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8张PPT)
第四章 保障国家安全的资源、环境战略与行动
第二节 国家战略与政策
1.理解保障资源领域和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2.掌握推动公众参与资源和环境保护行动的措施。
综合思维:结合实例,理解并掌握保障环境安全的主要措施。
地理实践力:查阅资料,了解并识记保障战略资源安全的主要举措;结合实例,列举推动公众参与的主要行为表现。
1.国家资源环境战略体现一个国家在处理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的基本态度和行动方向。
影响:a.对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活动产生直接作用。
b.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技术等产生全面的影响。
2.保障战略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①有效管控战略资源的开发。②加强战略资源储备。③完善资源运输战略通道建设和安全保护措施。
3.风险预警:通过对风险信息的分析、推断,发布具有警示性的信息及相关的对策建议。风险防控:根据风险预警的结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提升应急响应水平和风险规避水平。
4.公众参与的具体措施:①推动公众履行相关法律义务。②培养公众的环境意识。③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新知突破 储素养
素养培优 提技能
课堂小结 理脉络
随堂巩固 测达标
新知突破 储素养
知识点一 保障资源、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自主梳理 探新知
一、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
1.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意义
(1)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处理资源、环境与发展关系方面的__________和行动方向。
(2)对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保护活动产生直接作用。
(3)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技术等产生全面的影响。
基本态度
资源开发利用
2.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
特别提醒:制定战略资源储备政策需要考虑的因素
需要明确储备资源的种类及其储备规模,具体包括国内资源耗竭状况、资源勘探开发能力、海外储量、全球供需趋势、进口依存度、获取成本、综合国力及国际政治环境等。
二、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1.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意义
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_________、水、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
2.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
大气
合作探究 释疑难
问题探究
材料 矿产资源的储产比表示储量可供开采的年限;储消比反映现有储量对消费的保障程度。下表反映的是中国及世界主要矿产资源的静态保障程度。
矿产 石油 煤炭 天然气 铁矿石 锰矿 石 铬矿 铜矿 锌矿 铝土矿 钨矿 稀土 矿 钾盐
矿
静态保障年限 储产比 世界 43 228 64 141 100 257 27 24 189 87 1 012 327
中国 15.3 113 44.2 48.3 23.3 18 32.1 14.3 32.1 31.9 324 242
储消比 中国 11.6 113 44.2 39.2 21.6 4.1 12.5 19.1 30.5 62.2 1 135 14.5
注:世界储产比约等于储消比。
(1)材料反映我国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的总体特点。
(2)我国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同时,应如何吸取发达国家的经验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提示:(1)大部分矿产资源静态保障程度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①合理加大能源勘探力度;②建立能源战略储备;③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④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⑤实行循环经济;⑥加强国际合作,构建多元化渠道等。
归纳拓展
1.保障资源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
保障资源领域的国家安全,意味着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持续、可靠和有效地供给,其中战略资源的开发、储备和运输尤为重要。
措施 具体内容
有效管控战略 资源的开发
措施 具体内容
加强战 略资源 储备
完善资源运输 战略通道建设 和安全保护措 施
2.生态保护红线的特征
特征 具体内容
系统 完整性 是指生态保护红线的划定、遵守与监管,需要在国家层面统筹考虑,有序实施
强制 约束性 要求生态保护红线一旦划定,必须制定严格的管理措施与环境准入制度,增强约束力
协同 增效性 要求红线划定与重大区划规划相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当前监管能力相适应,与生态保护现状以及管理制度有机结合,增强保护效果
特征 具体内容
动态 平衡性 是指在保证空间数量不减少、保护性质不改变、生态功能不退化、管理要求不降低的情况下可以对生态保护红线进行适当调整,从而更好地使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相统一
操作 可达性 要求设定的红线目标具备可实现性,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政策具有可操作性
3.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的措施
保障环境领域的国家安全,需要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这就要求做好环境的常规保护、环境风险的预警防控、突发环境事件的应对等工作。
措施 具体内容
划定生 态保护 红线 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空间范围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在生态红线内的区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
措施 具体内容
强化环 境风险 的预警 和防控 风险
措施 具体内容
妥善处 置突发 环境事 件
典例剖析
我国首批选定的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有4个:镇海(浙江省宁波市)、岱山(浙江省舟山市)、黄岛(山东省青岛市)、大连(辽宁省大连市)。据此完成(1)~(2)题。
例题 1
(1)我国建立石油储备体系的目的是( )
A.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
B.减少外部环境对我国石油市场的影响
C.加快东部地区石油加工业的发展
