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2.4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件作业含解析(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2.4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课件作业含解析(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11-08 11:28:57

文档简介

(共77张PPT)
第二章 资源安全与国家安全
第四节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与国家安全
1.理解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
2.掌握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资源安全、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区域认知:通过阅读地图,认识海洋空间资源。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综合分析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方式。
人地协调观:通过分析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对国家安全的影响,树立维护国家安全的观念。
1.滩涂指位于大潮时高潮线以下、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是海洋空间资源中人类开发最早、利用最多的部分。为人类提供盐田、耕地、水产养殖、旅游等多种服务。
2.海上活动的不利条件:海面上——多变的海洋气象状况和海水运动;深海——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环境;海水——腐蚀性强;海冰——破坏性大。
3.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意义:对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4.大规模海洋空间利用的条件:海洋工程技术的提高和建筑材料性能的改善。
5.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方式及意义,见下表。
方式 意义
围海造地、填海造陆、建造人工岛屿或海上城市 拓展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空间,缓解陆上特别是沿海地区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
在海岸、海上或海底修建桥梁、隧道、机场、港口和管线 改善岛屿与陆地的通达性
新知突破 储素养
素养培优 提技能
课堂小结 理脉络
随堂巩固 测达标
新知突破 储素养
知识点一 海洋空间资源开发
自主梳理 探新知
1.概述
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___________。随着人类开发利用技术的日渐成熟,海洋空间将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舞台。
第二空间
2.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发展
(1)最初的开发利用主要为_______ 和近海的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
(2)_______是海洋空间资源中人类开发最早、利用最多的部分,可为人类提供盐田、耕地、___________、旅游等多种服务。
(3)现代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范围逐步向_______及_______延伸,服务于工业、农业、军事、___________等多个领域。
海岸
滩涂
水产养殖
深海
海底
交通运输
3.人类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的认识
(1)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___________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2)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缓解_______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_______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3)随着技术的发展,海洋空间的开发与_______已成为全球的热点。
技术难度
沿海
扩展
利用
特别提醒: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海洋空间的开发利用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不断提高,其开发利用的范围不断扩展,涉及的领域也会越来越广。
合作探究 释疑难
问题探究
材料一 中国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西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 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11月10日8时12分,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 909米。坐底之后,3位潜航员在海底进行了一些采样的工作,时间持续6个小时。6个小时也是“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海底设计最长的作业时间。
材料二 厦门新机场造地选址大嶝岛与小嶝岛之间,利用周边海域淤泥吹填造地。2019年11月18日,厦门新机场填海造地工程报表公布,总填海造地面积约15.6平方千米,主要工程包括护岸、围堰、陆域形成、地基处理工程,以及场地排水、流溢口等临时工程等。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中国“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其周围环境有何特征?
(2)人工造陆的主要类型有哪些?
(3)人工造陆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提示:(1)黑暗、高压、低温、缺氧。
(2)围海造地和填海造陆两种。
(3)造陆改变了原有的海洋环境和海岸环境,使一些海洋生物失去了栖息地,濒临灭绝,使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受到威胁;造陆发展农业的地区出现土壤盐碱化现象,土地退化严重;造陆使下垫面性质发生改变等。
归纳拓展
1.海洋空间资源的特点
特点 内容 影响
优点 海洋空间广阔,便于立体利用 对于缓解沿海地区人地矛盾、开发海洋资源、扩展人类生存空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 海底隐蔽性能好 温度、压力比较稳定 缺点 海上具有多变的海洋气象和海水运动 海洋开发与利用技术难度大,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深海具有黑暗、高压、低温、缺氧的特征 海水腐蚀性强、海冰破坏性大 2.海洋空间利用领域和利用方式、特点
类型 用途 优点 缺点
生产空间 海水养殖、海上发电等 海上生产项目建设的优点是可大大节约土地,空间利用代价低;交通运输便利,运费低,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费用少 资金投入大,技术难度大,风险大
