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年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匿笑(nì) 蜷曲(juǎn) 骇人听闻(hài) 踉踉跄跄(liàng)
B.嬉戏(xī) 吮吸(shǔn) 丝丝缕缕(lóu) 絮絮叨叨(dāo)
C.枯涸(hé) 威慑(shè) 头晕目眩(xuàn) 更胜一筹(chóu)
D.滑稽(jī) 冰雹(bāo) 随声附和(hè) 忍俊不禁(jīn)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嶙峋 啜泣 灰心丧气 一丝不够 B.宽恕 收敛 海枯石烂 兴高彩烈
C.峰恋 孪生 窃窃私语 弱肉强食 D.健步 提防 不可救药 日转星移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B.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C.嫦娥三号向太空飞去,美丽的月球已经遥遥在望。
D.我独自一人形影不离地来到百花广场。
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形象。
B. 济南市教育局建立了以学校为主线的安全工作网络。
C. 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D.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爱好文学和接近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5. 下列有关课文内容及文学常识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伊索寓言》的作者是伊索,古希腊人,《伊索寓言》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最成熟、最完备的寓言集。
B. 《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灰姑娘》。《皇帝的新装》这篇童话,通过一个昏庸无能而又穷奢极欲的皇帝受骗上当的故事,揭露和讽刺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和自欺欺人的丑行。
C.《紫藤萝瀑布》选自《铁箫人语》,作者是宗璞, 文章写景状物,意在表达对生命的思考和领悟。
D.《赫耳墨斯和雕像者》刻画了一个被人们误解、怀才不遇的神灵形象。
6. 古今诗文填空。(每小题1分,共6分)
(1) ,用背篓来装竹篱间肥硕的瓜果。(何其芳《秋天》)
(2)春天像小姑娘, ,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3)枯藤老树昏鸦, ,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朱熹的《观书有感》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 ? ”。
(5)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李白用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 , ”来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思念。
(6)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 ( http: / / www.21cnjy.com )祝大会上提出,学习和思考是相辅相成的,阐明了《论语》中“ , ”的深刻含义。
7.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4分)
2011年5月13日故宫博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院向北京市公安局送了一面锦旗,锦旗上有八个字“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错将“捍”字写成了“撼”字。照片曝光后,网民一片声讨。17日故宫博物院在网上公布了一封致歉信,致歉信内容如下。
尊敬的各位公众:
由于我们工作的疏漏,在5月13日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的锦旗上出现错字,谨向公众致歉。
此次赠送的锦旗由院保卫部门负责联系制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于时间紧,锦旗从制作场地直接锦旗带到赠送现场,未再交院里检查。下午媒体播出后,院里才发现把“捍”写成“撼”的严重错误。尤其错误的是,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仍未请示院领导,继续坚持错误,乃至强词夺理。不仅误导公众,而且使故宫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事情发生后,院里进行了认真调查,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予当事人严肃的批评教育,并采取了补救措施。故宫博物院现正组织全院各部门举一反三,吸取教训,堵塞漏洞,增强工作责任心,进行全面整改。
(1)第一段划线句子缺主语,请在合适的地方补上。(1分)
(2)最后一句中有一个词使用不恰当,请去掉,这个词是 。(1分)
(3)从书信写作格式看,还少了什么,请写在下面。(2分)
8. 阅读下面的故事《蚂蚁和蝉》,完成后边题目。(3分)
冬天,蚂蚁翻晒受潮的粮食,一只饥饿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蝉向他乞讨。蚂蚁对蝉说:“你为什么不在夏天储存点粮食呢 ”蝉回答说:“那时我在唱悦耳的歌曲,没有工夫。”蚂蚁笑着说:“如果你夏天唱歌,冬天就去跳舞吧!”