D.石油危机时可在国际市场赚取高额利润
(2)我国首批石油储备基地选址的影响因素是( )
①海运条件优越 ②接近消费市场 ③国际安全需要 ④石化工业发达城市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
B
D
解析:第(1)题,不能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的构成,A错误;储备石油可减少外部环境对我国石油市场的影响,B正确;石油储备地点选择在东部地区,不能加快东部地区石油加工业的发展,C错误;石油储备的目的不是石油危机时赚取高额利润,而是满足自身需要,D错误。故选B。第(2)题,石油储备基地均在东部沿海地区,海运便利,东部经济发达,能源需求量大。首先受到国际安全威胁的是东部沿海地区,镇海、岱山石化工业不发达。D正确。故选D。
我国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如下图)之一的中缅油气管道干线全线建成投产,2013年9月30日开始输气。2015年1月30日开始输油。读图,据此完成(1)~(2)题。
对点训练
(1)四大进口油气战略通道的建设,对我国的影响是( )
A.彻底改变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
B.与交会的公路、铁路构成交通运输网
C.提高管道沿线的环境安全系数
D.提高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系数
(2)与中哈和中俄油气进口通道相比,中缅油气进口通道( )
A.油源相对不足
B.受气象等因素影响小
C.运输连续性较差
D.可直达我国主要石油消费市场
D
C
解析: 第(1)题,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利用结构在短时间内不会彻底改变,A错误;管道无法与公路、铁路直接构成交通运输网,B错误;管道建设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沿线的生态环境,而管道泄漏的潜在危险会降低沿线环境安全系数,C错误;石油来源渠道的增加,提高了我国能源安全保障系数,D正确。第(2)题,中缅油气进口通道的源头位于世界石油最丰富的中东地区,油源充足,A错误;需海陆联运,受气象等因素影响大,运输连续性较差,B错误,C正确;我国石油消费市场主要在东部沿海,中缅油气进口通道不能直达我国主要石油消费市场,D错误。
知识点二 推动公众参与
自主梳理 探新知
1.推动公众参与的背景
资源、环境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参与防治环境污染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行动是公民的_______________。
社会责任
2.推动公众参与的措施
合作探究 释疑难
问题探究
材料一 夏季,城市的大街小巷都分布着烧烤羊肉串的摊点,旺旺的木炭火把路边的绿化树都烤黄了,让人不禁联想到“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的诗句。
材料二 每年世界环境日的时候,环保志愿者们都会走上街头进行环保宣传。多数的人群仅对活动派发的礼品感兴趣,环保知识却无人问津。很多行人将志愿者们派发的宣传单随意乱扔,充分显示了群众对环保知识的冷漠。
(1)两则材料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2)木炭火烤焦绿化树带来的环境问题是什么?
(3)公众参与环保的基本态度应该是什么?
(4)作为一名现代中学生,我们在参与环保的活动中,应抵制哪些不良行为?
提示:(1)我国环境保护中,公众参与意识淡薄,环保工作任重道远。
(2)城市绿化树遭到严重破坏,降低了森林的环境效益,其吸烟滞尘、净化空气、减弱噪音、美化环境、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导致城市环境出现严重问题。
(3)爱护环境、保护环境。
(4)①随地吐痰,随意向周围环境投放废弃物;②购买一次性商品;③浪费水、电、纸张等;④践踏草坪,乱吃野味、烧烤等;⑤在风景区乱涂乱画;⑥公共场所大声喧哗;⑦乱砍滥伐林木等。
归纳拓展
1.公众参与的意义及原因
公众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取得成功的关键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对于环境、经济、社会三者之间关系处理方法和行动方式的变革,体现了人类追求效率与公平、人与自然和谐的目标。只有广大人民的参与,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环境保护法的制定和完善,与公众参与有十分密切的联系 真正治理好环境问题,不仅要靠政府,更需要公众的积极参与;推动环境保护的法制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没有公众参与就没有环境保护运动
公众参与使环境保护决策更加科学 公众参与的主要目的在于制约政府的自由裁量权,确保政府公正、合理地行使行政权力。可以使环境影响评价制定的环保措施更加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增加环保审批的透明度,能充分体现公正、公开、科学、民主的精神
2.推动公众参与的措施
措施 具体内容
推动公 众履行 相关法 律义务
措施 具体内容
培养公 众的环 境意识
推动公众参与 资源、环境事 务的社会监督 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保障公众依法享有获取环境信息、参与和监督环境保护的权利,推动公众参与资源、环境事务的社会监督
3.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示例
类型 具体内容
节约能 源资源 合理设定空调温度(夏季不低于26 ℃,冬季不高于20 ℃),及时关闭电器电源,多走楼梯少乘电梯,人走关灯,一水多用,节约用纸,按需点餐不浪费
践行绿 色消费 优先选择绿色产品,尽量购买耐用品,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和过度包装商品,不跟风购买更新换代快的电子产品,外出自带购物袋、水杯等。闲置物品改造利用或交流捐赠
类型 具体内容
选择低 碳出行 优先选择步行、骑行或公共交通出行,多使用共享交通工具,家庭用车优先选择新能源汽车或节能型汽车
分类投 放垃圾 学习并掌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知识,按标志单独投放有害垃圾,分类投放其他生活垃圾,不乱扔、乱放
类型 具体内容
减少污 染产生 不焚烧垃圾、秸秆,少烧散煤,少燃放烟花爆竹,抵制露天烧烤,减少油烟排放,少用化学洗涤剂,少用化肥、农药,避免噪声扰民
呵护自 然生态 爱护山林田湖草生态系统,积极参与义务植树,保护野生动物,不破坏野生动植物栖息地,不随意进入自然保护区,不购买、不使用珍稀野生动植物制品,拒食珍稀野生动植物
典例剖析
公众参与是指环境保护中,任何公民都有依据一定法律程序,参与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据此完成(1)~(2)题。
(1)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程度,首先取决于( )
A.个人的环境意识
B.集体的环境意识
C.公众的环境意识
D.国家环保政策
例题 2
C
(2)下列实例中,体现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是( )
A.提倡高消费,拉动经济增长
B.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性商品
C.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品,提高卫生水平
D.鼓励市民购买小汽车
