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质量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3·兰州检测)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能量,其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农业秸秆、森林废弃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将生物质加以处理就可以转换成日常所需的常规能源,如生物质天然气、电能等。把秸秆、人和牲畜粪便及生活垃圾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搅拌、增温,再经过预处理之后一起投入厌氧发酵池,让其与氧气隔绝后进行发酵,就可以生成生物质天然气。我国长春地区在兴建生物质天然气工程项目时,一般要配套建设太阳能发酵棚。近年来,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迅速。下表为全球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统计表(单位:十亿瓦特)。据此完成1~2题。
地区 欧洲 中东和非洲 美国 巴西 其他美洲地区 印度 其他亚太地区(含中国) 合计
装机容量 3.4 0.2 0.1 2.1 1.4 0.7 3.3 11.2
1.与美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小密切相关的是( )
A.常规能源丰富 B.社会经济发达
C.生物质原料少 D.能源需求量小
2.长春地区生物质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太阳能发酵棚的主要作用可能是( )
A.满足生物质天然气厂耗电需求
B.减少地表水分增发和蒸腾作用
C.提供冬季秸秆等发酵所需热量
D.促进当地冬季农作物自给自足
能源效率是指能源消耗量对维持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量。生态效率则兼顾经济活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要求将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的强度适配于地球的承载力水平。读1997—2012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图。完成3~4题。
3.关于四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蒙古能源生态效率不稳定
B.广东能源生态效率始终最高
C.上海能源生态效率降幅最大
D.青海能源生态效率持续降低
4.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关于图示四个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特征的推断,正确的是( )
A.上海产业转型升级较快
B.广东高耗能产业发达
C.内蒙古三大产业波动大
D.青海多资金密集型产业
各省级行政区能源强度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对应关系。下图中,依据 1995—2015 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和平均能源强度的关系,把省级行政区分为高经济增长+低能耗、低经济增长+低能耗、高经济增长+高能耗以及低经济增长+高能耗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省级行政区能源利用率最低的是( )
A.贵州 B.内蒙古
C.海南 D.天津
6.为了优化地区生产总值和能源强度的关系,我们应该(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研发勘探技术,提高能源开采能力
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加大能源保护,禁止开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023·天津七校高三联考)下图示意世界能源消费的转型过程(含预测),①②③④为不同的能源类型。据此完成7~8题。
7.第二次能源转型是( )
A.木柴向煤炭转型 B.木柴向石油转型
C.煤炭向油气转型 D.煤炭向核能转型
8.世界能源消费转型( )
A.不利于世界能源安全
B.可改善能源分布不均状况
C.有利于推动传统能源的发展
D.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2023·河南开封模拟)“农安天下,种为基本”,种子是现代农业的基石。在现代社会,大批量商业化种子出现后,本地的“土种”——老种子日渐退出历史舞台。老种子也称自留种、土种,是在当地自然或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或人为选种形成的品种,口感佳,但产量较低、品相较差。据此完成9~11题。
9.与标准化的商业种子相比,老种子( )
A.更加适应当地环境 B.作物生育周期更短
C.作物经济效益更高 D.选种和储藏更方便
10.我国西南地区传统农业模式下保留的老种子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
A.地方保护 B.地域较为封闭
C.病虫害少 D.育种经验丰富
11.保护老种子有利于( )
①提高粮食产量
②延续和保护种子基因
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④促进农业机械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23·昌乐模拟)作物水分亏缺量是作物蒸散量与其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的差值,其值越大,说明作物生长所受的水分胁迫越大,所需的灌溉量越大。水稻生育期主要在夏季,冬小麦生育期主要在冬春季。下图示意黄淮海平原作物水分亏缺量的流域差异。据此完成12~14题。
12.黄淮海平原各流域生育期内均不需要灌溉的农作物是( )
A.玉米 B.水稻
C.小麦 D.花生
13.水稻水分亏缺量在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是该农作物生育期内( )
A.海河流域蒸发量大于淮河流域
B.海河流域蒸发量小于淮河流域
C.海河流域降水量大于淮河流域
D.海河流域降水量小于淮河流域
14.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黄淮海平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A.增加作物熟制 B.大幅提高垦殖指数
