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提高测试(无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提高测试(无答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3-11-08 14:09: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提高测试 -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一、选择题
1.新冠肺炎期间使用75%的酒精进行消毒,会闻到较浓的酒精气味,这是因为(  )
A.分子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很小 D.分子之间有间隔
2.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小明想知道通过改变X的值,可表示多少种不同的粒子(  )
A.7种 B.6种 C.5种 D.4种
3.下列事实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氯酸钾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
B.氮气加压降温形成液氮
C.空气受热体积膨胀
D.25mL酒精和25mL水混合体积小于50mL
4.O4是一种新型的分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4是一种化合物 B.O4中氧元素以游离态存在
C.O4与 O2性质一定相同 D.一个 O4分子中有二个氧分子
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水 B.二氧化碳 C.液氧 D.二氧化硫
6.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碳原子 B.氧原子
C.氧分子 D.二氧化碳分子
7.如图为镓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镓原子最外层电子数x=3
B.镓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镓原子的核外有4层电子
D.镓原子的中子数等于31
8.走进昆明校园到处可以闻到怡人的桂花香味,这是因为(  )
A.分子之间有间隔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C.分子分裂成原子 D.分子在不断运动
9.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A.氯化钠 B.水 C.金刚石 D.硫酸铜
10.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一切变化中,原子都不能再分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C.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11.下列关于原子的构成,正确的是(  )
A.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B.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C.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12.如图为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元素的符号是CO
B.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93
C.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7
D.该元素的原子核带27个单位正电荷
二、非选择题
13.物质都是由   、   或   等微粒构成的。如: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铁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14.有下列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示意图中,共有   种元素。
(2)E粒子中的电子数为   。
(3)上述五种粒子中,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
(4)上述五种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5)写出A粒子的化学符号   。
15.甲、乙两位同学分别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活动。请回答相关问题:
(1)甲同学按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
(2)乙同学按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用胶头滴管将适量浓氨水滴加到棉花上,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滤纸条上出现的现象是   。
(3)实验中,往往在图2试管下放一张白纸,白纸的作用   。
(4)实验后,甲、乙同学经过讨论后得出的一条微观意义的结论是   。
16.某兴趣小组探究分子的特性时做了以下实验。
探究一:研究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
同学们进行图1所示实验时闻到氨气强烈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如图2)。
(实验操作)
步骤一:向B、D、F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步骤二:向A、E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有橡皮塞的导管按图2连接好,并将E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图1实验中能观察到湿润的酚酞试纸变红色。与图1实验相比,改进后实验的一个主要优点是   。
(2)改进后的实验中使用了F试管,作用是   。
(3)步骤二中将E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B、D试管中先出现颜色变化的是D试管,由此可得出温度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是   。
(4)探究二:研究分子质量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
(查阅资料)
①浓盐酸易挥发出氯化氢气体,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与氯化氢气体相遇会产生大量白烟,这是因为两者发生反应生成了氯化铵固体。
②氨气分子的质量小于氯化氢分子。
(实验操作)
如图3所示,烧瓶A中盛有浓盐酸烧瓶B中盛有浓氨水,在长玻璃管外壁上用记号笔做了d、e、f三个标记。实验开始时打开弹簧夹a、b,一会儿后玻璃管中产生大量白烟,而且d处白烟最浓厚。
(分析讨论)
d处白烟最浓厚,说明分子质量对微粒运动速率的影响是   。
探究三:先在一支试管中装一部分红墨水,再在液面上注满酒精(缓缓注入),加盖密封后静置,30日后再观察,现象如图4所示。
该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的分子性质是:①   ;②   。
17.物质的组成和构成关系如下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由上图可知,X是   。
(2)从宏观角度看:氢气是由   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
(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下图为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氧元素与硫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
②硫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核外有   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这种元素的原子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此时形成的离子的符号为   。
③硒(Se)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原因是它们的原子   相同。
18.下图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磷原子的核电荷数=   ;核电荷数为6的元素的名称是   。
(2)第三周期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名称)。
(3)铝元素属于   (“金属”或“非金属”)选填元素,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   ,在化学反应中,铝原子易   (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离子符号是   。
(4)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周期的原因是   。
(5)请你总结出此表中每一纵行的规律:   。
(6)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填空:
结构示意图中,x=   ,y=   ;与A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   (填序号),它们都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