解析: 第(1)题,公众的环境意识是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所必需的思想和心理条件,因此是衡量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程度的首要因素。第(2)题,不用或尽量少用一次性商品有利于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B
只有用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如实行清洁生产,公众参与选购带有环境标志的产品等,才能有效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据此完成(1)~(2)题。
(1)“十五”期间,我国重点开发环境无害技术,实行清洁生产的目的是( )
A.将污染预防控制在生产过程中
B.主要控制生产产品的无污染
C.防止原料、燃料的污染
D.减少产品最终报废过程中的污染
对点训练
A
(2)要有效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公众应做的事情是( )
A.购买包装考究的商品
B.为了节省时间,使用一次性筷子、杯子、快餐盒等
C.选购无氟冰箱、节能荧光灯等
D.绝对不用一次性用品,包括注射器
解析: 第(1)题,实行清洁生产的目的是将污染预防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第(2)题,只有公众的广泛参与,才能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从身边做起,从现在做起,选用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产品,最终才能有效保护环境。
C
素养培优 提技能
策略指导
保障环境领域国家安全
考题展示
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是生态保护红线圈定的区域,下图为中国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分布图。读图,据此完成(1)~(2)题。
(1)目前( )
A.我国生态脆弱区内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
B.我国生态脆弱区的类型较单一
C.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生态脆弱
D.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生态稳定
(2)图中数码所示区域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与主要人为原因的对应,正确的是( )
A.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B.②地——围湖造田,打坝淤地
C.③地——过度开采地下水
D.④地——过度开垦,过度樵采
C
D
解析:第(1)题,生态保护红线所圈定的生态脆弱区内是具有重要生态功能、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和工程建设,A项错误。据图分析,我国生态脆弱区自然环境差异较大,生态脆弱区有水土流失地区、石漠化地区等,类型较复杂,B项错误。新疆天山南北山麓绿洲边缘区人类活动不合理,加剧生态破坏,加上该地区水资源缺乏,生态环境脆弱,C项正确。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山高坡陡、降水多,滑坡、泥石流多发,生态不稳定,D项错误。第(2)题,①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是自然原因,不是人为原因,A项错误。②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人为原因是过度开垦、过度放牧,B项错误。③地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人为原因是不合理的耕作制度,破坏植被,C项错误。④地位于云贵高原,存在水土流失、石漠化问题,人为原因是人类过度开垦,过度樵采,D项正确。
课堂小结 理脉络
随堂巩固 测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2023·河北邢台月考)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对能源的需求不断扩大,同时我国能源在生产和消费上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下图是我国能源保障分布区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空间分布的特征是( )
A.沿海高,内陆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中部高,四周低 D.西南高,东北低
2.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有( )
①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 ②大力研发地热能,开发新能源 ③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 ④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B
C
解析: 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能源高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内陆省区,能源低保障区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因此我国能源保障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是西部高、东部低,北部高、南部低,故选B。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的能源生产区位于西部,而消费区位于东部,则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主要措施,①正确;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也可缓解我国能源供需矛盾,④正确;西部地区主要开发风电、水电、矿产资源等,大力研发地热能表述不恰当,②错误;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不符合实际,③错误。故选C。
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2021年的石油进口量平均已超1 000万桶/日。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措施中,从“开源”方面能有效保证我国“石油安全”的有( )
①大力在海外投资石油的开发和经营 ②加速研究开发石油替代产品 ③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 ④建立多元化的石油进口渠道 ⑤加速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采
A.②③④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⑤
B
4.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正确途径是( )
A.控制生产规模以减少能源消耗
B.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C.压缩不稳定性能源的利用比例
D.立足国内能源,减少国外能源利用
B