储藏空间 海上油库、海底仓库等 安全性高、隐蔽性好、交通便利、节约土地等 类型 用途 优点 缺点
交通空间 建设港口、航道、机场、跨海桥隧等 海洋交通运输的优点是连续性强、成本低廉,适宜各种笨重的大宗货物的远距离运输,如粮食、矿产资源等 速度慢,航行受天气影响较大;基础设施建设成本高
生活空间 观光休闲、建设海上城市等 风景秀丽、海底世界奇妙等 容易造成海洋污染
类型 用途 优点 缺点
军事空间 潜艇活动、建设海底基地等 安全性高、隐蔽性好、节约土地等 建设难度大、资金投入大
通信空间 海底电缆等 隐蔽性好、安全性高 海水腐蚀性强、技术要求高
3.我国的海洋国情
典例剖析
海洋具有广阔的空间可供人类开发利用,不过我们要注意其优缺点。据此完成(1)~(2)题。
(1)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所具有的优点是( )
A.能显示先进的技术
B.高压、低温、缺氧
C.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
D.隐蔽性差
例题 1
C
(2)下列海洋的空间利用方式属于对海底空间利用的是( )
A.海上钻井平台 B.海水淡化工厂
C.潜艇 D.石油储存罐
解析: 第(1)题,与陆地空间相比,海洋空间具有地价便宜、不需搬迁人口的优点。第(2)题,特殊的海底空间特点,使海底具有储藏的功能。
D
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海洋作为人类生存的第二空间,越来越受到人类的重视。据此完成(1)~(2)题。
(1)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表现有( )
①黑暗、高压 ②低温、缺氧
③海水腐蚀性强 ④海冰破坏性大
⑤资金投入大,风险大
A.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对点训练
C
(2)下列不属于海洋空间利用的是( )
A.钻井平台 B.海上飞机场
C.人工岛 D.海水灌溉
解析: 第(1)题,海洋环境的复杂性和特殊性表现有黑暗、高压、低温、缺氧,海水腐蚀性强,海冰破坏性大。第(2)题,海水灌溉属于海洋水资源利用。
D
知识点二 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自主梳理 探新知
一、对国家资源安全的影响
1.使国土空间增大,增加国家或地区的___________。
2.辽阔的海洋空间资源是人类社会当前和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广阔天地。
资源供给
3.海洋空间是海洋_______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洋石油天然气及其他矿产资源等海洋资源赋存的场所。拥有海洋空间,就拥有了对各种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_______。
4.开发与利用海洋资源,可以丰富资源_______,缓解陆地上资源紧缺的局面,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意义重大。
5.海底可为易燃、有毒、有放射性的资源提供储藏场所。不仅可以节省日益紧缺的陆上___________,又可以减少这些资源对陆上环境的___________。
生物
权利
类型
土地资源
潜在威胁
特别提醒:围海造陆可以扩大陆地面积,但也会给海岸环境和生态带来影响,因此有利有弊。
二、对国家海洋国土安全的影响
1.海洋国土概述
(1)概念:是指在国家主权管辖下的特定的海域及其上空和底土,是内水、领海、_________、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所有管辖海域的总称。
(2)《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
①一国的内水、领海属于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国家对其行使主权,对其内的一切人和物享有_____________。
②一国对在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上的国土并不享有完全排他的主权,只享有某些事项的管辖权和对自然资源的___________。
毗连区
专属管辖权
主权权利
2.主要影响
(1)海洋国土是国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主张管辖的海域、海岸线和岛屿等一起构成了我国广阔的___________资源。
(2)开发和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是宣示海洋国土主权、体现和行使海洋权益的重要____________,可以提高国家对海洋国土的__________,对保障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确保海上通道安全、扩展战略纵深、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海洋空间
途径和手段
管控能力
(3)随着各国对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和___________的扩大,可能会导致国家间的冲突和摩擦,进而影响相关各国的国家安全,因此应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和平处理海洋空间资源争端,保障国家安全,需要相关国家的共同努力。
利用范围
合作探究 释疑难
问题探究
材料一 “一带一路”的发展,必将带来强大的物流和信息流。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特大型桥梁隧道结合工程,全长55千米。桥梁和隧道的转换通过海底隧道两端的两个人工岛来实现,人工岛由93个重达110吨、高50米的钢圆桶围成,在人工岛的外缘堆砌许多石块形成斜坡。该桥通车后,由香港到珠海或澳门,只需要15~20分钟。
材料二 港珠澳大桥总平面图(图1)和港珠澳大桥人工岛鸟瞰图(图2)。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列举修建人工岛需要克服的不利自然条件。
(2)推测人工岛外缘堆砌石块的目的。
(3)指出建设港珠澳大桥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意义。
提示:(1)风浪较大;海水腐蚀性强;海水较深;海底泥沙厚。
(2)防止船只撞击;加固人工岛,减少海浪对岛屿的侵蚀。
(3)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快速交通网络;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力;加快港珠澳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
归纳拓展
1.海洋空间资源与国家安全
海洋空间资源 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海域上空 影响着一国的空域管理,对国家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海面及 水体 海上通道 是国际交流和商业贸易的纽带,对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和国防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海岛 具有海陆兼备的特点,在国防安全上具有重要意义
海底 空间 海底隧道 不仅能够提高跨海交通速度,还能避免海面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
海底光缆 具有大容量、抗干扰的优势,在国际通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海底矿产资源 保障国家矿产资源安全
海岸带 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