C.提高作物单产 D.扩大小麦种植面积
(2023·辽阳检测)磷虾,主要生活于靠近南极洲的大洋,因庞大的生物量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引起了人类的关注。随着人类对南极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磷虾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同时磷虾也作为一种渔业资源被开发利用,数量大幅减少。据此完成15~16题。
15.人类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方式包括( )
①修建海底隧道 ②设置南极科考站 ③建设黄河小浪底水库 ④修建跨海大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磷虾数量大幅减少,人类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
A.停止对南极海域的开发
B.捕杀鲸鱼等磷虾猎食者
C.增设南极破冰船
D.加大对磷虾过度捕捞的惩治力度
二、综合题(3个小题,共52分)
17.(2023·河北保定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黄土高原上的某市东临黄河,其主城区位于金城街道和新城街道。该市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即占用的耕地必须在该市范围内另外开辟相同面积的耕地补偿。尽管如此,近年来,该市部分地区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仍然有所降低。下图示意该市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区分布。
(1)分析该市高质量耕地分布区的自然优势。(6分)
(2)近年来,该市部分地区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有所降低,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6分)
(3)为该市维护粮食安全提出合理建议。(6分)
18.(2022·上海闵行高二上一模)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我国石油进口逐年增加,石油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一般认为,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是一个重要的安全警戒线。推进我国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建立必要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可以减少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
(1)分别概括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分布特征。(6分)
(2)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分析西气东输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积极影响。(10分)
19.(2023·陕西咸阳实验中学高二下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 750人,其中70%人口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人口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
材料二 图甲示意该村等高线分布及立体农业,图乙为该村土地利用结构图。
(1)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2)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6分)
(3)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可积极拓展哪些产业?(6分)
第二章质量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2023·兰州检测)生物质能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贮存在生物中的能量,其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地球上的生物质能资源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农业秸秆、森林废弃物、城市和工业有机废弃物、动物粪便等。将生物质加以处理就可以转换成日常所需的常规能源,如生物质天然气、电能等。把秸秆、人和牲畜粪便及生活垃圾按一定比例混合,通过搅拌、增温,再经过预处理之后一起投入厌氧发酵池,让其与氧气隔绝后进行发酵,就可以生成生物质天然气。我国长春地区在兴建生物质天然气工程项目时,一般要配套建设太阳能发酵棚。近年来,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增长迅速。下表为全球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统计表(单位:十亿瓦特)。据此完成1~2题。
地区 欧洲 中东和非洲 美国 巴西 其他美洲地区 印度 其他亚太地区(含中国) 合计
装机容量 3.4 0.2 0.1 2.1 1.4 0.7 3.3 11.2
1.与美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小密切相关的是( A )
A.常规能源丰富 B.社会经济发达
C.生物质原料少 D.能源需求量小
2.长春地区生物质天然气工程项目建设太阳能发酵棚的主要作用可能是( C )
A.满足生物质天然气厂耗电需求
B.减少地表水分增发和蒸腾作用
C.提供冬季秸秆等发酵所需热量
D.促进当地冬季农作物自给自足
解析: 第1题,美国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小,主要是因为其常规能源丰富,A正确;美国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B、D错误;美国农业发达,生物质原料丰富,C错误。故选A。第2题,我国长春地区冬季气温过低,秸秆等无法进行发酵,故需要太阳能增温,以保证冬季生物质天然气厂运转,C正确。
