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4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第一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课件 (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4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第一课《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课件 (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5-03-21 10:40: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  2011年1月11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青铜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北广场落成。孔子雕像正对东长安街,双手合于胸前,目视远方。天安门地区又添文化新地标。一、孔子其人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课本P.25右上角“资料卡片”。
  想一想:这段名言反映了什么?
反映了孔子志向专一,执着探索,不断完善自己的一生。自学礼乐从政失败周游列国献身文教尼山降圣,生逢乱世  纥(hé)与颜氏女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xū dǐng 头顶凹陷),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
——《史记》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周灭商后,周成王分封商朝忠诚的名臣微子启于宋,领导殷商的遗民。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继其封位,微仲即孔子的先祖。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宋国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hé,叔梁为字,纥为名),是当时鲁国有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征在生下孔子。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论语·子罕》《诗经》书影《周礼》书影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曾整理出《诗》《书》《礼》《易》《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战国七雄春秋五霸⑴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百家争鸣背景百家争鸣背景  《诗经·小雅·大田》:“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
  《吕氏春秋·审分》:“今以众地者,公作则迟,有所匿(注:隐瞒)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迟也。”⑴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⑵经济:井田制崩溃  《春秋战国时期“士”的发展演变》说:“士”原是贵族最低阶层,受礼治文化传统的影响,上层贵族腐朽无能,但“士”还能保持着很高的文化知识和道德境界。孔子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到战国时期,各国谋求改革,“士”的需要急增,“士”构成新式官僚的重要来源,在政治上异常活跃。这个群体不仅仅来源于贵族,还有其他等级的知识分子,他们保持了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以及“精神贵族”的气质。他们游于各国诸侯之门,上者猎取卿相,下者也可求得一饱。而知识界领袖则更受到君主的特殊礼遇,他们的主要职责便是“议政事”,以“道”(治国、平天下之道)影响诸侯们的政治作为。战国七雄春秋五霸⑴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⑵经济:井田制崩溃
⑶阶级关系:“士”的活跃
⑷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在民间”百家争鸣背景核心内容:礼、仁、中庸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礼”的思想:
⒈含义:
  指西周建立的以分封制和宗法制为核心的等级名分制度。
⒉主要内容(实质与作用):
尊尊:
维持森严的等级制度和君主制。
亲亲:
维持以血缘纽带为特征和基础的宗法等级制度。“周礼”“礼”的思想:
⒈含义
⒉主要内容(实质与作用)
⒊礼的实践方法:
 ⑴于社会:
  建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社会秩序
 ⑵于个人: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正名”孔子的青春期——据李长之《孔子的故事》、古棣等《孔子批判》而成孔子的青春期——据李长之《孔子的故事》、古棣等《孔子批判》而成孔子的青春期请思考:孔子在别人的冷嘲热讽中成长,他的心灵会不会出现创伤?对他成人之后的思想与待人处事是否有影响?——据李长之《孔子的故事》、古棣等《孔子批判》而成“仁”的思想
⒈含义:
⒉方法:
⒊表现:
 ⑴对于统治阶级:
  “为政以德”
 ⑵对于普通人:
  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爱人”“忠恕”——民本思想会意。从人,从二。礼、仁、中庸三者的关系仁          礼个人的道德修养
(内在)外在的规范约束相辅相成
不可分割中庸(调和方法)礼:等级规范;仁:人际关系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通过恢复周礼,和谐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三、孔子的历史影响  一、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以往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开创“学在民间”新模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建构与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孔子主张的“内圣外王”,成为中国古代人治社会开明君主和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三、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长久的影响。统治者们对孔子、儒学的态度及其原因
  孔子时代的国君们:叶公好龙(愿意供养孔子而不愿接受并真正实施他的主张,如齐景公)
  请思考:为什么孔子的治国方略没有被列国采纳?
主要原因:当时正处在社会转型与列国争战时代,迅速地强国是第一要务。孔子的治国方略缺乏实施的社会环境。统治者们对孔子、儒学的态度及其原因
  中国古代历代统治着:请思考:汉武帝为什么尊重孔子、尊重儒学?  材料一 儒学的脉络与沿革  材料二 学者认为,孔子“仁”和“礼”的思想是互为补充的。“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规范。但是,从独尊儒术到宋明理学,在政治思想方面放大的是“礼”……“三纲五常”是传统政治思想遵守的主线,倡导的主流意识。
  材料三 原因就是孔子所倡导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思想的封建礼教,符合统治阶级巩固封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蔡尚思《十家论孔》成为正统受到摧残独尊儒术焚书坑儒受到批判李/黄/顾/王动摇崩溃民主科学精华糟粕董仲舒/汉武帝简述儒家思想的演变历程:孟子/荀子程朱/陆王陈/李/胡/鲁  在现代知识的评定之下,孔子有没有价值?我敢肯定地说有。孔子的第一价值是非宗教迷信的态度……第二价值是建立君、父、夫三权一体的礼教……人们如果定要尊孔,也应该在孔子不言神怪的方面加以发挥,不可再提倡阻害人权民主运动,助长官僚气焰的礼教了!
——陈独秀:《再答常乃德》(1937年)
  人家说我打倒孔家店,是的;打倒孔家店并不是打倒孔子。孔子的学说,经过两千年,至少有一部分失去了时代性,同时经过了许多误解……我们批评孔子,是要去掉孔子一尊,使诸子百家平等。如果不打倒一尊的孔家店,没有法子使得思想解放,思想自由。但是我六十二年来,还是继续对孔子佩服,我觉得他这个人,是很了不得的。
——《胡适演讲集》(19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