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同步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11-08 22:4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8课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一、单选题
漫画“东北军脚上的镣铐”(镣铐上写着“不抵抗”)形象地揭示了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我国就丧失了一百多万平方千米河山,主要原因是( )。
A.日军突然发动袭击
B.抗日义勇军力量弱小
C.东北军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D.英美等国纵容日本侵华
某知识竞赛的试题中出现了这样一组词语:“华清池、兵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 由此判断,该题正确答案是( )。
A. 北伐战争 B. 南昌起义
C. 重庆谈判 D. 西安事变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从局部抗战开始到最后取得胜利经历了14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它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
A. 东北抗日义勇军的建立 B.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卢沟桥事 D. 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在民族危亡关头,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立下了不朽功勋。下列选项中,对他们评价准确的是( )。
A. “民族英雄,千古功臣”
B.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C. “千古奇冤,江南一叶”
D.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关键,国共两党开始致力于( )。
A. 打倒列强,推翻军阀 B. 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C. 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D.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6.1936年12月14日美国《民生讲坛报》评论道:“张学良此次行动,适足以肇害中国,而西方各国在远东保有利益者,亦为之感觉不安矣。”此次行动指的是( )
A. 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国民政府。
B. 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
C. 签署卖国条约,出卖国家权益。
D. 主动围剿红军,积极反共。
7.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重要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十四年抗战”开始于( )
A. 九一八事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华北事变
8.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 )
A. 吉鸿昌 B. 杨靖宇 C. 佟麟阁 D. 赵登禹
9.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髙潮到来的历史事件是( )
A. 一二 九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共合作宣言发表 D.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10.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 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 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 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 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1. 下图是《西北文化日报》对西安事变的报道。下列与西安事变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动者是张学良、杨虎城 B.该报纸报道的消息发生于民国二十五年
C.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 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2.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这首《松花江上》反映的历史事件成为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也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这一历史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 C.八一三事变 D.西安事变
13. 如下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
A.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垮台
14.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下列因西安事变促成的“变化”是( )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的政策由抗日反蒋变为一致抗日
C.张学良、杨虎城停止进攻红军,逼蒋抗日 D.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5. 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张学良问,联蒋抗日行吗?周恩来立刻答道,可以,只要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只要他能够同意合作共同抗日,我们就能跟他联合。这历史场景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
A.南昌起义 B.遵义会议 C.西安事变 D.万隆会议
16.蒋介石的日记“五十年以来最大之国耻与余个人历年所受之逼迫与侮辱,至此自可湔雪净尽。”反映的事件是( )
A.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成立 B. 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C. 日本宣告无条件投降 D. 国共签订《双十协定》
17.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这场胜利的指挥者是:( )
A. 林彪 B. 彭德怀 C. 姚子青 D. 谢晋元
18.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的是:( )
A. 中共六大 B.中共七大 C. 中共八大 D. 中共九大
19.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因素是( )
A. 美国向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原子弹 B. 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进攻日军
C. 国共两党合作,领导全民族抗战 D. 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
20.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的标志是:( )
A.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B.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
C.美国向日本投下原子弹 D.苏联解放中国东北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两份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高粱叶子青又青,九月十八来了日本兵!先占火药库,后占北大营,杀人放火真是凶!中国军队好几十万,“恭恭敬敬”让出沈阳城!
——民间小调
材料二
(1)材料一描述的事件史称什么事件?几十万军队让出沈阳城市体现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军进攻采取什么政策?
(2)由于实行这一政策,导致了1936年12月12日(材料二)什么事件的发生?事件的组织者是谁?发动这一事件目的是什么?
(3) 中国共产党派谁为全权代表前往参加谈判,解决材料二反映的事件?这一事件在我党积极努力下最后得到怎样的解决?
(4) 这一事件的解决有什么意义?
22.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的密电
材料2: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1)材料1所指日本军队在东北寻衅的背景是什么?
(2)蒋介石发出密电以后中国发生了什么大事?
(3)该事件后,由于张学良执行了蒋介石的命令,结果在中国境内出现了什么情况?
(4)材料2是什么时候流行的歌曲?反映了什么?
23.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位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逮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于何时?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哪一个国家?
(4)中共对这次事件的态度如何?派谁来谈判?
(5)这一事件的解决对当时的时局有何影响?
答案
1-5.CDBAB 6-10BABAB 11-15 DACDC 16-20CACCB
21.(1)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政策 (2)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为了逼蒋抗日(3)周恩来;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4)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2. (1)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摆脱经济危机,加快了侵略中国的步伐。
(2)密电发出后不久,日本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中国东北的“九一八”事变。
(3)“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敌手,东北3000万同胞在日军的铁蹄下,受尽欺压凌辱。
(4)东北沦亡后,东北人民离乡背井,到处流浪。材料2是那时流行的歌曲《松花江上》的部分歌词,它唱出了东北人民的思乡之情。
23.(1)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
(2)为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3)日本。
(4)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周恩来等。
(5)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台作的初步形成,预示了团结抗日新局面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