解析: 第3题,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库是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的重要措施,但其不属于“开源”范围。第4题,因为经济要发展,所以不能通过控制生产规模来减少能耗,A错;加强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能缓解我国能源紧张的局面,B对;不稳定性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都属于清洁能源,不应压缩其利用比例,C错;从我国目前的能源供需看,既要立足国内能源市场,又要加大能源资源的进口,进而确保我国能源的充足供应,因此减少国外能源利用的说法错误,D错。
(2023·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读下面我国生态问题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5~6题。
5.下列关于图中生态问题的描述,可信的有( )
①甲区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土壤侵蚀,引起的主要原因是风力作用 ②乙、丙两区域生态问题相同,乙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 ③甲区域的生态问题可能引发石漠化 ④乙、丙两区域生态问题不同,丙区域的危害更为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①生态环境脆弱区北多南少 ②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重 ③图中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④生态环境脆弱区必须强制性保护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C
解析:第5题,读图可知,图中乙、丙两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都是土壤侵蚀,即水土流失严重,其中乙区域位于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土壤侵蚀的危害更为严重,②正确、④错误;甲区域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土层薄,流水侵蚀作用导致的土壤侵蚀易在当地引发石漠化,①错误、③正确。故选B。第6题,据图及图例可知,生态环境脆弱区南多北少,①错误;生态环境脆弱区南多北少,生物多样性锐减南方地区相对严重,②正确;图中生态问题在经济较发达地区与经济欠发达地区均有分布,③错误;图中生态问题多发区多是人类活动较活跃的地区,因此生态环境脆弱区是必须强制性保护的区域,④正确。故选C。
(2023·全国高二课时练习)资源、环境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公众参与是防治环境污染和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公民的社会责任。据此完成7~8题。
7.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依靠公众的支持和参与,下列公众行为符合上图宣传主旨的是( )
A.多使用一次性产品 B.多开私家车
C.频繁更换电子产品 D.使用电子贺卡
D
8.公众参与中的“公众”包括( )
①白领 ②社会团体 ③中学生 ④国家机关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解析: 第7题,图片内容反映的是低碳生活方式。低碳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低能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多使用一次性产品、多开私家车、频繁更换电子产品均会导致能耗、开支增多,都不是低碳的生活方式,A、B、C项错误;使用电子贺卡可以减少能耗与开支,属于低碳生活方式,D项正确。故选D。第8题,公众参与既包括个人形式的参与,也包括民间组织、团体形式的集体参与,国家机关属于行政管理部门, ④错误,①②③正确,综上,A项正确,B、C、D错误。故选A。
二、综合题
9.(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承德市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是著名旅游城市,也是河北省种植业与畜禽养殖业的重要产区之一。农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承德市承德县积极探索当地农业向清洁型、循环型、综合型转变,在养殖业和种植业之间形成一个循环系统,下图是承德市承德县生态农业模式图。
(1)指出与鸡粪直接还田相比,该生态农业模式的突出特点。
(2)说明承德市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必要性。
(3)该模式对我国农牧交错区的发展有何启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与沼气池结合,(沼气发电)产生清洁能源;减轻环境污染。
(2)位于农牧交错地区,环境自净能力弱;土地退化,导致农牧产品品质和产量降低;农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影响人居环境;生态景观破坏影响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
(3)因地制宜,农牧协调发展;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建设美丽乡村,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
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养鸡场鸡粪进入沼气池,不仅为玉米种植区提供肥料,还通过开发沼气,产生清洁能源,为生产生活提供能源供应;养鸡场鸡粪进入沼气池,还大大减轻环境污染,获得生态效益。第(2)题,“承德市地处我国农牧交错地带”,生态环境较脆弱,环境自净能力弱;材料指出“农业废弃物不合理排放,严重危害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据此可知,生态环境破坏会导致土地退化,进而使得农牧产品品质和产量降低,降低经济效益;人居环境破坏会影响居民的生活品质;承德“是著名旅游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破坏会影响当地旅游业的发展。第(3)题,要因地制宜,促使农业各部门协调发展;对农业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发展清洁型、循环型农业;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等,提高经济效益。第四章 第二节
[基础巩固练]
一、单项选择题
生态红线是指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严格管理的空间边界线。下表为2022年南京市部分生态红线区域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类型 总面积(km2) 类型 总面积(km2)
风景名胜区 373.16 生态绿地 134.70
洪水调蓄区 32.6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21.85
森林公园 211.30 重要湿地 127.4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态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效益
B.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划定城市边界
C.生态红线区决定南京环境承载力
D.设置红线区将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
2.保护生态红线区对南京城市环境的意义( )
A.调节城市气候,增大昼夜温差