2.合理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
原因 我国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处于粗放型阶段 多以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
近岸过度开发与深远海开发不足
我国海洋生 态环境破坏 海岸侵蚀、海洋灾害、海洋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对我国海洋生态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治理措施 坚持开发与 保护并重 积极推动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
健全海洋保护区网络
对传统海洋渔场、海洋保护区等涉及海洋生态安全的敏感区域进行保护
建立海洋生 态红线制度 限制或禁止大规模、高强度海洋空间资源集中开发活动
限制或禁止对海洋生态环境有较大影响的沿岸开发活动
综合治理 开展水质污染治理和环境综合治理
增加人造沙质岸线,恢复自然岸线、海岸原生风貌景观
在围填海区域开展补偿性环境整治和人工湿地建设
[知识拓展]
海洋权益
海洋权益是国家领土向海洋延伸形成的一些权力和利益。一国可主张海洋权益的范围包括本国的内水和领海,还包括本国管辖的毗连区、专属经济区,以及大陆架海床和底土等。具体如下表所示。
位置 范围或宽度 权益
内水 领海基线向陆地一侧的水域 沿海国沿岸的河口、港口、海湾、海峡等 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沿海国享有主权及于其上空和底土
领海 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 不超过领海基线外12海里 沿海国领土的组成部分,领海内沿海国享有的主权及于其上空和底土
位置 范围或宽度 权益
毗连区 领海以外邻接领海的一带海域 从领海基线量起,向海宽度不超过24海里 沿海国具有防止和惩处在其领土或领海内违犯其法律和规章事项的管制权
专属 经济区 在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 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200海里 沿海国有勘探、开发、养护和管理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和管辖权,其他国家的行为必须遵守沿海国的有关法律和规章
位置 范围或宽度 权益
大陆架 沿海国陆地领土向海洋的自然延伸 自然延伸不足200海里,则扩展到200海里;若自然延伸超过200海里,则一般不超过350海里 沿海国家享有勘探、开发包括海床、底土的矿物和其他非生物资源,以及属于定居种的生物等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
位置 范围或宽度 权益
公海 在国家的内水、领海、专属经济区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外的全部海域 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以内的全部海域 供所有国家平等地共同使用;只应用于和平目的
典例剖析
(2023·江苏扬州高二期末)浙江省舟山市总面积2.22万平方千米,其中海域面积2.08万平方千米。近年来,舟山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迅速增加,正积极尝试开发利用更多的海洋空间资源。下图为舟山市地理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例题 2
(1)关于舟山市海洋空间资源利用方式,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海岛开发,扩大领海范围
B.邻近海港,发展海洋运输
C.耕海牧渔,建立海洋牧场
D.填海造陆,增加土地资源
(2)填海造陆可以维护( )
A.食品安全 B.国土安全
C.生态安全 D.文化安全
A
B
解析: 第(1)题,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包括耕海牧渔(海洋牧场)、海洋运输线、海岛开发、填海造陆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领海是以领海基线为基准向外延伸12海里的海域范围,海岛开发,不会扩大领海范围,A不正确;舟山拥有港口优势,靠近我国沿海航线,可以发展海洋航运,B正确;舟山市及周边海岛渔业资源丰富,可综合利用深水网箱、人工鱼礁等现代海洋工程技术,进行耕海牧渔,建立海洋牧场,C正确;舟山市人口增长迅速,人多地少,可通过填海造陆,增加土地面积,D正确。故选A。第(2)题,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文化安全与填海造陆无关,故A、C、D错误;填海造陆,可以扩大国土面积,维护国土安全,B正确。故选B。
读图,完成(1)~(2)题。
对点训练
(1)上面国家的领土组成中没有领海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关于④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国没有开发海洋资源的权利
B.该国没有参加国际海底勘探开发的权利
C.该国的经济以种植业为主
D.该国的船只可以在其他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内无害通过
D
D
解析: 第(1)题,根据轮廓判断:①为美国,②为新西兰,③为新加坡,④为蒙古。①②③均拥有邻接陆地领土和内水的一带海域,即领海。蒙古的领土组成中没有领海。第(2)题,④是蒙古,为内陆国,无专属经济区,但该国船只可以在其他沿海国家的专属经济区内无害通过。
素养培优 提技能
策略指导
不同海洋开发类型选址的分析思路
开发类型 选址条件分析
海水制盐 滩面宽阔,坡度小;降水量小,日照强,平均风速大,蒸发量大;附近无大河注入,海水盐度较高的区域
砂矿开采 资源蕴藏量大,品位高;水深较浅或矿床埋藏深度浅,开发限制条件少,后方基地近的区域
海水养殖增殖 水质好,含沙量小,营养盐丰富;水体交换畅通且波浪较小的区域
开发类型 选址条件分析
滨海工业 矿产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工业基础好;科技发达;市场广阔,有大城市作为依托,接近消费市场;交通便利;有政策支持的区域
海港 地质构造稳定,底质坚硬;潮差较小,含沙量小;水深适宜,能满足港池及航道建设需要;风小或避风条件好;雾少;结冰期短或无结冰期;陆域较宽阔,交通便利的区域
海洋油气田 区位条件好,陆域面积大;水深适宜的区域
开发类型 选址条件分析
旅游区 区位条件好,交通便利,客源丰富,环境容量大;地质地貌类型丰富,自然景观奇异多姿;人文旅游资源内涵丰富,资源组合状况好的区域
港口城 市建设 有深水港;淡水资源丰富;尽可能靠近大型矿区;拥有发达的沿海工业、旅游业和便利交通的区域
考题展示
读图,回答(1)~(2)题。
(1)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合建海滨浴场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2)在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最适合建港口的是(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C
D
解析: 第(1)题,海滨浴场应建在海岸地势平坦开阔的地方,在等深线图上应该表现为等深线稀疏,故排除①④两处,而②处附近有河流注入,泥沙量大,水质不好,所以不适合。第(2)题,港口应建在港阔水深的地方;陆域上,宜靠近城区和工业区,为其提供服务。
课堂小结 理脉络