(1)这个故事选自名著《 》,来自古希腊。(1分)
(2)写出这个故事所寄寓的道理。(2分)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一)《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9.这首诗首句描写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 的特点。(1分)
10.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 ( http: / / www.21cnjy.com )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2分)
(1)则是无信______ ____ (2)元方入门不顾____ _____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4分)
(1)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译文:
(2)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文:
13.从全文的内容来看,“友人”是个怎样的人 (2分)
14.你还知道中国古代有哪些机智儿童的故事呢 (写出两个即可)从中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
分)
(三)
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1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①今日不雨 ②渔者得而并禽之
16.这个故事可以用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成语概括,这个成语是 ,含义是 。(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春节与过年
①在中国,“年”的由来已久。从原始社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尧舜时代就有了记载。据古代神话传说,“年”是一种最凶恶、最可怕的动物。吃人害人。天神把它锁进深山,只准许它每年出来一次。到了十二月(腊月),“年”就会突然出现,很多人和牲畜遭到伤害。“年”是灾难,“年”是祸害,人们担心遇到“年”,把年叫做“年关”。于是,人们每到腊月,家家就储粮备菜,到了年三十日晚上,就关闭家门,准备棍棒,磨刀练枪,准备与“年”作斗争。人们在与“年”作斗争的过程中,逐渐发现“年”的许多弱点,它害怕红颜色、火光、响声等等。于是就家家门上贴红纸、家家门前敲锣打鼓、放鞭炮、彻夜点灯,防“年”。岁月流逝,“年”成为人类与“年”等自然灾害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象征。
②“年”,作为时间概念,是由日、月构成的,它是我们祖先在同自然界长期共存和斗争中,对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不断加深认识的产物。
③在渔猎时代,人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先发现了“昼夜”交替的现象,于是,逐步形成“日”的概念。到了畜牧时代,在饲养家禽、家畜的过程中,用“日”计算它们各自成长的时间,已经难以记忆。于是,古人从月亮的圆缺、潮水的涨落中,,逐渐形成“月”的概念。到了耕稼时代,农作物的培植生长与气候寒暖,有着密切的关系,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依据寒来暑往,发现了星象循环的规律,认识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四季为一年,于是,有了“年”的概念。“年”就成为人们组织农业生产、安排一年生活计划的时间依据。这也是我国“农历”的来源。应当说,中国的“农历”不是人们主观想象的产物,而是对自然和生产的科学认识。
④“年”是时间概念,是计算时间的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个单位。然而,对于“年”的起始,何时“过年”,何时为“岁首”,却有不同的界定或规范。尧舜时,称年曰“载”;夏代称年为“岁”,商改“岁”为“祀”;周代再改“祀”为“年”,正式以年名“岁”。
⑤在中国古代,把朝代更换、王者易人的年份 ( http: / / www.21cnjy.com )与月份,分别定为“元年”和“正月”,《公羊传》:“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自夏至汉初,都有历史记载。夏代,定正月初一为“元旦”。秦与汉初,都以十月为“正月”。到了公元前104年,汉武帝从司马迁的建议,继夏历,定“太初历”,以孟春正月为岁首之月。这一规定延续至今,如果从公元前21世纪的夏代算起,已经大约有了4000多年的历史。可见,这一传统之久远。
⑥辛亥革命以来,我国效法西方,用“阳 ( http: / / www.21cnjy.com )历”纪年。从此,西方人传说中耶稣诞生年为“元年”的历法,变成了中国人必须遵循的“年”。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中国的“农历”被改成“阴历”或“旧历”,“过年”正月初一,被改为“春节”。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正式规定“公历”的1月1日为新年,统称“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时至今日,近百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但是,中国人到了“春节”,仍然把“中国年”过得红红火火!在中国实际上有两个年,一个是与全世界共同过的“公历年”,一个是具有4000年悠久传统和民族特色的“中国年”。这一事实表明,中华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不断推陈出新、继承弘扬自己优秀传统的能力,以及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宽广胸怀。
⑦中国的改“年”可能是师从日本。辛亥革 ( http: / / www.21cnjy.com )命的领导人孙中山是赴日本留学,并在日本成立同盟会的。明治维新后,在日本有两个年,“日本年”是国定假期,在家里可以蒙头大睡;“寝正月”,在除夕夜或大年初一,要去神社参拜,除此之外就没有太多活动了,显得冷冷清清,不如“中国年”热闹。应该说,日本是没有自己的“年”,现有的两个“年”,一个是东方的“中国年”,一个是西方的“公历年”。
17.从上文看,“年”的文化意义有哪些?(4分)
18.末段首句中加点的“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9.末段说到“日本年”有什么作用?(4分)
20.近年来,中国不少年轻人喜欢西方的圣诞节。读了本文,你怎样看待这种现象?(3分)
(二)枫叶礼赞
①我爱枫叶,因为它红得深浓,红得艳丽。
②多少年来,一想到秋,我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就会想到枫叶;想到枫叶,就会想到杜牧的诗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就会引发许多联想和感慨。在萧瑟的秋天,枫叶红得那么动人,不能不使我心驰神往。
③在北京,重阳节过后到香山看枫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正是很好的时节。过去的文人骚客,在这样的时候,往往骑一头小毛驴儿,慢慢地出了西直门,一步一颠直往西边走去。到了碧云寺一带,就渐入佳境,像喝了一杯花雕酒一样,陶醉于枫叶那鲜艳的色彩,流连忘返。有时,他们还会即景遣兴,吟诗作赋。我虽没有这样闲散的雅兴,但我也爱枫叶。没有别的,爽直一点儿说,就是因为她红!