B.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
D.提高环境自净能力
(2023·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因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据此完成3~4题。
3.引起重金属污染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采矿、废气排放
②污水灌溉
③重金属的自然释放
④使用重金属超标制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防治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
①全面关闭重金属污染企业
②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政策措施
③抓好重点防控地区、重点防控行业和重点防控企业
④建立有效的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指数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度空调节能行动”是由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之友等9家民间环保组织联合发起的,呼吁在6月26日至9月6日期间,办公楼、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空调调至26 ℃。此活动旨在呼吁市民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据此完成5~6题。
5.环保组织倡导发起的“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主要作用有( )
①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④保护臭氧层
⑤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6.“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意义是( )
A.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B.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
C.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D.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2023·河北唐山一中调研)舟山群岛岸线资源丰富,早期定位为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石油储备中转基地。2017年4月浙江舟山自贸区确立舟山聚焦石油战略产业链,提升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构建具有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港口经济圈,成为全球性大宗商品物流中心。据此完成7~8题。
7.舟山群岛支持较为完整的石油战略产业链的主要优势是( )
A.岸线资源丰富 B.淡水资源充足
C.环保工业发达 D.岛上植被茂密
8.舟山的定位从聚焦石油储备中转基地向聚焦石油战略产业链的转变,将( )
A.提升产业层次 B.加剧能源紧张
C.减轻物流压力 D.改善海洋环境
二、综合题
9.(2022·山东济宁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压力指数可反映粮食需求与耕地面积的关系,其数值越大,耕地安全等级越低,耕地保护压力越大。耕地压力指数与资源禀赋、区域人口数量、粮食作物面积占比等因素有关。长江流域正经历着由“大开发”向“大保护”发展的转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核心区和重要农业生产基地,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下图示意1987—2017年长江流域上、下游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
(1)分析近年来长江下游地区耕地压力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
(2)简述长江上游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水资源、能源和粮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合理配置并不断调整人类活动,能够使水—能源—粮食(W—E—F)系统压力处于最优状态。下图为1997—2015年我国W—E—F系统压力指数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在2005年以前,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 )
A.随时间呈升—降—稳的变化
B.与能源压力指数变化完全一致
C.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下降
D.由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下降
2.在1999年后,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快速下降,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低耗能产业增多
C.产业转移的发生
D.节约资源观念深入人心
3.我国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人口分布的聚集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我国W—E—F系统压力增大、压力空间不平衡。下列属于缓解我国W—E—F系统压力的积极措施是( )
①提高粮食产量,推进食物结构多样化
②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③提高人口布局集中度,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④合理布局相关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023·江苏苏州模拟)近地面的臭氧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在阳光照射下经过光化学反应产生的,浓度偏高会危害人体健康。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选择在晴朗微风的气象条件下,探究街区的臭氧浓度日变化特征。下图为他们绘制的“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的关系图”。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臭氧浓度变化曲线
B.②为汽车尾气排放量变化曲线
C.白天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浓度呈负相关
D.夜晚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浓度呈正相关
5.为监测街区的最大排放情况,该学习小组选择的最佳位置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023·湖北武汉质检)瑞典的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处于国际领先位置,1994年,瑞典提出“生产者责任制”,要求商品生产商负责回收或出资处理商品外包装,并且要求厂家在商品外包装上详细注明回收类别和方式,引导消费者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在政策实践的不断更新中,瑞典形成了一套垃圾管理方法学,即垃圾处理优先级制度,也称五阶梯原则(如下图)。瑞典的电子垃圾回收率为51.6%,是世界上较高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6~8题。
