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少年的文言故事绘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8《狼》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写给少年的文言故事绘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18《狼》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11-08 17:46: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写给少年的文言故事绘本——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狼》教学设计
文本解读:
《狼》是部编七上第五单元的文言文,本单元的主题是“生命之趣”,所选文章从不同层面描绘了人与动物相处的种种情形。《狼》这篇文言文讲述的是一个富有趣味的小故事,相比前几个单元的文言文,学生更容易产生兴趣。
《狼》
教学目标
1.培养随手圈画的阅读习惯,掌握一些常见文言词语和句式。
2.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从不同视角讲述故事,理解课文内容。
3.揣摩人物的心理,探究屠户和狼的形象特点。
4.了解《聊斋志异》最后一段“异史诗曰”的讽刺意味。
《狼》
教学过程
情 境 导 入
“写给少年的绘本”项目组发来一封邀请函。
【设计意图】
设计情境,以“写给少年的绘本”的制作为驱动任务,激发学生兴趣。
预 习 检 测
师:这次为经典做绘本,我们要先理清故事情节,在忠于原著的基础上,加入一些自己的思考。课前预习了课文,并用图画的方式梳理故事情节,现在请同学用简洁的语言解说自己的作品。
师:同学们发现这位同学是从屠户的立场来梳理故事的,谁能从狼的角度来梳理?
生:两狼缀行——两狼并驱——两狼眈眈——两狼被毙
【设计意图】:
尝试用四格漫画的形式梳理文章情节,更有兴趣,结合文体特征,按小说的情节四部分加以梳理,为七年级学生初步建构小说的文体意识。
项 目 活 动
任务一:我为绘本选插图
项目组根据蒲松龄的文字创作绘本分镜,绘制了10页图画,每幅图画对应一个故事片段。但对图画中部分细节插图的选择与构图位置举棋不定。请同学们帮助项目组优化绘本插图,有请第1页图画优化小组,其他小组认真听,用笔及时圈点勾画关键词。
在制作这个绘本时特地针对关键字词的信息绘制错误的细节,例如下图内容对应原文“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绘制插图时将“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中的关键词语“止”、“仍从”、“并驱如故”错误理解画成图,让学生以词解图,从而掌握文言文关键词。
【设计意图】
此环节指导学生借助优化绘本插图的方式圈画关键词、勾连关键文言词:词类活用(犬、洞、前、隧),古今异义(股),重要词语(缀、并驱、窘、苫蔽成丘、眈眈、暝、意暇甚、寐)等词语,让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文言文关键词。
任务二:我为绘本配声音
师:在诸位的建议下,项目组优化插图设计,并计划将屠户与狼内心千回百转的想法用声音传达做成有声绘本,如下所示。
相应位置按钮按一下,角色就可以发出声音,我们是高阶版,要试着替角色发声,录制角色的内心独白。我们一起合作完成第一个场景配音吧。
师:鲁迅说“使读者由说话看出人来。”我们努力尝试使绘本读者由内心独白看出角色来!为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制定评价量表。
【设计意图】
老师先示范构建支架,明确心理独白需要符合情境场合、个性特征、身份年龄、神态、动作、个性特征等,让学生有据可依,有法可循。
学生依据“我为绘本配声音”项目成果展示评价量表,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创编角色内心独白”活动记录表,进行彩排,准备展示。
【设计意图】
学生在具体实践中迁移运用核心知识,并且依据“我为绘本配声音”项目成果展示评价量表展示、评价项目成果。
任务三:我为绘本做编辑
师:创意写手蒲松龄的精妙文字,同学们选出的生动准确的插图,再加上贴合角色的配音,绘本的内容创作已经完成。项目组在编辑制作绘本成书时,就第10页是否保留展开讨论。
图片师小结:《聊斋志异》大多数文章的最后,都有这么一段议论性文字,这段文字之前还会含有四个字:异史氏曰。有些文章自然舍去了,比如《狼》这篇文章。有人专门研究这种现象。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学一知类,通过这一篇课文的学习了解到《聊斋志异》中文章的写作特点。
师:通过同学们的努力,《狼》项目顺利结项,我们制作这本《写给少年的绘本——<狼>》,不同于儿童绘本的童稚和天真,注入更多理性、成熟的眼光,透出故事的深度,项目组发来感谢信——
师:今天的学习,我们让古老的文言故事焕发新生,让文言故事成为初中生也能够轻松走进的世界,说一声:呵,这也是我的世界!