杯并搅拌,氯化铵全部溶解。
问题:小明的实验证明了影响饱和溶液形成的条件为:_____ 。
b:小亮在20℃时量取100mL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取38.2g氯化铵,将称取氯化铵放入100mL水中,充分搅拌,烧杯内有剩余固体。小亮用量筒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中并充分搅拌,烧杯内固体消失,又称取2g氯化铵放入烧杯并搅拌,氯化铵全部溶解。
问题:小明的实验证明了影响饱和溶液形成的条件为:_____ 。
小亮提出:氯化铵的饱和溶液还能不能溶解其他物质呢?
他们又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c:在20℃时量取100mL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取38.2g氯化铵,将称取氯化铵放入100mL水中,充分搅拌,烧杯内有剩余固体。他们将烧杯内的溶液转移到另一烧杯内,得到20℃的氯化铵饱和溶液。他们又称取5g食盐放入得到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内并充分搅拌,食盐消失。
结论:一定温度下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可以再溶解另一种不同的溶质。
问题:
(1)如何检验一瓶食盐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_____ 。
(2)如何将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你能想出几种方法?_____ 。
四、实验题。
23、现配制30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1)①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所选砝码的质量为________g;
②量取水的体积:用量筒取________mL水(ρ水=1g/cm3)
③溶解;
④装瓶、贴标签:标签上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
(2)经检测所配置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所用的砝码有缺损
b.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末端调节天平平衡,指针向右偏时开始称量氯化钠
24、某同学配制50g9%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填序号)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需称取氯化钠 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 (填字母),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 保持水平。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2023—2024学年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溶液 期中训练含答案
鲁教版第三单元 溶液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固体,U形管内有色液面将发生的现象是( )
A.无变化 B.A处升高,B处下降
C.A、B两处都升高 D.A处降低,B处升高
【答案】D
2、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没有明显变化的是( )
A.氢氧化钠 B.硝酸铵 C.氯化钠 D.浓硫酸
【答案】C
3、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 )
A.溶质质量相同 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C.均为不饱和溶液 D.溶剂质量相同
【答案】A
4、配制20%的氯化钠溶液时,会引起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偏大的是( )
A. 烧杯用蒸馏水润洗后再配制溶液
B. 氯化钠晶体不纯(杂质难溶干水)
C. 用量筒取水时俯视读数
D. 转移已配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答案】C
5、溶液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碘酒 B.盐酸 C.氯化钠溶液 D.酒精溶液
【答案】A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可以含有多种溶质
B.溶液是无色、透明、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渍是乳化作用的结果
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答案】A
7、实验室欲配制0.9%的生理水100g,下列操作步骤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量9g NaCl
B.用烧杯量取99.1mL水
C.在量筒中配制溶液
D.配好后转移到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答案】D
8、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50g,在量取所需的水时俯视读数(其他操作正确),则配制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 大于6% B. 小于6% C. 等于6% D. 无法判断
【答案】A
9、把少量生活中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可以得到溶液的是( )
A.面粉 B.牛奶 C.蔗糖 D.植物油
【答案】C
10、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具有均一性、稳定性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液的浓度
C.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将饱和溶液升温后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11、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将氯化钠和植物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20%的蔗糖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
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配制50gl6%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答案】D
12、实验室要配制50g 10%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 )
A. 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g,水的体积为45mL
B. 在托盘天平左盘加5g砝码,然后在右盘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再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C. 用50mL量筒量取45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
D. 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答案】B
13、溶液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白酒 B.蒸馏水 C.医用酒精 D.生理盐水
【答案】B