6.“五阶梯”中的最高阶梯,也是重中之重的原则是( )
A.避免产生 B.重复使用
C.能源回收 D.填埋处置
7.避免产生也就是能不产生垃圾就不产生垃圾,下列属于该措施的是( )
①避免使用一次性包装制品
②废品可以通过修补、更改使用功能等方式进行再利用
③无法再利用时,要尽量回收可以回炉重造的材料
④无法回收材料时,可燃垃圾可以送去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
⑤有机垃圾可以送去沼气厂生产沼气,进行能量回收
⑥有害危险品,送到垃圾填埋场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8.瑞典电子垃圾回收率高的原因是( )
①广泛的回收运动和公众支持
②均匀分布的回收网点
③透明的数据收集和共享
④确立生产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
9.(2023·四川资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材料二 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
注:清洁能源主要包括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
材料三 2022年进入秋季以来,从一开始制造业密集的广东出现了罕见电荒,到后来东北各地又开始各种限电,甚至出现了居民用电断电的情况。当前,全球能源价格暴涨,不仅我国限电控产能,欧美多国也面临“电荒”。2022年冬天很冷,煤作为我国北方民间取暖必需品,价格持续上涨。在甘肃省,煤价同比翻倍,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煤价最高已达到去年同期价格的三倍。
(1)结合材料,分析2022年我国秋冬季节出现“电荒”的原因。
(2)指出今年严重的“电荒”短期内将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角度说明我国推出“双碳”目标的积极意义。
第四章 第二节
[基础巩固练]
一、单项选择题
生态红线是指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必须严格管理的空间边界线。下表为2022年南京市部分生态红线区域面积统计表。据此完成1~2题。
类型 总面积(km2) 类型 总面积(km2)
风景名胜区 373.16 生态绿地 134.70
洪水调蓄区 32.61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221.85
森林公园 211.30 重要湿地 127.42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生态红线区兼有生态、经济效益
B.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划定城市边界
C.生态红线区决定南京环境承载力
D.设置红线区将阻碍南京城市面积扩大
2.保护生态红线区对南京城市环境的意义( D )
A.调节城市气候,增大昼夜温差
B.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增大
C.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变植被类型
D.提高环境自净能力
解析: 第1题,生态红线区对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设置红线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环境承载力不是完全由生态红线区决定;设置红线区将有利于南京市的发展,不会阻碍城市面积扩大。第2题,保护生态红线区有利于调节城市气候,缩小昼夜温差;影响城市水循环,地表径流变化减小;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植被类型;提高环境自净能力。
(2023·全国高二课时练习)重金属污染指由重金属或其化合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因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中重金属含量增加,超出正常范围,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并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据此完成3~4题。
3.引起重金属污染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B )
①采矿、废气排放
②污水灌溉
③重金属的自然释放
④使用重金属超标制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防治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措施有( D )
①全面关闭重金属污染企业
②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政策措施
③抓好重点防控地区、重点防控行业和重点防控企业
④建立有效的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指数体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3题,重金属污染主要由采矿和废气排放、污水灌溉及使用重金属超标制品等人为原因所致,①②④正确;重金属自然释放属自然原因,③错误,B项正确。故选B。第4题,全面关闭重金属污染企业不符合实际,①错误。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完善政策措施,有利于重金属污染防控,②正确。抓好重点防控地区,重点防控行业和重点防控企业,有利于从源头控制污染,③正确。建立有效的重金属污染和潜在生态危害评价指数体系,有利于及时预警和控制污染,④正确,D项正确。故选D。
“26度空调节能行动”是由北京地球村、世界自然基金会、自然之友等9家民间环保组织联合发起的,呼吁在6月26日至9月6日期间,办公楼、饭店、商场等公共场所空调调至26 ℃。此活动旨在呼吁市民珍惜资源,爱护环境。据此完成5~6题。
5.环保组织倡导发起的“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主要作用有( C )
①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
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③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④保护臭氧层
⑤减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6.“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意义是( A )
A.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消费
B.建立节约型社会,提高经济效益
C.履行国际环境保护公约
D.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
解析: 第5题,空调所需能源为电能,而电能相当一部分是由燃煤发电而转化的。倡导“26度空调”节能行动可有效地节约电能,从而有效地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并减少酸雨危害。同时也能有效地缓解夏季电力供应危机。第6题,“26度空调”节能行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倡导公民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倡导绿色消费。
