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羁旅诗阅读 一、什么是羁旅行役诗“羁旅行役”,就是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羁旅行役类诗歌,所写内容无非是抒情主人公旅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所感所叹。指滞留他乡很久而不能回家所产生的思乡及思亲之情。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这类诗,多抒发绵绵的乡愁,对亲人无尽的思念和郁郁不得志之情。它往往表达羁旅之苦、行役之苦、宦游之艰。阅读这类诗,要大抵了解诗人的历史和遭遇,抓住诗人选用的意象和构造的图景,弄清诗人所思所想,从而理解诗中寄寓的复杂感情。如温庭筠《商山早行》中的名句“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历来被人传诵,它塑造了旅客闻鸡而起赶路的特有情景和特定气氛,从而进一步勾起诗人思乡之情。人们思乡的缘由是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漂泊在外、贬官异地、雁归故乡、逢年过节等。 二、羁旅行役诗分类羁旅愁思:张继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思亲念友: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边关思乡: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闺中怀人: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三、常见景物及特征 常描写的景物:客船、车铎、孤帆、驿道、落日、圆月、晚钟、秋风、苦雨、杜鹃、鸿雁、浮萍、飞蓬、天涯、砧声、油灯、家书、故园(西楼、高楼、小楼、危楼)、慈母等。 景物特点:萧瑟、凄凉、冷清、孤独、寂寞常见意象 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 鹧鸪:羁旅乡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柳:“柳”、“留”二字谐音,折柳又是汉代惜别的风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残月” 多种于檐前屋后,作故乡的象征。——“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柳”絮飘忽不定,作遣愁的凭借。——“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船:漂泊之感。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常见术语 景:萧条冷落、萧瑟悲凉、暗淡凄寒、幽寂清冷 情:羁旅愁绪、孤独寂寞、凄凉哀伤、幽深的乡思、满腔的离愁别绪 四、羁旅行役诗的特点 情感方面,羁旅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手法方面 表达技巧: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寓情于事、渲染烘托,对比, 虚实结合(主客移位),比喻、拟人,直抒胸臆等。 以景衬情 清江引·秋怀(元·张可久)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析】本诗前两句,作者道出自己的乡思情。然而这种乡思情有多深有多浓?作者没有直接外露,却是以“西风”“红叶”“黄花”“芭蕉”“秋雨”这些富有季节特征的一组景物构成意境,渲染出一幅色彩浓丽的秋景图。那么作者为什么把这幅秋景着上浓丽的色彩呢?一想便知:衬自己浓浓的乡思情!虚实结合 塞上听吹笛(唐·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还有两种特殊的表现手法:①乐景衬哀情。如杜甫的《绝句》,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却勾画出一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②侧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却说家人想自己,令人倍觉凄凉。如杜甫的《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诗人设想了一幅妻子望月怀远的画面,忆之深,故望之久,将老妻写得娇美动人,也衬出诗人的思之切,爱之深,读来格外凄恻动人。另外如白居易的《邯郸冬至夜思家》、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都是借想象家中的亲人在思念谈论自己,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语言特色 1、质朴清新。如王禹偁的《村行》 2、苍凉低沉。如秦观的《踏莎行》,范仲淹的《苏幕遮》 3、浑厚悲凉。杜甫的《江汉》、《旅夜书怀》、《登高》。孟浩然的《宿建德江》 4、深沉委婉。杜甫的《月夜》,方干的《思江南》,张继的《枫桥夜泊》 五、鉴赏方法 暮过山村 贾岛数里闻寒水,山家少四邻。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初月未终夕,边烽不过秦。萧条桑柘外,烟火渐相亲。14、从体裁上看,这是一首五言 诗。(1分)15、对本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数里闻寒水”,以声衬静,渲染山村的萧索冷落。B.“边烽不过秦”,表达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C.以时间推移、空间转换谋篇布局,境界幽深奇异。D.语言平实,有别于作者工于炼字的“苦吟”风格。16、本诗通过景物的变化来表现诗人心理的变化,从这一角度加以赏析。(4分) 二、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13.从体裁来看,这是一首 诗。