14、如图所示,将少量液体M加入到广口瓶中,观察到注射器活塞向右移动,则M和N可能是( )
①稀盐酸和石灰石;②水和氧化钙;③水和氢氧化钠;④水和硝酸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15、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硫酸钠和汽油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答案】D
16、“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OH溶液的配制”实验操作示意图如下,其中正确的是( )
A. 取用NaOH B. 称取NaOH
C. 量取一定体积的水 D. 溶解NaOH固体
【答案】D
二、填空题。
17、如果物质以____________的固体颗粒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分散在水中则形成____________;若物质以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的形式均匀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物质溶解后形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混合物叫做____________。
【答案】细小 悬浊液 小液滴 乳浊液 分子 离子 溶质 溶剂 溶液
18、如图所示,一物体悬挂在弹簧秤上并浸没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在恒温条件下向烧杯内的溶液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悬挂物不参与反应),说明弹簧秤示数变化情况(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如果加入氯化钠晶体,弹簧秤示数______。
(2)如果加入蒸馏水,弹簧秤示数______。
(3)如果加入氯化钾晶体,弹簧秤示数______。
【答案】不变 变大 变小
19、倾倒液体时,细口瓶的塞子要倒放在桌面上的原因是:
。
【答案】以防塞子再盖上后污染试剂
20、烧杯中盛有一定质量、温度为、溶质为M的溶液,将其置于室温环境中,测定不同温度时析出固体M的质量。测定结果记录如下表。
溶液的温度/ 75 65 50 35 20
析出固体M的质量/ 0 0 2.0 4.5 8.4
若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对实验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时,该溶液是否为饱和溶液?______(选填“是”“否”或“无法判断”)。
(2)将时接近饱和的M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一定能达到目的的有______(填序号)。
①升温;②降温;③加入溶质M;④加水;⑤加入另一种固体N;⑥恒温蒸发水分;⑦与M的饱和溶液混合。
【答案】(1)无法判断 (2) ②③⑥
*21、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制作“叶脉书签”需用到10%的氢氧化钠溶液。现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
(1)若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需称量氢氧化钠的质量为________g。
(2)用氢氧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_____________。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左盘放砝码
B 在托盘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垫滤纸称量氢氧化钠固体
C 将准确称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溶解
D 将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装入试剂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4)若用20%的氢氧化钠溶液加水(水的密度为l g/cm3)配制50 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需2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配制时应选用_______mL的量筒量取水(填“10”或“50”)。
【答案】(1) 5 (2)玻璃棒 (3)D (4)25 50
三、综合应用题。
22、小明、小亮在学习了饱和溶液的定义后,一起探究影响饱和溶液形成的条件,做作了如下实验。
:小明在20℃时量取100mL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取38.2g氯化铵,将称取氯化铵放入100mL水中,充分搅拌,烧杯内有剩余固体。小明将烧杯用酒精灯加热后,烧杯内固体消失,又称取2g氯化铵放入烧杯并搅拌,氯化铵全部溶解。
问题:小明的实验证明了影响饱和溶液形成的条件为:_____ 。
b:小亮在20℃时量取100mL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取38.2g氯化铵,将称取氯化铵放入100mL水中,充分搅拌,烧杯内有剩余固体。小亮用量筒量取10mL水倒入烧杯中并充分搅拌,烧杯内固体消失,又称取2g氯化铵放入烧杯并搅拌,氯化铵全部溶解。
问题:小明的实验证明了影响饱和溶液形成的条件为:_____ 。
小亮提出:氯化铵的饱和溶液还能不能溶解其他物质呢?
他们又一起做了如下实验。
c:在20℃时量取100mL水倒入烧杯中,用天平称取38.2g氯化铵,将称取氯化铵放入100mL水中,充分搅拌,烧杯内有剩余固体。他们将烧杯内的溶液转移到另一烧杯内,得到20℃的氯化铵饱和溶液。他们又称取5g食盐放入得到的氯化铵饱和溶液内并充分搅拌,食盐消失。
结论:一定温度下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可以再溶解另一种不同的溶质。
问题:
(1)如何检验一瓶食盐溶液是否是饱和溶液?
_____ 。
(2)如何将一瓶接近饱和的氯化铵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你能想出几种方法?_____ 。
【答案】温度 溶质和溶剂的质量
(1)加入少量的食盐搅拌看其是否能够继续溶解,若能,不饱和,若不能,则饱和 降低温度;
(2)加入氯化铵;蒸发溶剂
四、实验题。
23、现配制300g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实验操作如下:
(1)①称量氯化钠固体的质量(如图所示):所选砝码的质量为________g;
②量取水的体积:用量筒取________mL水(ρ水=1g/cm3)
③溶解;
④装瓶、贴标签:标签上应填写的内容是________。
(2)经检测所配置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a.所用的砝码有缺损
b.称量时砝码端忘垫质量相同的纸片
c.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d.末端调节天平平衡,指针向右偏时开始称量氯化钠
【答案】(1)5 ;291 ;NaCl溶液;3% (2)ab
24、某同学配制50g9%的氯化钠溶液,整个操作过程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 (填序号),其中操作错误的是 (填序号)
(2)图②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 ,需称取氯化钠 g。
(3)量水时选用的量筒的量程最合适的是 (填字母),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 保持水平。
A.10mL B.25mL C.50mL D.100mL
【答案】②①⑤③④;①;广口瓶;4.5;C;凹液面的最低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