(2023·河北唐山一中调研)舟山群岛岸线资源丰富,早期定位为建设成我国最大的石油储备中转基地。2017年4月浙江舟山自贸区确立舟山聚焦石油战略产业链,提升以油品为核心的大宗商品全球配置能力,构建具有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的港口经济圈,成为全球性大宗商品物流中心。据此完成7~8题。
7.舟山群岛支持较为完整的石油战略产业链的主要优势是( A )
A.岸线资源丰富 B.淡水资源充足
C.环保工业发达 D.岛上植被茂密
8.舟山的定位从聚焦石油储备中转基地向聚焦石油战略产业链的转变,将( A )
A.提升产业层次 B.加剧能源紧张
C.减轻物流压力 D.改善海洋环境
解析: 第7题,据材料可知,舟山群岛岸线资源丰富,这是舟山群岛支持较为完整的石油战略产业链的主要优势,A正确;岛屿面积较小,储水条件较差,淡水资源不足,B错误;环保工业发达和岛上植被茂密不是主要优势,C、D错误。第8题,舟山的定位从建设成石油储备中转基地向聚焦石油战略产业链的转变,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A正确;缓解能源紧张状况,B错;物流压力与商品运输量有关,与城市定位转变无关,C错误;可能会导致海洋环境的破坏,D错误。
二、综合题
9.(2022·山东济宁高二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耕地压力指数可反映粮食需求与耕地面积的关系,其数值越大,耕地安全等级越低,耕地保护压力越大。耕地压力指数与资源禀赋、区域人口数量、粮食作物面积占比等因素有关。长江流域正经历着由“大开发”向“大保护”发展的转变,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核心区和重要农业生产基地,耕地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影响着国家安全。下图示意1987—2017年长江流域上、下游耕地压力指数的变化。
(1)分析近年来长江下游地区耕地压力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
(2)简述长江上游在实施退耕还林过程中可能对国家安全产生的影响。
答案:(1)非农建设占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导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区域人口增加,粮食需求增加。
(2)退耕会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家粮食安全(同时也会促进基本农田建设加强,提升耕地质量);造林(还林)有利于涵养水源、增加林地面积,维护水和森林资源的安全;森林面积增加有利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减少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实现碳减排,维护生态安全。
解析:本题以长江流域上下游耕地压力指数变化为材料,涉及农业区位条件变化、农业发展、农业发展对区域影响、国家安全等相关问题,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到,长江下游地区耕地压力指数自1987年至2017年波动上升,上升幅度较大;从材料可知,耕地压力指数越大,耕地安全等级越低,耕地压力指数与资源禀赋、区域人口数量、粮食作物面积有关;长江下游地区经济发达,城市发展速度快,城市面积扩张,占据大量农业用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城市近郊地区受市场因素影响,经济类作物及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农业生产结构发生改变,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明显减少。长江下游地区城市高度密集,人口数量众多,对粮食的需求增加。第(2)题,长江上游地区实施退耕工程,会直接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粮食产量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粮食的安全;间接地刺激了基本农田建设和发展,注重保护农业基本农田,保障粮食安全。长江上游地区实施还林工程,由于上游地区位于高原、山地之上,还林有利于植被增多,可以起到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维护我国水资源和森林资源的安全。长江上游实施退耕还林有利于生态环境改善,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能够有效地对抗自然灾害,减少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践行减排降排,实现碳减排,维护我国生态安全。
[能力提升练]
一、单项选择题
(2023·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水资源、能源和粮食是区域发展的重要限制性因素。合理配置并不断调整人类活动,能够使水—能源—粮食(W—E—F)系统压力处于最优状态。下图为1997—2015年我国W—E—F系统压力指数变化情况。据此完成1~3题。
1.在2005年以前,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 C )
A.随时间呈升—降—稳的变化
B.与能源压力指数变化完全一致
C.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下降
D.由东北地区向西南地区下降
2.在1999年后,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快速下降,主要原因是( B )
A.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
B.低耗能产业增多
C.产业转移的发生
D.节约资源观念深入人心
3.我国自然条件的多样性、人口分布的聚集性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造成我国W—E—F系统压力增大、压力空间不平衡。下列属于缓解我国W—E—F系统压力的积极措施是( C )
①提高粮食产量,推进食物结构多样化
②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
③提高人口布局集中度,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
④合理布局相关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在2005年以前,我国W—E—F系统总压力指数在1999年之前是先下降、后上升,之后下降的,故A错误;由图可知在2005年以前总压力指数取决于能源压力,所以总压力指数和能源压力指数大致趋势一致,但变化幅度不尽相同,故B错误;总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能源压力导致,而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常规能源短缺,故能源压力大于西北,C正确;我国西南地区处于南方季风区,降水总体比东北地区多,D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得1999年之前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能源压力导致,后期压力指数减小,说明发展了低耗能工业,能源压力减小,故B符合题意;由材料可得我国压力指数很大程度是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与资源分布不均衡导致,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关系不大,节约资源观念正逐步普及,但还没完全深入人心,也不是主要原因,故A、D错误;区域区位条件的变化导致产业转移,产业转移不可能频繁发生,故C错误。故选B。第3题,集中布局人口会加大地区发展差距,故③错误;推进科技进步,提高可持续发展意识,可以促进资源合理利用;提高粮食产量,推进食物结构多样化,降低粮食压力;合理布局相关产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实现资源与工业的合理布局,可有效降低压力指数,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C。