随堂巩固 测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2023·广东深圳市光明区高级中学高一期中)中日双方关于东海海底资源的主权互不相让,为使中日之间尚未划界的东海成为和平、合作、友好之海,中日双方达成开发东海共识,在东海划定一片区域作为共同开发区块。中日双方经过联合勘探,选择了双方一致同意的地点进行油气等资源的共同开发。下图为中日共同开发区块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我国在东海进行油气资源的开发行使的海洋权益是( )
A.海洋文化权益 B.海洋经济权益
C.海洋安全利益 D.海洋政治权益
2.我国坚决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不包括( )
A.禁止他国船只途经内海 B.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
C.强化国民海洋国土意识 D.缓解陆地环境的压力
B
A
解析: 第1题,我国在东海进行油气资源的开发行使的海洋权益是海洋经济权益,不属于海洋文化权益、海洋安全利益和海洋政治权益。故选B。第2题,我国坚决维护海洋权益有利于巩固国家安全,强化国民海洋国土意识,缓解陆地环境的压力,B、C、D不符合题意;他国船只经过允许后可以途经内海,A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2023·河南三门峡高一期末)北部湾是中越两国陆地和中国海南岛环抱的一个半封闭海湾,北部湾最宽处只有约180海里,整个北部湾均为中越权益主张的重叠区,历史上从未划分过。经过多次谈判,2004年6月30日,中越划定了北部湾海上边界线。据此完成3~4题。
3.中越协商划定北部湾海上边界线,主要体现我国海洋发展战略是( )
A.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B.发展海洋经济
C.提高全民海洋意识 D.保护海洋环境
4.协定中划分为我国的北部湾海域,属于( )
A.全部为我国领海 B.全部为专属经济区
C.领海和专属经济区 D.领海和毗连区
A
C
解析: 第3题,根据材料“整个北部湾均为中越权益主张的重叠区”可知,中越协商划定北部湾海上边界线,主要是为了捍卫国家的权利,主要体现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海洋发展战略,A正确;中越协商划定北部湾海上边界线不是主要体现发展海洋经济、提高全民海洋意识及保护海洋环境等我国海洋发展战略,故B、C、D错误。故选A。第4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领海是从领海基线量起最大宽度不超过12海里的一带水域,毗连区(领海范围之外)是从领海基线起不得超过24海里,专属经济区(领海范围之外)是从领海基线起不得超过二百海里。根据材料“北部湾最宽处只有约180海里”可知,协定中划分为我国的北部湾的
海域不是全部为我国领海,也不是全部为专属经济区,应属于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故A、B错误,C正确;协定中划分为我国的北部湾的海域范围比领海和毗连区的范围大,故D错误。故选C。
(2022·广东金山中学高二期中)石斑鱼为暖水性的大中型海产鱼类,是斯里兰卡重要的经济鱼类。海域环境、海底地形、海水运动会对石斑鱼的产量产生重要影响。下图示意斯里兰卡石斑鱼拖网捕捞点和高产区的位置。据此完成5~7题。
5.斯里兰卡西北海岸缺乏石斑鱼拖网捕捞点,最可能是因为( )
A.水温较低 B.交通不便
C.水深较浅 D.飓风频繁
6.斯里兰卡东南海岸石斑鱼高产区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夏季上升流 B.夏季暖流
C.冬季上升流 D.冬季暖流
7.下列海域可能大量分布石斑鱼的是( )
A.南极威德尔海 B.加拿大东部沿海
C.挪威西部沿海 D.中国福建沿海
C
A
D
解析: 第5题,通过阅读材料可知“海域环境、海底地形、海水运动会对石斑鱼的产量产生重要影响”,斯里兰卡位于热带地区,南北水温变化不大,且同纬度的东岸捕捞点丰富,所以A错误;斯里兰卡四面环海,海上运输便利,B错误;西北海岸靠近大陆,海底地形深度浅,以大陆架为主,不利于石斑鱼生长,C正确;飓风影响范围广阔,不会只对西北海岸造成影响,D错误,故选C。第6题,斯里兰卡位于印度洋北侧,洋流表现出季节变化,夏季为顺时针方向,斯里兰卡东南海岸呈现出上升流,上升流带来丰富的饵料,石斑鱼高产,A正确;夏季暖流表现出远离趋势,B错误;冬季洋流呈现出逆时针,迎向斯里兰卡东南
岸,沿岸没有上升流,C错误;虽然冬季暖流能够增加沿岸的水温,但不能带来丰富的饵料,不能促进石斑鱼产量增加,D错误,故选A。第7题,根据石斑鱼的习性进行选择,南极威德尔海纬度位置高,水温低,A错误;加拿大东部沿海,寒流流经,B错误;挪威西部沿海,虽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但纬度位置高,水温较低,C错误;中国福建沿海位于亚热带地区,水温较高,适宜石斑鱼生长,D正确,故选D。
向海经济是依靠海洋获得资源和创造财富,以实现陆海经济互动融合为目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长期以来,广西内陆腹地以及西南云、贵、川等地的大宗物资水路出海依赖珠江,往往需要绕道广东珠江三角洲。规划中的平陆运河(下图)将沟通北部湾海运和西江黄金水道,对钦州港产生极大影响。据此完成 8~9题。
8.下列有关目前北部湾地区发展向海经济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多优良港口,对外贸易便利
B.水陆交通便利,经济腹地广阔
C.邻近东南亚,区位优势明显
D.南临南海,海洋资源丰富
B
9.推测平陆运河建成后对钦州港的有利影响有( )
①扩大港口的经济腹地
②缓解港口洪涝灾害
③减轻港口的泥沙淤积
④提高港口货物吞吐量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D
解析: 第8题,根据材料“长期以来,广西内陆腹地以及西南云、贵、川等地的大宗物资水路出海依赖珠江,往往需要绕道广东珠江三角洲”可知,受水陆交通条件的限制,北部湾地区经济腹地并不广阔,B错误;其他选项描述均正确。故选B。第9题,平陆运河沟通了北部湾海运和西江黄金水道,从而大大扩大钦州港的经济腹地,提高港口货物吞吐量,①④正确;平陆运河联通了西江与钦江,并不会缓解港口的洪涝灾害,同时,钦州港附近的泥沙来源增多,港口的泥沙淤积可能加重,②③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10.(2023·山西太原高二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洋生态环境,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2005年,山东率先启动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大力支持人工鱼礁建设,推动海洋牧场发展。目前,山东已建成省级以上海洋牧场示范区(项目)105处,其中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44处,占全国的40%。下图示意山东省主要海洋牧场城市分布。
(1)分析山东省发展海洋牧场的优势条件。
(2)简述我国积极建设海洋牧场的益处。
答案:(1)海域面积大,海岸线曲折漫长,适宜发展海洋养殖的空间大;海洋牧场发展早,经验丰富;政策的支持。
(2)高效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减少陆地土地资源压力;增加渔业产量和质量;改善人民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
解析:本题考查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同时考查学生的区域认识水平、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实践力以及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第(1)题,读图可知,山东半岛被渤海、黄海海域三面环绕,海域面积大,海岸线曲折漫长,适宜发展海洋养殖的空间大;由材料“2005年,山东率先启动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大力支持人工鱼礁建设,推动海洋牧场发展。”可知,海洋牧场发展早,经验丰富;有政府大力支持人工鱼礁建设,因此山东省发展海洋牧场有政策的支持。第(2)题,根据材料“海洋牧场是指在一定海域内,采用规模化渔业设施和系统化管理体制,利用自然的海