(1分)1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思归客”三字饱含了无限的辛酸,诗人思归而不能归,成为天涯沦落人。B.“片云”二句通过眼前自然景物的描写委婉地表现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凄凉。C.“落日”与“秋风”相对,喻示诗人人到暮年,又逢深秋,无限心灰意冷。D.最后两句运用韩非子“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自己像老马一样还是有用的。15.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怨恨,请说说你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4分) 三、五洲夜发(南朝)阴铿夜江雾里阔,新月迥中明。溜船惟识火,惊凫但听声。劳者时歌榜,愁人数问更。14.请根据你对开头两句的理解,对“夜发”的环境作简要描述。(2 分) 15.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A.本诗以“夜发”为线索,首尾呼应,一气呵成。B.本诗中的“阔”和“迥”展现了寂寥、清空的境界。C.本诗的语言凝练而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D.诗中的“惟”、“但”两字意在突出“愁人”的孤独无依。16 .最后两句采用 的手法,简析其作用。(4 分) 村行 王禹偁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注]本诗是王禹偁淳化二年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作。1、概述本诗所描写景物的特点。2、概述作者通过本诗所传达的思想感情。3、第二联“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是历来所传诵的名句,试分析人们传诵赞叹的原因。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1、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出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作者是怎样写“思家”的?语言什么特点?《暮过山村 》参考答案:14.律(或近体、今体) 15. D。贾岛以幽深险怪的风格著称,这一首羁旅诗充分体现了他的创作特色,这首诗在“炼字”上是有独特造诣的,如“落日恐行人”的“恐”字,“烟火渐相亲”中的“相亲”,都用字生动传神。16.从景物描写来看,开始是“寒水”,中间怪禽、落日、初月、边烽,最后是桑柘、烟火;诗人的心理随着景物的变换和渐近山庄而变化,由寒而暖、由惶恐而欣慰。(景物:2分;心理:2分。景物罗列完整得满分,缺一个扣1分;心理变化每点1分)《江汉》参考答案:13.五律 14. C。 15.开放题,言之成理即可。答“自强不息”的要联系“落日心犹壮”;答“怨愤”的联系“不必取长途”;答两者兼有的亦可。(4分) 解析:“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说的是虽已到暮年,就像日落西山,但一展抱负的雄心壮志依然存在;面对飒飒秋风,诗人不仅没有悲秋之感,反而觉得病逐渐好转。颈联为借对,“落日”比喻暮年,而非写实。“秋风”句是写实。诗的意境阔大而深沉,形象地表达出诗人积极用世、身处逆境而壮心不已的精神。“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自古以来存养老马是因为其智可用,而不必取其体力,跋涉长途。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比喻自己身虽年老多病,但智慧犹可用。《韩非子》里讲,春秋时管仲随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返,迷失道路。管仲提议用老马领路,于是找到了归途。“老马”是诗人自比。《五洲夜发》参考答案:14.夜来临了,宽阔的江面,笼罩着浓浓的雾气,高远而深蓝的天空,挂着一弯明亮的新月。15.D。诗歌第二联写的是雾气弥漫中隐隐约约闪烁着点点渔火,那是顺流急驶的航船。“溜船”即顺流而下的航船,以“溜”字形容,突出顺水行舟之轻快。下句写听觉之所闻,江渚上、岸汀边,夜栖的水鸟,受了惊扰,发出阵阵骇人的鸣叫。这两句声形并具,生动地再现了江船夜航的情景。“惟”、“但”两字,凸显出夜色的凄清、静寂。16.对比,用船工不时的优游自在地歌唱与“愁人”的内心急切、焦灼不安形成鲜明对比,表现“愁人”想家的强烈,归家的心切。《村行》答案:1、初秋晚景,富有生命力,色彩斑斓2、悠闲中体现失意,有着漂泊异乡的凄苦悲凉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3、运用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景赋予人的灵性,显得形象生动;又以听觉写动景,以视觉写静景,动静结合,勾勒出秋日山林的特有美丽。《邯郸冬至夜思家》答案:1、“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2、作者主要通过一幅想象的画面,即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作者从对面落笔,不说自己想家,而说家人想念自己,更突出了自己的“思家”之情。语言通俗易懂,口语化。
知识讲解
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等。
①叙写羁旅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孟郊的《游子吟》、温庭筠的《商山早行》等。
②感念亲情之深,表达对亲人的热爱与思念。
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等。
③抒发独居它乡,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孤独寂寞、幽怨愤慨之情。
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强化练习
课后作业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