能源效率是指能源消耗量对维持和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贡献量。生态效率则兼顾经济活动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要求将环境影响和资源利用的强度适配于地球的承载力水平。读1997—2012年我国四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图。完成3~4题。
3.关于四个省级行政区能源生态效率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内蒙古能源生态效率不稳定
B.广东能源生态效率始终最高
C.上海能源生态效率降幅最大
D.青海能源生态效率持续降低
4.产业结构是影响能源生态效率的主要因素,关于图示四个省级行政区产业结构特征的推断,正确的是( A )
A.上海产业转型升级较快
B.广东高耗能产业发达
C.内蒙古三大产业波动大
D.青海多资金密集型产业
解析: 第3题,读图可知,内蒙古能源生态效率波动大,不稳定,A正确。广东能源生态效率不是始终最高,B错误。上海能源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C错误。青海能源生态效率比较稳定,D错误。故选A。第4题,上海经济发达,综合实力强,产业转型升级较快,A正确。广东能源不足,以轻工业为主,B错误。内蒙古以第二产业尤其是高能耗产业为主,三大产业波动不大,C错误。资金密集型产业主要在经济发达地区,D错误。故选A。
各省级行政区能源强度和经济发展具有不同的对应关系。下图中,依据 1995—2015 年平均经济增长率和平均能源强度的关系,把省级行政区分为高经济增长+低能耗、低经济增长+低能耗、高经济增长+高能耗以及低经济增长+高能耗地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省级行政区能源利用率最低的是( A )
A.贵州 B.内蒙古
C.海南 D.天津
6.为了优化地区生产总值和能源强度的关系,我们应该( B )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研发勘探技术,提高能源开采能力
③提高能源利用率
④加大能源保护,禁止开采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第5题,本题考查读图分析能力。从材料中可知,能源利用率最低的省级行政区应为高能源消耗、低经济增长,因此A项正确。第6题,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优化地区生产总值和能源强度的关系就是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调整产业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率都能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的能源消耗量,①③正确;提高能源开采能力不能优化地区生产总值和能源强度的关系,②错误;禁止开采资源不符合现实,④错误。故选B项。
(2023·天津七校高三联考)下图示意世界能源消费的转型过程(含预测),①②③④为不同的能源类型。据此完成7~8题。
7.第二次能源转型是( C )
A.木柴向煤炭转型 B.木柴向石油转型
C.煤炭向油气转型 D.煤炭向核能转型
8.世界能源消费转型( D )
A.不利于世界能源安全
B.可改善能源分布不均状况
C.有利于推动传统能源的发展
D.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
解析: 第7题,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当前世界能源消费的主体仍是石油、天然气,而第二次能源转型发生时间为1900年至1980年左右,故为煤炭向油气转型,C正确,D错误;木柴向煤炭转型为第一次能源转型,A、B错误。第8题,由图可知,未来世界能源消费转型是向新能源转型,而新能源一般具有可再生、无污染的特点,因此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D正确;使用新能源可减缓油气、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枯竭的速度,有利于世界能源安全,A错误;新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在世界上分布不均、且不稳定,B错误;发展新能源会减少对于传统能源的使用,不利于传统能源发展,C错误。
(2023·河南开封模拟)“农安天下,种为基本”,种子是现代农业的基石。在现代社会,大批量商业化种子出现后,本地的“土种”——老种子日渐退出历史舞台。老种子也称自留种、土种,是在当地自然或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或人为选种形成的品种,口感佳,但产量较低、品相较差。据此完成9~11题。
9.与标准化的商业种子相比,老种子( A )
A.更加适应当地环境 B.作物生育周期更短
C.作物经济效益更高 D.选种和储藏更方便
10.我国西南地区传统农业模式下保留的老种子较多,其主要原因是该地区( B )
A.地方保护 B.地域较为封闭
C.病虫害少 D.育种经验丰富
11.保护老种子有利于( D )
①提高粮食产量
②延续和保护种子基因
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④促进农业机械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第9题,老种子是在当地自然或栽培条件下,经过长期自然或人为选种形成的品种,它更加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条件,A正确;标准化的商业种子是在特定环境下,受人工干预形成的,可以进行专业化批量生产,作物经济效益更高,作物生育周期更短,B、C错误;为获得更高产量和更好品质,作为育种的老种子要经过严格挑选,并在储藏过程中严格保护(如防霉、防潮、防啃食等),只有这样才能在下一年种出优良的作物,故选种和储藏并不方便,D错误。第10题,我国西南地区山区面积广,地形崎岖,地域较封闭,受外界商业化的种子影响小,人类活动少,因而农作物老种子保留较多,B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西南地区对老种子的地方保护,育种经验对老种子的保留影响较小,A、D错误;该地地处低纬度地区,病虫害并不一定少,C错误。第11题,与商业化种子相比,老种子是经过长期自然或人为选种形成的品种,口感佳,保护老种子有利于延续和保护种子基因,是中国粮食的有益补充,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②③正确;老种子生长的作物产量低、品相差,对提高粮食产量作用不大,也不利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①④错误。故选D。
