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新课导入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1.了解西晋建立、统一全国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分析西晋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原因。
2.知道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和十六国建立,认识到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促进了民族交融,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简述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等史实,初步认识民族平等、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性。
学习目标
探究一 西晋的建立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背景
一、西晋的建立
(1)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
三国实力对比
(2)曹魏中期,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其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
1.背景
魏
吴
魏
263年
266年
西晋
完成统一
“三国尽归司马氏”
建立: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
统一: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
280年
2.西晋的建立与统一
(1)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比较迅速,国力充足,逐渐超过了南方。
(2)南方蜀、吴两国的统治者日益腐朽,国力日趋衰落,且蜀国已被魏国所灭。
(3)从客观上看,统一符合历史发展总趋势和人民愿望。
西晋能够短期统一的原因
知识拓展
材料一:西晋时期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他们缺乏雄才大略,处处维护自己家族权势,在生活上以奢侈为荣,追求享乐。如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40里步障,石崇用织锦做出更华丽的步障50里。
——七上《中国历史》
材料二:“钱之为物,无德而尊,无势而热,排金门而入紫闼。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贵可使贱,生可使杀……凡今之人,惟钱而已!”还说钱“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
——[西晋]鲁褒《钱神论》
2.西晋的腐朽统治
大贵族、大地主缺乏雄才大略,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豪华奢侈,追求享乐。
思考:材料反映出西晋建立后怎样的社会现象及社会风气?
探究二 八王之乱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背景
二、八王之乱
思考:材料中晋武帝认为魏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他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一:(晋武帝)惩魏氏孤立之敝,故大封宗室,授以职任。
——《资治通鉴》
认为曹魏削弱诸王势力,导致孤立而亡,于是大封同姓诸王,又陆续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既手握重兵,又掌管民事,势力日益强大。
1.背景
材料二: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何不食肉糜?”
——《晋书 惠帝记》
统治者昏庸无道
2.八王之乱经过
(2)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南逃,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1)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
魏晋以来积蓄,
扫地无遗。
——《资治通鉴》
3.影响
流民南迁方向
西晋流民南迁
示意图
探究三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时期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
东汉以来,特别是汉末三国以来,汉族统治者为了强化对少数民族的控制,补充内地劳动力和加强军事实力等,经常招引和强制原居住于西北、东北边疆的少数民族入居内地;此外,东汉以后,我国天气有渐趋寒冷的趋势,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也逐渐南下。因此,魏晋时期出现了少数民族内迁的高潮。
——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2.内迁的路线和结果
(1)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
(2)蒙古高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
(3)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路线
结果
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人口的一半。
3.西晋实行的民族措施和带来的结果
西晋统治腐朽,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劫掠少数民族人民为奴婢。
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首领乘机起兵反晋。316年,内迁的一支匈奴人灭亡了西晋。
结果:
西晋的民族措施:
材料:匈奴右贤王刘宣愤恨地说:“晋为无道,奴隶御我。”
----《二十四史全译 晋书》
4.十六国时期
北方: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南方: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
5.前秦的建立
政治: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
经济:招抚流民,减赋禁奢;
文化:兴办学校,提倡儒学,缓和民族矛盾。
前秦力量不断强大,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有所缓和。
改革措施:
影响:
氐族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
公元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苻坚统一了黄河流域。
6.内迁的影响
材料:擅长骑射的匈奴人,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生活,发展了冶铁和制陶等手工业。山西南部的羯人,大部分从事农耕,善于织布……内迁各族的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各族杂居的汉人,也学习经营畜牧业。
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促进了民族交融。
少数民族采桑图(魏晋墓砖画)
少数民族耕作图(魏晋墓砖画)
探究
西晋从统一全国到灭亡,仅存36年。请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说说西晋灭亡的原因有哪些?从中应当吸取怎样的教训?
原 因
统治腐朽,奢侈腐化,追求享乐,金钱至上。
晋惠帝昏庸无能,八王之乱导致西晋衰落。
民族矛盾激化内迁少数民族起兵反晋。
启 示
励精图治,提倡节俭。
以民为本、维护社会稳定。
维护民族平等、团结。
西晋的建立: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国号晋,定都洛阳
时间:晋惠帝在位期间
背景:封王掌握实权,皇帝昏庸,朝政腐败
影响:西晋从此衰落;带来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
内迁民族:匈奴、鲜卑、羯、氐、羌
迁移时期:东汉末年、魏、晋时期
生活状况:西晋向其收取重税,征兵派役,掠买人口
西晋统一全国: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
西晋的建立
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民族内迁
结果:部分内迁民族起兵反晋;西晋灭亡,北方政权十六国并立;前秦统治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课堂小结
1.标志着西晋实现南北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
A.灭蜀 B.西晋定都洛阳
C.灭吴 D.西晋迁都长安
2.“西晋,一个骤起骤灭的统一政权,其盛衰兴亡耐人寻味”。对西晋“骤灭”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是( )
A.“八王之乱” B.定都洛阳
C.“七国之乱” D.西晋迁都
C
A
课堂达标
3.司马昭是三国时魏国大臣,继其父司马懿及其兄司马师之后,继续发展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魏帝曹髦曾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魏帝此言反映了( )
A.司马昭位重权大,处处为民着想
B.司马昭有爱民之心,天下百姓皆知
C.司马昭夺取魏国政权,建立西晋
D.司马昭蛮横专权,魏帝形同傀儡
D
4.右图是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史展厅陈列的出土于湖南长沙的西晋县令出行时的仪仗俑中的骑马俑,这个俑使用了马镫,而马镫是当时北方游牧民族发明的骑马用具,这一现象说明西晋( )
A.县令的权力很大
B.完成了国家统一
C.出现了民族交融
D.政权极其腐朽
5.十六国时期,位于西南的政权是( )
A.后汉 B.前秦 C.成汉 D.南燕
C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