④秋冬之交,正是吃萝卜的时候。夜晚的街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常常传来“萝卜赛梨”的清脆叫卖声,引诱你不得不去买一个尝尝。萝卜有“红到心”的别称,可是它的内心是不是红的,还得等到剖开之后才见分晓。这哪里赶得上枫叶。枫叶是那么直接、那么毫不遮掩地展现自己的色彩。枫叶敢于红,红得有气魄。
⑤枫叶之可爱,还在于当别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叶儿经秋枯落时,她偏偏红得艳丽。她耐得住风霜交加,经得起秋之摧残,战西风而不怯,披严霜而愈丽,显露出无畏无惧的神采。单凭这一点,就值得我们赞美。
⑥有人说,枫叶虽红,可毕竟是到了肃 ( http: / / www.21cnjy.com )杀的秋天。《董西厢》中有一警句:“君不见满川红叶,尽是离人眼中血!”以枫叶吟离别,把枫叶比作血,这是随人的心情而生发的。但在我看来,说肃杀也好,比作血也好,都还是在于秋,而不在于枫叶;把枫叶之红比作血,这是因为她抗得住肃杀之气啊!
⑦枫叶也并不因为红而孤独。你看,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香山看红叶的人那么多;而且,东篱黄菊,山涧青松,挺拔的竹,清香的梅,或跟她同时,或相继绽放,都与枫叶相伴,在耐寒抗冷中各显风采。
⑧一想到秋,我就想到枫叶,想到枫叶, ( http: / / www.21cnjy.com )往往使我又联想到那些在各个岗位上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他们抗严寒,战酷暑,奋战在各条战线上;他们不畏艰难,勇于奉献,弘扬了时代的精神。他们尽管很普通,却是我们时代的英雄。我觉得,用枫叶来比喻这样的英雄人物是再恰当不过了。
⑨我礼赞枫叶,我爱她斗西风血点儿红!
(选自《名家咏物100篇》,有改动)
21.从上文看,枫叶有哪些特征 (4分)
22.作者写秋冬之交的萝卜,又用《董西厢》中的警句,各有什么用意 (4分)
23.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第⑤段画线的句子。(3分)
24.作者笔下的枫叶有什么象征意义 (2分)
25.本文是围绕枫叶展开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行文思路。(3分)
四、写作(50分)
26. 题目:我读懂了__________(亲情、父爱、母爱、手足情……)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600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七年级语文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
1——5、C D D B C
6、(1)放下饱食过稻香的镰刀 (2)花枝招展的
(3)小桥流水人家 (4)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5)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6)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7、(1)在“谨向公众致歉”前加“我们”。
(2)举一反三。
(3)故宫博物院(署名)(1分) 2011年5月17日(时间)。(1分)
8、(1)《伊索寓言》
(2)答:凡事都要预先有准备,才能防患于未然。(或:好逸恶劳的人结局往往是可悲的)
二、古诗文阅读(17分)
9、凄冷、迷蒙
10、对统治阶级荒淫无度生活的愤怒和对国家命运的深重忧虑。
11、(1)讲信用 (2)回头看
12、(1)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走后那人才来。
(2)跟别人约好一块儿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13、缺乏教养,没有礼貌,有知错就改的精神。
14、孔融让梨、曹丕称象、曹植七岁作诗、司马光砸缸等。启示我们做人要有诚信,讲礼仪,做事要善于动脑筋,做人要机智勇敢,要学会尊重别人。
15、(1)下雨。 (2)放弃。
16、鹬蚌相争。 比喻双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从中得利。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17、(1)“年”是人类与自然灾害作斗争并取得胜利的象征(1分);
(2)“年”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和生产的科学认识(1分);
(3)“年”表现了中华民族不断推陈出新、继承弘扬自己优秀传统的能力,以及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宽广胸怀(2分)。
18、不能。可能,表推测。因为中国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改“年”师从日本只是一种推测,并不确定。如果删去,就变成肯定了,不符合实际。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3分)
19、把“日本年”的冷清和“中国年”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热闹作比较,突出中国文化在日本的深远影响(2分);以日本没有自己的“年”这一事实,与前文“中国年”的悠久历史作比较,突出中国灿烂悠久的文化。(2分)
20、能自圆其说即可。(3分)
示例: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的,中华民族拥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宽广胸怀,过西方的圣诞节便是一种吸收外来优秀文化的表现,只要在此同时能够传承并弘扬我们自己的年文化,这种现象便无需多虑。
21、红得深浓,红得艳丽(2分);耐得住风霜,无畏无惧(2分)。
22、(1)将萝卜与枫叶进行比较,以衬托(或:突出)枫叶红得直接,红得有气魄。(2分)
(2)引出自己对《董西厢》警句的理解,强调了枫叶能抗得住秋天的肃杀之气。(2分)
23、运用拟人的手法,采用整齐的句式;表达了对枫叶的赞美之情;语言形象生动,富有抒彩。(3分)
24、象征着勇于克服困难、敢于展示自我的劳动者。(意思对即可)(2分)
25、先描写枫叶的外在特征,再赞美其品质,最后揭示其象征意义。(3分)
四、写作(50分)
思路点拨: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的“读”有“念”“看”“识别”等意思,“懂”有“明白”“了解”等意思。懂“什么”就是在题目中要补充的内容。选材要新,选用让读者耳目一新的材料,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小事。文中要把读懂的过程详细地叙述下来,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有真情实感地表现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