洋生态环境,像在陆地放牧牛羊一样,对鱼、虾、贝、藻等海洋资源进行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海上放养”可知,发展海洋牧场可以高效利用海洋空间资源;能够获得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减少陆地土地资源压力;增加渔业产量和质量;增加鱼、虾、贝、藻等食物,改善人民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通过人工放养海洋生物资源,可以避免出现过渡捕捞等现象,有利于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实现海洋资源的持续利用。第二章 第四节
[基础巩固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海洋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目前海水的运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B.人类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最早为海岸和近海的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
C.海洋运输可能造成的主要污染是废弃物污染
D.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的重要途径
2.如果该经济区位于江苏苏北沿海滩涂,该地重点发展的产业不包括( )
A.滨海旅游 B.海洋能源
C.海洋牧场 D.海洋盐业
(2023·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大西洋海底电缆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南半球海底电缆密度较小的原因有( )
①地震频繁
②经济技术水平低
③陆地面积小,人口的数量少
④山脉阻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图中甲、乙两地区分别对应( )
A.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
B.北美洲西部、亚洲
C.非洲、印度
D.东亚、印度
朱美拉棕榈岛是阿联酋迪拜棕榈岛工程所建的第一个人工岛,目的是解决自然沙滩被开发殆尽的问题。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下图为朱美拉棕榈岛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可以( )
A.增加湿地面积 B.提高港口吞吐量
C.延长海运线路 D.扩大国土面积
6.材料显示人工岛人居环境的特征是( )
A.旅游功能突出 B.以商业功能为主
C.绿化率高 D.高档住宅占比大
读江苏省海岸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连云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春季多风,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
②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当前用水紧张的主要途径
③海洋空间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
④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潮汐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近年来,江苏海域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 )
A.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
B.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C.防治赤潮、咸潮等污染问题
D.推动近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二、综合题
9.(2023·陕西西安中学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斯里兰卡经济快速发展,该国规划在首都科伦坡南港以南近岸海域,通过填海造地开发建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该项目建设高级住宅、写字楼、零售商场设施,以及会展中心、游艇码头、主题公园、景观水道及海滩等。这里规划建设的金融中心将填补南亚地区无区域金融中心的空白。项目由中国公司投资开发,是“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之一。下图为科伦坡及科伦坡港口城位置示意图。
该项目制订了控制性规划,规定土地的使用性质,对建筑容积率、密度、高度提出了约束要求,对城市的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声光控制、垃圾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1)说明科伦坡港口城选择填海造地方式建造的原因。
(2)科伦坡港口城住宅区定位高档,从斯里兰卡经济发展背景出发,分析购买住宅的主要客户来源地市场。
(3)归纳科伦坡港口城控制性规划的作用。
一、单项选择题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下面为海洋牧场选址条件结构图和我国东海海域四地的选址条件对比表(数值为某一条件的影响系数,数值越大表明该条件越优)。据此完成1~2题。
地点 条件
a b c
P1 0.08 0.14 0.07
P2 0.04 0.11 0.05
P3 0.06 0.14 0.07
P4 0.06 0.11 0.05
1.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主要是( )
A.拓展海洋运输空间
B.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加大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力度
D.减少工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2.综合考虑上述条件,东海建设海洋牧场的最优海区是( )
A.P1 B.P2
C.P3 D.P4
(2022·安徽省怀宁中学高二期中)近年来,伴随天津滨海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各类海洋及防灾、减灾工程的逐年建设,天津及附近海岸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过度开发海岸带会( )
①破坏支撑服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影响调节服务,使海陆水分交换失衡
③影响供给服务,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
④破坏调节服务,使海洋灾害频率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为维持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保持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
A.定期休渔 B.减少围海造陆
C.增殖放流 D.防治水体污染