(2023·昌乐模拟)作物水分亏缺量是作物蒸散量与其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的差值,其值越大,说明作物生长所受的水分胁迫越大,所需的灌溉量越大。水稻生育期主要在夏季,冬小麦生育期主要在冬春季。下图示意黄淮海平原作物水分亏缺量的流域差异。据此完成12~14题。
12.黄淮海平原各流域生育期内均不需要灌溉的农作物是( A )
A.玉米 B.水稻
C.小麦 D.花生
13.水稻水分亏缺量在海河流域与淮河流域存在明显差异,其主要原因是该农作物生育期内( D )
A.海河流域蒸发量大于淮河流域
B.海河流域蒸发量小于淮河流域
C.海河流域降水量大于淮河流域
D.海河流域降水量小于淮河流域
14.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黄淮海平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C )
A.增加作物熟制 B.大幅提高垦殖指数
C.提高作物单产 D.扩大小麦种植面积
解析: 第12题,根据材料“作物水分亏缺量是作物蒸散量与其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的差值,其值越大,说明作物生长所受的水分胁迫越大,所需的灌溉量越大”可知,黄淮海平原各流域生育期内均不需要灌溉的农作物是玉米,玉米在各流域生育期内水分亏缺量都是负值,即作物蒸散量小于其生育期内有效降雨量,受水分胁迫小,不需要灌溉,A正确。第13题,读图可知,水稻水分亏缺量在海河流域为正值,淮河流域为负值。水稻生育期主要在夏季,而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南北普遍高温,海河流域和淮河流域蒸发量相差不大,但夏季我国南北降水量有明显差别,海河流域降水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小,而淮河流域降水集中在6—9月份,且6月份会有梅雨天气,降水量大,因此两个流域水稻水分亏缺量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海河流域降水量小于淮河流域,D正确。第1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黄淮海平原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提高作物单产,C正确;作物熟制是由热量条件决定的,因此不能增加作物熟制,A错误;黄淮海平原地区土地利用率很高,城镇化水平很高,没有可供大规模垦殖的土地,因此大幅提高垦殖指数是错误的,B错误;小麦的作物水分亏缺量大,而且该地区以冬小麦为主,冬小麦生育期(冬春季)降水量少,需要大量灌溉,而黄淮海地区水资源紧缺,因此扩大小麦种植面积不合理,会加剧水资源不足,D错误。
(2023·辽阳检测)磷虾,主要生活于靠近南极洲的大洋,因庞大的生物量和丰富的营养成分,引起了人类的关注。随着人类对南极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磷虾的生存环境遭到破坏,同时磷虾也作为一种渔业资源被开发利用,数量大幅减少。据此完成15~16题。
15.人类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方式包括( D )
①修建海底隧道 ②设置南极科考站 ③建设黄河小浪底水库 ④修建跨海大桥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6.磷虾数量大幅减少,人类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是( D )
A.停止对南极海域的开发
B.捕杀鲸鱼等磷虾猎食者
C.增设南极破冰船
D.加大对磷虾过度捕捞的惩治力度
解析: 第15题,修建海底隧道、修建跨海大桥是对海洋运输空间的利用,①④符合题意;南极科考站和黄河小浪底水库都是在陆地上建立的,不属于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利用,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D。第16题,磷虾数量大幅减少,主要是人类过度捕捞造成的,不是鲸鱼猎食的结果,因此加大对磷虾过度捕捞的惩治力度,是人类可以采取的补救措施,B错误,D正确;停止对南极海域的开发不符合人类可持续发展观念,A错误;增设南极破冰船对控制磷虾数量减少没有影响,C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3个小题,共52分)
17.(2023·河北保定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黄土高原上的某市东临黄河,其主城区位于金城街道和新城街道。该市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即占用的耕地必须在该市范围内另外开辟相同面积的耕地补偿。尽管如此,近年来,该市部分地区平均耕地质量等级仍然有所降低。下图示意该市耕地质量与粮食生产区分布。
(1)分析该市高质量耕地分布区的自然优势。(6分)
(2)近年来,该市部分地区平均耕地质量等级有所降低,试对此做出合理的解释。(6分)
(3)为该市维护粮食安全提出合理建议。(6分)
答案:(1)邻近黄河,灌溉水源充足;地势相对平坦,便于集中耕作;为河流冲积土分布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
(2)高质量耕地分布区与城区几乎重合;城镇化建设占用耕地,(在占补平衡政策的影响下)新开辟的耕地自然条件较差;农业人口外流,部分耕地疏于管理。
(3)严控城镇建设对高质量耕地的占用;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保障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
