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1815
1625
1648
1920
1945
1917
1928
1946
《战争与和平法》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
维也纳体系
十月革命
国际联盟
《非战公约》
《联合国宪章》
国际法院建立
近代国际法形成,
近代外交制度建立
推动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
雅尔塔体系
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瓦解
大批新兴民族国家独立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欧洲范围内
维也纳体系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国际关系
外交关系
16-19世纪,西方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大批新兴民族国家独立
①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
1.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②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的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杨宁一
新教主张:"因信称义",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简化宗教仪式,王权高于教权。建立本民族教会。
③宗教改革(16世纪)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玫瑰战争(1455—1485年)----英国内部的王位继承战争
英国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这两个王室家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封建割据势力,为统一铺平了道路。1485,兰开斯特家族取得胜利,并与约克家族联姻,建立都铎王朝。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学习任务,阅读教材。梳理专制王权国家形成的背景。
背景
①1534年,英国颁布《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
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表现
凡尔赛宫
法国专制王权的象征
法王路易十四(1638年-1715年)
②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1.专制王权国家的形成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①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2.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②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
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为国捐躯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如果国家受到灭亡或被占领的威胁,那么为之而死也是心甘情愿的”。“每一种灾难都有可能降临于我和我的家庭,但只求上帝能够拯救法兰西”。
——陈文海《法国史》
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英国官方语言,并为英国人广泛使用。14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先驱威克里夫把《圣经》翻译成英语,主张用本民族语言作礼拜,抵消拉丁语的影响。
——徐志强《近代早期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学习任务,阅读p68,梳理民族国家形成的背景因素。
背景
③出现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揭开法国大革命序幕。后来7月14日定为法国的国庆节。
特点
民族国家由单一民族组成,更多的是包括了多个民族。
①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
②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
《马赛曲》
为国歌
2.民族国家的形成
表现
欧洲各专制王权国家逐渐变为具有独立主权的民族国家
思考:专制王权国家=民族国家?
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一.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专制王权国家
分裂
割据
新兴资产阶级与王权结盟,寻求统一
拥戴国王
专制王权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抛弃国王
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国家
以上图示反映了是什么原因推动民族国家产生?
欧洲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阐述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的原因?
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唯物
史观
为什么会从拥戴国王到抛弃国王?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一)国际法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1、国际法的形成原因
近代民族国家诞生之初,各国以强调各自之主权、扩大本国利益为根本,使得武力成为国与国之间关系的仲裁者,由此而使整个欧洲成为一个你争我斗的决斗场,国对国正如狼对狼的自然状态……呼唤最基本的、普遍的道德戒律与普遍适用的处理主权国家之间关系的法律,显得尤为迫切。
——高建《西方政治思想史(第三卷)》
(1)随着国家主权意识的加强,各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
(2)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
《牛津法律大辞典》:国际法即国际社会之法,或者是在国家之间的相互交往关系中所接受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习惯和条约规则。简单说来,是有关国家之间的法律,是调节两个以上国家之间相互关系、有一定约束力的法律系统。
2、17-19世纪国际法的形成和初步发展
(1)国际法基础的奠定: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
核心思想: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根据一般规则:本人是处理自己事务的最佳裁断者,因而拥有发动战争之权力的人,乃是唯一拥有缔结和约之权力的人。由此推导,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
——[荷]格劳秀斯著,何勤华等译《战争与和平法)
三十年战争:161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这场战争的起因虽然是教派之争,但其核心问题是争夺领土、王位和霸权,因此本质上是国家利益的冲突,天主教大国法国因其利益站在新教同盟一方参战,西班牙、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和罗马教廷支持天主教联盟。这场战争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欧洲各国纷纷卷入其中,给欧洲的社会经济造成了很大危害
——根据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改编
(2)国际法的形成: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形成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形成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基本原则: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召开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