(2023·广东汕尾质量监测)漂浮式海上风电站,由风力发电机和漂浮式平台组成,可用于开发水深超过50米海域的风力资源。2017年全球首座商业化运行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场在英国北海沿岸正式投用。2025年,我国或将迎来首个可商业化运行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场,据此完成5~6题。
5.漂浮式海上风电站与传统固定式海上风电站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
A.发电量更大 B.适用范围广
C.安装便利 D.无海洋污染
6.与挪威、英国等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开发漂浮式海上风电站面临的挑战主要是( )
A.市场 B.技术
C.海域面积 D.灾害
(2023·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截至2019年2月已纳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以及山东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多个国家和地方文件中。下图为“渤海海峡区域简图”。据此完成7~8题。
7.在渤海海峡建跨海大桥还是建海底隧道存在着争论。与建设跨海大桥相比,建海底隧道的优点是( )
A.对海洋航道影响大 B.受恶劣天气影响小
C.受海冰灾害影响大 D.受地质条件限制小
8.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 )
①完善环渤海地区的交通路网
②直接扩大大连港的货物量
③改善渤海海峡航运条件
④缩短渤海南北两岸城市的运输距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9.(2023·黑龙江哈尔滨德强学校高二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滨海湿地位于海陆交互地带。研究滨海湿地的演变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渤海湾是渤海西部的浅水海湾,北起河北省大清河口,南至山东省黄河口。渤海湾湿地是由环绕渤海湾周围的浅海水域、潮滩、河流等自然湿地和水库、盐田、鱼虾池、水稻田等人工湿地组成的复合型大面积连片湿地带。
材料三 曹妃甸位于渤海湾北部,具有“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滩涂”的独特自然地理特征,不冻不淤,有天然水道直通渤海海峡出海,形成了建设大型深水港口的巨大优势。
材料四 图a为渤海湾水域面积和岸线历史变迁(1986—2014年)空间分布和图b渤海湾(1986—2014年)水域面积和岸线变化曲线图。
(1)简述1986—2014年渤海湾水域面积和岸线长度变化特点。
(2)分析曹妃甸建大型深水港口的优势区位条件。
(3)简述2002—2014年渤海湾岸线变化的原因,并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该变化对沿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渤海湾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
第二章 第四节
[基础巩固练]
一、单项选择题
下图为某海洋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关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目前海水的运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
B.人类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最早为海岸和近海的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
C.海洋运输可能造成的主要污染是废弃物污染
D.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的重要途径
2.如果该经济区位于江苏苏北沿海滩涂,该地重点发展的产业不包括( B )
A.滨海旅游 B.海洋能源
C.海洋牧场 D.海洋盐业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目前海水的运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人类利用海洋空间资源最早为海岸和近海的渔盐之利和舟楫之便;海洋运输可能造成的主要污染是石油污染,港口建设可能造成的主要污染是废弃物污染;围海造陆是缓解人多地少的重要途径。第2题,若该经济区位于江苏苏北沿海滩涂,为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可发展滨海旅游,也可用来晒盐,发展海洋盐业。海洋同时也是一个生物资源宝库,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故可通过发展海洋牧场,增加养殖业,来提高海洋的产出。沿海滩涂不适合用来发展海洋能源。
(2023·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大西洋海底电缆分布状况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南半球海底电缆密度较小的原因有( B )
①地震频繁
②经济技术水平低
③陆地面积小,人口的数量少
④山脉阻挡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4.图中甲、乙两地区分别对应( A )
A.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
B.北美洲西部、亚洲
C.非洲、印度
D.东亚、印度
解析: 第3题,海底电缆的密度与世界人口的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关。南半球人口相对较少,主要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海底电缆的需求量较小,②③正确。地震频繁和山脉阻挡不是南半球海底电缆密度较小的原因,①④错误。故选B。第4题,该图为大西洋海底电缆分布状况图,对照图中的经纬度可判断:甲地区约位于40°N、10°W,乙地区约位于30°N、70°W,大致对应欧洲西部和北美洲东部。A正确,B、C、D错误。故选A。
朱美拉棕榈岛是阿联酋迪拜棕榈岛工程所建的第一个人工岛,目的是解决自然沙滩被开发殆尽的问题。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下图为朱美拉棕榈岛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可以( B )
A.增加湿地面积 B.提高港口吞吐量
C.延长海运线路 D.扩大国土面积
6.材料显示人工岛人居环境的特征是( A )
A.旅游功能突出 B.以商业功能为主
C.绿化率高 D.高档住宅占比大
解析: 第5题,棕榈树型的人工岛设计,扩大了陆地面积,延长了海岸线,增加了港口数量,提高了港口的吞吐量。第6题,由材料“岛上建设有私人住宅、公寓、摩天大楼和酒店以及主题公园”可知,岛屿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休闲旅游功能;商业功能、高档住宅都是用来满足不同游客的消费需求的;材料没有提供相关数据,故绿化率无法确定。
读江苏省海岸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关于连云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C )
①春季多风,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
②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当前用水紧张的主要途径