解析:本题以黄土高原上的某市耕地质量为信息载体,涉及影响高质量耕地分布区的自然因素、城镇化对耕地的影响、维护粮食安全的措施等内容,旨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问题等地理核心素养。第(1)题,结合图可知该市高质量耕地分布区主要分布于黄河沿岸,其自然优势有,靠近黄河,灌溉水源充足;位于河流沿岸,地形相对平坦,便于耕作;河流沿岸,土层深厚,土壤肥沃。第(2)题,结合上题和图可知高质量耕地分布区主要分布在新城街道,金城街道附近,与城区几乎重合;随着城市化发展,城镇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结合材料“该市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即占用的耕地必须在该市范围内另外开辟相同面积的耕地补偿”,可知在占补平衡政策的影响下,新开辟的耕地自然条件较高质量耕地分布区差;人们外出务工,部分耕地疏于管理,导致耕地荒芜,质量变差。第(3)题,结合上题和所学知识:要维护该市粮食安全,应从保证该市粮食产量入手,根据产量=单产×耕地面积,可知应严控城镇建设对高质量耕地的占用,保证耕地质量,保障粮食产量;应调整农业生产结构,保障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比重,保证耕地种植面积,保障粮食产量;结合材料可知,该市位于黄土高原上,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产中,应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减少水土流失,保障耕地种植面积;还可以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提高粮食单产等来维护粮食安全。
18.(2022·上海闵行高二上一模)我国石油、天然气资源地区分布很不均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我国石油进口逐年增加,石油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一般认为,一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50%是一个重要的安全警戒线。推进我国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建立必要的石油战略储备基地,可以减少石油供应中断对国民经济造成的损失。
(1)分别概括我国石油、天然气的分布特征。(6分)
(2)从经济、社会、生态三个方面,分析西气东输对我国西部地区的积极影响。(10分)
答案:(1)石油分布特征:北部多,南部少;天然气分布特征:西部多,东部少。
(2)经济方面: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带动天然气生产、加工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社会方面: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基础设施的建设;促进城镇化。生态方面:使用天然气能减少薪柴的使用,减少森林植被的破坏;经济收入的提高利于促进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建设,缓解当地的生态问题。
解析:第(1)题,我国石油主要分布在华北、东北、西北地区,南方地区少,因此石油北部多,南部少;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青海、新疆等地,东部地区少,因此天然气西部多,东部少。第(2)题,本题结合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分析思路进行分析即可。经济方面:推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推动天然气的勘探、开发等相关产业发展;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社会方面:增加就业机会,带动区域发展,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促进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发展。生态方面:改变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为沿线居民提供能源,可减少植被破坏带来的生态问题,减少大气污染,促进西部地区生态建设。
19.(2023·陕西咸阳实验中学高二下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我国东南沿海某行政村总人口2 750人,其中70%人口外出就业生活。留村人口绝大多数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60岁以上人口占36%。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家庭年均收入约5万元,主要源自外出务工。
材料二 图甲示意该村等高线分布及立体农业,图乙为该村土地利用结构图。
(1)分析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6分)
(2)指出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6分)
(3)依据当地资源利用状况,可积极拓展哪些产业?(6分)
答案:(1)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灌溉水源充足。
(2)劳动力流失;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单一;农业衰退。
(3)生态农业;特色农产品加工业;观光农业;农村电子商务。
解析:第(1)题,该村立体农业空间布局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应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进行分析。图中显示,该村等高线较密集,地势起伏较大,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适合发展立体农业,不同海拔、不同坡度的地区布局不同的农业类型;材料信息表明,该村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气候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图中显示,该村河流较多,水域面积较大,灌溉水源充足。第(2)题,该村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应从材料一中进行归纳。材料一表明,该村总人口2 750人,其中70%人口外出就业生活,说明该村劳动力流失严重;留村人口中60岁以上人口占36%,说明该村人口老龄化严重;近年来,该村农业的总产值与收入有下滑趋势,说明该村农业发展趋缓,有衰退迹象。第(3)题,当地土地、气候和水源等自然条件优越,可发展生态农业;图中显示,当地出产水稻、茶叶、竹材等多种农产品,可以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图中显示,该村山水景观独特,可以利用农业和自然景观发展观光农业;为了扩大当地农产品销量,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