所有罗马帝国的选侯、邦君和各邦,应根据本协议确定和确认享有他们自古以来的权利、特权、自由、优惠、自由行使领土权,不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或是礼遇性的权利,因而他们永远不能,也不应受到任何人以任何借口进行的骚扰。……
……参加协议的所有各方应有义务保卫和保护本和约的每一项条款不受任何人的侵犯,不论其信奉何宗教……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648年10月24日)
神圣罗马帝国
三十年战争(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催生了近代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诞生,促进了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也推动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①维也纳体系: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
(4)国际法范围的扩大
拿破仑战败后,在制裁法国的基础上,战胜的欧洲封建君主们召开了维也纳会议,会议确定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即维也纳体系。维也纳体系建立后,英国重新控制了欧洲,并且达成了欧洲势力均衡,世界国际关系的中心舞台仍然停留在欧洲
——周才方《拿破仑战争与维也纳体系的兴衰》
欧洲均势:英国在欧洲大陆维持势力均衡,防范其他大国崛起危及其霸权地位
②在维也纳体系下,国际法的应用范围也逐渐从欧洲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③各国还签订国际公约,制定战争法规,试图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野战医院和军医院应被承认为是中立的。只要这类医院内有任何病员或伤员,它们就应受到交战各方的保护和尊重。
——《红十字公约》(1864 年8 月22 日)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二)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
17世纪时,欧洲国家的君主们不再满足仅仅派遣临时使者与他国保持联系,而是派遣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在西欧,常驻外交代表机关(使团)是从15世纪开始才偶尔出现。最早互派常驻外交使团是意大利各城邦国家。有记录可查的第一个常驻公使团是1455年米兰公爵弗朗塞斯科·斯福查派驻热那亚的使团。以后,西班牙、英国和法国也曾向外国派遣常驻使节。但在实践上,只是从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才确立了常驻外交代表机关的制度,并在欧洲开始普遍实行起来。
——王绳祖《国际关系史》
2、维也纳会议后,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1)外交人员的衔级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2)在国际关系中,主权者或国家自封的头衔要得到其他国家的认可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三)外交制度的建立和国际法形成的影响
1、外交制度和国际法的形成和发展,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了新的途径
2、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1918
一战后
1928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成立国际联盟
——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
美、法等国签订《非战公约》
1917
十月革命后
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犯罪,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在维护和平上非常失败。国际联盟是美国总统威尔逊设计的,充满理想主义色彩。国联成立后,由于受孤立主义影响的美国未加入,德国和苏联在很长时间内也不是其成员,所以它实际上是在英法的操控之下,代表性大打折扣。此外,国联的制度设计也使得它难以约束日本等列强的侵略行为。尤其是对德国的惩罚过于苛刻,激起德国的强烈反弹,刺激了民粹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在德国的泛滥,法西斯主义乘势而起,从而为新的世界大战爆发埋下种子。正因为如此,一战时的法军元帅福煦对这个体系作出这样的评价:“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
——刘建飞《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短命的国际体系》
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
“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国际责任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联合国宪章》的签署
◎海牙国际法院
2、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鉴于过去国际联盟软弱无力的状态,二战后建立了强有力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宪章》赋予了联合国在调配使用各国武装力量方面拥有了比国际联盟大得多的权力,在表决程序上,分别采用三分之二票和简单多数票通过,并建立了安全理事会这样一个核心机构,被全权赋予维护世界和平的职责。二战后的国际秩序呈现出大国的核心作用与弱小民族的权益保障并在的特点。五大国被赋予了“世界警察”的职责,……
——王建朗《浅议二战后国际秩序设计的几个特点》
“大国一致”原则使和平解决国际争端成为可能
一些大国的利己行为,严重威胁着世界和平
1964.4
1964.8
1967.10
1973.12
1989.11
1992.6
主张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77个发展中国家联合宣言
关于保护伤病员的
《红十字公约》
关于和平探索宇宙、平等利用太空的《外层空间条约》
维护各国海洋权益的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关于保障儿童权利的
《儿童权利公约》
《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宣言》
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美国历史学家拉努姆认为,历史上世俗性自治和自我管理的能力是一个民族国家独立于罗马司法权的重要标志。中古时期,英国缺乏形成中央集权的政治环境,世俗君主不能完整地行使独立国家的最高司法权。该观点意在( )
A.探讨欧洲教权俗权的变化 B.发掘英国宗教改革的原因
C.论证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 D.阐述资产阶级统治的必然
C
2.19世纪前,欧洲国家主要关注政务语言、宫廷语言、法令语言等。进入19世纪以后,官方对生活语言的关注越发普遍,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开始实行初级义务教育,官方确定的标准语言也被推介给所有在校学习的人。这一变化( )
A.利于培养国民政治认同 B.顺应民主共和的主流趋势
C.推动文化的一元化发展 D.适应提升政治素养的需求
A
《冰嬉图》(乾隆时期)
课堂练习
3.纽伦堡审判上,美国首席起诉人杰克逊说:“重新接受存在非正义战争的原则……可以追溯回顾为若干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首先具有重要意义的是1928年《非战公约》……它改变了侵略战争的合法状况。”由此可知,《非战公约》( )
A.纵容了绥靖政策的出台 B.完善了集体安全机制
C.推动了对法西斯的清算 D.拓展了国际法的领域
C
4.1815年维也纳会议上,欧洲几乎所有国家一同签订了《外交代表等级条例》,将外交代表分为三个等级:大使、教皇使节和圣使,公使,代办;并强调不论国家大小强弱,其外交家都享有在所派驻国首都的居住权,“三级外交等级”从而确立。维也纳会议( )
A.损害了弱小国家的外交主权 B.完善了近代国际外交的规范
C.承认并确立了国家主权原则 D.维系了欧洲各国的利益纽带
B
《冰嬉图》(乾隆时期)
课堂练习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