③海洋空间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
④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潮汐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近年来,江苏海域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 B )
A.便于检修渔船,发展生态渔业
B.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
C.防治赤潮、咸潮等污染问题
D.推动近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
解析: 第7题,连云港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多风,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①正确;海水淡化工程需要强大的资金及技术支持,不是解决当前用水紧张的主要途径,②错误;海洋空间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③正确;连云港不适合大规模开发潮汐能,④错误。故选C。第8题,我国实施“伏季休渔”制度,主要目的是给鱼类的繁殖、恢复提供时间,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再生能力,故B项正确。
二、综合题
9.(2023·陕西西安中学三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斯里兰卡经济快速发展,该国规划在首都科伦坡南港以南近岸海域,通过填海造地开发建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该项目建设高级住宅、写字楼、零售商场设施,以及会展中心、游艇码头、主题公园、景观水道及海滩等。这里规划建设的金融中心将填补南亚地区无区域金融中心的空白。项目由中国公司投资开发,是“一带一路”建设重点项目之一。下图为科伦坡及科伦坡港口城位置示意图。
该项目制订了控制性规划,规定土地的使用性质,对建筑容积率、密度、高度提出了约束要求,对城市的绿色建筑、节能环保、声光控制、垃圾处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1)说明科伦坡港口城选择填海造地方式建造的原因。
(2)科伦坡港口城住宅区定位高档,从斯里兰卡经济发展背景出发,分析购买住宅的主要客户来源地市场。
(3)归纳科伦坡港口城控制性规划的作用。
答案:(1)填海造地可提供的土地规模大,无须拆迁(成本更低);填海造地的土地平整(易于规划);形成的人工岛可以充分利用海景,成为港口城环境景观的优势。
(2)斯里兰卡经济稳步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高级住宅区要求提升,科伦坡是首都,高收入人口集中,是最直接的客源地,国内其他地区也成为重要的客源市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这里将吸引更多来自中国的客源群体;该城规划建设成为区域金融中心,周边国家的高端商务人士成为重要的客源群体。
(3)引导和控制城市发展,(控制城市职能,确保城市特色及人居品质);保护城市环境。
解析:本题以斯里兰卡建设“科伦坡港口城项目”为材料设置小题,涉及填海造地的原因、经济发展等相关知识,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核心素养。第(1)题,斯里兰卡是个岛国,土地资源有限,通过填海造地可有效增加土地资源;填海造地避免了拆迁带来的社会矛盾;填海造地,土地平整,利于整体规划;港口城是一个人工岛,成为新的景观,成为国内国际的新的观光地。第(2)题,高档住宅区对消费水平要求较高,随着斯里兰卡经济稳步发展,国内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对高级住宅区要求提升,其主要客户来源地市场首先是国内,科伦坡是首都,高收入群体人数多,购买力强;国内其他收入高的城市也是客源地;投资开发“一带一路”的中国也会成为客源地;将建成南亚地区区域金融中心,会吸引周边国家成功的商务人士,周边国家也是客源地之一。第(3)题,控制性规划有利于调控城市职能,提升城市品质,加强环境保护,优化人居环境,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下面为海洋牧场选址条件结构图和我国东海海域四地的选址条件对比表(数值为某一条件的影响系数,数值越大表明该条件越优)。据此完成1~2题。
地点 条件
a b c
P1 0.08 0.14 0.07
P2 0.04 0.11 0.05
P3 0.06 0.14 0.07
P4 0.06 0.11 0.05
1.建设海洋牧场的意义主要是( B )
A.拓展海洋运输空间
B.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C.加大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力度
D.减少工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
2.综合考虑上述条件,东海建设海洋牧场的最优海区是( A )
A.P1 B.P2
C.P3 D.P4
解析: 第1题,海洋牧场是指在一个特定的海域里,为了有计划地培育和管理渔业资源而设置的人工渔场,它没有拓展海洋运输空间,不会加大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力度,更不能减少工业对海洋环境的污染;建设海洋牧场可以合理利用和保护海洋渔业资源,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故选B。第2题,海洋牧场的选址需要考虑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从四个海域的各项指标看,建设海洋牧场社会经济条件最好的是P1,海洋物理环境最好的是P1和P3,海洋生物条件最好的是P1和P3,综合来看,东海建设海洋牧场的最优海区是P1。故选A。
(2022·安徽省怀宁中学高二期中)近年来,伴随天津滨海新区及周边地区的快速发展,各类海洋及防灾、减灾工程的逐年建设,天津及附近海岸带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读图完成3~4题。
3.该地过度开发海岸带会( D )
①破坏支撑服务,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②影响调节服务,使海陆水分交换失衡
③影响供给服务,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加
④破坏调节服务,使海洋灾害频率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为维持自然环境的支撑服务,保持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应采取的根本措施是( B )
A.定期休渔 B.减少围海造陆
C.增殖放流 D.防治水体污染
解析: 第3题,过度开发海岸带,会破坏沿海滩涂湿地资源,破坏自然环境正常的支撑服务,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①正确;海岸带也是海洋与陆地的缓冲带,能够调节海陆水分交换和减少海洋对陆地的不利影响,属于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过度开发使海陆水分交换失衡,会加重海洋灾害损失程度,②④正确;河流含沙量多少与河流流域的自然背景有关,与海岸带无关,③错误。故选D。第4题,维护海岸带生态系统平衡的根本措施是减少对海岸带的过度开发,保护其自然环境的调节服务和支撑服务等功能。人类对海岸带的开发主要表现为围海造陆,所以应停止围海造陆,B正确;定期休渔、增殖放流、防治水污染不是根本措施,A、C、D错误。故选B。