(2023·江苏苏州模拟)近地面的臭氧主要是挥发性有机物和氮氧化物在阳光照射下经过光化学反应产生的,浓度偏高会危害人体健康。某中学地理学习小组选择在晴朗微风的气象条件下,探究街区的臭氧浓度日变化特征。下图为他们绘制的“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的关系图”。据此完成4~5题。
4.关于图示信息叙述正确的是( C )
A.①为臭氧浓度变化曲线
B.②为汽车尾气排放量变化曲线
C.白天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浓度呈负相关
D.夜晚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浓度呈正相关
5.为监测街区的最大排放情况,该学习小组选择的最佳位置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第4题,①曲线的高值出现在城市居民出行的早高峰和晚高峰,符合汽车尾气排放量的变化规律,A错误;臭氧的形成需要阳光的照射,而②曲线的浓度总体上白天高于晚上,应当为臭氧浓度变化曲线,B错误;由图可知,白天的臭氧浓度与氮氧化物浓度整体呈负相关,C正确;夜晚臭氧浓度并没有随着氮氧化物浓度的上升而增加,二者并不呈正相关,D错误。故选C。第5题,甲图和丁图所示街道的两边均有高层建筑,且间隔较小,挡光作用明显,臭氧浓度偏低;乙图所示街区位于十字路口,车流量最大,且高层建筑相隔距离较远,挡光作用相对不明显,臭氧浓度最高;丙图所在街区北侧有较大的绿地,近地面温度相对较低,不利于臭氧的形成,臭氧浓度偏低。故选B。
(2023·湖北武汉质检)瑞典的垃圾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处于国际领先位置,1994年,瑞典提出“生产者责任制”,要求商品生产商负责回收或出资处理商品外包装,并且要求厂家在商品外包装上详细注明回收类别和方式,引导消费者进行正确的垃圾分类。在政策实践的不断更新中,瑞典形成了一套垃圾管理方法学,即垃圾处理优先级制度,也称五阶梯原则(如下图)。瑞典的电子垃圾回收率为51.6%,是世界上较高的国家之一。据此完成6~8题。
6.“五阶梯”中的最高阶梯,也是重中之重的原则是( A )
A.避免产生 B.重复使用
C.能源回收 D.填埋处置
7.避免产生也就是能不产生垃圾就不产生垃圾,下列属于该措施的是( B )
①避免使用一次性包装制品
②废品可以通过修补、更改使用功能等方式进行再利用
③无法再利用时,要尽量回收可以回炉重造的材料
④无法回收材料时,可燃垃圾可以送去垃圾焚烧厂,进行焚烧发电
⑤有机垃圾可以送去沼气厂生产沼气,进行能量回收
⑥有害危险品,送到垃圾填埋场
A.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①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⑤⑥
8.瑞典电子垃圾回收率高的原因是( D )
①广泛的回收运动和公众支持
②均匀分布的回收网点
③透明的数据收集和共享
④确立生产者责任制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第6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五阶梯”中的最高阶梯是避免产生,如果不产生垃圾,就不存在后续的四个阶梯,因此避免产生是重中之重的原则,故选A。第7题,无法再利用时,回收可以回炉重造的材料,不能回炉重造的材料也就形成了垃圾,故其不符合避免产生原则,故③错误。故选B。第8题,瑞典电子垃圾回收率高的原因是进行广泛的宣传,开展有效的回收运动,得到大众的支持;将数据透明化,并与公众分享和共享;制定了生产者责任制,遏制了一部分垃圾的产生,故①③④正确。均匀分布回收网点并不能使回收率提高,因为垃圾的产生并不是均匀分布的,故②错误。故选D。
二、综合题
9.(2023·四川资阳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力争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双碳”目标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而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材料二 2022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
注:清洁能源主要包括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
材料三 2022年进入秋季以来,从一开始制造业密集的广东出现了罕见电荒,到后来东北各地又开始各种限电,甚至出现了居民用电断电的情况。当前,全球能源价格暴涨,不仅我国限电控产能,欧美多国也面临“电荒”。2022年冬天很冷,煤作为我国北方民间取暖必需品,价格持续上涨。在甘肃省,煤价同比翻倍,在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煤价最高已达到去年同期价格的三倍。
(1)结合材料,分析2022年我国秋冬季节出现“电荒”的原因。
(2)指出今年严重的“电荒”短期内将对我国社会经济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地理角度说明我国推出“双碳”目标的积极意义。
答案:(1)河流进入枯水期,水电发电量减少;秋冬季节气温低,(用于取暖)能源需求量大;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尚未改变,而煤炭价格大涨,厂家发电意愿不足;国家环保政策对非清洁能源生产的制约影响,导致供电不足。
(2)部分工厂(企业)停工,影响居民就业与收入;居民正常生活用能受限,影响生活质量;经济活动不能正常进行,影响国家经济增长;局部地区电价、物价可能上涨,影响正常社会秩序。
(3)推动全球碳减排进程,改善人居环境;促使企业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使国家或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于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
解析:(1)原因可以从2022年秋冬季节水电发电量、煤炭价格上涨、国家环保政策以及取暖对电力需求量增大等角度进行分析。(2)“电荒”短期内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可从企业生产、居民生活与就业及社会秩序角度进行分析。(3)我国推出“双碳”目标主要是为了推动全球碳减排进程,企业响应国家碳减排政策,及时更新设备和技术,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国家或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可减少碳排放;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比重高,可以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利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减少煤炭资源的占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