(2023·广东汕尾质量监测)漂浮式海上风电站,由风力发电机和漂浮式平台组成,可用于开发水深超过50米海域的风力资源。2017年全球首座商业化运行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场在英国北海沿岸正式投用。2025年,我国或将迎来首个可商业化运行的漂浮式海上风电场,据此完成5~6题。
5.漂浮式海上风电站与传统固定式海上风电站相比,其主要优势在于( B )
A.发电量更大 B.适用范围广
C.安装便利 D.无海洋污染
6.与挪威、英国等欧洲国家相比,我国开发漂浮式海上风电站面临的挑战主要是( D )
A.市场 B.技术
C.海域面积 D.灾害
解析: 第5题,传统风电机组通常固定在近海海床,而漂浮式风电机组位置不固定,且由风力发电机和漂浮式平台组成,安装较复杂,难度大,两者发电量大小与风电机组多少有关,漂浮式海上风电站装机容量一般相对较小,A、C错误;全球海上风力资源主要分布在水深更深的远洋海域,其对传统固定式海上风电站具有巨大挑战,而漂浮式海上风电站适用于深远海,同时也适用于地质较差的浅海区,因此适用范围广是漂浮式海上风电站较传统固定式海上风电站的优势,B正确;漂浮式海上风电站同样会对海洋鱼类产生噪音和电磁场,D错误。第6题,西北太平洋台风多发,相对于挪威、英国等欧洲国家,我国开发漂浮式海上风电站面临的挑战主要是台风等海上气象灾害。
(2023·全国高二课时练习)渤海海峡跨海通道截至2019年2月已纳入《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以及山东省“十三五”发展规划等多个国家和地方文件中。下图为“渤海海峡区域简图”。据此完成7~8题。
7.在渤海海峡建跨海大桥还是建海底隧道存在着争论。与建设跨海大桥相比,建海底隧道的优点是( B )
A.对海洋航道影响大 B.受恶劣天气影响小
C.受海冰灾害影响大 D.受地质条件限制小
8.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的建设对该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有( C )
①完善环渤海地区的交通路网
②直接扩大大连港的货物量
③改善渤海海峡航运条件
④缩短渤海南北两岸城市的运输距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 第7题,与跨海大桥相比,海底隧道全部位于水下,受恶劣天气的影响小,B正确;海底隧道对海洋航道的影响较小,A错误;海底隧道受海冰灾害的影响较小,C错误;海底隧道受地质条件影响较大,D错误。故选B。第8题,海底隧道连接了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对于完善环渤海地区的交通路网和缩短渤海南北两岸城市的运输距离意义重大,①④正确;不能直接扩大大连港的货运量,②错误;海底隧道不能改善渤海海峡的航运条件,③错误。故选C。
二、综合题
9.(2023·黑龙江哈尔滨德强学校高二期中)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滨海湿地位于海陆交互地带。研究滨海湿地的演变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湿地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渤海湾是渤海西部的浅水海湾,北起河北省大清河口,南至山东省黄河口。渤海湾湿地是由环绕渤海湾周围的浅海水域、潮滩、河流等自然湿地和水库、盐田、鱼虾池、水稻田等人工湿地组成的复合型大面积连片湿地带。
材料三 曹妃甸位于渤海湾北部,具有“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滩涂”的独特自然地理特征,不冻不淤,有天然水道直通渤海海峡出海,形成了建设大型深水港口的巨大优势。
材料四 图a为渤海湾水域面积和岸线历史变迁(1986—2014年)空间分布和图b渤海湾(1986—2014年)水域面积和岸线变化曲线图。
(1)简述1986—2014年渤海湾水域面积和岸线长度变化特点。
(2)分析曹妃甸建大型深水港口的优势区位条件。
(3)简述2002—2014年渤海湾岸线变化的原因,并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该变化对沿岸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简述渤海湾湿地保护的有效措施。
答案:(1)水域面积:1986—2014年海湾水域面积持续减少。岸线长度:1986—1998年岸线长度减少,1998—2014年岸线长度增加。
(2)面向大海有深槽、水深,利于大型船只停靠;不冻不淤,通航条件好,时间长;有天然水道直通渤海海峡出海,与外海沟通便利;背靠陆地有滩涂,紧邻京津唐工业区,腹地广阔且经济发达。
(3)大规模围填海工程、发展工业区、滨海新区和港口建设造成岸线增加。影响:对生物圈:岸线增加,湿地面积减小,生物多样性减少;对水圈:工业、城市生产生活废水排放,可能导致湿地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湿地面积减少,调节径流能力减弱;对大气圈:湿地面积减小导致沿海调节气候能力减弱;工业废气(排放可能导致空气污染)。
(4)严格控制围填海规模,减少过度开发;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发展生态农业;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强化对现有湿地的管理;开展湿地恢复工程,增加水域面积;完善法律法规,提高湿地保护意识。
解析:本题以渤海湾水域面积的变化为材料设置问题,涉及图表阅读、港口区位、湿地保护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人地协调观。第(1)题,读图b可以得出自1986—2014年,该地水域面积1986年约为1.40万km2,2014年为1.26万km2,水域面积持续减少;而岸线长度1986年为接近1 000 km,到1998年为接近600 km;在2014年为800多km;可知岸线长度在1986—1998年持续减少,1998—2014年岸线长度增加。第(2)题,港口的区位条件首先要考虑经济腹地与依托城市,该港口紧邻京津唐工业区,腹地广阔且经济发达;其次再分析水域条件与陆域条件,面向大海有深槽,有天然水道直通渤海海峡出海,且位于渤海湾内,风浪较小,航行与停泊条件较好,与外海沟通便利;不冻不淤,通航条件好,时间长;背靠陆地有滩涂,陆上土地资源丰富且地形平坦,筑港条件优越。第(3)题,读图a可知,在2002年—2014年修建了曹妃甸、天津港、南港工业区、黄骅港等;由此可知,2002—2014年渤海湾岸线变化主要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土地资源紧缺,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大规模的填海造陆,以及港口建设与滨海新区开发造成了海岸线的增加;海岸线虽然变长了,但是渤海湾水域面积在持续减少。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析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该地填海造陆,破坏了原有生物的栖息地,造成了生物多样性的减少;沿海湿地面积减少,其调节气候的能力下降,气候的大陆性增强、调节径流的能力下降;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生产生活废水,造成了水体富营养化以及严重的水污染。第(4)题,湿地的保护措施:一方面对未开发的湿地,尤其是一些重要区域设立自然保护区,禁止开发,强化对现有湿地的管理。另一方面,对于已开发的地区进行恢复,已经破坏的湿地采取工程措施进行修复。其他的非工程措施等;比如由于大规模围海造陆,造成生态环境破坏,所以要严格控制围填海规模,减少过度开发;同时加强监测、完善法律法规、加强宣传,提高民众保护湿地的意识等等,对于沿岸海水污染比较严重,同时要严格控制工业和生活废水达标排放,农业方面要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发展生态农业;开展湿地恢复工程,增加水域面积,改善水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